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總是睡不安穩,你真找對原因了嗎?

朵媽絮叨

及格了媽:寶寶樹專欄作者朵媽原創, 專注0-3歲寶寶母嬰分享。

上一期的小妙招朵媽和各位媽媽分享了給寶寶洗澡的順序及注意事項, 這些是朵媽育兒中總結出來的個人經驗, 可能沒有很強的科學性, 但實用性卻很強, 對大多數家庭都適用。

近段時間, 後臺有不少媽媽諮詢關於小月齡(0~6個月)寶寶的睡眠問題, 鑒於此, 本期朵媽將著重分享小月齡寶寶不能好眠的原因以及個人的相關常識。 但願本期的文字能説明到更多的媽媽, 如果你認可其中的文字, 請轉發到朋友圈, 告訴更多的媽媽。

睡眠特點

1. 深、淺層睡眠互相交換

寶寶的睡眠和成人一樣, 都是深、淺層睡眠相互交替。 成人易進入深層睡眠, 且深層睡眠時長更久, 他們能在深、淺層睡眠之間互相交替, 受外界影響不大。 與成人不同, 寶寶深層睡眠時長短, 深、淺交替頻率高, 受外界影響大。

月子的寶寶, 從剛閉上眼睛睡著到進入深層睡眠, 中間有一個長達20分鐘的淺層睡眠階段, 在這個階段, 寶寶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稍有不適就可能隨時醒來。

2. 深層睡眠時長短, 淺層睡眠易清醒

寶寶進入到深層睡眠後, 媽媽們千萬不要以為就萬事大吉,

新生兒大約在1個小時左右, 會結束上一個深層睡眠, 進入到淺層睡眠。 隨著月齡的增大, 深層睡眠的時長會延長。

在淺層睡眠階段, 寶寶可能發出哼哼聲、翻動、踢被子來表達自己, 讓自己更舒服, 引起媽媽的注意。 如果媽媽輕拍寶寶的後背, 大約10分鐘左右,

他們會順利過度到下一個深度睡眠階段。 如果媽媽不在身邊或沒意識到, 那麼他們可能會哭鬧或乾脆醒過來, 等再入眠, 就有一定的困難了。

3. 身體稍不適就會完全醒來

如果寶寶餓了, 尿床, 拉粑粑、被子、床單不舒服, 被蚊蟲騷擾等其它外部因素, 導致他們睡得不安穩, 那麼結束深層睡眠後, 他們會在淺層睡眠階段醒過來, 以哭鬧表達自己的不滿。

此時, 媽媽需要一邊安撫寶寶一邊將可能導致身體不適的因素全部排除, 使得他們感受到舒適, 如果沒解決, 他們可能會一直哭鬧以示抗議。

4. 與生病相關的睡眠:入睡難易清醒

如果寶寶有入睡困難, 睡著後沒多久就醒來, 伴隨著煩躁不安, 怎麼安撫都不管用等現象, 這可能預示著生病。 在這種情況下, 媽媽的輕拍是解決不了問題, 只能是各種哄。 如果生病了, 寶寶怎麼舒服媽媽就怎麼做, 切忌這種情況下立規矩。

5. 淺層睡眠促進大腦發育

很多媽媽擔憂,寶寶晚間如此頻繁的醒來,會不會影響他們長個兒?其實,深、淺層睡眠互相交替是睡眠的特點,淺層睡眠對於寶寶發育同樣有好處。

淺層睡眠階段,寶寶的腦海中可能將白天所接觸的事物,如影像般播放,大腦思考形成夢境,這也是他們大腦發育的表現之一。

常見問題

1. 月子裡的哼哼聲

寶寶從安全感十足的子宮到完全陌生的環境,他們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一系列導致身體不適的因素,造成睡眠不安穩,發出哼哼聲,頻繁動手腳,甚至哭鬧。不僅是新生兒,小月齡的寶寶都可能發出哼哼聲。

2. 月子裡的天使微笑

寶寶要睡覺時,他們開始揉眼睛,眼皮往下垂,打哈欠,或者要媽媽抱,最後才將眼睛閉上,很多時候,媽媽以為寶寶睡著了,其實,這時的他們只是進入到淺層睡眠。

媽媽只要仔細觀察懷中的寶寶,就會發現,他們可能會眼皮動,呼吸不均勻,四肢不像睡著時那樣放鬆,有時小拳頭會突然抽搐一下,還可能露出微笑,朵媽就將這種微笑稱為天使的微笑。

