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她是中國第一個醫學女博士,和趙元任的“新式婚禮”曾轟動一時

楊步偉出生於1889年, 楊家是南京望族。 祖父楊仁山是中國佛教協會創始人、金陵刻經處創辦人, 做過駐外參贊, 曾隨曾紀澤出訪過歐洲。 楊仁山受西方文化影響, 思想開明。 他禁止纏足, 鼓勵子孫讀書, 接受西式教育。

如此寬鬆、開明、平等的家庭環境, 深刻地影響著楊步偉的性格和人生。

楊步偉自小便有許多渾名:小名“傳弟”, 是想她能給養父帶個弟弟。 叫她“大腳片”, 因她腳大;稱她“天燈杆子”, 因她小時瘦而高;罵她“攪人精”, 是因為她太淘氣, 別人想幹不敢幹的事, 一攛掇她, 她就敢幹。

一周歲抓周時, 楊步偉沒有抓胭脂水粉, 反而抓了一把尺子, 她後來對此解釋道:這意味著她將來做人要正直, 或預言會“量這個、量那個、量體溫、量脈搏什麼的”。

或許, 蒼天在冥冥之中已經無言地把人生的運程展示。 這些, 在她以後的人生中似乎都得到了應驗。

儘管自小接受良好教育,

楊步偉卻不是先生眼中對的“好學生”。 先生教她《論語》, 講解“割不正不食”, 她批評孔子只吃方方正正的食物, 切下來的邊角全浪費了。

1895年, 楊步偉父親負責南京軍事設施的施工管理, 兩江總督張之洞門生黎元洪負責翻譯和書記, 吃住在楊家。 6歲的楊步偉淘氣惡作劇, 捏雪團往黎元洪的被子裡塞。

黎元洪發現被子濕了, 拿尺子在她手心打了五下以示懲戒, 熟料她一把奪過尺子, 又在黎元洪的屁股上打了五下, 算是討了回來。 以至於黎元洪後來當了總統, 依舊很喜歡她。

她從小跟著哥哥在自家的私塾學習, 有女校後, 又成了第一批到女校學習的人, 在學校, 一直保持著年級前三名。

1908年, 16歲的楊步偉本來想去北洋女師讀書的楊步偉,

因遭到家人的反對, 最後報考了南京的旅寧女學。 入學考試作文題為《女子讀書之益》, 她竟“膽大妄為”地寫道:“女子者, 國民之母也。 ”在那個男權主義盛行的時代, 這樣的思想, 絕對大膽和前衛。

閨蜜林貫虹看出她的不同之處, 開玩笑跟她說:“你這個人將來一定會步入偉大者的行列, 不如就叫步偉吧”, 她開始沒當回事, 後來林貫虹因為染上猩紅熱不幸病逝, 為了紀念好友, 她便改名為楊步偉。

寬鬆平等的家庭環境, 讓楊步偉很小就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而一個人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需要, 也就有了獲取幸福的能力。 家裡要她嫁給指腹為婚的二表弟, 她堅決要退婚, 還自己擬了一封退婚信:“日後難得翁姑之意,

反貽父母之羞。 既有懊悔於將來, 不如挽回於現在。 ”氣得她爹直接說“不嫁就處死”, 可她就是不從。

好在開明的祖父出面支持, 此事才以“解除婚約”收場。 祖父後來說:”我的孫女楊步偉, 雖說是女子, 志氣卻勝過男子。 “

二十二歲當了中學校長, 後來又考取官費去了日本讀醫學, 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女留學生之一。

1919年, 30歲的楊步偉從東京帝國大學醫科博士畢業。 她不僅是中國第一個醫學女博士, 甚至比胡適的博士學位拿得還早。

回國後, 曾經被她捉弄的黎元洪搶著要為她出資開醫院。 沒多久, 一所名為“森仁”的醫院在北京西城絨線胡同成立, 院裡只設婦產科和小兒科, 楊步偉出任院長。 她也成為我國第一位女院長、第一代西醫婦產科醫生。

“我脾氣躁, 我跟人反就反, 跟人硬就硬。 你要跟我橫, 我比你更橫;你講理, 我就比你更講理。 ”能說出這句話的楊步偉也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剛烈的個性, 一直單身到了30歲。

