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些表現告訴你,孩子沒有安全感

“我們家孩子比較怕生”, 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講的一句話。 可如果孩子長大了還像小時候一樣怯懦, 家長們就著急了!其實“怕生”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家長們可不能以孩子小、怕生正常為藉口忽略了這一點啊~

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如何判別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呢?我來為家長們總結一下:

1. 有膽小、害怕的情緒

比如, 孩子們在剛上學的時候會特別不願意去學校, 害怕上學、害怕老師。 有些孩子甚至不敢看老師、不敢和老師對話, 這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由於對老師沒有安全感, 孩子在老師面前就會表現的特別不自信, 怕自己做錯了什麼遭到責罰。

2. 家長在和不在時判若兩人

我小的時候就屬於離了媽媽不能過的狀態。 媽媽在身邊的時候, 大人們總是誇我自理能力特別強, 懂事有禮貌, 什麼都會做, 可一離開媽媽就完全變樣了!有一次媽媽把我送到奶奶家裡過夜,

那時只有六七歲的我, 自己一個人硬是從奶奶家走了半個多小時到外婆家, 再讓外婆打電話給媽媽來帶我回家。

這種情況屬於家長對孩子的關愛不夠而導致安全感的缺乏。 那時候父母工作都比較忙, 很少有時間照顧我, 家長在身邊的時候做什麼事都很安心, 也很聽他們的話, 可是在離開父母的時候會特別崩潰。 雖然家長們在外努力工作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但是孩子心理需求也要滿足。 特別是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 父母的關愛很重要。

3. 外表強悍、內心脆弱

像小時候班裡那些老師眼裡的“壞孩子”, 他們在和同學溝通的時候更傾向於暴力, 在和老師家長溝通的時候也都是言語頂撞。

這樣的孩子往往外表強悍、內心脆弱。

他們對外界的事物都有一種戒備心。 家庭氛圍不和睦、家長行為粗暴、教育方法不得當等等都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從而用這種“強悍的外表”來偽裝自己。

孩子喪失安全感, 原來這些是禍首

那麼, 又是什麼導致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呢?

1. 生活環境

從小的生活環境會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孩子從小就很少和別人接觸, 生活中一直只有家人的存在, 也少有玩伴, 那麼孩子就容易性格內向、情緒敏感, 這樣的孩子也容易產生害怕的情緒。

2. 家長的影響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恰當的語言, 比如“這麼做鬼會來抓你”、“員警叔叔會把你抓走”等等, 小孩子聽到這些就會信以為真、產生害怕的心理。 所以當孩子處於陌生環境的時候就會缺乏安全感, 粘著父母。

還有一點, 有些家長急於把孩子向外面的世界推!比如見到陌生的叔叔阿姨要主動問好, 如果不熱情就會被訓斥;經常把孩子帶到公園和其他小朋友玩,

過一會家長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不顧孩子了。 這樣把孩子往外推, 只會讓他們更加緊張。

像是一些公園的人形雕像、動物園的動物、比較抽象的圖畫書等等,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 有些孩子可能恰好怕的就是這些。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孩子能否適應你給的新鮮事物, 切勿著急, 否則只會讓孩子更缺乏安全感。

4種行為會讓孩子膽小自卑

提醒大家,有時你不經意間的行為可能就傷害到了孩子,讓他們變的膽小自卑!下面的四種行為家長們可要注意了:

1. 經常吵架

“為了孩子我不想離婚”,這是很多吵架家庭慣用的說辭。其實,孩子生活在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傷害很大。家庭氛圍沉重,這會孩子做事情時過分小心翼翼。處在這樣家庭裡,孩子十有八九都缺乏安全感。如果真的為孩子著想,請處理好夫妻關係。

2. 語言恐嚇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他們很難分辨出大人講的話是真是假。比如“再不聽話就把你扔掉”“你其實是爸爸媽媽撿回來的”,這種話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他們就變得敏感、內向。

3. 經常說沒錢

孩子小的時候最好不要向他灌輸“我們家沒錢”“你不要老是花錢”這種思想。在孩子要買玩具的時候,這些話可能會成為阻止孩子哭鬧的手段。但是,家長總給孩子灌輸家裡“沒錢”這樣的觀念,孩子很可能信以為真,壓抑買文具等正常需求,性格可能變得自卑,內心也難以富足。

