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南北方網友又“掐”起來了,這次竟是因為一個字兒……丨漲姿勢

沒錯, 就是它↓↓

說起兒化音, 南方的同學們表示這簡直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除了大家最熟悉的基本款:

@難過你吃了就行:哈哈哈,

最基本的應該就是哥兒們了吧!

@王小碧:這個!我同學總是管餡兒餅叫餡餅兒!

@吼吼吼買:然後把油餅兒叫成油兒餅, 食堂大媽說我們不賣幼兒食品!

@Eugene-_:室友學我說不得勁兒, 總是說成不得兒勁!

還有網友貢獻出一些從來沒聽說過的兒話音加法

@王大兵不信命:老妹不帶兒化音,

我真真兒是聽得想哭!

@尋夢師羽殤殤:我一上海的朋友, 打車跟師傅說, 師傅靠邊停兒吧。

@詩人高奶奶:我有一南方好友每次都跟我說, 奶奶兒, 好的兒, 晚安兒。

@米其林三星醬爆茄子蓋澆飯:你嘗嘗這個橘子, 倍甜兒?

@春花幼稚園園長:男朋友是南方人, 叫我媳婦從來不帶兒化音!

@喂我不在:我室友那會兒總問我, 你聽過大張偉的“被爽兒”嗎?我過了好久才知道他說的是“倍兒爽”!

@Sexxxxxxxx-:一南方朋友有次反駁我說:放屁兒……

看到這兒, 小編連“兒”這個字都快不認識了......

評論裡, 有些南方的網友自黑之餘也會出來反駁“我們不是不會說兒, 只是位置和北方的不一樣!”

@C小調的悲愴:杭州人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和北方人用一樣的兒化音!

@長袖拂塵:四川人表示很痛苦, 因為我們確實有兒化音, 但和北方略有區別……比如我們晚上是要開燈兒的。

也有的網友不服氣, 憑什麼兒化音要北方人說了算!

@Tontowww:憑什麼兒化音就你們北方人規定放哪兒?我想放哪兒就放哪兒。 。 。 哼!

這時候, 另一名網友卻和他杠上了...

@機智小彆扭:正確發音:這個鵝我想放哪鵝就放哪鵝。

其實除了常見的“吃餃子蘸醬油還是醋”“過節吃湯圓還是元宵”“月餅粽子豆腐腦吃甜的還是鹹的”等問題, 因南北方差異而引起的爭論可不少, 也著實鬧出了不少笑話~

請客之爭!

北方人請客, “我來我來我來......”然後撕到警察局。

南方人請客, “我來!”“好啊, 你來啊, AA也行!”

洗澡之爭!

北方人一定要去澡堂洗, 連洗帶搓, 一星期不搓就不得勁兒!

南方人去澡堂沒隔間就一臉尷尬!

吃飯之爭!

北方人說吃飯去了, 然後就去吃面了, 吃啥都管叫“吃飯”。

南方人說吃飯去了, 就是去吃白花花的米飯。

指路之爭!

北方人指路:往南一直走, 第一個路口東拐, 下個路口的西北邊。

南方人:你直接說往左往右行不行啊!

喝湯之爭!

南方人飯前喝湯。

北方人飯後喝湯, 溜溜縫兒~

醬料之爭!

北方人吃火鍋, 麻醬才是檢驗火鍋好壞的標準。

南方人吃火鍋, 調料完全依據個人口味.....

“屋裡”之爭!

北方人:辦公室、公司、家裡……只要在房子裡都叫“屋裡”。

南方人:家裡的房間才叫屋子。

青菜之爭!

北方人管所有綠色的菜都叫青菜。

南方人, 青菜就是青菜。

一位北方妹子分享了和南方室友的日常↓↓

室友:什麼?怎麼了?為什麼?

我:啥?咋?為啥?

