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川脫貧摘帽生力軍 喊響“我要脫貧”

聚焦脫貧攻堅·北川“摘帽”進行時——我要脫貧

3月5日, 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報告時指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 ”同時要求“實施貧困村整體提升工程, 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

北川羌族自治縣, 5·12汶川特大地震極重災區、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和連片特困地區, 一個“五區合一”的貧困縣。 今年2月, 北川縣委、縣政府立下軍令狀:2017, 將是北川脫貧摘帽的歷史紀年!

在北川“摘帽”攻城拔寨之年, 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的貧困群眾, 成為一支生力軍。 北川上有政策激勵,

下有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迸發, 喊響“我要脫貧”。

“我要脫貧”的故事

精准扶貧重樹信心 獨臂父親撐起一個家

2017年, 春節。 午後的閒暇時光, 38歲的張其均坐在自家的門檻上, 招呼一雙兒女:“快開學了?你們兩個學習上有沒啥還沒買的?”兄妹倆爭先恐後地說著, 獨臂的張其均伸出左手摟著女兒, 一家人縱聲地笑起來, 貫嶺鄉岩林村三組路過的村民見到也不禁羡慕:“看嘛, 自己努力, 再窮的人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

張其均和兒女在一起

以前張其均在岩林村有名, 是因為他的不幸與貧困。 6歲時, 張其均一場意外導致右臂高位截肢, 讓原本一貧如洗的家更是雪上加霜。 2004年, 同村姑娘鄧先燕與老實厚道的張其均喜結良緣, 並生下一雙兒女。 因為夫妻倆的勤勞, 日子一天好過一天。 正當全家人憧憬未來美好生活的時候, 妻子因意外事故撒手人寰, 留下兩個不足10歲的孩子給張其均。 曾經快樂勤勞的張其均, 在失去愛妻最初的那些日子裡, 覺得一切都再也沒有了意義。

就在張其均一籌莫展之際,

國家精准扶貧政策為張其均帶來了新的曙光。 北川相關部門和貫嶺鄉黨委政府及村社幹部, 在瞭解到張其均家的實際困難後, 多次走訪、調研、會商, 針對其家庭的具體情況、發展優勢, 確定“四步走”的精准扶貧幫扶措施。 第一步, 上門慰問座談幫助他走出心理霧霾, 重拾生活信心;第二步, 鼓勵其加入岩林村高山蔬菜種植合作社, 為他免費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第三步, 針對勞力不足的問題, 動員黨員、合作社、鄰里助其播種、採收、分揀、運輸。 第四步, 為解決其後顧之憂, 由北川羌魂公益愛心組織為其孩子提供助學幫扶。

金秋時節 張其均的青椒豐收了

如今, 張其均種植了10餘畝玉米, 2畝青辣椒, 1畝四季豆, 1畝魔芋, 今年已收入15000餘元;餵養30餘頭商品豬, 20餘隻土雞, 實現收入17000餘元;3畝天麻明年投產、25畝核桃明年掛果, 預計未來3年年均收入可達30000餘元。 對未來, 他充滿信心, 規劃清晰, 目標明確:“倒楣的時候有黨委政府、村社幹部和愛心組織的關心與説明, 我要再不努力就對不起他們,

更對不起兩個孩子。 我要努力幹, 爭取還能回報社會。 ”

村莊的故事

羌寨裡的好日子 人均收入超1.5萬元

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 又稱石椅羌寨(羌語稱“拿巴日格”), 距北川新縣城23公里。 既是北川“四好村”創建中的先進典型, 也是北川致富奔小康的示範村, 201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5364元。 村集體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美麗中國十佳旅遊村、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四川省文明村鎮、省級先進合作社、市級先進合作社、三星級農家樂、綿陽市十大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春天來了, 走進石椅村, 鱗次櫛比的羌族民居掩映在繁花中。 這個村子, 現有耕地180畝, 果園1300餘畝, 茶園450畝。 因獨特的地理環境, 石椅羌寨素有“水果之村”的美譽。 近年來,該村突出特色,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綠色水果產業,在鞏固原有桐子李的基礎上,不斷引進不同成熟期的枇杷、梨子、獼猴桃等多個優良水果品種。截止目前,全村枇杷、梨子等水果種植達到1300畝,戶均擁有15畝以上優質果園,水果產值240多萬元,純收入達150多萬元,促農增收達到人均5000元。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為當地群眾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成為促進村域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形成,帶動村集體流轉荒山200畝發展水果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創收達1.5萬元。

春天的石椅羌寨

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石椅村先後組建了石椅水果專業合作社和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以龍頭帶動發展集體經濟。該村石椅水果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達全村總戶數的95%,入社水果面積達1100畝,占全村水果面積的94%,初步形成“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整合全村農家樂經營資源,統一服務標準,同時聘請專業人才,抓好羌族文化傳承,使石椅成為名副其實的羌文化旅遊目的地。2016年共接待遊客16萬人次,人均純收入15394元。

每年石椅羌寨枇杷節都會吸引眾多外地遊客

此外,石椅村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每年為群眾額外提高收入達5 0余萬元的同時,年均可為集體創收提成1萬餘元。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使投入到村的財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該村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將各級投入到村產業發展的財政資金進行股份量化,量化至專案涉及區域的村民,對貧困戶給予重點傾斜,並留4%的股份為村集體所有,分得紅利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

