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現在逼孩子努力學習,是為了他以後不低聲下氣!寫得真好

1

多年前的朋友坐到一起, 聊聊彼此的近況。 有的畢業之後進了央企、有的進了外資企業、有的在事業單位工作……朋友們都很成功。

朋友有說有笑, 有的還不時拿出手機, 處理自己繁忙的業務, 不過這都是話題剛開始的狀態。

酒過三巡, 就有朋友開始抱怨起來:

“外企是不錯, 工資高、福利好, 但是壓力也不小, 最近公司讓我做企業風采報告, 真的很為難。 不說別的, 單單英語演講, 對我來說難度就很大, 知道英語這麼重要, 當初就該好好學!”

“事業單位現在要求也高了, 每年都有評定。 我們做文案工作的, 靠的就是寫文章的能力, 才發現當初語文沒學好, 要不然今年的評定就可以升檔了...”

“當初要是學點才藝就好了, 自己辦個興趣班, 不用整天看老闆的臉色...”

聽到朋友們的抱怨, 也在心裡反思自己當初的不努力。 可, 這世上哪有這麼多“如果”?

我想,即便是能夠回到當初,

如果沒有人逼你努力, 沒有人逼你學習, 你還是會成為現在的這樣子。

畢竟, 學習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不僅需要孩子的努力, 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培養!

2

凡事, 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 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學習也是一樣, 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

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 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

作為未成年的學生, 心智不成熟, 在這過程中感受不到什麼快樂,所以他們很容易選擇放棄。

於是父母“逼”孩子堅持下去變得非常必要。

但不幸的是, 不知從何時起, “逼”孩子學習被“尊重”孩子想法取代, 此觀點提倡“快樂教育”, 放任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自由”發展。

殊不知,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未來帶來多少麻煩, 更何況, “快樂教育”只不過是他們教育失職的藉口。

這些父母只是嘴上讓孩子好好學習, 以免將來沒出息。 然而自己卻沉浸在各種娛樂形式中, 更有甚者將孩子扔給老人, 對孩子的教育很少過問。

與逼迫孩子相比, 這種放任的確顯得不那麼“殘酷”,

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面前, 放任孩子, 無疑是將孩子置於失敗的一端。

3

就孩子學習來說, 當孩子想參加興趣班的時候, 父母二話不說給孩子報了名。

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開始不耐煩, 家長又“尊重”孩子的決定放棄了。 還要安慰自己,

孩子嘛, 只要快樂就行。 這就是一種放任。

孩子的興趣往往來自對新鮮事物的好奇。 但當好奇心減弱, 興趣減退, 孩子會將學習看做一種折磨。

然而, 只要堅持下去, 興趣變成了特長, 接下去就是享受。 而且這種享受又會促進下一步的學習。

於是, 此時就需要家長去“逼”孩子, 而不能放任孩子“不想學就不學”。 如若不然, 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 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

記得優優4歲的時候, 看到姐姐玩輪滑, 自己也想學。 於是經過多地的走訪, 我給她報了班。

小丫頭一開始很喜歡, 可是, 沒過幾天就不想去了。 一天晚上, 小丫頭跟我說“媽媽, 我可不可以不去上課了呢?”

我問她為什麼?

“學輪滑太累, 而且容易摔跤”,她說著指了指自己的腿,的確有兩個青印。

我也心疼,不過我最終還是堅定地對她說:“明天必須得去!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到最後,媽媽陪著你好不好?”

小丫頭嘟著嘴開始跟我“對峙”,小聲嘟囔著“做大人真好,想做什麼做什麼,我們小孩子還要聽你們的。”

我沒有做聲,點頭看著她,意思很明確——沒得商量,現在你就得聽我的!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曾經想的很好,要做孩子的朋友,要讓她快樂,絕不逼她做任何她不想做的事。

但是後來,我漸漸明白,父母在成為孩子的朋友之前,首先是父母,尤其是在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沒有建立之前,父母必須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逼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尤其是學習。

如今,優優的輪滑已經能夠參加比賽了。

4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孩子還小,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見識做出正確的決定,家長必須替孩子做出選擇。

做父母的也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曲折,充滿著艱辛,要想有好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努力,要辛苦付出。

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

孩子被“逼”學習的過程可能是“殘酷”的,但在殘酷的背後,卻承載著父母培養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心。

所以,我們都要肩負起做父母的責任感,當孩子想要放棄學習的時候,應當跟孩子說一聲:寶貝,你再堅持一下。

而且容易摔跤”,她說著指了指自己的腿,的確有兩個青印。

我也心疼,不過我最終還是堅定地對她說:“明天必須得去!既然報了名就要堅持到最後,媽媽陪著你好不好?”

小丫頭嘟著嘴開始跟我“對峙”,小聲嘟囔著“做大人真好,想做什麼做什麼,我們小孩子還要聽你們的。”

我沒有做聲,點頭看著她,意思很明確——沒得商量,現在你就得聽我的!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曾經想的很好,要做孩子的朋友,要讓她快樂,絕不逼她做任何她不想做的事。

但是後來,我漸漸明白,父母在成為孩子的朋友之前,首先是父母,尤其是在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沒有建立之前,父母必須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逼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尤其是學習。

如今,優優的輪滑已經能夠參加比賽了。

4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孩子還小,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見識做出正確的決定,家長必須替孩子做出選擇。

做父母的也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曲折,充滿著艱辛,要想有好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努力,要辛苦付出。

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麼長大之後必然會後悔。

孩子被“逼”學習的過程可能是“殘酷”的,但在殘酷的背後,卻承載著父母培養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心。

所以,我們都要肩負起做父母的責任感,當孩子想要放棄學習的時候,應當跟孩子說一聲:寶貝,你再堅持一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