3. 放下就會醒來

寶寶的睡眠和成人睡眠相同,分為淺層和深層,但和成人不同的是,寶寶從剛入睡的淺層睡眠進入深層睡眠,需要20分鐘,在這期間,他們隨時會醒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寶寶在媽媽懷裡睡著了,當媽媽把他們放到床上時,會立馬睜開眼睛醒過來。這種情況下,通常需要將先前哄睡的流程再來一遍。

4. 媽媽需身心接受寶寶

月子期間的寶寶無法睡整覺,這很正常,媽媽無需擔心,只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和作息:從以往的一覺睡天亮到產後隨時被吵醒、隨時要哺乳的狀態。

媽媽們要調整自己,保證身體與心裡都接受,生完孩子才是育兒之路的開始。新手爸爸更要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及時開導媽媽。

睡眠不安穩的因素

一.外部環境

1. 室內溫度、濕度

相對成人來說,寶寶體溫偏高,但媽媽總害怕他們冷著,穿得多蓋得多,睡眠環境不舒服導致睡得不安穩。

在乾燥的季節或者開空調時,需要注意房間濕度,不要太幹,太乾燥的環境,寶寶呼吸不舒服,同樣影響睡眠。

朵媽講

朵朵生活在南方,冬天睡覺時一般不開空調,這被我美其名曰,不做溫室的花朵,讓身體自我調節以適應氣溫的變化。

如果氣溫過低,開了空調,我會用加濕器或放盆水,保證房間的濕度。這種加濕的方法只能用於小月齡的寶寶,寶寶一旦會爬會走,他們開始對什麼東西都好奇,可能會去研究加濕器或玩水。

2. 被子床單不舒適

小月齡的寶寶,汗腺發育不成熟。在炎熱的夏天,即便只穿小背心,蓋紗布巾,也可能會滿頭大汗,在冬天,蓋太多同樣會降低寶寶睡眠舒適感。

媽媽們需要依據不同的季節,更換床單和被套,首選純棉材質,吸汗透氣,保證寶寶舒適的睡眠條件。

朵媽講

朵朵沒出生前,朵媽就買了140cm*110cm的子母被,對於小月齡的她來說,這太大了。在冬天,朵媽會給朵朵穿上睡袋,之後將這個小被子搭在外面。夏天時,就直接蓋新生兒時期的包被,材質柔軟,質地輕盈。

朵朵小月齡時,無論是床單還是被套,我都會選擇純棉的,後來朵朵大了,在冬天,朵媽會在床單上墊毛毯增強保暖。

3. 貼身衣物舒適度不高

這點就不需要朵媽強調了,無論哪個月齡的寶寶,必須以純棉為首選,柔軟舒適,如果是小月齡的寶寶,汗腺不發達,在夏天,可選擇紗布材質,透氣吸汗效果更好。

朵媽講

為了盡力幫寶寶遠離著涼的可能,媽媽們夏天可選擇爬爬衣,冬天選擇睡袋。朵媽在以前的文章中已分享過,有需要的媽媽可分別發送關鍵字“爬爬衣”、“睡袋”找到相關文章。

4. 尿床或拉粑粑

尿床也是導致寶寶不能安穩睡眠的一個因素,有的寶寶甚至大半夜拉粑粑,這時,媽媽需要給寶寶更換尿不濕或布尿片,而這些動作可能導致寶寶更加興奮,後期難以入睡。

朵媽講

朵朵從出生開始用的就是尿不濕,除了由於朵媽操作不當導致的尿床外,她基本很少因此造成過睡眠不安穩。朵朵很少在大晚上排便,因此一個尿不濕基本可管一晚,朵媽也從不在晚上刻意給她換。

5. 白天接觸了新環境或事物

寶寶對新事物與人都充滿好奇,他們白天接觸後,晚上可能在淺層睡眠階段經大腦思考後播放出來,成人覺得很正常的事物,可能導致他們或害怕或興奮。

因此,媽媽可能在晚上聽到寶寶嘀咕,有時笑,有時哭鬧,這些都是正常的,意味著寶寶大腦在發育。

朵媽講

朵朵小月齡時,朵媽曾帶她回過老家,那是她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陌生人,白天無異常反應,到了晚上就開始大哭。這種哭聲,和撒嬌或不舒服時的聲音完全不同,更接近於大喊。後來用民間的方法就好了,第二天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二.身體原因

