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特工王”戴笠為什麼能與蔣介石默契合作 成為蔣介石得力幹將

有“中國的希姆萊”、“軍統教父”之稱的戴笠一手建立軍統局這一以他為核心的龐大情治機關, 在抗日戰爭時期軍統局的敵後諜報偵搜以及中美情報合作對於戰爭的勝利有著無可抹滅的貢獻。 因為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 因此蔣介石在抗戰結束前也將他視為最重要的親信之一, 許多在檯面上無法解決的事情就往往都借由軍統之手執行, 他及其領導下的軍統在幫蔣介石消除異己、剷除敵人方面立下汗馬功勞。 戴笠為什麼能與蔣介石默契合作, 成為蔣介石得力幹將, 這得從戴笠說起。

特工王戴笠

戴笠一方面感念蔣介石的知遇之恩, 因此擁蔣、忠蔣幾乎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另一方面, 戴也是絕頂聰明之人, 他知道以他的資歷、能力、水準, 是跳不出蔣的手心的。 唯一的出路就是如何能得到蔣的絕對信任, 被蔣重用。 他把掌握蔣的思想、行動,

研究蔣的心理、性格, 以便察顏觀色、揣摩迎合、順其好惡、見機行事作為軍統特工情報工作的重要內容。

蔣介石與戴笠

戴笠對蔣的情報工作做得十分周密, 其主要管道是通過蔣身邊的警衛人員獲得。 他注意和這些人保持聯絡, 並從生活上、感情上給以關心。

1936年1月, 蔣的侍從室改組, 改組後的侍衛組, 由蔣孝先兼任組長, 並由戴笠向蔣推薦軍統特務陳善周、黎鐵漢分任警衛、特務股長。 侍從室侍從副官居亦僑與戴笠同是黃埔六期同學, 年紀卻比戴笠小六七歲。 但戴笠每到侍從室, 總要畢恭畢敬地稱居亦僑為老哥或老兄, 以示尊敬。 平時每到年節, 更是私下給蔣、宋身邊的內侍人員贈送紅包或贈禮品。 贈送對象, 上至秘書、副官, 下至女傭、男僕, 無一例外, 人人皆大歡喜。 這樣, 每到關鍵時刻, 戴笠需瞭解一點什麼情況, 送呈一份什麼報告, 這些人都能一路綠燈, 甘心情願為戴笠幫忙。

蔣介石

戴笠對蔣介石的心理、性格的研究, 精細入微, 揣摩至透。 比如, 蔣介石發號施令, 一概用“手令”傳達公佈, 其數量平均每年在10只公文箱左右, 可見其數量之多之濫。 其內容從軍事、政治, 到黨務、經濟, 無所不包。 但是, 對特務工作, 蔣又歷來諱莫如深, 很少下手令的, 特別是涉及到暗殺進步人士、分化搞垮反蔣派、勾結日偽人員等, 蔣更是小心謹慎、不留蛛絲馬跡,

以免授人口實。 戴笠對蔣的這種心理早已揣摩掌握, 大凡涉及政治上的敏感話題, 戴也從來不用公文形式, 對蔣只作口頭報告, 對蔣的指示也只作腦記心記, 不作筆錄。 回到軍統局傳達時, 一般也只講“奉諭”2字, 究竟奉誰之“諭”, 他是不作解釋的。 通過這種方法, 達到不留痕跡, 蔣對此也感到滿意。

戴笠素知蔣用人行事,十分注意外表精神。其方法就是對使用物件進行目測,觀其儀錶是否整潔,外表是否精神,言語是否精練等等。因此,戴笠每次去見蔣,必衣冠整潔,精神抖擻,回答問題簡明扼要,從不拖泥帶水。

美國軍官評價戴笠道:“他英俊瘦長,有一雙纖細優美的手,走起路來像是脊樑骨上了鋼條,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國戲臺上的英雄人物誇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審視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個性記下來以備日後之用。”