趙元任回國不久, 便認識了一位元女子——楊步偉。

趙元任出生于天津一個三世同堂之家。 祖父和父親皆為清朝舉人, 母親是詩詞兼修、會昆曲、書法的才女。

童年時期的趙元任, 便表現出遠高於常人的聰慧。 當時祖父在北方做官, 差事經常變換, 趙元任也跟著到處跑。 還沒到12歲, 他就學會了, 北京、保定、常熟、蘇州、常州等各地方言。 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切換8種方言, 和來五湖四海的同學交談。 趙元任因此得了個“趙八哥”的綽號。

隨著趙元任與楊步偉的逐漸熟識, 楊步偉本想將自己的同學兼閨蜜李貫中介紹給這位奇才做夫人,哪裡曉得趙元任鍾情的是她這位“紅娘”,找各種理由天天來醫院找她。

趙元任來的次數太勤,連他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於是說:“以後不能常來了。”

第二天,卻又訕訕地來了,一腳還踢翻了院內一盆黃菊花,花盆也破碎了(為此,趙元任每年要賠楊步偉一盆菊花,至終不輟)。楊步偉見了好笑。趙元任尷尬自語:“說不來了,又來了。”

最終,楊步偉沒做成紅娘,反倒成了新娘。32歲的楊步偉和29歲的趙元任結婚了。從相識到相愛到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們走了一年不到,可謂是閃婚一族。

楊步偉和趙元任都是有名的新派人物,厭倦一切繁文陋俗。在考慮婚事時,他們想結婚純屬私人事宜,沒必要把別人捎上,既要奔忙又要花錢。於是兩人一起找了住的房子,到公園裡照相、印通知,聲明不收禮,再電請胡適和朱征到新家吃飯。

那晚,廚藝上無師自通的楊步偉預備了四碟四碗,胡、朱到後,完全不明就裡,不知道他們就是那天結的婚。

晚飯後,趙元任拿出一張自己寫的結婚證書,請兩位做證人簽字,這才算正式完婚——本來,他們是連這點手續都打算不要的,倒是已婚人士任鴻雋勸道:

你們成熟的人這樣子不要緊,不過防著不懂事的年輕人學著瞎鬧,最好用最低限度的辦法找兩個證人簽字,貼四毛錢的印花稅,才算合法。

這樣不落俗套的婚禮自然是轟動一時,第二天,《北京晨報》以“新人物新式婚姻”為標準題,

“新夫婦趙元任與楊步偉女士”

“證婚人胡適之與朱徵女士”

“新式婚書”

“新式的通知書”

四個副標題報導了他們的結婚消息。報上說這個結婚式不但在中國,就在世界,也算得一種最簡單最近理的結婚式。當趙元任問羅素這種沒有儀式的結婚儀式是否太保守時,羅素回答“這夠激進了!”

趙元任與楊步偉的婚姻非常美滿,夫婦倆被譽為“神仙眷侶”。

在清華的4年期間,為改善師生們的伙食,由楊步偉出資,與其他兩位教授太太合夥成立了“三太公司”,辦了“小橋食社”。有人嘲諷趙元任,說他的老婆居然開起小飯館來啦!趙元任佯作不知,不聞不問,落得個清淨。而楊步偉依舊我行我素,樂此不疲。遺憾的還是“小橋食社”非但沒有盈利,反而賠本關張,楊步偉投資的400銀圓全砸進去啦。她作了副對聯自嘲:生意茂盛,本錢幹盡。

退出了小飯館,楊步偉又忙著推廣節制生育,到婦女會、教職員會、母親會、女青年會演講,還辦了個“生產限制診所”。

趙元任的妻子楊步偉也會幾種方言。趙元任和楊步偉結婚後,他們訂了一個日程表,今天說國語,明天說湖南話,後天說上海話。

1922年,趙元任去美國哈佛大學任教,楊步偉也就隨夫前去,剛開始楊步偉打算去了美後考行醫執照繼續從醫,但因為懷孕只能擱置,三年的時間生了兩個孩子,這樣一來,繼續學習從醫的願望只能落空,生活只有柴米油鹽和小孩,一家的開支以趙元任當時的薪水是很難維持的,為了貼補家用楊步偉甚至自己做手提包,再自己拿到街上去賣。

後來在美國夏威夷的時候,因為戰爭導致物資匱乏,楊步偉不得不去菜場收拾一些細細的蔬菜回家,甚至實在沒錢了她將自己的首飾和皮衣典當和變賣,這一切,她都沒有怨言,正如她的父親也誇她:

