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可知?泰安·天勝寨,竟是“他們”的總指揮營地……

凡是到過泰山的人, 大都知道泰山有處天勝寨遺址。 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軍——赤眉軍的總指揮營地。 赤眉軍為什麼在這裡建立大本營呢?當地群眾中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在東漢和西漢王朝交替的一段時間裡, 泰山周圍的廣大地區連年災荒, 官府、財主又征役派捐、逼債催租, 再加上戰亂不斷, 所以鬧得老百姓身無衣、肚無食, 屍橫遍野。 不少地方基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悲慘情景。

(天勝寨)

常言說:“官逼民反。 ”廣大人民忍無可忍, 紛紛起來反抗。 琅玡人樊崇, 在莒縣率眾起義, 舉起了造反大旗。 起義將士為和官軍有所區別, 都把眉毛塗成了赤色, 所以被人稱為“赤眉軍”。 義軍殺富濟貧、軍紀嚴明, 所到之處, 深受窮苦人的歡迎和擁護。

當樊崇率領起義軍征戰到泰山附近的時候, 他親眼看到老鄉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心裡十分難過。 他立即下達一道命令,

讓義軍將士把從官府、財主手中奪來的糧食, 分發給窮苦老百姓。

這消息象長了翅膀一樣, 飛快地傳開了, 人們紛紛前來投奔義軍, 不僅是青壯年, 還有無數老弱婦孺。 可是, 才起義不久的義軍, 到哪兒去弄這麼多糧食呢?為這事, 樊崇十分發愁。

(天勝寨·寨門)

有一天夜裡, 樊崇帶著親兵出營巡查崗哨。 深夜, 他們來到扇子崖下。 突然, 從扇子崖頂上“唰!唰!唰!”接連冒出三道耀眼的金光。 樊崇見了, 心中十分納悶。 他抽出寶劍, 朝懸崖攀登上去。 當他攀到冒金光的地方時, 立即發現了一個剛能鑽進人去的小洞口。 在這洞口外上方, 垂掛著一片好象簾子似的岩石片, 正擋著洞口;所以, 不到近前不易發現。 樊崇探頭朝洞裡張望, 裡面黑咕隆咚, 伸手不見五指。 他命親兵遞上來燈籠, 往洞中一照, 忍不住驚喜地叫了起來:“啊!糧食!是糧食呀!”

樊崇立即鑽進洞去, 舉燈查看起來。 原來, 不太大的洞裡, 滿是金燦燦的小麥和大豆, 大約有五、六十石的樣子。 糧食雖然不多, 但也能解決燃眉之急呀。

樊崇心中十分高興。 他下了崖, 留下部分親兵看守山洞, 自己帶著幾個親兵回營去了。

(扇子崖)

第二天, 樊崇派了上萬名赤眉軍將士來運糧。 他們大車拉, 小車載, 抬的抬, 挑的挑, 整整運了一天。 可奇怪的是, 洞中糧食一點也不見少。 樊崇看著這搬不完、運不盡的糧食,

更加高興。 他看著扇子崖山高坡陡、依山傍水、易守難攻的複雜地形, 再看看這個神秘的糧庫, 立即決定在這兒修築大本營——天勝寨。 從此, 泰山天勝寨就成了起義軍的總指揮基地。 就在這裡, 義軍連續三次打敗了前來進剿的官兵, 還殺死了進剿官兵的總指揮——更始將軍。

更泰安

如果您對泰安老故事、歷史、文化、傳說、民俗感興趣, 請關注胡扯叔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