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跟著阮籍對道德綁架“Say No”|疏敏鉤沉

現代社會契約文明下的道德, 它不是一種道德綁架的工具。 道德應該是發自內心的, 形式多樣的。 不應該在形式問題上要求統一,

否則那叫道德綁架。 第一, 道德首先是用來約束自己的。 第二, 別人沒做到也未必就是錯, 尤其是道德, 當它變成一種強制力的時候, 有可能會損害別人的利益。

【疏敏鉤沉】

今天來聊一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大牛,知名人士——阮籍。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 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多很有趣的故事, 這個人喜歡哭, 沒事就駕著馬車沿路走, 一直走到沒有路的地方拿著酒一邊喝酒一邊哭, 叫豈效窮途之哭。 更重要的是, 阮軍貪杯, 愛喝酒還不守禮法。

舉個例子, 阮籍家旁邊開了一個酒館, 酒館老闆娘長得很漂亮, 阮籍就天天去他們家喝酒, 喝完酒之後就躺在這個老闆娘旁邊, 別人都覺得很奇怪, 阮籍卻若無其事。 而且, 阮籍的父親死得早, 他從小是母親帶大的, 跟母親的感情非常好, 也是非常的孝順他母親。 後來有一天阮籍跟別人下圍棋, 就有人告訴阮籍母親去世的消息。 當時對手著急的讓阮籍回家奔喪, 不要再下棋了。 但阮籍卻一定要先把旗下完, 然後去奔喪。

當時整個社會都罵阮籍不孝順,

但更有意思的是, 按照當時的禮法制度,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這三年因為內心很痛苦, 所以不能大吃大喝, 不能吃肉不能喝酒。 但阮籍完全不理會, 照常大口吃肉, 大碗喝酒。 當時很多人都責備阮籍不守孝道, 但是在阮籍母親下葬的過程中, 阮籍卻在母親的棺材上痛哭流泣, 當場吐血數升。 可見阮籍從內心講對母親非常孝順, 對母親極有感情。 只不過他的表達方式跟我們正常人不一樣。

但是在那個時代, 只要不孝或者表達形式不對, 就有人站出來指責了。 這個人叫何曾, 他也是一個孝子。 阮籍的孝順是不守禮法, 而這個何曾的孝順是守禮法。 於是何曾就向當時的大將軍司馬昭舉報阮籍, 說阮籍母親去世了阮籍也不守禮制。 不願意守孝三年還大吃大喝開party。 但是司馬昭非常愛護阮籍, 他就對何曾說, 阮籍對母親孝的表達形式只不過跟我們俗人不一樣罷了。

而且阮籍的母親死後, 有很多社會名流要去弔喪, 我們知道, 弔喪的時候客人到家裡來要及時回禮,

有一套喪禮的流程要走。 但阮籍偏不, 客人來弔喪, 阮籍卻不理客人, 自己就是喝酒吃肉叉開腿躺著, 跟葛優攤似的, 還經常拿白眼看人家。 裴凱就是當時去弔喪的名流之一, 他來了之後走完了整個喪禮的流程, 該哭的哭, 該送禮的送禮, 該包份子錢的包份子錢。 裴凱的手下當時就非常不理解, 覺得阮籍這人太不懂事了, 客人來弔唁按照禮制應該是阮籍先哭, 他哭完之後客人再跟著哭。 可是阮籍都不哭, 裴凱這個客人在那邊哭什麼呢?

但是裴凱說,阮籍是一個超脫世俗的人,所以不受禮法的約束。禮法是什麼?是為我們這些俗人準備的,我裴凱就是世俗中人,所以要遵守禮法,因此阮籍不哭不守禮制也沒有錯。我裴凱守禮制我哭也沒有錯,只不過是大家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在這個故事中,特別欽佩裴凱司馬昭這些人,因為他們涉及到一個現代社會契約文明下,市場經濟社會一個很重要的命題。社會的道德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們應該怎樣去遵守和實施這個道德?

現代社會契約文明下的道德,它不是一種道德綁架的工具。道德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形式多樣的。不應該在形式問題上要求統一,否則那叫道德綁架。第一,道德首先是用來約束自己的,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那何必要求別人呢?第二,自己做到了固然可喜,但是別人沒做到也未必就是錯,尤其是道德,當它變成一種強制力的時候,有可能會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時候去動用這種強制力,那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不道德。

《疏敏鉤沉》

第一財經廣播推出的創新欄目,本欄目根據歷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學經典人物片段等來剖析現今經濟生活和現代企業管理中湧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以史鑒今。(更多第一財經廣播的音訊產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聽。)

17:50~18:00(重播)

主講人:趙疏敏,滬上著名講師,精通歷史、金融、經濟法學,同時受聘于全國各地企業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財等課程。

往期《疏敏鉤沉》精選作品:

唯才是舉VS區域公平——南北榜案 | 疏敏鉤沉

用不用“全國卷”,朱元璋也很無奈 | 疏敏鉤沉

作者:趙疏敏 財經講師

編輯:秦川

監製:葉柳

“第一財經廣播”

但是裴凱說,阮籍是一個超脫世俗的人,所以不受禮法的約束。禮法是什麼?是為我們這些俗人準備的,我裴凱就是世俗中人,所以要遵守禮法,因此阮籍不哭不守禮制也沒有錯。我裴凱守禮制我哭也沒有錯,只不過是大家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在這個故事中,特別欽佩裴凱司馬昭這些人,因為他們涉及到一個現代社會契約文明下,市場經濟社會一個很重要的命題。社會的道德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們應該怎樣去遵守和實施這個道德?

現代社會契約文明下的道德,它不是一種道德綁架的工具。道德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形式多樣的。不應該在形式問題上要求統一,否則那叫道德綁架。第一,道德首先是用來約束自己的,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那何必要求別人呢?第二,自己做到了固然可喜,但是別人沒做到也未必就是錯,尤其是道德,當它變成一種強制力的時候,有可能會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時候去動用這種強制力,那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不道德。

《疏敏鉤沉》

第一財經廣播推出的創新欄目,本欄目根據歷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學經典人物片段等來剖析現今經濟生活和現代企業管理中湧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以史鑒今。(更多第一財經廣播的音訊產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聽。)

17:50~18:00(重播)

主講人:趙疏敏,滬上著名講師,精通歷史、金融、經濟法學,同時受聘于全國各地企業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財等課程。

往期《疏敏鉤沉》精選作品:

唯才是舉VS區域公平——南北榜案 | 疏敏鉤沉

用不用“全國卷”,朱元璋也很無奈 | 疏敏鉤沉

作者:趙疏敏 財經講師

編輯:秦川

監製:葉柳

“第一財經廣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