“ 你剛強得像個男子。”

楊步偉的女性獨立,自立自強並非簡單的經濟獨立,而是對丈夫的人生觀有足夠的理解與尊重,並能知行合一,真正做到了強大的內心與平等的感情。

上世紀20年代,留洋回國的海龜們掀起一股離婚熱潮,當時有人笑言:只有陳寅恪和傅斯年兩人,才是甯國府大門口的一對石獅子,是最乾淨的。

羅家侖跟趙元任開玩笑說:“有人看見趙元任和他母親在街上走”。趙元任哈哈大笑,“女大三,抱金磚”。這樣的話傳到了楊步偉耳朵裡,她也不惱,大咧咧回敬道,你們不要來挑撥,我的歲數人人都知道的!

身邊的朋友總是開玩笑說趙元任怕老婆,說楊步偉在家裡是說一不二的主,趙元任倒是哈哈一笑說:“與其說怕,不如說愛。愛有多深,怕有多深。”

胡適對他們的相處模式很感興趣,就問楊步偉:“ 你們家中的事情誰說了算?”

“我在小家庭裡有權,可是大事情還得丈夫決定,不過大事情很少就是了,我與他辯論起來,若是兩人理由不相上下,那總是我贏。”

楊步偉這個回答讓胡適深感佩服,大家都知道胡適他自己就是個怕老婆的人,回答中楊步偉既維護了趙元任作為男主人的面子,同時又俏皮的表示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1938年,楊步偉和趙元任一家子移民到美國,他們的家也成為許多中國留學生的“接待站”。周培源、錢學森等早期赴美留學的學者,都是趙家的座上客。楊步偉不僅好客,也燒得一手好菜。她曾編了一本《中國食譜》,由趙元任注釋,胡適作序,賽珍珠導言,再版12次,譯成20種多國語言,暢銷了半個多世紀。

胡適說:“楊步偉一家,父是天才,母是能人,女兒們則個個聰明得不得了。”

傅斯年則說,“趙太太(楊步偉)是女中豪傑,女中英雄。她是既管理得了國家,也能下廚房做得一手好菜的女子,她就是那個時代的女中能人。”

“生命在於折騰”這句話在楊步偉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美國短暫任教後,他們遊歷了歐洲。在遊歷期間,由於文化不同,趙元任需要費心解釋的事情,輪到他太太,連比帶劃,乾淨俐落地搞定,經常讓語言大師瞠目結舌。

晚年的楊步偉回憶:“我們爭爭吵吵60多年,但也和和睦睦共度了大半個世紀。”

趙元任性格淳厚,富有涵養,慎言篤行;楊步偉則豪爽果斷,心直口快,敢想敢做。可他們60多年共同生活,總是相親相愛,情投意合。

1946年6月1日,是趙元任夫婦銀婚紀念日,他們的證婚人胡適寄來賀詩一首《賀銀婚》,以志祝賀:

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說好姻緣。

新娘欠我香香禮,記得還時要利錢。

1971年6月1日是兩人金婚紀念日,趙元任夫婦步胡適《賀銀婚》之韻又各寫《金婚詩》一首。

楊步偉是這樣寫的:

吵吵爭爭五十年,人人反說好因緣。

元任欠我今生業,顛倒陰陽再團圓。"

趙元任的答詞是:

陰陽顛倒又團圓,猶似當年蜜蜜甜。

男女平權新世紀,同偕造福為人間。

趙元任生性低調,卻在所到之處,皆受追捧。他造訪臺灣,成了報紙的頭條新聞。

1973年,他回到大陸在各地觀光時,也受到同樣熱烈的歡迎。周恩來總理與趙家一連談了三小時。聊起愛妻,趙元任對周總理笑道:“她既是我的內務部長,又是我的外交部長。”

1982年3月1日,楊步偉在美國病逝,趙元任悲痛之余給友人寫信說:

“韻卿去世,一時精神混亂,借住小女如蘭處,暫不願回柏克萊,今後再也不能說回‘家’了。”

沒有了楊步偉的地方,就再也沒有家了。

一年之後,趙元任離世。

民國女子中,很少有愛情圓滿的,她嫁給了清華四導師之一的趙元任,恩恩愛愛近60年。趙元任對楊步偉的印象是純真、有趣,而楊步偉則說丈夫“好玩”,於是乎,好玩的人與有趣的人,不但成就了自己,更成全了彼此。

