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血戰新開嶺的第四十一軍前身四縱政委開國中將彭嘉慶任命翻譯書

彭嘉慶, 江西省吉安縣人。 一九二八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一九三○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任紅三軍第九師二十五團班長、排長, 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連長兼政治指導員, 興國教導第二團政治委員, 紅九軍團第二十二師六十四團政治委員, 紅五軍團直屬隊總支部書記, 第十三師三十七團營政治教導員, 紅五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供給部政治委員。 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 任八路軍一一五師衛生部政治委員, 魯東支隊政治委員, 蘇魯支隊政治委員, 魯南軍區政治部主任, 膠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師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 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政治委員, 遼北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 遼西軍區司令員, 江西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山東軍區副政治委員, 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後勤學院政治委員, 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46年10月上旬, 國民黨調集10萬重兵, 向遼東、遼南解放區大舉進攻。 危急時刻, 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是解放區, 當時安東市人民政府已經建立, 當時賽馬縣(今鳳城市)的愛陽鎮、寬甸縣的罐水鎮等地群眾在安東市政府的動員組織下, 全力支援我軍, 我軍在敵強我弱形勢下取得了新開嶺戰役的最終勝利。 ”

曾韌說, 新開嶺戰役的勝利十分重要, 是一場關鍵之仗, 也是歷史的轉折一戰。 1946年11月3日, 毛澤東在新開嶺戰役勝利第二天, 就起草一封電報, 嘉獎參戰將士, 並在電報中預言“這一勝仗後, 南滿局勢開始好轉。 ”

在愛陽鎮愛陽學校, 校長劉丹平表示, 學校將要建一個新開嶺戰役展覽館, 用來緬懷先烈壯舉,

傳承紅色基因。

創下殲敵整個師的先例

70年前, 新開嶺戰役打響, 現在那場激烈的戰役已經遠去, 但在當地研究者的講述中, 記者仍能感受到戰場上的驚心動魄, 體會到戰役勝利時戰士和人民心中的喜悅。

丹東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黃文科告訴記者, 新開嶺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東北戰場上我軍取得的第一場大勝仗。

1946年10月, 國民黨調集8個師約10萬人, 分三路進攻南滿解放區。 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負責防禦中路。 由於敵強我弱, 南滿解放區處於被圍困的危險境地。 “四縱”利用敵25師驕縱的弱點, 誘敵進入到賽馬縣新開嶺地區。

10月24日, “四縱”首先投入6個團攻擊賽馬集, 斃敵300多人, 已來到鳳城附近的敵25師被迫回援, 被我軍引誘上鉤了。

那時, 大雪覆蓋山坡, 寒風凜冽, “四縱”的將士都身著單衣, 裝備簡陋, 但鬥志昂揚, 決心掩護後方的黨政機關安全撤離。

10月31日上午10點, “四縱”第10師趕到了集結地之後, 司令員胡奇才發出了總攻的命令。

黃文科說:“當敵25師分三路進入到新開嶺地區我軍設下的包圍圈後, ‘四縱’第10師擔任主攻, 開始從東北方向攻擊敵軍的側翼; 第11師則完成關上大門的阻擊任務, 向敵軍西側發動進攻;第12師從西北方向發起攻擊, 佔領新開嶺以東公路兩側高地。 我軍形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 並逐步縮小包圍圈, 紮死了‘口袋’。 敵人退縮到老爺嶺, 負隅頑抗。 ”

記者一行站在新開嶺戰役紀念碑附近的老爺嶺上。 黃文科介紹, 老爺嶺是整個戰役成敗的關鍵, 如果敵人越過老爺嶺,就鑽出了口袋。如果敵人繼續固守老爺嶺,各路援敵將形成對“四縱”的包圍。

緊要關頭,“四縱”幾位指揮員決定:立即攻下老爺嶺,全殲敵25師。指揮員全都來到一線進行指揮,司令員胡奇才、政委彭嘉慶到第11師指揮進攻老爺嶺,副司令員韓先楚回到炮團組織炮火支援,參謀長李福澤坐鎮“四縱”指揮所,掌握全面情況。

經過兩晝夜的戰鬥,被圍困的敵25師早已沒有當初的驕橫氣焰,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決定固守待援。此時,我軍主攻的第10師28團因為傷亡過大,也進展緩慢。僵持過程中,“四縱”決定將作為預備隊的30團拉上去,並集中炮兵火力,轟擊老爺嶺的碉堡,掩護10師強攻,11師、12師從側後積極配合。

11月2日清晨,總攻發起,30團的兩個營向老爺嶺西北、正北側翼發起攻擊,正面攻擊的第10師28團在師作戰科長段然組織下重新發起攻擊,炮兵團集中重迫擊炮和榴彈炮向敵人轟擊。在我軍優勢火力攻擊下,上午8點30分,終於拿下老爺嶺,敵軍全線崩潰。上午10點戰鬥全部結束,我軍大勝。

此時,敵25師師長李正誼則穿上了伙夫的衣服,想要混在俘虜中逃脫,被我軍活捉。

新開嶺戰役

彭嘉慶

一九四六年,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在南滿營口、盤山、本溪、海城、鞍山等地作戰後,遵照黨中央、毛主席關於“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方針,主動放棄了城市,於六月進入本溪東南地區,組織防禦。除以一部分兵力在南芬、連山關、摩天嶺一線與敵對峙,以小部分兵力剿匪和開展群眾工作外,主力抓緊時機搞了四個月的整訓。總結前一時期的作戰經驗,澄清了部隊內部的一些問題,樹立了長期作戰的思想,進行了運動戰方針的學習和戰術、技術訓練。這段整訓,為新開嶺戰役的勝利和以後堅持南滿的鬥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十月,東北國民黨軍因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無力同時向南北滿進攻,乃改用“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妄圖先破南滿我軍,後轉進攻北滿,佔領全東北。敵以一部兵力打通沈(陽)吉(林)線後,即調集其東北主力八個師約十萬餘人,分三路向我南滿大舉進攻。北路以新一軍新三十師、第五十二軍一九五師、第七十一軍第九十一師,沿新賓、柳河向通化、臨江進犯,企圖阻止我南滿三縱、四縱兩大主力會合,切斷我南北滿之聯繫,搗毀我南滿後方。南路以新六軍十四師、新二十二師、第六十軍一八四師沿海城、大石橋、岫岩向莊河、大孤山進犯,企圖切斷我安東(今丹東)與大連之聯繫,從側翼配合中路之敵佔領我遼東軍區所在地安東。中路兩個師分兩股直犯安東,其右股第五十二軍二師和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由正面沿安(東)奉(瀋陽)線東進,其左股二十五師(欠七十五團)於北側沿小市、賽馬向寬甸進犯,想迂回到我遼東軍區側後,斷我退路。三路敵人相配合,妄圖將我主力壓縮、殲滅于安東,鳳城、寬甸地區,侵佔安東市和南滿解放區。

