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朝第二貪王亶望

王亶望(?~1781),清代臨汾縣人。 江蘇巡撫王師之子。 王望出身名門,飽讀詩書,乾隆十五年(1750),鄉試中舉人。 以捐納入官,曆甘肅山丹、皋蘭知縣。 選授雲南武定知府,調寧夏知府。 累遷浙江布政使,代理巡撫事務。

王亶望

王亶望是山西人, 和許多山西人一樣喜歡吃驢肉。 姚元之在他的《竹葉亭雜記》中提到, 王亶望很喜歡吃驢肉絲, 府中專門養了幾頭毛驢。 每當王亶望想吃驢肉, 廚子就拿上一把鋒利的菜刀, 到驢身上挑選一塊肥厚的地方, 生生割下一塊肉。 被割處鮮血淋漓, 廚子就用燒紅的烙鐵止血。 所以確切地說, 王亶望吃的是“活驢肉絲”。

王亶望圖

王亶望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舉人, 後來拿錢買了個知縣。 幾年之後步步升遷, 官至浙江布政使, 並暫代浙江巡撫一職。 王亶望向上爬的秘訣就是用錢開路, 行賄送禮, 巴結上司。 乾隆三十九年(1774), 調甘肅布政使。 清朝初期, 朝廷沿用前朝舊制, 下令准許甘肅士民捐納豆麥者, 可取得國子監生資格, 由此參加鄉試或取得官銜, 此辦法稱"監糧", 後停止實行。 不久, 朝廷又令肅州、安西官府按舊例收取捐納。 王亶望上任後, 與總督勒爾謹議定, 以內地倉庫儲糧未滿為名, 命諸州縣收捐;不久,

又令士民改捐"折色", 即一律收銀兩。 接著, 又虛報當年旱災, 謊稱以粟治賑, 而私留捐銀, 自總督以下各級官員皆分銀兩, 王亶望得最多。 此辦法實行半年後, 王亶望疏報收捐一萬九千名, 捐豆麥八十二萬石。 朝廷對上報數字有懷疑, 謂:"甘肅民貧地瘠, 怎會有二萬人捐監?怎會有如此多餘糧?年復一年收捐, 陳糧如何使用?疏言每年借給民間, 如何流轉?"朝廷用"四不解"詰問勒爾謹等, 勒爾謹編造謊言答覆。 他被調任甘肅後, 搞起了"捐監冒賑"的勾當。 所謂"捐監", 就是為解決糧食歉收問題, 官府允許一些人通過捐糧換取監生資格。 王亶望把糧食折成銀兩, 進行"監生"資格拍賣。 他向朝廷謊報旱情, 編造說把"監糧"用來賑災了.實際上,
他把捐納的銀兩全部私分, 從總督到州縣官員人人有份。 從此, 甘肅省有一多半大小官員, 參與了"捐監冒賑"的貪污侵吞活動。

當然王亶望分得最多。 下面官員為了獲得更多的好處, 拼命給王亶望送銀子、送禮物, 蓋房子。 這一切, 乾隆都被蒙在鼓裡, 還升王亶望為浙江巡撫。

直到有人反映地方官員在浙江海塘工程中弄虛作假, 中飽私囊, 才引起乾隆的懷疑。 不久, 乾隆又從來自甘肅的奏報中得知當地並無旱災。 乾隆馬上派官員去浙江對王亶望進行嚴審, 王亶望只好招認。 乾隆抄了王亶望的家, 沒收財產折合白銀3000萬兩。 此案終結時, 共判死刑57人, 發配56人, 還有不少人受到牽連。 王亶望最終也落到了被斬首的下場。

王亶望

但是比起和珅來就小巫見大巫了。查抄時曾經把和珅的家產編為109號,其中26號已估價的價值多少錢呢呢?價值兩億六千四百萬兩白銀,還有83號沒估價。如果按我們估價的再一算,又應該有8億多兩,那也就是說和珅的家產一共有多少?11億兩(實質上真的是這些嗎?恐怕不止···什麼是歷史?歷經歲月輪回且漫長流傳,保留下的又能有多少呢?和珅作為清朝二皇帝,錢還不是他說了算,那些曠世珍寶,無價之寶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和大人的家底至少在11億兩之上,這麼說你不會反對吧?在當今社會又是多少呢?我拿11億兩來闡述一下:5元/克,50克/兩,11億兩=?克?算一下5x50x1100000000=250x1100000000=275000000000=2750億.

和珅

乾坤朝貪官可是沒少出啊

王亶望

但是比起和珅來就小巫見大巫了。查抄時曾經把和珅的家產編為109號,其中26號已估價的價值多少錢呢呢?價值兩億六千四百萬兩白銀,還有83號沒估價。如果按我們估價的再一算,又應該有8億多兩,那也就是說和珅的家產一共有多少?11億兩(實質上真的是這些嗎?恐怕不止···什麼是歷史?歷經歲月輪回且漫長流傳,保留下的又能有多少呢?和珅作為清朝二皇帝,錢還不是他說了算,那些曠世珍寶,無價之寶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和大人的家底至少在11億兩之上,這麼說你不會反對吧?在當今社會又是多少呢?我拿11億兩來闡述一下:5元/克,50克/兩,11億兩=?克?算一下5x50x1100000000=250x1100000000=275000000000=2750億.

和珅

乾坤朝貪官可是沒少出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