墩布VS拖把

北方人習慣說“掃地墩地”,拖把叫“墩布”,拖地叫“墩地”。室友們第一次一起大掃除,我說“這裡得墩一下,給我一下墩布吧!”一室友呆呆站著沒動,滿臉遲疑,另一姑娘反應極快,順手給我遞了一塊抹布,我的內心是崩潰的:難道要我用抹布把宿舍擦一遍嗎?有沒有搞錯?事後談論這個事兒,好吧,他們說那個工具叫“拖把”。

腳VS小腿

下課時,小腿前部不小心磕到桌子上了,那感覺真是無法言說的酸爽啊,此時,我可愛的室友一臉緊張地問道“你的腳還好吧?”內心戲:你可是看著我的小腿壯烈負傷的,為啥問腳?關腳什麼事兒?我認真回答“腳很好,小腿不太好。”後來才知道,他們那邊管膝蓋以下的部位都叫“腳”。

包子VS饅頭

大一寒假剛剛返校,從家裡帶了很多可以當菜吃的特產,就是這麼節(ài)約(chī)!晚上懶得去食堂,就請室友幫忙帶兩個饅頭。室友買了之後,還在樓下微波爐給熱了熱,這大冬天的,太溫暖了!咬第一口,口感極好,第二口就懵了,這饅頭咋還帶著餡兒?室友說這就是饅頭啊,原來從她記事兒起,他們家就是這麼叫的。

喝茶VS吃茶

第一次去室友家玩兒,剛進門坐下,她可愛的弟弟就問我:“姐姐,你吃茶嗎?”我趕緊說好,然後弟弟又問了一句:“要不要茶葉?”當時我滿心疑惑,想要看看沒有茶葉的茶水是怎樣的,就說不要!最後,你們懂得,就是一杯白開水。後來才知道,北方的“喝茶”跟南方的“吃茶”是不同的,哈哈哈哈。

熱VS燙

小弟弟把水端過來之後,溫柔地說“姐姐,水是熱的哦!”當時想著孩子太懂事了,知道姐姐在外面凍壞了,還給端杯熱水,心裡一樂,端著水就往嘴裡送,然後“哇”地就吐出來了。不要問我水裡有什麼,只是太燙了!這是“熱”嗎?分明是滾燙的開水啊!

勺子VS調羹

在室友家做客吃飯,不小心勺子掉了,就跟室友說“能不能幫我換個勺子?”好像沒有哪裡不對吧?但他們一家人不約而同地看向我,迷之尷尬……原來北方人說的勺子,在吳語區被稱作調羹或者瓢羹,而吳語區的勺子,是那種煮湯用的大勺子,不小心讓阿姨誤會我飯量之大……

單車VS腳踏車VS自行車

某年深秋,老師上課提到一部微電影《十八歲的單車》,大家紛紛表示好唯美的名字啊,然後開始描繪各種青春浪漫場景。一個北方同學(真的不是我)說了句“不就是自行車嘛!”一句話瞬間讓大家沉默,南方妹子來一句——“腳踏車”也比“自行車”美出一大截好嗎?

丟VS掉

東西不見了,找不到了,北方稱丟,南方叫掉。而北方方言中,掉指掉在地上,南方的丟則是扔掉的意思,於是出現了這樣的兩個場景——

場景一:

北:我手機丟了。

南:好好的手機為什麼要扔掉?

場景二:

南:我手機掉了。

北:撿起來不就好了。

喉嚨VS嗓子

我:咋滴了?

室友:喉嚨痛,超級難受。

我:你不就是嗓子疼,可難受了嘛!

室友:……

其實,每個地方的語言都是當地文化的精華,都有獨特的味道,北方方言直接圓潤,南方方言呢噥婀娜,越是不同越有精彩。

身在外地,也不必非要迎合當地的習慣,只要自己說起來舒服就行啦!

更多

一位北方妹子分享了和南方室友的日常↓↓

室友:什麼?怎麼了?為什麼?