我四縱在中路進攻之敵的正面進行防禦。當時,四縱領導人和部隊都很分散,三個師分三個方面作戰,相距一百多公里。第十師和十一師三十二團由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同志率領,已於十月十一日由草河口開往新賓地區配合三縱作戰,打擊北路進犯之敵。第十一師(欠三十二團)及軍區警衛團主力,為保障十師側後安全,策應三縱作戰,於十月十八H攻佔了小市。第十二師在安奉線之南芬、連山關、摩天嶺、牛蹄崖地區進行寬大正面防禦。縱隊司令員胡奇才、副政委歐陽文(兼政治部主任)和參謀長李福澤同志在通遠堡指揮部。我是縱隊政委,有事正在安東。當時留在安東(今丹東)主持軍區和遼東省委工作的江華同志,找我到軍區司令部作戰室談情況,商討問題。軍區機關同志將當前敵我情況介紹後,江華同志說,我們怎樣粉碎敵人的進攻?安東是守還是放?在座的同志都說安東守不住。

鑒於四縱將近一年的作戰經驗教訓和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勢,我講了三點意見:一是根據中央關於“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的指示,建議軍區放棄安東,機關和有關人員要馬上轉移後撤,讓敵人背上安東這個“包袱”,敵人占的地方越多,兵力就越分散,就越被動,而我們的主動權也就越大。二是為了掩護軍區、後方以及群眾轉移,各部隊這次作戰要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不能分兵把口,要貫徹毛主席關於運動戰的指導思想,“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就是殲滅敵一個團或一個營,也比擊潰一個師要好。三是四縱的作戰,除留少數部隊在正面牽制敵人外,主力應撤至安奉線以東地區集結,尋機殲敵,因為這一帶群眾基礎較好,地形對我有利,便於我迂回運動。軍區採納了這些意見。

隨後,我又打電話回通遠堡,將以上意見跟胡奇才同志商量。他說,他剛從小市回到那裡,他們在家的幾位同志的想法與軍區討論的意見一致,司令部已搞了一個部隊轉移集結方案,指揮部將轉移至賽馬集。他還請我快回去。我將情況向江華同志彙報後,他就叫我馬上趕回四縱指揮作戰。為了爭取時間,軍區調了一輛火車頭,專送我和有關人員連夜離開了安東。

我坐火車先到灌水,後轉乘汽車去賽馬集。沿途我找了當時在安奉線兩側開展群眾工作的領導同志,瞭解了情況,要求他們迅速組織群眾轉移,並且想辦法堅持敵後鬥爭。我到賽馬集後,第二天早晨胡奇才等同志也趕到了。在那裡,我們與部分師領導幹部開會,一起研究了遲滯敵人、掩護軍區和後方轉移的具體措施,確定了十一師、十二師主力隱蔽集結的部署。同時,我們領導幹部也作了分工,胡奇才、李福澤同志和我帶一個精幹指揮機構,隨兩個師行動,指揮作戰;歐陽文同志負責後方指揮所的工作。前方指揮所的幾位同志,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在新開嶺組織一次戰役,而是首先考慮怎麼樣做才能達到既掩護好軍區撤退,又能將主力隱蔽集結。

為達到此目的,我們當時是這樣組織的:十月十九日,中路之敵發起進攻後,其左股第二十五師(欠七十五團)向我小市第十一師攻擊。估計該敵可能沿田師傅、堿廠、賽馬集、寬甸迂回安東。因此,我們決心集中兵力看準時機擊其一部,以拖住敵人。

於是即令十一師主力是日星夜撤回賽馬集附近地區集結待機,留三十一團在分水嶺(賽馬集東北十五公里)地區阻擊敵人,掩護安奉線翼側安全和十一師、十二師主力集結。該團阻敵,戰至二十三日,殲敵三百餘人,完成了任務,才撤出分水嶺歸建。

右股敵人第二師及二十五師七十五團,十九日發起進攻後,被我十一師阻于牛蹄崖、南芬一線,二十日下午突破我牛蹄崖陣地,向摩天嶺主陣地攻擊。為了集中兵力打擊左股敵二十五師,我們根據上級電示,命令十二師留三十五團繼續沿安奉線實行運動,堅決阻擊、遲滯敵人前進,爭取時間,掩護後方轉移,師主力迅速撤至賽馬集附近地區與十一師會合。

當時,有的幹部反映,敵已逼近摩天嶺陣地,難於擺脫,不好撤出。我們做了許多思想工作,講了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道理,要求他們馬上撤下來,主力儘快脫離敵人。同時,組織炮火對敵進行攔阻射擊,掩護十二師撤退。部隊撤下時,連飯都未吃上,就急忙轉移了。兩個師主力集結後,我於二十三日主動放棄了賽馬集,敵二十五師當日黃昏佔領了該地。

敵二十五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半美械裝備,戰鬥力較強,自吹“能征慣戰”,有蔣軍“千里駒”之稱。自一九四五年冬作為蔣軍先遣部隊踏進東北後,耀武揚威,橫衝直撞。在一九四六年一月的營口戰鬥中,我四縱雖給該師以沉重打擊,全殲了一個加強營,但該師並不服輸,曾多次和我四縱作戰。這次佔領賽馬集後,得意忘形,認為我軍“不堪一擊”。