4. 校園暴力

如果孩子在外受欺負、回家找父母哭訴了。千萬不要說“小孩子嘛,你不要理他就好了”“幹什麼別人就欺負你啊”。孩子是信任、依賴家長才找家長解決的,這樣的回答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無助,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問清楚原因、耐心開導,才是對孩子的幫助。

保護孩子安全感,你要這麼做

瞭解了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後,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對症下藥了。

1. 家庭和睦

家庭氛圍不好,孩子會常常處於擔驚受怕的情緒中,想是不是自己不乖的原因父母才吵架,可能一個人默默哭泣或生悶氣。怨氣在內心積壓多了,孩子的價值觀也容易扭曲。快樂健康的成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至關重要!

2. 多陪伴孩子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很難有時間照顧孩子,就把孩子託付給長輩照顧。這樣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很少。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很難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更是很難建立了。

3. 找到不安根源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首先要知道孩子因為什麼而感到不安。像是打雷閃電、外部的驚嚇,又或者是某個長得可怕的怪叔叔。家長們要先弄清楚孩子不安的來源,然後可以借助心理治療、藝術音樂治療等,説明孩子建立安全感。

4. 陪孩子做遊戲

家長們可以多陪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在遊戲中通過肢體接觸來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平時在家,也可以將一些家務勞動設計成遊戲,讓孩子自己動手,也有助於家庭關係的和睦。

5. 容許孩子哭

再堅強的孩子也會有脆弱的一面,孩子哭的時候往往只是想得到家長的安慰。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宣洩,可以有效排解負面情緒,有助於建立安全感。

家庭因素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親子關係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的。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有意識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面對生活。

4種行為會讓孩子膽小自卑

提醒大家,有時你不經意間的行為可能就傷害到了孩子,讓他們變的膽小自卑!下面的四種行為家長們可要注意了:

1. 經常吵架

“為了孩子我不想離婚”,這是很多吵架家庭慣用的說辭。其實,孩子生活在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傷害很大。家庭氛圍沉重,這會孩子做事情時過分小心翼翼。處在這樣家庭裡,孩子十有八九都缺乏安全感。如果真的為孩子著想,請處理好夫妻關係。

2. 語言恐嚇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他們很難分辨出大人講的話是真是假。比如“再不聽話就把你扔掉”“你其實是爸爸媽媽撿回來的”,這種話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他們就變得敏感、內向。

3. 經常說沒錢

孩子小的時候最好不要向他灌輸“我們家沒錢”“你不要老是花錢”這種思想。在孩子要買玩具的時候,這些話可能會成為阻止孩子哭鬧的手段。但是,家長總給孩子灌輸家裡“沒錢”這樣的觀念,孩子很可能信以為真,壓抑買文具等正常需求,性格可能變得自卑,內心也難以富足。

4. 校園暴力

如果孩子在外受欺負、回家找父母哭訴了。千萬不要說“小孩子嘛,你不要理他就好了”“幹什麼別人就欺負你啊”。孩子是信任、依賴家長才找家長解決的,這樣的回答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無助,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問清楚原因、耐心開導,才是對孩子的幫助。

保護孩子安全感,你要這麼做

瞭解了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後,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對症下藥了。

1. 家庭和睦

家庭氛圍不好,孩子會常常處於擔驚受怕的情緒中,想是不是自己不乖的原因父母才吵架,可能一個人默默哭泣或生悶氣。怨氣在內心積壓多了,孩子的價值觀也容易扭曲。快樂健康的成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至關重要!

2. 多陪伴孩子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很難有時間照顧孩子,就把孩子託付給長輩照顧。這樣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很少。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很難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更是很難建立了。

3. 找到不安根源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首先要知道孩子因為什麼而感到不安。像是打雷閃電、外部的驚嚇,又或者是某個長得可怕的怪叔叔。家長們要先弄清楚孩子不安的來源,然後可以借助心理治療、藝術音樂治療等,説明孩子建立安全感。

4. 陪孩子做遊戲

家長們可以多陪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在遊戲中通過肢體接觸來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平時在家,也可以將一些家務勞動設計成遊戲,讓孩子自己動手,也有助於家庭關係的和睦。

5. 容許孩子哭

再堅強的孩子也會有脆弱的一面,孩子哭的時候往往只是想得到家長的安慰。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宣洩,可以有效排解負面情緒,有助於建立安全感。

家庭因素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親子關係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的。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有意識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面對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