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滿漢全席的六種宴席——詳解

一, 蒙古親藩宴

此宴一般設在正大光明殿, 因而歷代皇帝對此宴都極為重視。 皇上都這麼重視了, 更別說那些蒙古親族了。 正因為如此, 對皇帝在宴席當中所賞賜的食物亦是非常珍惜。 有史記載, “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 值頒賞食物, 必之去, 曰帶福還家。 ”

二, 廷臣宴

此宴設於奉三無私殿, 並於每年的正月十六日舉行。 由皇帝欽點大學士、且九卿有功勳者參加, 因而能夠有幸參加這一宴會的人是非常榮幸的。 賦詩飲酒、高談闊論于大廈間。 而這個宴會, 更多的意思其實在於, 它的政治含義:“借此拉攏施恩來籠絡大臣, 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名利祿的一種象徵。 ”

三, 萬壽宴

此宴是內廷的大宴之一, 內宮嬪妃, 文武百官更是無不以進獻壽禮為榮。 而這種宴席, 美食佳餚更是美不勝收, 其慶典熱鬧程度更是盛況空前。 慈禧六十大壽慶典就將近耗費白銀近千萬兩,

不禁讓人咋舌。

四, 千叟宴

此宴是清宮中規模最大, 與宴者最多的盛大禦宴。 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首次舉辦該宴, 到宴人數差不多有千餘人左右。 而乾隆五十六年于乾清宮舉行該宴, 到宴人數則高達三千人。 直至嘉慶年間, 舉辦該宴, 參宴人數已達三千二百餘人。

後人隨後稱此宴為:“恩隆禮洽, 為萬古未有之舉。 ”

五, 九白宴

康熙在剛剛平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 這些部落為了向康熙表達他們對康熙皇上的赤膽忠心, 每年以九白為貢, “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 ”以此為信。 而在使臣獻貢之後, 康熙帝為表謝意, 款待群臣, 設宴招待。 故而稱之為“九白宴”。

六, 節令宴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 這宴會是怎麼個來頭。 依照固定的時令而設定的宴席。 例如, 春耕宴、端午宴、中秋宴、除夕宴等。 後來, 清廷入主中原之後, 滿漢文化相互交融。 遂使食俗日漸漢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