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兄弟倆同為宰相,卻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看皇帝如何處置

唐僖宗年間, 有兩位宰相分別叫鄭畋、盧攜。 此二人都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哲學家李翱的外孫, 是關係親近的表兄弟。 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二人不僅小時候經常打架, 長大都當了宰相之後, 竟然把“戰場”延伸到了朝堂之上。

鄭畋與盧攜在外公家受到的待遇大不一樣, 《新唐書》中對盧攜這樣描寫:“攜姿陋而語不正。 ”是說盧攜不僅長得醜, 還有一些口吃的毛病。 而記載在《舊唐書》裡的鄭畋則與盧攜截然相反, 他是一個文才飛揚的翩翩美少年:“美風儀, 神彩如玉, 尤能賦詩。 ”可以想見, 美少年鄭畋, 少年時代一定深受外公外婆與眾姨媽的寵愛。

進入仕途之後, 鄭畋很快就成為朝廷的一支大筆桿子。 而盧攜儘管讀書努力, 人也聰慧, 但因為相貌上的缺陷, 所以在外公家裡的待遇大大低於鄭畋。 這種不公平的境況造成了盧攜對鄭畋根深蒂固的不滿, 也養成了盧攜畸形的心理。

鄭畋

於是, 兩個表兄弟從小一起玩耍、一起長大, 在眾姨媽的偏袒與呵斥中, 盧攜始終對鄭畋相當抵觸。 二人一言不合, 盧攜就會以拳頭解決問題。 而鄭畋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所以二人打架很頻繁。 即使做了高官, 鄭畋、盧攜二人也是誰也不拿對方當大官看待, 還時常像小時候那樣拌嘴鬥氣, 甚至以動手打架來解決問題, 真可謂“一生之敵”。

唐朝末年, 黃巢發動了農民起義,

義軍勢不可擋, 實現黃巢“菊花詩”中“滿城盡帶黃金甲”願景指日可待。 黃巢擁兵要求唐僖宗授予他“天平節度使”的官職。 唐僖宗擔心皇位不保, 趕緊召集大臣議論對策。

黃巢

眾臣都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 要先給黃巢一個虛職, 把他穩住,

就像玉帝讓孫猴子看管蟠桃園一樣, 等氣焰消散之後再收拾他。 不過, 有位宰相與群臣的意見相左, 他就是盧攜。 盧攜想要依靠手下的一名大將高駢來擊退黃巢, 而另一位宰相鄭畋極力反對, 他力主和平解決的策略, 不要用戰爭來增加百姓的苦難。 最終, 唐僖宗採納了盧攜的建議。

後來, 高駢軍隊大敗, 起義軍以破竹之勢跨越淮河, 不久佔領東都洛陽。 此時盧攜又提議以與南蠻和親, 借助南蠻之力來平定黃巢之亂。 盧攜的這一提議又遭到了鄭畋的堅決反對, 在朝堂上激烈抗議, 爭執對罵中, 盧攜憤怒地起身拂袖而去, 沒想到這袖子一甩甩到了硯臺裡, 染汙了一大塊。 盧攜再也壓制不住心中的怒氣, 甩開汙跡斑斑的衣袖,

直接拿起硯臺對著喋喋不休的鄭畋砸過去, 雖然硯臺沒有砸中鄭畋, 但一場打鬥在所難免。 結果是二人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 引得滿朝驚異。 唐僖宗大怒, 將他們兩個全部革職。

唐僖宗

為了如何對付黃巢這樣的大事大打出手, 激怒了皇帝,

二人的宰相同時被罷免。 這下盧攜心裡應該平衡了, 長得帥怎麼樣?還不是照樣被擼!這兄弟二人真可謂是不是冤家不聚頭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