1. 身體發育:長牙、學會大動作

無論是長牙還是大動作,都是寶寶在成長與進步。一般情況下,寶寶6月齡左右會冒出乳牙,長牙時可能流口水、發低燒、牙齦疼痛等諸多不適,導致晚上睡眠不安穩。

寶寶學會某個大動作後,他們也會高興和興奮,即便是在晚上也會急於練習與鞏固,因此媽媽時常會在黑暗中,看到寶寶趴著抬頭看著你。

朵媽講

朵朵出生在秋末,這個季節並不利於練習抬頭和翻身,朵媽也不強求,經過多次努力,她分別在2月齡和6月齡時學會了抬頭和翻身。

還記得某天大半夜三點多,朵媽醒來檢查朵朵睡眠情況。大晚上的,她居然不做聲的趴著,頭就朝著我的方向,好傢伙,嚇我一大跳。朵朵當時大約是沉浸在學成大動作後的興奮中,半天不睡,朵媽硬是方法用盡才作罷,所以至今都記憶猶新。

2. 生病:感冒、發燒、腸胃不適等

寶寶生病時,睡覺不安穩,這點各位媽媽應該都知道,在此朵媽就不多說了。總之,作為媽媽,在寶寶生病的夜晚隨時做好起身的準備,只要有了這個思想覺悟,就什麼都不用擔心了。

朵媽講

朵朵第一次發燒是在去年年初,那真是幾個磨人的夜晚:朵朵隨時會吵鬧,朵媽需要隔段時間給她量體溫,全身擦拭溫水進行物理降溫,抱著走動緩解她的不適等。

現在想想,真是佩服自己的強大,看著她的體溫被控制,慢慢降了下來,我居然有種戰勝病魔的勝利感。

3. 白天睡太多,晚上精神好

新生寶寶,基本是吃喝拉撒睡的節奏,白天醒著的時間加一起也只有幾個小時。每次寶寶醒來後,媽媽們儘量陪他們玩40分鐘,這樣保證晚上能按時入睡。如果白天睡太多,就可能出現晝夜顛倒的情況。

朵媽講

月子裡的朵朵也是吃吃睡睡,白天她睡覺時,朵媽不會刻意把她吵醒,但醒之後,我就會和她互動30~40分鐘,這樣,精神在白天被消耗了,晚上就不會興奮的睡不著。

4. 情感因素,對媽媽的依賴

如果一直是媽媽陪睡,寶寶慢慢習慣了媽媽的睡覺流程與模式,慢慢對媽媽依賴。偶爾換成了家裡別的人陪睡,寶寶可能情感上無法接受,導致遲遲不肯入睡,或者醒來後發現沒看到媽媽,不願意繼續睡著。

朵媽講

朵媽偶爾也會有自己的事情而無法陪朵朵入睡,為了避免她過於依賴我,隔段時間,我會和朵爸輪著來照顧她。大晚上也基本是誰醒了,誰就照顧,不刻意固定一個人,這樣有人搭把手,也避免所有事情都是一個人做,那太累。

解決方法

1. 養成好的排便習慣

這裡的排便特指拉粑粑,粑粑和尿尿不一樣,再強大的尿不濕也不可能把粑粑吸收乾淨,還保證寶寶屁屁乾爽,所以寶寶半夜拉了粑粑,一定要換尿不濕或布尿片。

換尿不濕的動作可能會吵醒寶寶,他們會以為媽媽是在和他們做遊戲,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造成精神上興奮,導致再次入眠困難,建議媽媽慢慢給寶寶養成白天或睡前拉粑粑的習慣。

2. 做被動操消耗體力

有些寶寶很活躍,他們可能精力旺盛,特別是到了晚上,各種精神都來了。這時,媽媽可以給他們做被動操,既促進親子感情,又能消耗寶寶的體力,是一箭雙雕的辦法。被動操的時間沒有局限,白天晚上都行。