是趙元任的寬容成就了楊步偉的幹練;是楊步偉的熱情涵養了趙元任的沉靜。他們用恬淡而深情的廝守,演繹了平凡而真摯的愛情。

楊步偉本想將自己的同學兼閨蜜李貫中介紹給這位奇才做夫人,哪裡曉得趙元任鍾情的是她這位“紅娘”,找各種理由天天來醫院找她。

趙元任來的次數太勤,連他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於是說:“以後不能常來了。”

第二天,卻又訕訕地來了,一腳還踢翻了院內一盆黃菊花,花盆也破碎了(為此,趙元任每年要賠楊步偉一盆菊花,至終不輟)。楊步偉見了好笑。趙元任尷尬自語:“說不來了,又來了。”

最終,楊步偉沒做成紅娘,反倒成了新娘。32歲的楊步偉和29歲的趙元任結婚了。從相識到相愛到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們走了一年不到,可謂是閃婚一族。

楊步偉和趙元任都是有名的新派人物,厭倦一切繁文陋俗。在考慮婚事時,他們想結婚純屬私人事宜,沒必要把別人捎上,既要奔忙又要花錢。於是兩人一起找了住的房子,到公園裡照相、印通知,聲明不收禮,再電請胡適和朱征到新家吃飯。

那晚,廚藝上無師自通的楊步偉預備了四碟四碗,胡、朱到後,完全不明就裡,不知道他們就是那天結的婚。

晚飯後,趙元任拿出一張自己寫的結婚證書,請兩位做證人簽字,這才算正式完婚——本來,他們是連這點手續都打算不要的,倒是已婚人士任鴻雋勸道:

你們成熟的人這樣子不要緊,不過防著不懂事的年輕人學著瞎鬧,最好用最低限度的辦法找兩個證人簽字,貼四毛錢的印花稅,才算合法。

這樣不落俗套的婚禮自然是轟動一時,第二天,《北京晨報》以“新人物新式婚姻”為標準題,

“新夫婦趙元任與楊步偉女士”

“證婚人胡適之與朱徵女士”

“新式婚書”

“新式的通知書”

四個副標題報導了他們的結婚消息。報上說這個結婚式不但在中國,就在世界,也算得一種最簡單最近理的結婚式。當趙元任問羅素這種沒有儀式的結婚儀式是否太保守時,羅素回答“這夠激進了!”

趙元任與楊步偉的婚姻非常美滿,夫婦倆被譽為“神仙眷侶”。

在清華的4年期間,為改善師生們的伙食,由楊步偉出資,與其他兩位教授太太合夥成立了“三太公司”,辦了“小橋食社”。有人嘲諷趙元任,說他的老婆居然開起小飯館來啦!趙元任佯作不知,不聞不問,落得個清淨。而楊步偉依舊我行我素,樂此不疲。遺憾的還是“小橋食社”非但沒有盈利,反而賠本關張,楊步偉投資的400銀圓全砸進去啦。她作了副對聯自嘲:生意茂盛,本錢幹盡。

退出了小飯館,楊步偉又忙著推廣節制生育,到婦女會、教職員會、母親會、女青年會演講,還辦了個“生產限制診所”。

趙元任的妻子楊步偉也會幾種方言。趙元任和楊步偉結婚後,他們訂了一個日程表,今天說國語,明天說湖南話,後天說上海話。

1922年,趙元任去美國哈佛大學任教,楊步偉也就隨夫前去,剛開始楊步偉打算去了美後考行醫執照繼續從醫,但因為懷孕只能擱置,三年的時間生了兩個孩子,這樣一來,繼續學習從醫的願望只能落空,生活只有柴米油鹽和小孩,一家的開支以趙元任當時的薪水是很難維持的,為了貼補家用楊步偉甚至自己做手提包,再自己拿到街上去賣。

後來在美國夏威夷的時候,因為戰爭導致物資匱乏,楊步偉不得不去菜場收拾一些細細的蔬菜回家,甚至實在沒錢了她將自己的首飾和皮衣典當和變賣,這一切,她都沒有怨言,正如她的父親也誇她:

“ 你剛強得像個男子。”

楊步偉的女性獨立,自立自強並非簡單的經濟獨立,而是對丈夫的人生觀有足夠的理解與尊重,並能知行合一,真正做到了強大的內心與平等的感情。

上世紀20年代,留洋回國的海龜們掀起一股離婚熱潮,當時有人笑言:只有陳寅恪和傅斯年兩人,才是甯國府大門口的一對石獅子,是最乾淨的。

羅家侖跟趙元任開玩笑說:“有人看見趙元任和他母親在街上走”。趙元任哈哈大笑,“女大三,抱金磚”。這樣的話傳到了楊步偉耳朵裡,她也不惱,大咧咧回敬道,你們不要來挑撥,我的歲數人人都知道的!