不獨戴本人如此,凡由戴向蔣引見的人員,事先戴必對其關照一番,以免失蔣歡心。

蔣介石

蔣對部下有兩點是最忌諱的:一是搞小團體,二是貪污。戴笠在這兩個方面都掌握得很好。在這之前,他從不參加任何派別活動,即在黃埔系內部,他也是獨往獨來,不參加或組織小集團,以免招蔣猜忌。在貪污賄賂方面,他經常通過整肅軍統內部的貪污受賄行動,以此來防範工作人員的貪污腐敗行為。他本人在見蔣時,常常乘一輛舊車,以區別于當時重慶軍政大員競相乘坐豪華車的奢侈之風。當然戴笠本人汽車、房屋不少,但現金、珠寶卻不多,據他的紅粉知己陳華說,當年陳華去重慶見戴笠時穿著進口的貂皮大衣及長筒皮靴,戴笠認為很好可以用來送禮,陳華離開時毫不見外的戴笠竟然真的讓陳華脫下大衣和皮靴,據說陳華裹著棉被離開重慶。

陳華

蔣介石用人,有兩條最重要原則,一條看是不是浙江人,或者是不是黃埔出身;一條看是什麼人保薦。戴笠對這兩條也是掌握得很精准。在軍統的關鍵崗位上,大都是浙江人或黃埔生在把守,蔣介石對軍統的人事安排一向很放心。戴笠向蔣保薦人員,也是非浙江人、非黃埔生不保薦。有時需保薦某個重要而又關鍵的高級職務,戴笠自知份量不夠,要借助他人援手,但戴笠必吃准此人與蔣的關係,決不徒然自討沒趣。

戴笠素知蔣考慮問題,決不肯被人牽著鼻子走,常有令屬下防不勝防之處。由此,戴擬定計劃,回復問題,必準備兩至三套方案,在第二套方案沒有準備好之前,第一套方案決不拿出來,因而戴笠每向蔣獻計呈策,鮮有不中。

蔣介石個性暴烈粗野,對下屬動輒訓斥,甚至動手打人。但是,蔣介石打人有兩條原則,其一,不是親信心腹之人不打;其二,挨打之人,必有重用。蔣一生動手打過的人中,不外乎少數親信黃埔生和心腹內侍人員。更有一些黃埔軍官,以能得到“校長”的耳光而自重,借此炫耀與“校長”之間的特殊關係。一般黃埔生挨打僅能賞賜一記耳光,曾任蔣的侍從副官、警衛大隊長的黃埔一期生周振強因受過兩記重重的耳光,更覺得是一種“殊榮”。然而,蔣打戴笠,常常是痛駡之後再罰跪,罰跪之時,再拳腳交加,完全是一種毫無顧忌的鞭撻。可見,蔣對戴信任之深,戴亦知蔣的心理,每每挨打之後,不但毫無怨言,反以能體念領袖苦心為榮。他們二人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反觀如今的某位封疆大吏,一巴掌把自己和部下都打到了監獄,看來雙方的默契程度與蔣戴相比要差得遠啊!

戴笠

蔣對人對事,按親疏遠近之分,有一本細帳。戴對這本帳大體是清楚的。每每揣摩迎合的結果,總能大體不差。不但蔣由此而引為心腹,就是戴的摯友胡宗南每遇棘手之事,也要找戴幫助解決。

戴以揣摩蔣的心理著稱,蔣因此而常把一些棘手、敏感、微妙的問題交戴處理,使戴在蔣心目中日受見重。但蔣也是懂得部下的心理及駕馭的權術,故往往作莫測高深之狀,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使戴笠難測深淺,也難免有碰釘子的時候。碰的次數多了,戴笠又總結出一大經驗,每遇蔣喜怒不定、乖張桀傲的時候,戴笠對蔣的問詢往往裝做糊塗,不擬意見,而僅以“呈核”二字聽蔣自己裁處。這個時候蔣會獨出心裁,僅憑自己的意志處理一切。這都是戴笠善於運用韜晦之計的結果。

照片來自網路

戴笠素知蔣用人行事,十分注意外表精神。其方法就是對使用物件進行目測,觀其儀錶是否整潔,外表是否精神,言語是否精練等等。因此,戴笠每次去見蔣,必衣冠整潔,精神抖擻,回答問題簡明扼要,從不拖泥帶水。