我:啥?咋?為啥?

墩布VS拖把

北方人習慣說“掃地墩地”,拖把叫“墩布”,拖地叫“墩地”。室友們第一次一起大掃除,我說“這裡得墩一下,給我一下墩布吧!”一室友呆呆站著沒動,滿臉遲疑,另一姑娘反應極快,順手給我遞了一塊抹布,我的內心是崩潰的:難道要我用抹布把宿舍擦一遍嗎?有沒有搞錯?事後談論這個事兒,好吧,他們說那個工具叫“拖把”。

腳VS小腿

下課時,小腿前部不小心磕到桌子上了,那感覺真是無法言說的酸爽啊,此時,我可愛的室友一臉緊張地問道“你的腳還好吧?”內心戲:你可是看著我的小腿壯烈負傷的,為啥問腳?關腳什麼事兒?我認真回答“腳很好,小腿不太好。”後來才知道,他們那邊管膝蓋以下的部位都叫“腳”。

包子VS饅頭

大一寒假剛剛返校,從家裡帶了很多可以當菜吃的特產,就是這麼節(ài)約(chī)!晚上懶得去食堂,就請室友幫忙帶兩個饅頭。室友買了之後,還在樓下微波爐給熱了熱,這大冬天的,太溫暖了!咬第一口,口感極好,第二口就懵了,這饅頭咋還帶著餡兒?室友說這就是饅頭啊,原來從她記事兒起,他們家就是這麼叫的。

喝茶VS吃茶

第一次去室友家玩兒,剛進門坐下,她可愛的弟弟就問我:“姐姐,你吃茶嗎?”我趕緊說好,然後弟弟又問了一句:“要不要茶葉?”當時我滿心疑惑,想要看看沒有茶葉的茶水是怎樣的,就說不要!最後,你們懂得,就是一杯白開水。後來才知道,北方的“喝茶”跟南方的“吃茶”是不同的,哈哈哈哈。

熱VS燙

小弟弟把水端過來之後,溫柔地說“姐姐,水是熱的哦!”當時想著孩子太懂事了,知道姐姐在外面凍壞了,還給端杯熱水,心裡一樂,端著水就往嘴裡送,然後“哇”地就吐出來了。不要問我水裡有什麼,只是太燙了!這是“熱”嗎?分明是滾燙的開水啊!

勺子VS調羹

在室友家做客吃飯,不小心勺子掉了,就跟室友說“能不能幫我換個勺子?”好像沒有哪裡不對吧?但他們一家人不約而同地看向我,迷之尷尬……原來北方人說的勺子,在吳語區被稱作調羹或者瓢羹,而吳語區的勺子,是那種煮湯用的大勺子,不小心讓阿姨誤會我飯量之大……

單車VS腳踏車VS自行車

某年深秋,老師上課提到一部微電影《十八歲的單車》,大家紛紛表示好唯美的名字啊,然後開始描繪各種青春浪漫場景。一個北方同學(真的不是我)說了句“不就是自行車嘛!”一句話瞬間讓大家沉默,南方妹子來一句——“腳踏車”也比“自行車”美出一大截好嗎?

丟VS掉

東西不見了,找不到了,北方稱丟,南方叫掉。而北方方言中,掉指掉在地上,南方的丟則是扔掉的意思,於是出現了這樣的兩個場景——

場景一:

北:我手機丟了。

南:好好的手機為什麼要扔掉?

場景二:

南:我手機掉了。

北:撿起來不就好了。

喉嚨VS嗓子

我:咋滴了?

室友:喉嚨痛,超級難受。

我:你不就是嗓子疼,可難受了嘛!

室友:……

其實,每個地方的語言都是當地文化的精華,都有獨特的味道,北方方言直接圓潤,南方方言呢噥婀娜,越是不同越有精彩。

身在外地,也不必非要迎合當地的習慣,只要自己說起來舒服就行啦!

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