由於敵對我十二師主力轉移集結未察覺,又因我三十五團在安奉線頑強作戰,節節阻擊,給敵造成錯覺,敵誤認為我軍主力企圖在鳳城、鳳凰山一帶阻其右翼進犯安東。因此,只留下小部兵力(約兩個營)守賽馬集,師主力則放棄向寬甸東犯之企圖,二十四日改向鳳城疾進,尋我決戰。我們見敵此舉氣焰囂張,南進甚速,若與右股第二師會合,將增大我三十五團的壓力,對安東威脅更大。因此,我們決定尋機擊其弱部,亂其部署,以調其主力回援,不讓左右兩股敵人進行會合,爭取時問讓軍區機關安全轉移。於是,我趁敵主力南下之機,二十四日下午以第十一師兩個團,十二師一個團及軍區警衛團兩個營的兵力,從東、東南兩面向賽馬集立足未穩之守敵突然發起攻擊。戰至二十五日拂曉,將敵擊潰,殲敵二百多人,余敵向小市方向山區逃竄,我收復了賽馬集。這一勝利,大大振奮和鼓舞了部隊的戰鬥情緒,增強了勝利的信心。

我收復賽馬集後,為了拖住敵人,遂派部隊繼續尾追南下之敵。敵二十五師南進時,因山高水多,道路不良,又沿途遭我敵後武裝工作隊的襲擊襲擾。人馬十分疲憊,進至松樹嘴子(鳳城東北三十公里)地區後,聞我攻打賽馬集,感到後路不保,即慌忙調頭回援。我們獲悉敵調頭北上後,判斷該師七十五團仍在安奉線作戰。回援之敵不足兩個團。加上敵自十九日以來連日行軍作戰,不能休息,士氣沮喪,戰鬥力大減。因此,決心趁敵倉皇回援之機,在運動中殲滅之。當敵二十七日上午返至雙嶺子地區(賽馬集西南十五公里),我當日下午即以第十一師(三十二團此時已歸建)、十二師(欠三十五團)共五個團兵力發起攻擊。

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戰至黃昏,攻擊仍未奏效。晚上,派部隊進行火力偵察,發現敵火力越來越猛,我們越覺得情況不對,指示部隊捉俘虜,進一步查明情況。到了淩晨兩點鐘,才從敵七十五團的俘虜口供中,獲知七十五團已與師會合歸建,師主力回頭不單是為了增援,而主要是尋我主力作戰。鑒於敵情變化,我兵力不足,戀戰不利,我當即決定停止攻擊,尋機再戰。

部隊撤出不打,往何處撤呢?撤出後下一著棋該怎麼辦?當時,我們幾個領導同志在山上的指揮所開會,分析研究了這些問題。認為雙嶺子這一仗,我雖未能達到殲敵之目的,但也不吃虧,而且從中進一步摸清了敵情,心裡有了底。我與敵打了十天“蘑菇戰”,敵竟不顧勞師費時。損耗兵力,仍尋我作戰,這次我撤出以後,敵肯定還會纏住不放。我們要利用這一機會將這股敵人吃掉。我經十天作戰,錯亂了敵人部署,爭取了時間,掩護了軍區機關、後方和群眾轉移,現已具備了吃掉敵人的有利條件和主動權。究竟如何吃掉這股敵人呢?大家主張,利用敵人狂妄驕橫、求戰心切的特點,把敵誘進對我有利的新開嶺地區,相機圍殲,以上就是我們縱隊領導同志開始形成新開嶺戰役的思想和決心。當時研究的初步方案:一是既然敵人叫囂要“咬住”我十一師“吃掉”,我便將計就計,留十一師部分兵力與敵保持接觸,將敵誘向新開嶺以東地區的預設陣地。二是十二師(欠三十五團)在天亮以前撤出戰鬥,秘密轉移至新開嶺東北的邵家堡子地區隱蔽集結。三是請示軍區蕭華司令員同意,請韓先楚同志率十師從新賓地區兼程趕回,按縱隊指定計劃,迅速到新開嶺以東地區集結待命。

部隊戰至二十八日晨,殲敵八百餘人,始按照計畫撤出戰鬥。部隊撤出時,非常疲勞,早晨還遭到敵炮火射擊和飛機轟炸,但我們毫不猶豫,命令部隊迅速撤出。為了掩護十二師隱蔽集結,縱指率十一師沿公路邊打邊撤,有意暴露,讓十二師在公路兩側秘密轉移。我們要求十二師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拼命趕路,及時擺脫敵人。該師按指定路線前進,到達目的地後,立即開展群眾工作,封鎖道路,搞好保密,隱蔽待機,積極做好一切殲敵的準備工作。

我自雙嶺子轉移後,敵二十五師再次佔領了賽馬集。敵對我十二師隱蔽集結毫無察覺,也料不到我會調回十師,錯誤判斷我在賽馬集附近地區只有十一師作戰,妄圖“咬住”十一師,一口吞掉。見十一師沿賽(馬)寬(甸)公路撤退時,於三十日早分兵兩路,貿然向寬甸進犯。敵由於狂妄驕橫,求戰心切,在我十一師的誘惑下,當日晚進入我預定的新開嶺以東,瑗陽邊門以西地區。這裡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十幾公里長的袋形谷地,兩邊都是幾百米高的高山,陽河和賽寬公路從中間穿過。只要我控制了周圍制高點,敵躥進來就休想出去。

敵冒失就範,我部署也基本就緒。十一師和縱直警衛營,已佔領瑗陽邊門一帶公路兩側高地,進行阻擊,關上了敵東犯之大門;十師經過十七小時的強行軍,已由堿廠趕回瑗陽邊門以北的高麗墓子、柏林川地區;十二師主力仍在新開嶺東北的邵家堡子地區集結待命,其三十五團已奉命轉至鳳城東北的石頭城地區,準備阻擊北援之敵。部署就緒後,我們還慎重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從編制上看我八個團圍打一個師,從兵力上看我才兩倍於敵,裝備還比敵人差。但是,我兵力集中,士氣高昂,而敵遭受連續打擊和消耗,貿入我預設戰區,孤軍突出,距他路敵人較遠,難於相互支持。我們應不失此有利戰機,殲敵於此。於是最後決定:十師擔任主攻,從東北面沿老爺嶺、黃家堡子方向攻敵翼側;十一師完成阻擊任務後,在霞陽河以南向西方向發起進攻;十二師從西北方向發起攻擊,佔領新開嶺以東公路兩側高地,斷敵退路,對敵形成合圍;縱隊炮團在瑗陽邊門以東的車軲轆泡地區佔領發射陣地,主要支持十師戰鬥。為防止敵人打開東犯大門,擺脫不利態勢,定於三十一日五時發起總攻。