美國軍官評價戴笠道:“他英俊瘦長,有一雙纖細優美的手,走起路來像是脊樑骨上了鋼條,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國戲臺上的英雄人物誇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審視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個性記下來以備日後之用。”

不獨戴本人如此,凡由戴向蔣引見的人員,事先戴必對其關照一番,以免失蔣歡心。

蔣介石

蔣對部下有兩點是最忌諱的:一是搞小團體,二是貪污。戴笠在這兩個方面都掌握得很好。在這之前,他從不參加任何派別活動,即在黃埔系內部,他也是獨往獨來,不參加或組織小集團,以免招蔣猜忌。在貪污賄賂方面,他經常通過整肅軍統內部的貪污受賄行動,以此來防範工作人員的貪污腐敗行為。他本人在見蔣時,常常乘一輛舊車,以區別于當時重慶軍政大員競相乘坐豪華車的奢侈之風。當然戴笠本人汽車、房屋不少,但現金、珠寶卻不多,據他的紅粉知己陳華說,當年陳華去重慶見戴笠時穿著進口的貂皮大衣及長筒皮靴,戴笠認為很好可以用來送禮,陳華離開時毫不見外的戴笠竟然真的讓陳華脫下大衣和皮靴,據說陳華裹著棉被離開重慶。

陳華

蔣介石用人,有兩條最重要原則,一條看是不是浙江人,或者是不是黃埔出身;一條看是什麼人保薦。戴笠對這兩條也是掌握得很精准。在軍統的關鍵崗位上,大都是浙江人或黃埔生在把守,蔣介石對軍統的人事安排一向很放心。戴笠向蔣保薦人員,也是非浙江人、非黃埔生不保薦。有時需保薦某個重要而又關鍵的高級職務,戴笠自知份量不夠,要借助他人援手,但戴笠必吃准此人與蔣的關係,決不徒然自討沒趣。

戴笠素知蔣考慮問題,決不肯被人牽著鼻子走,常有令屬下防不勝防之處。由此,戴擬定計劃,回復問題,必準備兩至三套方案,在第二套方案沒有準備好之前,第一套方案決不拿出來,因而戴笠每向蔣獻計呈策,鮮有不中。

蔣介石個性暴烈粗野,對下屬動輒訓斥,甚至動手打人。但是,蔣介石打人有兩條原則,其一,不是親信心腹之人不打;其二,挨打之人,必有重用。蔣一生動手打過的人中,不外乎少數親信黃埔生和心腹內侍人員。更有一些黃埔軍官,以能得到“校長”的耳光而自重,借此炫耀與“校長”之間的特殊關係。一般黃埔生挨打僅能賞賜一記耳光,曾任蔣的侍從副官、警衛大隊長的黃埔一期生周振強因受過兩記重重的耳光,更覺得是一種“殊榮”。然而,蔣打戴笠,常常是痛駡之後再罰跪,罰跪之時,再拳腳交加,完全是一種毫無顧忌的鞭撻。可見,蔣對戴信任之深,戴亦知蔣的心理,每每挨打之後,不但毫無怨言,反以能體念領袖苦心為榮。他們二人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反觀如今的某位封疆大吏,一巴掌把自己和部下都打到了監獄,看來雙方的默契程度與蔣戴相比要差得遠啊!

戴笠

蔣對人對事,按親疏遠近之分,有一本細帳。戴對這本帳大體是清楚的。每每揣摩迎合的結果,總能大體不差。不但蔣由此而引為心腹,就是戴的摯友胡宗南每遇棘手之事,也要找戴幫助解決。

戴以揣摩蔣的心理著稱,蔣因此而常把一些棘手、敏感、微妙的問題交戴處理,使戴在蔣心目中日受見重。但蔣也是懂得部下的心理及駕馭的權術,故往往作莫測高深之狀,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使戴笠難測深淺,也難免有碰釘子的時候。碰的次數多了,戴笠又總結出一大經驗,每遇蔣喜怒不定、乖張桀傲的時候,戴笠對蔣的問詢往往裝做糊塗,不擬意見,而僅以“呈核”二字聽蔣自己裁處。這個時候蔣會獨出心裁,僅憑自己的意志處理一切。這都是戴笠善於運用韜晦之計的結果。

照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