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潤發上海港澳店24日將閉店 受商場物業改造牽連

物業改造牽連 大潤發內地再關店

面臨消費需求的升級換代、電商消費模式的衝擊, 實體零售不斷出現虧損、裁員、甚至關店現象。 3月15日有消息稱, 大潤發上海港澳店將於3月24日正式關閉。 這是大潤發自1998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以來, 繼大潤發濰一廣場店後將關閉的第二家門店。

再關一店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 大潤發官網上顯示出大潤發港澳店共登記3個電話, 在嘗試聯繫該店時, 其中一個電話接通後被告知並非大潤發客服座機, 而是屬於居民電話;另外兩個電話則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嘗試聯繫官網上所示大潤發在上海的其他門店電話,

均可接通並順利轉接客服部門。 其中, 上海大潤發春申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本店正常營業, 尚不清楚港澳店是否關閉。 截至記者發稿前, 仍未能得到港澳店的任何回復。

大潤發港澳店位於上海港澳購物中心內。 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到港澳購物中心的工作人員, 被告知:“大潤發現在還在營業, 但確實是要關閉了, 而且關店後將不會再次開放。 關店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同時, 與大潤發港澳店同屬一棟大樓的商戶告訴記者, 3月15日中午大潤發還在營業, 逛超市的人也不少, 但沒有看到店內張貼具體的關店時間。

大潤發中國董事長黃明端曾在關閉大潤發濰一廣場店期間公開表示,

大潤發與物業簽約的時間長, 投入的成本也大, 關店是一件十分謹慎的事, 主要衡量指標是現金流是否為負。 據瞭解, 大潤發港澳店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水清路1390號, 於2006年9月20日開業, 是大潤發在上海地區開設的第八家門店。

物業風險?

有網友表示, 在3月14日晚上閉店後, 大潤發上海港澳店已貼出了公告。 公告顯示, 港澳店所有會員卡以及所售出的預付卡在大潤發上海各門店仍可使用, 此外如有退貨, 可以到大潤發春申店、華漕店、三林店、泗涇店4家門店辦理, 並且店外貼出了通往上述4家店的班車及路線。

從該公告可以看出, 大潤發港澳店關店原因為購物中心業態更改。 不過, 也有消息稱, 港澳店的租期並沒有到期, 但物業方計畫把整個物業轉做他用而迫使大潤發關店,

並稱大潤發正在對關店的相關事宜進行處理。

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上海港澳中心物業方, 但截至發稿前未能對此獲得回復。

這不是大潤發被迫關閉的第一家門店。 2016年10月12日, 大潤發濰坊濰一廣場店就因為所在商場的物業糾紛被迫關店。 當時, 商鋪業主與物業方在2014年底出現糾紛, 繼而周圍商鋪紛紛關門, 濰一購物廣場就只剩下大潤發, 客流量減少讓大潤發業績不斷下滑, 無法正常經營。

分析人士認為, 大潤發兩個門店相隔5個月相繼關店, 從側面反映了零售業發展面臨的物業高成本、高風險性問題。 其實, 在去年6月, 黃明端就曾放出過關店的信號, 稱其實大潤發有兩三個門店可能已經到了關店的臨界點。

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末大潤發在華門店共計367家。 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2016年的營業額為1004.41億元, 同比增長4.2%。

大賣場失勢

近年來, 作為一站式購物的超市大賣場正在日漸式微。 業內人士稱, 超市大賣場一般都是租物業經營, 開店成本低廉, 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物業租金成本不斷升高等原因, 超市大賣場喪失了租金低廉的優勢。

排除物業等方面原因, 在零售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 大潤發關店只是整個行業的縮影。 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賴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大潤發關店的根本原因是很多超市的商業模式已不適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以往, 超市大賣場具有一站式的功能,

超市面積越大、品種越多就越吸引消費者, 消費者不需要跑更多的市場買齊商品。 但隨著電商興起, 消費者開始利用碎片時間在網上購物下單, 消費者已經不再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去超市一站式購物。

超市大賣場領頭企業的沃爾瑪近幾年也在頻繁關店, 今年2月, 沃爾瑪望京店關閉, 去年沃爾瑪在中國就曾關停了山東和安徽的多家店鋪。 沃爾瑪曾宣佈, 2016年將對海外市場關店115家。

實際上, 大潤發也正在不斷嘗試新業態。 大潤發將於今年5月開設一家新型的生鮮O2O概念店飛牛優鮮, 首店選址在上海楊浦大潤發, 專注於提供生鮮產品, 日用品及餐飲服務作為輔助。 同時, 大潤發還將試水線上線下融合的O2O佈局, 從現有30多家門店逐漸擴充至300家門店,為消費者提供生鮮商品、日用品和餐飲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吳文治 實習記者 趙述評

從現有30多家門店逐漸擴充至300家門店,為消費者提供生鮮商品、日用品和餐飲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吳文治 實習記者 趙述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