可是,因當時我們沒有考慮到十師臨時才趕回來,駐地分散,各團三十一日三時才接到攻擊命令,加上當時下小雪,山高路滑,行軍艱難,部隊不能按時到位,後來,又改為十時發起總攻。

由於總攻時間推遲,被敵搶先了一步,出現了各種連鎖反應。敵當時仍以為我只有一個師作戰,早晨還保持向東進攻態勢,突破了我十一師部分防禦陣地,八時左右攻佔了老爺嶺和公路南側的制高點四。四高地。我十時發起總攻後,十師當即受到老爺嶺守敵阻擊,不能前進。攻擊了一天,十師、十一師的進展不大,沒有達到目的,只有十二師完成了預定任務,控制了公路北側制高點,初步形成了對敵三面包圍的態勢。

十一月一日,各師總結了前一天從正面攻擊未能奏效的經驗教訓,改為向敵翼側迂回攻擊,進展很快。十一師奪回了四。四高地,佔領了舊帽山河南岸各要點,卡死了敵向寬甸東突之道路。十二師越過賽寬公路,攻佔了路南側各高地,切斷了敵逃竄之退路,並乘勝向東發展進攻,縮小了對敵包圍圈。只有十師方向,仍在老爺嶺進攻受阻。老爺嶺是整個戰區中最有價值的制高點,山頂有日寇遺留的碉堡、工事、塹壕。敵知道我主攻方向後,一日將主力收縮于老爺嶺、黃家堡子一帶,固守頑抗,等待支援。我十師攻擊時,都因山勢險峻和敵火猛烈,加上這一天下小雪,不利於運動接敵,攻擊了多次,傷亡很大,仍未奏效。老爺嶺成了敵我爭奪的焦點。

由於老爺嶺沒有迅速攻下,戰場形成僵局。此時各路援敵相繼趕來,南面敵第二師佔領鳳城、安東後,正向寬甸進犯,從東面包圍我軍;北路之敵已佔領了通化、桓仁,正向我後方逼進;西面敵新二十二師正向雙嶺子方向開來,逼近新開嶺,戰役出現了艱難複雜的局面。

在傷亡增大和敵情嚴重的情況下,下一步該怎麼辦?是繼續打下去還是撤出來?一日夜,在小邊溝指揮所一個獨立小棚子裡召開了縱隊黨委緊急會議,發揚軍事民主,分析我敵利弊。經過研究,一致認為,我雖有困難,但敵人處境更困難,全師被我八個團緊緊圍住,前後出路被我切斷,戰場大部制高點被我控制,包圍圈正在緊縮,整個戰場的主動權為我掌握;我傷亡雖大,但敵傷亡更慘重,且四面楚歌,士氣低落,戰鬥力大減;敵雖有四方支持,.但尚需十幾小時才能趕到新開嶺地區,且指揮不統一,互相觀望,都想保存實力,遠水救不了近火。相比之下,總的形勢我比敵有利。我若撤出不打,不但前功盡棄,而且也擺不脫目前困境。一旦四方援敵乘勢圍上,氣焰更加囂張,對我四縱和整個後方帶來的後果將不堪設想。況且,戰場已成膠著狀,敵我都“咬”在一起,部隊和傷病員都撤不下來,只要我一鬆勁,被圍困之敵就會硬起來,不是道高一尺就是魔高一丈。

權衡利弊,大家都主張,要樹立信心,咬緊牙關,堅決打下去,把驕橫的敵人徹底消滅!打下去的關鍵問題是集中兵力,爭取時間迅速拿下老爺嶺,才能使全域皆活。因此,黨委會決定:在此關鍵時刻,預備隊和全縱隊所有人員都加入戰鬥;加強炮火支援,掩護十師強攻老爺嶺;十一師、十二師從側後全力攻擊,積極配合,為不給敵喘息機會,總圍殲時間定於二日拂曉,爭取一天結束戰鬥。當時,我們將會議研究的情況,用電話向各師領導幹部作了傳達,要求大家認清形勢,團結一致,加強政治思想鼓動,開展對敵宣傳瓦解工作,再接再厲,堅持到最後勝利!為加強組織指揮,我們幾位元領導也作了分工,胡奇才同志和我到十師方向;韓先楚同志仍回炮團、縱直警衛營方向,組織炮火支援,並卡死敵東進大門;李福澤同志留在指揮所掌握全面情況。會議結束後,我們分頭連夜趕到部隊。

二日拂曉,各方向按計劃向敵發起總圍殲。十一師主力渡過了舊帽山河,進至北岸,從側後向老爺嶺守敵進擊;十二師攻佔了老爺嶺以西各高地,孤立了老爺嶺守敵。我和胡奇才同志趕到十師時,太陽剛出山,看見師長、政委正在老爺嶺山下緊張地組織各團攻擊。二十八團仍從正面進攻,各級幹部身先士卒,團長、政委帶領連隊衝鋒,參謀長率尖兵排突擊。縱隊預備隊三十團從西北和北面加入戰鬥後,各級幹部帶領部隊向老爺嶺進行多層次的連續不斷的衝擊,戰鬥非常激烈。敵企圖靠飛機支援和接濟,作最後垂死掙扎。在這關鍵時刻,十師作戰科副科長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帶領部隊衝擊。戰士們在幹部英勇行為鼓勵下,不怕敵人掃射和飛機轟炸,勇猛地向老爺嶺反復衝擊。這時師炮兵也趕到,對敵進行直瞄射擊,掩護步兵攻擊。守敵因經不起我幾面夾擊,終於垮了下去。我們到了十師不久,老爺嶺主陣地被我部隊佔領。這時敵機還不斷地向陣地空投武器彈藥和食品,戰士們在陣地上高喊:“不打收條的運輸隊長,你們來得太晚了!”“東西投得太少了!”

