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伯溫有救駕之功,朱元璋只封他個誠意伯,最後竟驚嚇而死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諸葛亮與劉伯溫被民間廣為認識, 從而成為神話級的人物。

劉伯溫本為元朝官吏, 由於得不到領導賞識, 而多次辭官, 最後, 才被朱元璋招入麾下的。 史載, 朱元璋對劉伯溫很器重, 每有軍政要事待決時, 都會召見劉伯瘟, 屏人密語, 往往一談就是一兩個小時, 所談的內容“自徐達而外, 人莫得聞”。

確實,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 劉伯溫給老朱出了不少好主意, 是個稱職的參謀。 並且, 在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鄱陽湖時, 能”末卜先知“的老劉還救過朱元璋一命。

據《明史卷一二八 劉基傳》載:西元1363年, 朱元璋與另一支“反元的革命軍”陳友諒部激戰於鄱陽湖。 雙方都號稱投入了幾十萬兵力, 那陣仗是壯闊無比的。 雙方僵持不下, 一天裡要經歷大小數十戰。

為了儘快消滅陳友諒這個勁敵, 朱元璋也像陳友諒一樣, 親自一線指揮。 朱元璋在他的旗艦上指揮督戰, 劉伯溫就在一旁侍奉。 也許是有著先天的機敏, 也許是老劉真有“末卜先知”之能, 感覺到危險的劉伯溫突然跳起來大聲呼喊, 催促朱元璋趕緊換船。

在眾人的幫扶下, 朱元璋倉促之間跳到另外的船隻上,

人還未坐定, 陳友諒部的飛跑已經擊中朱元璋的指揮船, 大船立即被炸毀。

陳友諒站在高處看到老朱的坐船被炸, 認定朱元璋必死無疑, 內心無比高興, 便想趁亂衝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朱元璋部的船隻依舊衝鋒不止, 陳友諒部一時亂了陣腳,

官兵都大驚失色。

兩軍在湖中相持三日, 沒有決出勝負。 劉伯溫就給老朱獻計, 請老朱把軍隊轉移到湖口, 堵住陳友諒的退路, 來個關門打狗。

此時的朱元璋對老劉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九月二日, 朱元璋的戰艦尾部都升起燈籠, 陸續駛向鄱陽湖湖口, 鄱陽湖成為一隻紮住陳友諒軍隊的口袋。 很明顯, 陳友諒的巨艦在相對狹隘的湖口水面上遠遠比不上朱元璋戰艦那樣靈活有用, 所以, 陳友諒始終未能攻破湖口。

陳友諒的一些將領們主張棄舟從陸路回武昌。 由於意見不統一, 漢軍內部發生爭吵, 接著發生了叛逃。 更要命的是, 雙方相持很久, 陳友諒軍的糧食已經吃完, 而五百艘搶糧的船隻也被朱文正燒了個乾淨。 可以想見, 缺少糧食的陳友諒軍隊最後突圍而出的窘迫。 最後, 陳友諒在激戰中頭中流矢, 不治身亡。 此戰朱元璋得勝的關鍵, 正是劉基“移師湖口”這一計策的實施。

然而, 到了吳元年(1367)九月, 明朝的立國規模已經初見時, 軍中謀士的作用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因此,早在前一年,劉伯溫就離開了前線,被授予太史令一職,時年57歲的劉伯溫只好在後方老老實實的編修曆法了。

朱元璋建國後,照例要是大封功臣的。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並無劉伯溫,他只是被封了個等給更次的“誠意伯”。

戰爭結束後,劉伯溫的料人先機之能已無“用武之地”,甚至,他還曾多次遭人陷害,一再遭貶、遭疑,最後連驚帶嚇,於洪武八年(1375年)就病逝了,享年六十五歲。

劉伯溫之所以混得如此之慘,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是元朝舊臣,有”變節“之汙;二是他從軍時並不長,雖然給老朱出了些主意,但比起來那些功勳卓著的老人來,他能混個”伯“已是不錯的待遇了。如果再加上一條,那就是樹大招風,誰讓你老劉那麼深得人心呢?

老劉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也未能善終:長子劉璉因與胡惟庸的黨人起衝突,洪武十年(1377年)被脅迫墮井而死;次子劉璟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

因此,早在前一年,劉伯溫就離開了前線,被授予太史令一職,時年57歲的劉伯溫只好在後方老老實實的編修曆法了。

朱元璋建國後,照例要是大封功臣的。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並無劉伯溫,他只是被封了個等給更次的“誠意伯”。

戰爭結束後,劉伯溫的料人先機之能已無“用武之地”,甚至,他還曾多次遭人陷害,一再遭貶、遭疑,最後連驚帶嚇,於洪武八年(1375年)就病逝了,享年六十五歲。

劉伯溫之所以混得如此之慘,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是元朝舊臣,有”變節“之汙;二是他從軍時並不長,雖然給老朱出了些主意,但比起來那些功勳卓著的老人來,他能混個”伯“已是不錯的待遇了。如果再加上一條,那就是樹大招風,誰讓你老劉那麼深得人心呢?

老劉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也未能善終:長子劉璉因與胡惟庸的黨人起衝突,洪武十年(1377年)被脅迫墮井而死;次子劉璟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