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福報留在法界中將來好修行

要修行, 不要求世俗樣樣都要。 很多人念經, 做功德很多, 但都回向給了自己生意興隆, 果然錢財越來越多。 但錢財多了, 你未必有時間修行。 福報的背後也有業力, 你要使用那麼多錢財, 就要承擔相應的業力。 很多人事業低迷時, 有時間念經, 結果事業蒸蒸日上,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 反而沒空念經了。 所以好壞都不一定。 但凡事都留一些缺欠就好。

很多人學佛後, 以為菩薩有求必應, 一定萬事都圓滿你。 但其實我們誤解了圓滿, 佛法是開發心地的富貴風光的。 法華經說的, 以佛法莊嚴而自莊嚴。 不是求外在的財富, 還有其它的。 人生有五種福報:婚姻, 兒女, 錢財, 身體, 修行。 很多人偏於錢財的, 就容易無法修行。 你看這五樣要全部達到的, 很少。 有錢財的人, 無法修行入道。 錢財是業, 你要舍掉, 才能修。 因為錢財是大家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一個人占為己有, 相當於把業背在身上,

你就很難入道。 所以出家人自己沒有錢, 都要給三寶的, 十方來十方去。 這樣修行就容易入道。 這五福中, 想要全部有的。 幾乎不可能。 尤其是修行上。 當你得到修行帶來的法喜時, 你就不會想要享受錢財帶來的快樂了。 但是你得不到修行的法喜, 很容易修行到最後就為了世俗錢財。 那很可惜。

歷代祖師修行都重開悟, 就是開發出本地風光。 福報也有兩種, 一種是世俗福報, 一種是清福。 這兩種福報都有的, 就是祖師了。 比如許多國師, 按照世俗來講, 福報很大。 但使用世俗福報時, 也往往很麻煩。 天臺宗的智者大師, 是三朝的國師。 在京城瓦官寺, 常有貴族要拜訪他。 有一次, 許多達官貴人拿著很多金銀來供養他。

智者大師對弟子說, 他們又來拿我的功德了。 所以說, 真修道人是不要這些榮華富貴的享受的。 他已經開發內在的莊嚴相了, 世俗的享受無法比擬。 後來智者大師還是回到天臺山來清修。

修行也要有些世俗的福報比較好度眾生。 很多人世俗福報大, 如果能懂得轉化, 變成修行福報, 那是最好的。 若貧窮要修行也難。 很多人每天都要為生計奔波, 上班, 照顧家庭, 想要去走走道場, 也沒時間。 這就是太貧窮而難修行。 但貧窮不怕, 最怕沒智慧。 很多人賺錢很努力, 但賺來的錢都用來享受了。 這也是顛倒相。 不懂得用來做修行的資糧。 有個人一直想去普陀山, 但一直去不了。 每個月房租要一千多, 交完房租就不多了。 這就是很多現在人的常態,

拼命賺錢努力花。 我在支提山, 遇一僧人, 想去朝拜五臺山, 就買硬座坐三四十個小時去。 他說, 我不買硬臥的, 不浪費那個福報啊。 所以世俗人福報浪費很嚴重。 福報還是珍惜來的。

福報從身體可以看出來。 福報越大的人, 身體越能適應各種艱苦的環境。 像五臺山、終南山這些艱苦的地方, 他能呆得住, 首先身體上要有這福報。 不要享受, 越享受, 身體就越差。 享受就是消福嘛, 福報都在消, 你身體怎麼好。 我發現現在許多小孩子身體不好, 動不動就打點滴, 其實不是營養不良, 而是父母給他殺生太多了, 滿月酒, 生日, 平常吃補的, 殺業重, 身體就不好, 動不動就上醫院。

古代南嶽有個和尚, 沒有法名, 他每天都在廚房裡幹苦力活,

吃別人剩下的東西, 而且睡覺也是睡灶膛下頭, 別人都叫他懶殘和尚。 以為他又懶, 也不去上殿, 又殘, 只會做骯髒的活。 大家對他都不以為然。 李泌聽說這個人, 就去拜訪他。 懶殘和尚看到他來, 就罵了一句, 李泌反而跪下來。 懶殘和尚自己一邊烤紅薯, 連皮都沒有剝就吃下去, 拿了半個給李泌, 說, 吃了這個, 給你十年宰相。 李泌吃完就下山。 過了幾年, 新皇帝繼位, 李泌果然任宰相, 剛好十年。

出家人的福報很大, 他一直修, 而沒有享受, 所以他福報就留在法界中沒有消失掉。 供養出家人就是得他們修行的福報。 世間人能修而不享受, 福報也一樣留在法界中。 如果不修而拼命享受, 甚至用小聰明弄到錢財, 往往是消耗自己在法界的福報。 那下輩子就要還了。

那下輩子就要還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