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中的一線一球一托

在讀文章之前您可以點擊下方超連結, 閱讀武功秘笈。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漂亮的拳架讓人羡慕,

也是正確行拳的保障。 人們常說, 練習太極拳要立身中正, 實際上立身中正就是漂亮拳架的佐證。 練習太極拳的人都懂得要立身中正, 但在運動中能做到立身中正是有學問的。 怎樣才能做到立身中正呢?我認為:“一線一球一托”能定乾坤。 下面我給合30多年練拳實踐, 談一點體會。

什麼是“一線一球一托”呢?下面我分別說明一線、一球、一托。

一線是指從百會穴到會陰穴一線。 練太極拳時要求這條無形的連線要垂直, 這是立身中正的根本, 也是打出的太極拳帶有神韻的保障。 這條線如果能直, 就感覺人精神, 拳漂亮。 王宗嶽《太極拳論》的十三歌訣就說:“尾閭正中神貫頂, 滿身輕利頂頭懸。 ”

練太極要求這條線要垂直, 但事實上因生理原因是不直的。

人體脊柱有生理上的四個自然彎曲:頸椎、胸椎、腰椎和尾閭都是彎曲的。 怎麼辦?我們就得通過正確的練拳, 讓這條線直了。 因為頸椎是向前彎的, 所以我們練拳時要虛領頂勁, 下顎內收, 頭向上領起, 把頸椎拔伸。 因為胸椎是向後彎的, 所以我們通過含胸拔背, 把胸椎拉伸。 腰椎也是向前彎的, 而且彎曲程度最大, 這個彎裡藏著太極秘笈。 讓這個彎驅直最關鍵, 也最不易。 這要求放鬆塌腰, 讓丹田內氣後撐命門。 注意塌腰不是腰往前塌, 而是下墜腰, 不然會把腰卡死, 內氣不能暢通, 造成內勁上下脫節, 把內勁斷在腰部。 因為尾閭是往後上蹺的, 所以應在松胯圓襠的前提下, 讓尾閭下垂, 這樣尾閭像一個線上系的鐵墜往下墜拉。
頭上頂勁與尾閭下墜形成對拉, 驅使脊柱拉直, 這樣行拳身必中正。

一球是通過正確練拳, 在腰腹部形成一個大氣球, 又象大號的籃球, 堅硬又帶彈性。 這是練拳聚氣的表現, 也是功力施展的保障。 練太極拳練什麼?就練就充足的內氣。

內氣足, 氣血通暢, 能養生。 同時, 內氣足, 內勁就大, 有了內勁, 實用可以大展身手。 內勁大是根本, 招法只是內氣足、內勁大的如虎添翼。

內氣是一種能量, 要在練中養, 養浩然之氣。 若苦練多年不得氣, 必是練中沒養而耗氣了。 怎麼養氣?就是練拳要方法得當, 要懂得放鬆, 要會放鬆。 放鬆要求心態坦然, 松掉兩肩與頭上領形成對拉, 也是為脊柱驅直, 有利內氣通暢, 讓內氣下沉到丹田。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就有:“虛領頂勁, 氣沉丹田, 不偏不倚, 忽隱忽現。 ”練拳長期氣沉丹田, 時間長了, 內氣就會集在腰腹部成氣球。 拳架穩、立身中正是氣沉丹田的保障, 而中氣足又有利於身正行拳穩實, 二者相輔相承。

一托是低盤(下盤)托住上身, 也就上輕下實。 要想立身中正, 除脊柱成線和充足中氣保障外, 還要有最根本的下盤穩定。 下盤穩, 才能托住上身, 保持中正。 否則, 會使身體歪扭傾斜, 就如大樓地基不牢, 大樓必有倒塌危險是同樣的道理。

下盤穩來自襠內合勁, 而合勁源於腳下地面反作用力和開胯的作用。 襠內合勁要求把襠撐圓,要開胯,要把會陰穴處打開,想像如橋拱。這樣內勁就會由下向上升,形成全身的整勁。《太極拳論》就曰:“其根在腳,行於腿,主宰于腰,達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總之,練太極拳力爭一線直,求得一氣球,做到一托身,便能立身中正,打出一手漂亮的太極拳,養生、防身皆能。

(本文作者馬權友)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襠內合勁要求把襠撐圓,要開胯,要把會陰穴處打開,想像如橋拱。這樣內勁就會由下向上升,形成全身的整勁。《太極拳論》就曰:“其根在腳,行於腿,主宰于腰,達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總之,練太極拳力爭一線直,求得一氣球,做到一托身,便能立身中正,打出一手漂亮的太極拳,養生、防身皆能。

(本文作者馬權友)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