身邊的朋友總是開玩笑說趙元任怕老婆,說楊步偉在家裡是說一不二的主,趙元任倒是哈哈一笑說:“與其說怕,不如說愛。愛有多深,怕有多深。”

胡適對他們的相處模式很感興趣,就問楊步偉:“ 你們家中的事情誰說了算?”

“我在小家庭裡有權,可是大事情還得丈夫決定,不過大事情很少就是了,我與他辯論起來,若是兩人理由不相上下,那總是我贏。”

楊步偉這個回答讓胡適深感佩服,大家都知道胡適他自己就是個怕老婆的人,回答中楊步偉既維護了趙元任作為男主人的面子,同時又俏皮的表示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1938年,楊步偉和趙元任一家子移民到美國,他們的家也成為許多中國留學生的“接待站”。周培源、錢學森等早期赴美留學的學者,都是趙家的座上客。楊步偉不僅好客,也燒得一手好菜。她曾編了一本《中國食譜》,由趙元任注釋,胡適作序,賽珍珠導言,再版12次,譯成20種多國語言,暢銷了半個多世紀。

胡適說:“楊步偉一家,父是天才,母是能人,女兒們則個個聰明得不得了。”

傅斯年則說,“趙太太(楊步偉)是女中豪傑,女中英雄。她是既管理得了國家,也能下廚房做得一手好菜的女子,她就是那個時代的女中能人。”

“生命在於折騰”這句話在楊步偉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美國短暫任教後,他們遊歷了歐洲。在遊歷期間,由於文化不同,趙元任需要費心解釋的事情,輪到他太太,連比帶劃,乾淨俐落地搞定,經常讓語言大師瞠目結舌。

晚年的楊步偉回憶:“我們爭爭吵吵60多年,但也和和睦睦共度了大半個世紀。”

趙元任性格淳厚,富有涵養,慎言篤行;楊步偉則豪爽果斷,心直口快,敢想敢做。可他們60多年共同生活,總是相親相愛,情投意合。

1946年6月1日,是趙元任夫婦銀婚紀念日,他們的證婚人胡適寄來賀詩一首《賀銀婚》,以志祝賀:

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說好姻緣。

新娘欠我香香禮,記得還時要利錢。

1971年6月1日是兩人金婚紀念日,趙元任夫婦步胡適《賀銀婚》之韻又各寫《金婚詩》一首。

楊步偉是這樣寫的:

吵吵爭爭五十年,人人反說好因緣。

元任欠我今生業,顛倒陰陽再團圓。"

趙元任的答詞是:

陰陽顛倒又團圓,猶似當年蜜蜜甜。

男女平權新世紀,同偕造福為人間。

趙元任生性低調,卻在所到之處,皆受追捧。他造訪臺灣,成了報紙的頭條新聞。

1973年,他回到大陸在各地觀光時,也受到同樣熱烈的歡迎。周恩來總理與趙家一連談了三小時。聊起愛妻,趙元任對周總理笑道:“她既是我的內務部長,又是我的外交部長。”

1982年3月1日,楊步偉在美國病逝,趙元任悲痛之余給友人寫信說:

“韻卿去世,一時精神混亂,借住小女如蘭處,暫不願回柏克萊,今後再也不能說回‘家’了。”

沒有了楊步偉的地方,就再也沒有家了。

一年之後,趙元任離世。

民國女子中,很少有愛情圓滿的,她嫁給了清華四導師之一的趙元任,恩恩愛愛近60年。趙元任對楊步偉的印象是純真、有趣,而楊步偉則說丈夫“好玩”,於是乎,好玩的人與有趣的人,不但成就了自己,更成全了彼此。

是趙元任的寬容成就了楊步偉的幹練;是楊步偉的熱情涵養了趙元任的沉靜。他們用恬淡而深情的廝守,演繹了平凡而真摯的愛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