敵人丟了老爺嶺,全線混亂,迅速崩潰,統統被壓擠在黃家堡子附近,沒有迴旋餘地。這時我們集中炮火向敵師部指揮所黃家堡子猛轟,炸得汽車、裝甲車起火,硝煙彌漫,使敵失去指揮。混亂的敵人開始向南面突圍,被我十一師截回。後來轉向西面突圍,又被我十二師堵住。這時,敵機還向地面毫無目標地轟炸、掃射,敵人無處可跑,被炸死不少。我十師不顧敵機轟炸掃射,如猛虎下山,乘勝追擊。到了中午,我三個師將敵全殲于黃家堡子以西河套內。

從十月十九日開始到十一月二日止,此役共斃、傷敵團長以下約三千人,俘敵師長李正誼以下五千餘名,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至此,蔣軍踏入東北後第一個與我四縱交戰的第二十五師,全軍覆沒。

戰鬥結束時,因四方援敵已逼近,我軍不便停留,即向各師明確了任務,馬上打掃戰場,下午開始撤出,向太平哨、集安方向轉移。

我軍在新開嶺地區全殲敵二十五師,完全是全體指戰員學習和運用毛主席運動戰方針,堅決執行上級指示,依靠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團結一致、浴血奮戰的結果;是我軍在東北戰場實行運動戰大量殲滅敵人的開始。這一勝利,大大鼓舞了我軍的士氣,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敵人對南滿的作戰計畫,使進攻南滿之敵不得不由疾進改為緩進。

事後獲知,號稱“虎師”的敵新二十二師為增援二十五師,已進至距新開嶺十五公里處,但聽到二十五師如此之快被殲,極為驚愕,呆在那裡徘徊兩天多不敢前進。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司令得知二十五師被全殲後,“痛心至極”,在對新一軍三十八師校級以上軍官訓話時,曾哀歎:“如果大家今後都像二十五師,就會亡黨亡國。”

如果敵人越過老爺嶺,就鑽出了口袋。如果敵人繼續固守老爺嶺,各路援敵將形成對“四縱”的包圍。

緊要關頭,“四縱”幾位指揮員決定:立即攻下老爺嶺,全殲敵25師。指揮員全都來到一線進行指揮,司令員胡奇才、政委彭嘉慶到第11師指揮進攻老爺嶺,副司令員韓先楚回到炮團組織炮火支援,參謀長李福澤坐鎮“四縱”指揮所,掌握全面情況。

經過兩晝夜的戰鬥,被圍困的敵25師早已沒有當初的驕橫氣焰,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決定固守待援。此時,我軍主攻的第10師28團因為傷亡過大,也進展緩慢。僵持過程中,“四縱”決定將作為預備隊的30團拉上去,並集中炮兵火力,轟擊老爺嶺的碉堡,掩護10師強攻,11師、12師從側後積極配合。

11月2日清晨,總攻發起,30團的兩個營向老爺嶺西北、正北側翼發起攻擊,正面攻擊的第10師28團在師作戰科長段然組織下重新發起攻擊,炮兵團集中重迫擊炮和榴彈炮向敵人轟擊。在我軍優勢火力攻擊下,上午8點30分,終於拿下老爺嶺,敵軍全線崩潰。上午10點戰鬥全部結束,我軍大勝。

此時,敵25師師長李正誼則穿上了伙夫的衣服,想要混在俘虜中逃脫,被我軍活捉。

新開嶺戰役

彭嘉慶

一九四六年,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在南滿營口、盤山、本溪、海城、鞍山等地作戰後,遵照黨中央、毛主席關於“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方針,主動放棄了城市,於六月進入本溪東南地區,組織防禦。除以一部分兵力在南芬、連山關、摩天嶺一線與敵對峙,以小部分兵力剿匪和開展群眾工作外,主力抓緊時機搞了四個月的整訓。總結前一時期的作戰經驗,澄清了部隊內部的一些問題,樹立了長期作戰的思想,進行了運動戰方針的學習和戰術、技術訓練。這段整訓,為新開嶺戰役的勝利和以後堅持南滿的鬥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十月,東北國民黨軍因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無力同時向南北滿進攻,乃改用“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妄圖先破南滿我軍,後轉進攻北滿,佔領全東北。敵以一部兵力打通沈(陽)吉(林)線後,即調集其東北主力八個師約十萬餘人,分三路向我南滿大舉進攻。北路以新一軍新三十師、第五十二軍一九五師、第七十一軍第九十一師,沿新賓、柳河向通化、臨江進犯,企圖阻止我南滿三縱、四縱兩大主力會合,切斷我南北滿之聯繫,搗毀我南滿後方。南路以新六軍十四師、新二十二師、第六十軍一八四師沿海城、大石橋、岫岩向莊河、大孤山進犯,企圖切斷我安東(今丹東)與大連之聯繫,從側翼配合中路之敵佔領我遼東軍區所在地安東。中路兩個師分兩股直犯安東,其右股第五十二軍二師和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由正面沿安(東)奉(瀋陽)線東進,其左股二十五師(欠七十五團)於北側沿小市、賽馬向寬甸進犯,想迂回到我遼東軍區側後,斷我退路。三路敵人相配合,妄圖將我主力壓縮、殲滅于安東,鳳城、寬甸地區,侵佔安東市和南滿解放區。

我四縱在中路進攻之敵的正面進行防禦。當時,四縱領導人和部隊都很分散,三個師分三個方面作戰,相距一百多公里。第十師和十一師三十二團由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同志率領,已於十月十一日由草河口開往新賓地區配合三縱作戰,打擊北路進犯之敵。第十一師(欠三十二團)及軍區警衛團主力,為保障十師側後安全,策應三縱作戰,於十月十八H攻佔了小市。第十二師在安奉線之南芬、連山關、摩天嶺、牛蹄崖地區進行寬大正面防禦。縱隊司令員胡奇才、副政委歐陽文(兼政治部主任)和參謀長李福澤同志在通遠堡指揮部。我是縱隊政委,有事正在安東。當時留在安東(今丹東)主持軍區和遼東省委工作的江華同志,找我到軍區司令部作戰室談情況,商討問題。軍區機關同志將當前敵我情況介紹後,江華同志說,我們怎樣粉碎敵人的進攻?安東是守還是放?在座的同志都說安東守不住。