激發群眾“內動力”的政策

扶貧先扶志 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如何激發貧困群眾“內動力”?如何讓群眾從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北川縣委書記賴俊在今年2月的北川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3次會議(擴大)會議上指出,要鼓勵群眾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要大力開展“四好村”創建,不斷激發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為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2017年北川將進一步加強勞務扶貧技能培訓,電商港、藥博園、雙創谷等創新創新平臺,都有可能為貧困群眾提供崗位。北川縣級財政提前安排資金,為1380多名貧困群眾提供公益性崗位,每人每年補助7200元,鼓勵群眾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北川黨員志願者為孤寡老人送水

村級圖書館 為群眾提供精神食糧

全面小康,亦包括精神文化場面的小康。2017年的北川,將健全群眾感恩引導機制。大力開展“四好村”創建。繼續開展“禮儀行動”“健康行動”“清潔行動”,形成好習慣,養成好風氣。深化感恩主題教育,不斷激發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更多政策,正在激勵北川貧困群眾的激發脫貧熱情。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獎補辦法》《產業發展和道路交通補助標準》等支援產業發展的系列政策,鼓勵20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26個專合社助力脫貧奔康;明確農產業、經濟林木、中藥材產業等補助標準,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熱情。

★ 統籌使用各類培訓資源,聘請技術專家、致富能人等作為“農民夜校”教員,開展政策宣講、技能提升、創業謀劃等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明法理的新型農民;加大“訂單”“定向”培訓力度,以需求定培訓,以培訓強技能,以技能促輸轉,不斷增加貧困戶勞務收入。

★ 帶領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和專案建設,發揮200萬元人才發展資金作用,鼓勵科技人才服務脫貧攻堅。

★ 塑造新風提升整體文明。堅持扶貧先扶志,提振貧困群眾不等不靠、自力自強的“精氣神”。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載體和方式,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突出孝敬、節儉、誠信、友善、感恩5個重點,開展村風村訓、家風家訓、孝老愛親等系列感恩教育活動。

(圖據北川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該村突出特色,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綠色水果產業,在鞏固原有桐子李的基礎上,不斷引進不同成熟期的枇杷、梨子、獼猴桃等多個優良水果品種。截止目前,全村枇杷、梨子等水果種植達到1300畝,戶均擁有15畝以上優質果園,水果產值240多萬元,純收入達150多萬元,促農增收達到人均5000元。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為當地群眾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成為促進村域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形成,帶動村集體流轉荒山200畝發展水果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創收達1.5萬元。

春天的石椅羌寨

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石椅村先後組建了石椅水果專業合作社和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以龍頭帶動發展集體經濟。該村石椅水果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達全村總戶數的95%,入社水果面積達1100畝,占全村水果面積的94%,初步形成“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整合全村農家樂經營資源,統一服務標準,同時聘請專業人才,抓好羌族文化傳承,使石椅成為名副其實的羌文化旅遊目的地。2016年共接待遊客16萬人次,人均純收入15394元。

每年石椅羌寨枇杷節都會吸引眾多外地遊客

此外,石椅村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每年為群眾額外提高收入達5 0余萬元的同時,年均可為集體創收提成1萬餘元。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使投入到村的財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該村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將各級投入到村產業發展的財政資金進行股份量化,量化至專案涉及區域的村民,對貧困戶給予重點傾斜,並留4%的股份為村集體所有,分得紅利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

激發群眾“內動力”的政策

扶貧先扶志 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如何激發貧困群眾“內動力”?如何讓群眾從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北川縣委書記賴俊在今年2月的北川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3次會議(擴大)會議上指出,要鼓勵群眾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要大力開展“四好村”創建,不斷激發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為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2017年北川將進一步加強勞務扶貧技能培訓,電商港、藥博園、雙創谷等創新創新平臺,都有可能為貧困群眾提供崗位。北川縣級財政提前安排資金,為1380多名貧困群眾提供公益性崗位,每人每年補助7200元,鼓勵群眾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北川黨員志願者為孤寡老人送水

村級圖書館 為群眾提供精神食糧

全面小康,亦包括精神文化場面的小康。2017年的北川,將健全群眾感恩引導機制。大力開展“四好村”創建。繼續開展“禮儀行動”“健康行動”“清潔行動”,形成好習慣,養成好風氣。深化感恩主題教育,不斷激發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更多政策,正在激勵北川貧困群眾的激發脫貧熱情。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獎補辦法》《產業發展和道路交通補助標準》等支援產業發展的系列政策,鼓勵20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26個專合社助力脫貧奔康;明確農產業、經濟林木、中藥材產業等補助標準,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熱情。

★ 統籌使用各類培訓資源,聘請技術專家、致富能人等作為“農民夜校”教員,開展政策宣講、技能提升、創業謀劃等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明法理的新型農民;加大“訂單”“定向”培訓力度,以需求定培訓,以培訓強技能,以技能促輸轉,不斷增加貧困戶勞務收入。

★ 帶領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和專案建設,發揮200萬元人才發展資金作用,鼓勵科技人才服務脫貧攻堅。

★ 塑造新風提升整體文明。堅持扶貧先扶志,提振貧困群眾不等不靠、自力自強的“精氣神”。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載體和方式,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突出孝敬、節儉、誠信、友善、感恩5個重點,開展村風村訓、家風家訓、孝老愛親等系列感恩教育活動。

(圖據北川縣委宣傳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