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43萬人的大軍被不到2萬人的軍隊打敗 毛主席曾多次提到此役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 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這場大戰的主戰場在昆陽一線(今河南省葉縣), 故稱為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 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 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 昆陽之戰中, 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 昆陽之戰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 同時也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明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這樣讚揚昆陽之戰中的劉秀:“一戰摧大敵,

頓使何宇平”。

王莽面臨北方赤眉、南方綠林兩大起義集團的進攻, 日漸焦慮不安, 北方的赤眉與南方的綠林軍, 同為當時起義力量最強大的兩支軍隊。 當初王莽認為赤眉軍聲勢更大, 起義軍幾乎遍佈北方各州郡, 覺得形勢更為嚴重, 於是新莽王朝便把進攻的重點放在圍剿北方的赤眉軍,

派出由太師王匡、國將哀章統率的精兵十余萬用於對赤眉軍作戰。 而以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他們拼湊的郡縣軍和臨時招募的部隊對付南方的綠林起義軍。 嚴尤和陳茂統率這些軍隊作戰, 王莽還不輕易授給他們兵符, 每次行軍作戰必須先行上報, 否則就會判以“弄兵”之罪。

當綠林軍殲滅了甄阜、梁丘賜軍, 擊敗嚴尤、陳茂於南陽城下, 接著劉玄稱帝, 公開提出恢復漢朝, 建立更始政權之後, 王莽才意識到南方的綠林起義軍對新莽政權的壓力更大, 因而決定轉移戰略重心, 一方面將進攻赤眉的主力軍調到南方作戰;一方面緊急調集各郡兵力, 準備徹底消滅綠林漢軍。 王莽為了編成對漢軍作戰的強大部隊, 特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為統帥, 徵調當時所謂精通63家兵法的人, 充當軍中的類似參謀的官吏, 並任用長人巨毋霸為壘尉, 專門負責構築營壘, 將虎、豹、犀牛、象等兇猛野獸圈至軍內飼養, 以便在作戰時放出來,

震撼敵人。 各州郡均自選精兵, 由郡和牧守親自率領, 限期到洛陽附近集中, 各地到洛陽的兵力達42萬多人, 號稱百萬大軍。 這些軍隊集中後, 即開始向潁川開進。 在潁川又會合了嚴尤、陳茂的部隊, 隨即向昆陽方向進擊。 大軍逶迤千里, 糧草輜重絡繹不絕。

西元22年(地皇三年)一月, 綠林起義軍殲滅甄阜、梁丘賜軍後, 接著在南陽城下又打敗了新軍名將嚴尤、陳茂。 嚴尤、陳茂即率軍退往潁川。 同年三月, 漢將王鳳與太常偏將軍劉秀等進擊昆陽、定陵、鄢城等地, 進展順利。 王常指揮的部隊在汝南等地區的活動也節節勝利。 漢軍見新軍大隊人馬向昆陽地區開來, 於是王鳳與王常率領近萬人的部隊佔據了昆陽城。 這時劉縯指揮的大軍正在宛城圍攻守城之新新軍隊, 勝負未見分曉, 但宛城已是兵少食盡, 內無鬥志, 外無救兵, 形勢對新新軍極為不利。

漢軍的統帥雖然為王鳳,但是以後在昆陽之戰中,由於王鳳等人面對絕對優勢的新莽大軍,一度缺乏作戰的堅定性,劉秀成了昆陽戰役的重要決策人物。

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四十二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二萬人。然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竟能取得全殲敵人的輝煌勝利,這決不是偶然的。歸結其要旨,大約有這麼幾條: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統治,符合廣大民眾的願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昆陽之戰中起義軍取勝的深厚政治根源。軍事上,起義軍實施了堅守昆陽,牽制敵人,調集兵力,積極反攻的正確做法,嚴重遲滯了王邑軍的行動,消耗了它的實力,牢牢地掌握了戰場攻守的主動權。在作戰指導的具體運用方面,起義軍敢於拼殺,士氣高昂,又善於利用新莽的弱點,攻心打擊和軍事進攻雙管齊下,摧毀新軍的戰鬥意志,積小勝為大勝;並且能夠把握戰機,選擇新軍指揮部為首要進攻目標,將其一舉搗掉,使得敵軍陷於群龍無首的境地,最終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

昆陽之戰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之後,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再度提及昆陽之戰,“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關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中外歷史上這類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國如……新漢昆陽之戰,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

漢軍的統帥雖然為王鳳,但是以後在昆陽之戰中,由於王鳳等人面對絕對優勢的新莽大軍,一度缺乏作戰的堅定性,劉秀成了昆陽戰役的重要決策人物。

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四十二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二萬人。然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竟能取得全殲敵人的輝煌勝利,這決不是偶然的。歸結其要旨,大約有這麼幾條: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統治,符合廣大民眾的願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昆陽之戰中起義軍取勝的深厚政治根源。軍事上,起義軍實施了堅守昆陽,牽制敵人,調集兵力,積極反攻的正確做法,嚴重遲滯了王邑軍的行動,消耗了它的實力,牢牢地掌握了戰場攻守的主動權。在作戰指導的具體運用方面,起義軍敢於拼殺,士氣高昂,又善於利用新莽的弱點,攻心打擊和軍事進攻雙管齊下,摧毀新軍的戰鬥意志,積小勝為大勝;並且能夠把握戰機,選擇新軍指揮部為首要進攻目標,將其一舉搗掉,使得敵軍陷於群龍無首的境地,最終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

昆陽之戰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之後,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再度提及昆陽之戰,“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關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中外歷史上這類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國如……新漢昆陽之戰,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