3. 洗熱水澡,白天有規律的睡眠

寶寶新生代謝快,愛出汗,但是與之相匹配的汗腺卻不太發達,所以給寶寶洗個暖和的熱水澡,讓他們血液流通,神清氣爽,能促進更好的睡眠。

白天規律性的睡覺,也能使寶寶養成晚上好好入眠的好習慣,對於小寶寶來說形成良好的規律,對於以後好習慣的養成十分重要,媽媽們千萬不要忽略。

4. 白天多互動,保持親密感

新生寶寶基本是睡睡睡,睡覺能促進寶寶身體發育,但是一定要記住,寶寶白天醒來後要保證足夠多的互動,多互動能減少寶寶白天睡眠的時間,保證晚上睡眠時長。

媽媽與寶寶多互動,利於親密感的增進,寶寶發出的信號隨時得到回應,與媽媽之間逐漸建立了信任,性格會變得溫和不急躁。一個在白天不急躁的寶寶夜間一般也不會急躁。

5. 睡前步驟有規律

新生兒期,媽媽要給寶寶養成好的睡前習慣,固定的步驟必不可少:洗澡、按摩、被動操等,媽媽依據自己的習慣去選擇合適的步驟。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規律,這也為好的睡眠習慣的形成奠定基礎。

6. 白天按需餵養

小月齡的寶寶,特別是前三個月,都建議按需餵養,寶寶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喂,不局限於時間,更不要定時定量。

白天根據寶寶的需要,及時餵養,保證身體發育的需求,可以讓他們在夜裡睡的更好,他們的信號能得到回應,對媽媽充滿信任。如果嚴格按照時間表餵養,可能倒置寶寶黑白顛倒,白天睡得多,晚上吃得多,反而不利於好的睡眠習慣的養成。

7. 安靜的睡眠環境

睡眠環境對於寶寶來說很重要,新生兒尤為重要,保證他們睡覺時不被突如其來的異響嚇到。這裡所謂的安靜睡眠環境不是指絕對的安靜與黑暗,而是相對的,不突然發出刺耳的、尖銳的聲音,也不要刻意的安靜。白天睡覺更無需將房間窗簾全部拉上,密不透光。

8. 睡前喂飽,切忌興奮與奶睡

睡前將寶寶喂飽,以免因為饑餓導致剛入睡沒多久就醒來。很多寶寶喜歡奶睡,邊吃奶就睡著了,在此提醒各位媽媽,寶寶睡著前,一定要將乳頭從他們嘴裡拔出來,為以後斷夜奶打下良好基礎。睡前切忌太興奮,以免寶寶久久睡不著,或是由於太興奮,大半夜的睡不安穩。

9. 和媽媽睡一起

媽媽的味道讓寶寶有安全感,和媽媽睡在一起,保證寶寶的需求及時得到回應,和媽媽建立一種信任關係,這種信任關係對寶寶以後的成長影響深遠。朵媽不贊成放任寶寶哭,不管不顧的做法。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和大人睡一起可能會諸多不便,如果擔心自己睡太沉壓到寶寶,不妨把他嬰兒床的高度調到和父母床一樣,這樣寶寶既能睡在自己嬰兒床上,又能方便媽媽隨時照顧好寶寶。

朵媽後話

時間過得真快,朵朵在月子裡的一顰一笑還如同發生在昨天,轉眼她已經兩歲多了。想著月子期間的朵媽也曾因為朵朵睡覺的呼呼聲,把她帶去過兒保科,現在想起來全是折騰的慌,也是自己作為新手媽媽的無知,才出現手忙腳亂的局面。因此,現在的朵媽更願意將育兒路上經歷的種種心路歷程,分享出來給更多的媽媽,讓你們能少繞彎路。

有媽媽經常私下與我互動,謝謝你們的信任,我會一直與你同在。一般情況下,我是有問必答,但如果某個問題在某段時間諮詢的多了,我便會將它們以文字的形式分享出來,所以有什麼需要解決的育兒問題,趕緊留言告訴朵媽吧。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讓我們下期再見吧!

END

超實用育兒妙招、零基礎輔食製作、最良心用品評測

5. 淺層睡眠促進大腦發育

很多媽媽擔憂,寶寶晚間如此頻繁的醒來,會不會影響他們長個兒?其實,深、淺層睡眠互相交替是睡眠的特點,淺層睡眠對於寶寶發育同樣有好處。

淺層睡眠階段,寶寶的腦海中可能將白天所接觸的事物,如影像般播放,大腦思考形成夢境,這也是他們大腦發育的表現之一。

常見問題

1. 月子裡的哼哼聲

寶寶從安全感十足的子宮到完全陌生的環境,他們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一系列導致身體不適的因素,造成睡眠不安穩,發出哼哼聲,頻繁動手腳,甚至哭鬧。不僅是新生兒,小月齡的寶寶都可能發出哼哼聲。

