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打人 咬人 搶東西 孩子喜歡“動粗” 教你怎麼“收拾”他

@赫赫的媽媽:我家寶寶不到一歲時就愛打人, 現在還是, 不知到他是感覺親熱, 還是什麼原因, 喜歡打家人的臉, 陌生人也是。 他又不懂事, 講道理又聽不懂。 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寶寶喜歡和別人“動手”(特別是男孩子), 其實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雖然它並不能預測這個孩子未來的行為, 但若不加引導的話, 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任性妄為”的壞習慣。 很多孩子在1歲半左右就學會了打人、咬人、砸東西。 孩子這時之所以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主要有幾個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對的, 也不知道被打的人會痛:孩子正處在一個“自我”形成的年齡段, 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決問題, 比如搶玩具、推人等。

2、他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他不高興的時候, 他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

3、他在尋求探索因果關係:這是這個年齡階段成長的一個特點。 比如打小紅, 她哭了, 再打一下, 看她還哭不哭, 或者打小紅旁邊的小兵, 看小兵會不會也哭。

4、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說話、提要求, 總是語氣急促, 不耐煩, 不聽就打罵, 這種粗暴的行為方式會被孩子模仿。

5、家長無意中的暗示:比如一個媽媽很自豪地說“我家孩子不打人”, 結果孩子聽到以後立刻把身邊的小朋友推倒了, 這種行為往往是孩子的試探:你說我不打人, 那我偏打人, 看你會怎麼對我?

6、有的孩子很凶,可能是因為想引起關注:有些父母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甚至過分關注他不好的行為,也會強化“攻擊行為”。

對付"熊孩子"有絕招:

1.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一味批評指責反而不利於改正,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原則,又要態度柔和。比如,1歲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堅定地告訴他這個行為是不好的,媽媽不喜歡,而且你打別人,別人會痛。說話的時候語氣要很嚴肅,但聲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樣就好。為了讓孩子明白“痛的感覺”,還可以輕輕捏一下孩子,讓他體會“痛”是什麼感覺。

2.家長“該出手時就出手”:瞭解清楚他打人的動機,幫助他表達情緒,比如:當他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走的時候,如果雙方“實力相當”只是在進行一種爭搶遊戲,作為家長不應過多參與。如果對方仗著力量優勢“不守規矩”,你應該堅定的維護孩子的“利益”,幫助他“搶”回來。這是在向寶寶傳遞一種的自我防衛的價值觀念。

相反,一味的“息事寧人”只會讓寶寶學會忍讓,你真的希望孩子成為“老好人”嗎。

3.要多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家長不問青紅皂白的動手打孩子只會強化他都逆反心理,讓他更加任性。

6、有的孩子很凶,可能是因為想引起關注:有些父母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甚至過分關注他不好的行為,也會強化“攻擊行為”。

對付"熊孩子"有絕招:

1.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一味批評指責反而不利於改正,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原則,又要態度柔和。比如,1歲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堅定地告訴他這個行為是不好的,媽媽不喜歡,而且你打別人,別人會痛。說話的時候語氣要很嚴肅,但聲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樣就好。為了讓孩子明白“痛的感覺”,還可以輕輕捏一下孩子,讓他體會“痛”是什麼感覺。

2.家長“該出手時就出手”:瞭解清楚他打人的動機,幫助他表達情緒,比如:當他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走的時候,如果雙方“實力相當”只是在進行一種爭搶遊戲,作為家長不應過多參與。如果對方仗著力量優勢“不守規矩”,你應該堅定的維護孩子的“利益”,幫助他“搶”回來。這是在向寶寶傳遞一種的自我防衛的價值觀念。

相反,一味的“息事寧人”只會讓寶寶學會忍讓,你真的希望孩子成為“老好人”嗎。

3.要多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家長不問青紅皂白的動手打孩子只會強化他都逆反心理,讓他更加任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