鑒於四縱將近一年的作戰經驗教訓和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勢,我講了三點意見:一是根據中央關於“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的指示,建議軍區放棄安東,機關和有關人員要馬上轉移後撤,讓敵人背上安東這個“包袱”,敵人占的地方越多,兵力就越分散,就越被動,而我們的主動權也就越大。二是為了掩護軍區、後方以及群眾轉移,各部隊這次作戰要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不能分兵把口,要貫徹毛主席關於運動戰的指導思想,“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就是殲滅敵一個團或一個營,也比擊潰一個師要好。三是四縱的作戰,除留少數部隊在正面牽制敵人外,主力應撤至安奉線以東地區集結,尋機殲敵,因為這一帶群眾基礎較好,地形對我有利,便於我迂回運動。軍區採納了這些意見。

隨後,我又打電話回通遠堡,將以上意見跟胡奇才同志商量。他說,他剛從小市回到那裡,他們在家的幾位同志的想法與軍區討論的意見一致,司令部已搞了一個部隊轉移集結方案,指揮部將轉移至賽馬集。他還請我快回去。我將情況向江華同志彙報後,他就叫我馬上趕回四縱指揮作戰。為了爭取時間,軍區調了一輛火車頭,專送我和有關人員連夜離開了安東。

我坐火車先到灌水,後轉乘汽車去賽馬集。沿途我找了當時在安奉線兩側開展群眾工作的領導同志,瞭解了情況,要求他們迅速組織群眾轉移,並且想辦法堅持敵後鬥爭。我到賽馬集後,第二天早晨胡奇才等同志也趕到了。在那裡,我們與部分師領導幹部開會,一起研究了遲滯敵人、掩護軍區和後方轉移的具體措施,確定了十一師、十二師主力隱蔽集結的部署。同時,我們領導幹部也作了分工,胡奇才、李福澤同志和我帶一個精幹指揮機構,隨兩個師行動,指揮作戰;歐陽文同志負責後方指揮所的工作。前方指揮所的幾位同志,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在新開嶺組織一次戰役,而是首先考慮怎麼樣做才能達到既掩護好軍區撤退,又能將主力隱蔽集結。

為達到此目的,我們當時是這樣組織的:十月十九日,中路之敵發起進攻後,其左股第二十五師(欠七十五團)向我小市第十一師攻擊。估計該敵可能沿田師傅、堿廠、賽馬集、寬甸迂回安東。因此,我們決心集中兵力看準時機擊其一部,以拖住敵人。

於是即令十一師主力是日星夜撤回賽馬集附近地區集結待機,留三十一團在分水嶺(賽馬集東北十五公里)地區阻擊敵人,掩護安奉線翼側安全和十一師、十二師主力集結。該團阻敵,戰至二十三日,殲敵三百餘人,完成了任務,才撤出分水嶺歸建。

右股敵人第二師及二十五師七十五團,十九日發起進攻後,被我十一師阻于牛蹄崖、南芬一線,二十日下午突破我牛蹄崖陣地,向摩天嶺主陣地攻擊。為了集中兵力打擊左股敵二十五師,我們根據上級電示,命令十二師留三十五團繼續沿安奉線實行運動,堅決阻擊、遲滯敵人前進,爭取時間,掩護後方轉移,師主力迅速撤至賽馬集附近地區與十一師會合。

當時,有的幹部反映,敵已逼近摩天嶺陣地,難於擺脫,不好撤出。我們做了許多思想工作,講了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道理,要求他們馬上撤下來,主力儘快脫離敵人。同時,組織炮火對敵進行攔阻射擊,掩護十二師撤退。部隊撤下時,連飯都未吃上,就急忙轉移了。兩個師主力集結後,我於二十三日主動放棄了賽馬集,敵二十五師當日黃昏佔領了該地。

敵二十五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半美械裝備,戰鬥力較強,自吹“能征慣戰”,有蔣軍“千里駒”之稱。自一九四五年冬作為蔣軍先遣部隊踏進東北後,耀武揚威,橫衝直撞。在一九四六年一月的營口戰鬥中,我四縱雖給該師以沉重打擊,全殲了一個加強營,但該師並不服輸,曾多次和我四縱作戰。這次佔領賽馬集後,得意忘形,認為我軍“不堪一擊”。

由於敵對我十二師主力轉移集結未察覺,又因我三十五團在安奉線頑強作戰,節節阻擊,給敵造成錯覺,敵誤認為我軍主力企圖在鳳城、鳳凰山一帶阻其右翼進犯安東。因此,只留下小部兵力(約兩個營)守賽馬集,師主力則放棄向寬甸東犯之企圖,二十四日改向鳳城疾進,尋我決戰。我們見敵此舉氣焰囂張,南進甚速,若與右股第二師會合,將增大我三十五團的壓力,對安東威脅更大。因此,我們決定尋機擊其弱部,亂其部署,以調其主力回援,不讓左右兩股敵人進行會合,爭取時問讓軍區機關安全轉移。於是,我趁敵主力南下之機,二十四日下午以第十一師兩個團,十二師一個團及軍區警衛團兩個營的兵力,從東、東南兩面向賽馬集立足未穩之守敵突然發起攻擊。戰至二十五日拂曉,將敵擊潰,殲敵二百多人,余敵向小市方向山區逃竄,我收復了賽馬集。這一勝利,大大振奮和鼓舞了部隊的戰鬥情緒,增強了勝利的信心。

我收復賽馬集後,為了拖住敵人,遂派部隊繼續尾追南下之敵。敵二十五師南進時,因山高水多,道路不良,又沿途遭我敵後武裝工作隊的襲擊襲擾。人馬十分疲憊,進至松樹嘴子(鳳城東北三十公里)地區後,聞我攻打賽馬集,感到後路不保,即慌忙調頭回援。我們獲悉敵調頭北上後,判斷該師七十五團仍在安奉線作戰。回援之敵不足兩個團。加上敵自十九日以來連日行軍作戰,不能休息,士氣沮喪,戰鬥力大減。因此,決心趁敵倉皇回援之機,在運動中殲滅之。當敵二十七日上午返至雙嶺子地區(賽馬集西南十五公里),我當日下午即以第十一師(三十二團此時已歸建)、十二師(欠三十五團)共五個團兵力發起攻擊。