2. 月子裡的天使微笑

寶寶要睡覺時,他們開始揉眼睛,眼皮往下垂,打哈欠,或者要媽媽抱,最後才將眼睛閉上,很多時候,媽媽以為寶寶睡著了,其實,這時的他們只是進入到淺層睡眠。

媽媽只要仔細觀察懷中的寶寶,就會發現,他們可能會眼皮動,呼吸不均勻,四肢不像睡著時那樣放鬆,有時小拳頭會突然抽搐一下,還可能露出微笑,朵媽就將這種微笑稱為天使的微笑。

3. 放下就會醒來

寶寶的睡眠和成人睡眠相同,分為淺層和深層,但和成人不同的是,寶寶從剛入睡的淺層睡眠進入深層睡眠,需要20分鐘,在這期間,他們隨時會醒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寶寶在媽媽懷裡睡著了,當媽媽把他們放到床上時,會立馬睜開眼睛醒過來。這種情況下,通常需要將先前哄睡的流程再來一遍。

4. 媽媽需身心接受寶寶

月子期間的寶寶無法睡整覺,這很正常,媽媽無需擔心,只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和作息:從以往的一覺睡天亮到產後隨時被吵醒、隨時要哺乳的狀態。

媽媽們要調整自己,保證身體與心裡都接受,生完孩子才是育兒之路的開始。新手爸爸更要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及時開導媽媽。

睡眠不安穩的因素

一.外部環境

1. 室內溫度、濕度

相對成人來說,寶寶體溫偏高,但媽媽總害怕他們冷著,穿得多蓋得多,睡眠環境不舒服導致睡得不安穩。

在乾燥的季節或者開空調時,需要注意房間濕度,不要太幹,太乾燥的環境,寶寶呼吸不舒服,同樣影響睡眠。

朵媽講

朵朵生活在南方,冬天睡覺時一般不開空調,這被我美其名曰,不做溫室的花朵,讓身體自我調節以適應氣溫的變化。

如果氣溫過低,開了空調,我會用加濕器或放盆水,保證房間的濕度。這種加濕的方法只能用於小月齡的寶寶,寶寶一旦會爬會走,他們開始對什麼東西都好奇,可能會去研究加濕器或玩水。

2. 被子床單不舒適

小月齡的寶寶,汗腺發育不成熟。在炎熱的夏天,即便只穿小背心,蓋紗布巾,也可能會滿頭大汗,在冬天,蓋太多同樣會降低寶寶睡眠舒適感。

媽媽們需要依據不同的季節,更換床單和被套,首選純棉材質,吸汗透氣,保證寶寶舒適的睡眠條件。

朵媽講

朵朵沒出生前,朵媽就買了140cm*110cm的子母被,對於小月齡的她來說,這太大了。在冬天,朵媽會給朵朵穿上睡袋,之後將這個小被子搭在外面。夏天時,就直接蓋新生兒時期的包被,材質柔軟,質地輕盈。

朵朵小月齡時,無論是床單還是被套,我都會選擇純棉的,後來朵朵大了,在冬天,朵媽會在床單上墊毛毯增強保暖。

3. 貼身衣物舒適度不高

這點就不需要朵媽強調了,無論哪個月齡的寶寶,必須以純棉為首選,柔軟舒適,如果是小月齡的寶寶,汗腺不發達,在夏天,可選擇紗布材質,透氣吸汗效果更好。

朵媽講

為了盡力幫寶寶遠離著涼的可能,媽媽們夏天可選擇爬爬衣,冬天選擇睡袋。朵媽在以前的文章中已分享過,有需要的媽媽可分別發送關鍵字“爬爬衣”、“睡袋”找到相關文章。

4. 尿床或拉粑粑

尿床也是導致寶寶不能安穩睡眠的一個因素,有的寶寶甚至大半夜拉粑粑,這時,媽媽需要給寶寶更換尿不濕或布尿片,而這些動作可能導致寶寶更加興奮,後期難以入睡。

朵媽講

朵朵從出生開始用的就是尿不濕,除了由於朵媽操作不當導致的尿床外,她基本很少因此造成過睡眠不安穩。朵朵很少在大晚上排便,因此一個尿不濕基本可管一晚,朵媽也從不在晚上刻意給她換。

