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先打壓的卻是儒家自身

西漢初期, 在經過了秦末的戰亂之後和楚漢爭霸自後, 採取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 社會經濟迅速恢復, 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 史稱文景之治。 此時, 黃老學派當政, 他們主張因循萬物, 身國同治, 追求大一統, 主張因俗簡禮、寬刑簡政, 依道生法, 依法治國, 無為而治。 各位看官, 沒錯, 黃老學派也是主張依法治國, 為何?正是因為他們主張的無為而治, 因此需要堅持法治, 並且比以皇帝為尊的法家更加激進的是, 哪怕天子不受法律, 他們照樣按照法度形式。

好了, 所了這麼多西漢初期的背景, 現在要說本文的主人公:董仲舒。 他在學問上可是不得了的一位人物, 董仲舒在30歲時, 開始招收了大批學生, 精心講授。 他講學, 在課堂上掛上一副帷幔, 他在帷幔裡面講, 學生在帷幔外面聽。 同時, 他還經常叫他的得意門生呂步舒等轉相傳授。 這樣, 很多人跟他學了多年,

甚至沒有跟他見過面。 通過講學, 董仲舒為漢王朝培養了一批人才, 他的學生後來有的當了諸侯王國的國相, 有的成了長吏。 由於董仲舒廣招門生, 宣揚儒家經典, 他的聲譽也日益擴大, 在漢景帝時當了博士, 掌管經學講授。

博士這個職位繼承秦制,

意思就是某一部經典的專家, 董仲舒就是《公羊春秋》這部經典的專家啦。 當然, 他的思想可不止限於《公羊春秋》這部書。 作為經歷了文景之治的與民生息, 到了漢武帝繼位之時, 西漢的國力大大增強, 在之前採用和親政策來緩解匈奴的威脅已經被視作屈辱, 然而這是黃老派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已經不符合漢武帝的想法。

漢武帝讓各地推薦賢良文學之士, 董仲舒被推舉參加策問。 漢武帝連續對董仲舒進行了三次策問, 基本內容是天人關係問題, 所以稱為"天人三策"。 第一次策問, 漢武帝問的主要是鞏固統治的根本道理, 第二次策問, 武帝主要是問治理國家的政術, 第三次策問主要是天人感應的問題。 董仲舒在對策中,

詳細闡述了天人感應, 論述了神權與君權的關係, 並提出了"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建議。

各位看官可知, 戰國時期儒家分為八派:有子張之儒, 子思之儒, 顏氏之儒, 孟氏之儒, 漆雕氏之儒, 仲良氏之儒, 孫氏之儒, 樂正氏之儒。 戰國時期的儒家八派,

是當時"百家爭嗚"中內部出現的派別。 從西漢到清朝, 陸續出現了思孟學派、宋明理學、 心學、氣學、今文學派、 公羊學、讖緯神學、古文學派、訓詁學。 儒學內部紛爭不斷, 那麼董仲舒作為董氏公羊學, 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之後, 先打壓的必定不是黃老家, 法家其他諸子, 而是儒家內部的其他門派。 公羊派被確立為正統之後, 最大的對手谷梁派被打壓。

不過後來漢代社會的發展,公羊派儒家思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各階層的需要。由於時代的發展以及儒家思想內部自身的特點,促使谷梁派及其儒家思想逐漸從邊緣走向政治中心。谷梁派儒家思想在西漢中後期一躍而成為漢代占主流地位的統治思想,由此形成了谷梁派儒家思想的法典地位,並對西漢中後期的政治、法律及文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影響。

當然,在打壓了儒家內部的其他派別,特別是谷梁派之後。西漢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漢武帝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只是到了後來,儒家思想佔據了社會的主流,法家,黃老家等各家漸漸消亡,法治逐漸淪為人治。

不過後來漢代社會的發展,公羊派儒家思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各階層的需要。由於時代的發展以及儒家思想內部自身的特點,促使谷梁派及其儒家思想逐漸從邊緣走向政治中心。谷梁派儒家思想在西漢中後期一躍而成為漢代占主流地位的統治思想,由此形成了谷梁派儒家思想的法典地位,並對西漢中後期的政治、法律及文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影響。

當然,在打壓了儒家內部的其他派別,特別是谷梁派之後。西漢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漢武帝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只是到了後來,儒家思想佔據了社會的主流,法家,黃老家等各家漸漸消亡,法治逐漸淪為人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