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戰至黃昏,攻擊仍未奏效。晚上,派部隊進行火力偵察,發現敵火力越來越猛,我們越覺得情況不對,指示部隊捉俘虜,進一步查明情況。到了淩晨兩點鐘,才從敵七十五團的俘虜口供中,獲知七十五團已與師會合歸建,師主力回頭不單是為了增援,而主要是尋我主力作戰。鑒於敵情變化,我兵力不足,戀戰不利,我當即決定停止攻擊,尋機再戰。

部隊撤出不打,往何處撤呢?撤出後下一著棋該怎麼辦?當時,我們幾個領導同志在山上的指揮所開會,分析研究了這些問題。認為雙嶺子這一仗,我雖未能達到殲敵之目的,但也不吃虧,而且從中進一步摸清了敵情,心裡有了底。我與敵打了十天“蘑菇戰”,敵竟不顧勞師費時。損耗兵力,仍尋我作戰,這次我撤出以後,敵肯定還會纏住不放。我們要利用這一機會將這股敵人吃掉。我經十天作戰,錯亂了敵人部署,爭取了時間,掩護了軍區機關、後方和群眾轉移,現已具備了吃掉敵人的有利條件和主動權。究竟如何吃掉這股敵人呢?大家主張,利用敵人狂妄驕橫、求戰心切的特點,把敵誘進對我有利的新開嶺地區,相機圍殲,以上就是我們縱隊領導同志開始形成新開嶺戰役的思想和決心。當時研究的初步方案:一是既然敵人叫囂要“咬住”我十一師“吃掉”,我便將計就計,留十一師部分兵力與敵保持接觸,將敵誘向新開嶺以東地區的預設陣地。二是十二師(欠三十五團)在天亮以前撤出戰鬥,秘密轉移至新開嶺東北的邵家堡子地區隱蔽集結。三是請示軍區蕭華司令員同意,請韓先楚同志率十師從新賓地區兼程趕回,按縱隊指定計劃,迅速到新開嶺以東地區集結待命。

部隊戰至二十八日晨,殲敵八百餘人,始按照計畫撤出戰鬥。部隊撤出時,非常疲勞,早晨還遭到敵炮火射擊和飛機轟炸,但我們毫不猶豫,命令部隊迅速撤出。為了掩護十二師隱蔽集結,縱指率十一師沿公路邊打邊撤,有意暴露,讓十二師在公路兩側秘密轉移。我們要求十二師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拼命趕路,及時擺脫敵人。該師按指定路線前進,到達目的地後,立即開展群眾工作,封鎖道路,搞好保密,隱蔽待機,積極做好一切殲敵的準備工作。

我自雙嶺子轉移後,敵二十五師再次佔領了賽馬集。敵對我十二師隱蔽集結毫無察覺,也料不到我會調回十師,錯誤判斷我在賽馬集附近地區只有十一師作戰,妄圖“咬住”十一師,一口吞掉。見十一師沿賽(馬)寬(甸)公路撤退時,於三十日早分兵兩路,貿然向寬甸進犯。敵由於狂妄驕橫,求戰心切,在我十一師的誘惑下,當日晚進入我預定的新開嶺以東,瑗陽邊門以西地區。這裡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十幾公里長的袋形谷地,兩邊都是幾百米高的高山,陽河和賽寬公路從中間穿過。只要我控制了周圍制高點,敵躥進來就休想出去。

敵冒失就範,我部署也基本就緒。十一師和縱直警衛營,已佔領瑗陽邊門一帶公路兩側高地,進行阻擊,關上了敵東犯之大門;十師經過十七小時的強行軍,已由堿廠趕回瑗陽邊門以北的高麗墓子、柏林川地區;十二師主力仍在新開嶺東北的邵家堡子地區集結待命,其三十五團已奉命轉至鳳城東北的石頭城地區,準備阻擊北援之敵。部署就緒後,我們還慎重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從編制上看我八個團圍打一個師,從兵力上看我才兩倍於敵,裝備還比敵人差。但是,我兵力集中,士氣高昂,而敵遭受連續打擊和消耗,貿入我預設戰區,孤軍突出,距他路敵人較遠,難於相互支持。我們應不失此有利戰機,殲敵於此。於是最後決定:十師擔任主攻,從東北面沿老爺嶺、黃家堡子方向攻敵翼側;十一師完成阻擊任務後,在霞陽河以南向西方向發起進攻;十二師從西北方向發起攻擊,佔領新開嶺以東公路兩側高地,斷敵退路,對敵形成合圍;縱隊炮團在瑗陽邊門以東的車軲轆泡地區佔領發射陣地,主要支持十師戰鬥。為防止敵人打開東犯大門,擺脫不利態勢,定於三十一日五時發起總攻。

可是,因當時我們沒有考慮到十師臨時才趕回來,駐地分散,各團三十一日三時才接到攻擊命令,加上當時下小雪,山高路滑,行軍艱難,部隊不能按時到位,後來,又改為十時發起總攻。

由於總攻時間推遲,被敵搶先了一步,出現了各種連鎖反應。敵當時仍以為我只有一個師作戰,早晨還保持向東進攻態勢,突破了我十一師部分防禦陣地,八時左右攻佔了老爺嶺和公路南側的制高點四。四高地。我十時發起總攻後,十師當即受到老爺嶺守敵阻擊,不能前進。攻擊了一天,十師、十一師的進展不大,沒有達到目的,只有十二師完成了預定任務,控制了公路北側制高點,初步形成了對敵三面包圍的態勢。

十一月一日,各師總結了前一天從正面攻擊未能奏效的經驗教訓,改為向敵翼側迂回攻擊,進展很快。十一師奪回了四。四高地,佔領了舊帽山河南岸各要點,卡死了敵向寬甸東突之道路。十二師越過賽寬公路,攻佔了路南側各高地,切斷了敵逃竄之退路,並乘勝向東發展進攻,縮小了對敵包圍圈。只有十師方向,仍在老爺嶺進攻受阻。老爺嶺是整個戰區中最有價值的制高點,山頂有日寇遺留的碉堡、工事、塹壕。敵知道我主攻方向後,一日將主力收縮于老爺嶺、黃家堡子一帶,固守頑抗,等待支援。我十師攻擊時,都因山勢險峻和敵火猛烈,加上這一天下小雪,不利於運動接敵,攻擊了多次,傷亡很大,仍未奏效。老爺嶺成了敵我爭奪的焦點。