5. 白天接觸了新環境或事物

寶寶對新事物與人都充滿好奇,他們白天接觸後,晚上可能在淺層睡眠階段經大腦思考後播放出來,成人覺得很正常的事物,可能導致他們或害怕或興奮。

因此,媽媽可能在晚上聽到寶寶嘀咕,有時笑,有時哭鬧,這些都是正常的,意味著寶寶大腦在發育。

朵媽講

朵朵小月齡時,朵媽曾帶她回過老家,那是她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陌生人,白天無異常反應,到了晚上就開始大哭。這種哭聲,和撒嬌或不舒服時的聲音完全不同,更接近於大喊。後來用民間的方法就好了,第二天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二.身體原因

1. 身體發育:長牙、學會大動作

無論是長牙還是大動作,都是寶寶在成長與進步。一般情況下,寶寶6月齡左右會冒出乳牙,長牙時可能流口水、發低燒、牙齦疼痛等諸多不適,導致晚上睡眠不安穩。

寶寶學會某個大動作後,他們也會高興和興奮,即便是在晚上也會急於練習與鞏固,因此媽媽時常會在黑暗中,看到寶寶趴著抬頭看著你。

朵媽講

朵朵出生在秋末,這個季節並不利於練習抬頭和翻身,朵媽也不強求,經過多次努力,她分別在2月齡和6月齡時學會了抬頭和翻身。

還記得某天大半夜三點多,朵媽醒來檢查朵朵睡眠情況。大晚上的,她居然不做聲的趴著,頭就朝著我的方向,好傢伙,嚇我一大跳。朵朵當時大約是沉浸在學成大動作後的興奮中,半天不睡,朵媽硬是方法用盡才作罷,所以至今都記憶猶新。

2. 生病:感冒、發燒、腸胃不適等

寶寶生病時,睡覺不安穩,這點各位媽媽應該都知道,在此朵媽就不多說了。總之,作為媽媽,在寶寶生病的夜晚隨時做好起身的準備,只要有了這個思想覺悟,就什麼都不用擔心了。

朵媽講

朵朵第一次發燒是在去年年初,那真是幾個磨人的夜晚:朵朵隨時會吵鬧,朵媽需要隔段時間給她量體溫,全身擦拭溫水進行物理降溫,抱著走動緩解她的不適等。

現在想想,真是佩服自己的強大,看著她的體溫被控制,慢慢降了下來,我居然有種戰勝病魔的勝利感。

3. 白天睡太多,晚上精神好

新生寶寶,基本是吃喝拉撒睡的節奏,白天醒著的時間加一起也只有幾個小時。每次寶寶醒來後,媽媽們儘量陪他們玩40分鐘,這樣保證晚上能按時入睡。如果白天睡太多,就可能出現晝夜顛倒的情況。

朵媽講

月子裡的朵朵也是吃吃睡睡,白天她睡覺時,朵媽不會刻意把她吵醒,但醒之後,我就會和她互動30~40分鐘,這樣,精神在白天被消耗了,晚上就不會興奮的睡不著。

4. 情感因素,對媽媽的依賴

如果一直是媽媽陪睡,寶寶慢慢習慣了媽媽的睡覺流程與模式,慢慢對媽媽依賴。偶爾換成了家裡別的人陪睡,寶寶可能情感上無法接受,導致遲遲不肯入睡,或者醒來後發現沒看到媽媽,不願意繼續睡著。

朵媽講

朵媽偶爾也會有自己的事情而無法陪朵朵入睡,為了避免她過於依賴我,隔段時間,我會和朵爸輪著來照顧她。大晚上也基本是誰醒了,誰就照顧,不刻意固定一個人,這樣有人搭把手,也避免所有事情都是一個人做,那太累。

解決方法

1. 養成好的排便習慣

這裡的排便特指拉粑粑,粑粑和尿尿不一樣,再強大的尿不濕也不可能把粑粑吸收乾淨,還保證寶寶屁屁乾爽,所以寶寶半夜拉了粑粑,一定要換尿不濕或布尿片。

換尿不濕的動作可能會吵醒寶寶,他們會以為媽媽是在和他們做遊戲,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造成精神上興奮,導致再次入眠困難,建議媽媽慢慢給寶寶養成白天或睡前拉粑粑的習慣。

