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其實楊修並非是死於雞肋事件,裡面有隱情

提到楊修大家有會想起小學課本中《楊修之死》這篇課文。 我在很長時間裡都以為楊修死於“雞肋”事件然而後來慢慢明白。 楊修並不是因為猜透曹操的心思而被殺的。

《三國》中的曹操

《後漢書》說“自震至彪, 四世太尉”。 為人好學, 有俊才, 建安年間被舉孝廉, 除郎中, 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當時曹操軍國多事, 楊修負責內外之事, 都合曹操心意;

在《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 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歎不如。 這的確可以看出楊修還有才華。

然而並非曹操嫉賢妒能, 真正的原因曹操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猶豫不決, 想通過一些事情來考驗曹丕和曹植, 楊修多次幫助曹植通過考驗。 曹操知道後很氣憤。

然而曹操在處理完了立嗣的問題後, 馬上從政治角度出發, 考慮到了曹植和曹丕爭嗣的後果不能小看, 因為兩人周圍都有一群謀士, 而曹操是深知謀士力量的,

必須保證接班人曹丕的政治環境。 所以終於在建安二十四年秋, 在救曹仁的軍中將楊修估計是隨便按了個什麼罪名就斬首了, 從而削弱曹植的政治勢力。 而在《三國志》中是這樣說的:“太祖既慮終始之變, 以楊修頗有才策, 而又袁氏之甥也, 於是以罪誅修。

楊修

這裡, 首先說了“終始之變”, 再加上楊修“有才策”, 又是“袁氏之甥”, 所以殺了他。 可見楊修除了因為參與了奪嫡的原因被殺以外, 還有的原因就是“有才策”和“袁氏之甥”。

不過單是有才策, 是不會被曹操殺頭的。 曹操手下, 謀士能臣猶如過江之鯉不可勝數, 奇變橫生的賈詡, 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 有膽有謀的程昱等等, 這些人軍事和政治上的能力遠過於楊修, 卻沒有一個因為有才而遭曹操忌殺的。 單是“袁氏之甥”也不會被殺, 象龐德在馬超手下就已經具勇名, 他的親哥哥又在劉備手下為官, 曹操一樣用他和曹仁一起對付關羽可見就算有才又是袁術外甥, 也不至於被殺。

《畫本》中的楊修

這第二個原因, 其實是因為楊修和曹操等人的政治觀點不同, 曹操一定得確保未來繼承人曹丕的政治地位和曹氏家族的前途命運, 袁紹死後袁家子弟奪位導致家族分崩離析。 這件事曹操也看在眼裡。 所以為了曹植基業楊修必須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