由於老爺嶺沒有迅速攻下,戰場形成僵局。此時各路援敵相繼趕來,南面敵第二師佔領鳳城、安東後,正向寬甸進犯,從東面包圍我軍;北路之敵已佔領了通化、桓仁,正向我後方逼進;西面敵新二十二師正向雙嶺子方向開來,逼近新開嶺,戰役出現了艱難複雜的局面。

在傷亡增大和敵情嚴重的情況下,下一步該怎麼辦?是繼續打下去還是撤出來?一日夜,在小邊溝指揮所一個獨立小棚子裡召開了縱隊黨委緊急會議,發揚軍事民主,分析我敵利弊。經過研究,一致認為,我雖有困難,但敵人處境更困難,全師被我八個團緊緊圍住,前後出路被我切斷,戰場大部制高點被我控制,包圍圈正在緊縮,整個戰場的主動權為我掌握;我傷亡雖大,但敵傷亡更慘重,且四面楚歌,士氣低落,戰鬥力大減;敵雖有四方支持,.但尚需十幾小時才能趕到新開嶺地區,且指揮不統一,互相觀望,都想保存實力,遠水救不了近火。相比之下,總的形勢我比敵有利。我若撤出不打,不但前功盡棄,而且也擺不脫目前困境。一旦四方援敵乘勢圍上,氣焰更加囂張,對我四縱和整個後方帶來的後果將不堪設想。況且,戰場已成膠著狀,敵我都“咬”在一起,部隊和傷病員都撤不下來,只要我一鬆勁,被圍困之敵就會硬起來,不是道高一尺就是魔高一丈。

權衡利弊,大家都主張,要樹立信心,咬緊牙關,堅決打下去,把驕橫的敵人徹底消滅!打下去的關鍵問題是集中兵力,爭取時間迅速拿下老爺嶺,才能使全域皆活。因此,黨委會決定:在此關鍵時刻,預備隊和全縱隊所有人員都加入戰鬥;加強炮火支援,掩護十師強攻老爺嶺;十一師、十二師從側後全力攻擊,積極配合,為不給敵喘息機會,總圍殲時間定於二日拂曉,爭取一天結束戰鬥。當時,我們將會議研究的情況,用電話向各師領導幹部作了傳達,要求大家認清形勢,團結一致,加強政治思想鼓動,開展對敵宣傳瓦解工作,再接再厲,堅持到最後勝利!為加強組織指揮,我們幾位元領導也作了分工,胡奇才同志和我到十師方向;韓先楚同志仍回炮團、縱直警衛營方向,組織炮火支援,並卡死敵東進大門;李福澤同志留在指揮所掌握全面情況。會議結束後,我們分頭連夜趕到部隊。

二日拂曉,各方向按計劃向敵發起總圍殲。十一師主力渡過了舊帽山河,進至北岸,從側後向老爺嶺守敵進擊;十二師攻佔了老爺嶺以西各高地,孤立了老爺嶺守敵。我和胡奇才同志趕到十師時,太陽剛出山,看見師長、政委正在老爺嶺山下緊張地組織各團攻擊。二十八團仍從正面進攻,各級幹部身先士卒,團長、政委帶領連隊衝鋒,參謀長率尖兵排突擊。縱隊預備隊三十團從西北和北面加入戰鬥後,各級幹部帶領部隊向老爺嶺進行多層次的連續不斷的衝擊,戰鬥非常激烈。敵企圖靠飛機支援和接濟,作最後垂死掙扎。在這關鍵時刻,十師作戰科副科長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帶領部隊衝擊。戰士們在幹部英勇行為鼓勵下,不怕敵人掃射和飛機轟炸,勇猛地向老爺嶺反復衝擊。這時師炮兵也趕到,對敵進行直瞄射擊,掩護步兵攻擊。守敵因經不起我幾面夾擊,終於垮了下去。我們到了十師不久,老爺嶺主陣地被我部隊佔領。這時敵機還不斷地向陣地空投武器彈藥和食品,戰士們在陣地上高喊:“不打收條的運輸隊長,你們來得太晚了!”“東西投得太少了!”

敵人丟了老爺嶺,全線混亂,迅速崩潰,統統被壓擠在黃家堡子附近,沒有迴旋餘地。這時我們集中炮火向敵師部指揮所黃家堡子猛轟,炸得汽車、裝甲車起火,硝煙彌漫,使敵失去指揮。混亂的敵人開始向南面突圍,被我十一師截回。後來轉向西面突圍,又被我十二師堵住。這時,敵機還向地面毫無目標地轟炸、掃射,敵人無處可跑,被炸死不少。我十師不顧敵機轟炸掃射,如猛虎下山,乘勝追擊。到了中午,我三個師將敵全殲于黃家堡子以西河套內。

從十月十九日開始到十一月二日止,此役共斃、傷敵團長以下約三千人,俘敵師長李正誼以下五千餘名,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至此,蔣軍踏入東北後第一個與我四縱交戰的第二十五師,全軍覆沒。

戰鬥結束時,因四方援敵已逼近,我軍不便停留,即向各師明確了任務,馬上打掃戰場,下午開始撤出,向太平哨、集安方向轉移。

我軍在新開嶺地區全殲敵二十五師,完全是全體指戰員學習和運用毛主席運動戰方針,堅決執行上級指示,依靠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團結一致、浴血奮戰的結果;是我軍在東北戰場實行運動戰大量殲滅敵人的開始。這一勝利,大大鼓舞了我軍的士氣,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敵人對南滿的作戰計畫,使進攻南滿之敵不得不由疾進改為緩進。

事後獲知,號稱“虎師”的敵新二十二師為增援二十五師,已進至距新開嶺十五公里處,但聽到二十五師如此之快被殲,極為驚愕,呆在那裡徘徊兩天多不敢前進。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司令得知二十五師被全殲後,“痛心至極”,在對新一軍三十八師校級以上軍官訓話時,曾哀歎:“如果大家今後都像二十五師,就會亡黨亡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