2. 做被動操消耗體力

有些寶寶很活躍,他們可能精力旺盛,特別是到了晚上,各種精神都來了。這時,媽媽可以給他們做被動操,既促進親子感情,又能消耗寶寶的體力,是一箭雙雕的辦法。被動操的時間沒有局限,白天晚上都行。

3. 洗熱水澡,白天有規律的睡眠

寶寶新生代謝快,愛出汗,但是與之相匹配的汗腺卻不太發達,所以給寶寶洗個暖和的熱水澡,讓他們血液流通,神清氣爽,能促進更好的睡眠。

白天規律性的睡覺,也能使寶寶養成晚上好好入眠的好習慣,對於小寶寶來說形成良好的規律,對於以後好習慣的養成十分重要,媽媽們千萬不要忽略。

4. 白天多互動,保持親密感

新生寶寶基本是睡睡睡,睡覺能促進寶寶身體發育,但是一定要記住,寶寶白天醒來後要保證足夠多的互動,多互動能減少寶寶白天睡眠的時間,保證晚上睡眠時長。

媽媽與寶寶多互動,利於親密感的增進,寶寶發出的信號隨時得到回應,與媽媽之間逐漸建立了信任,性格會變得溫和不急躁。一個在白天不急躁的寶寶夜間一般也不會急躁。

5. 睡前步驟有規律

新生兒期,媽媽要給寶寶養成好的睡前習慣,固定的步驟必不可少:洗澡、按摩、被動操等,媽媽依據自己的習慣去選擇合適的步驟。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規律,這也為好的睡眠習慣的形成奠定基礎。

6. 白天按需餵養

小月齡的寶寶,特別是前三個月,都建議按需餵養,寶寶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喂,不局限於時間,更不要定時定量。

白天根據寶寶的需要,及時餵養,保證身體發育的需求,可以讓他們在夜裡睡的更好,他們的信號能得到回應,對媽媽充滿信任。如果嚴格按照時間表餵養,可能倒置寶寶黑白顛倒,白天睡得多,晚上吃得多,反而不利於好的睡眠習慣的養成。

7. 安靜的睡眠環境

睡眠環境對於寶寶來說很重要,新生兒尤為重要,保證他們睡覺時不被突如其來的異響嚇到。這裡所謂的安靜睡眠環境不是指絕對的安靜與黑暗,而是相對的,不突然發出刺耳的、尖銳的聲音,也不要刻意的安靜。白天睡覺更無需將房間窗簾全部拉上,密不透光。

8. 睡前喂飽,切忌興奮與奶睡

睡前將寶寶喂飽,以免因為饑餓導致剛入睡沒多久就醒來。很多寶寶喜歡奶睡,邊吃奶就睡著了,在此提醒各位媽媽,寶寶睡著前,一定要將乳頭從他們嘴裡拔出來,為以後斷夜奶打下良好基礎。睡前切忌太興奮,以免寶寶久久睡不著,或是由於太興奮,大半夜的睡不安穩。

9. 和媽媽睡一起

媽媽的味道讓寶寶有安全感,和媽媽睡在一起,保證寶寶的需求及時得到回應,和媽媽建立一種信任關係,這種信任關係對寶寶以後的成長影響深遠。朵媽不贊成放任寶寶哭,不管不顧的做法。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和大人睡一起可能會諸多不便,如果擔心自己睡太沉壓到寶寶,不妨把他嬰兒床的高度調到和父母床一樣,這樣寶寶既能睡在自己嬰兒床上,又能方便媽媽隨時照顧好寶寶。

朵媽後話

時間過得真快,朵朵在月子裡的一顰一笑還如同發生在昨天,轉眼她已經兩歲多了。想著月子期間的朵媽也曾因為朵朵睡覺的呼呼聲,把她帶去過兒保科,現在想起來全是折騰的慌,也是自己作為新手媽媽的無知,才出現手忙腳亂的局面。因此,現在的朵媽更願意將育兒路上經歷的種種心路歷程,分享出來給更多的媽媽,讓你們能少繞彎路。

有媽媽經常私下與我互動,謝謝你們的信任,我會一直與你同在。一般情況下,我是有問必答,但如果某個問題在某段時間諮詢的多了,我便會將它們以文字的形式分享出來,所以有什麼需要解決的育兒問題,趕緊留言告訴朵媽吧。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讓我們下期再見吧!

END

超實用育兒妙招、零基礎輔食製作、最良心用品評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