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

作者簡介:文峰, 一位從事兒童教育的文學愛好者, 有育兒經歷, 也有教學經驗, 自信, 樂觀, 喜歡與人交流, 是一名喜歡孩子的大叔。

都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 無私到了什麼程度呢?汶川地震中母親用身體護住繈褓中嬰兒的畫面, 以及湖北省嘉魚縣的梁冬華在面對洪災時用生命織成的網救下了1歲女兒的故事都非常令人難忘。

一位母親雙手扶地支撐身體, 她的身下護著一個毫髮無損的嬰兒, 嬰兒的繈褓裡有一個手機, 手機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 如果你還活著, 一定要記住, 我愛你。

一位父親, 面對無法抗拒的洪災, 在精疲力竭之時, 用身上的衣褲在樹上結成了一個非常安全的網, 將女兒的浴盆網得結結實實, 使女兒得以安然無恙。

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母之愛呀!因此, 我們用無私來形容父母之愛是毫不為過的。 因為在孩子遇到危難時,

父母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孩子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這種愛, 即使在動物界亦是如此。 這一點, 屠格涅夫在《麻雀》中已經做了很好的詮釋。

雖然父母之愛是無私的, 但是愛卻不能是無原則的。 為了孩子活下去, 為了他們健康成長, 為了他們長大成才, 父母都會無條件地付出, 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然而, 許多父母沒有把愛與溺愛分清楚, 使愛的性質出現了問題。 那就不是愛, 而是溺愛了。 那麼愛與溺愛到底有多少距離呢?

有條件的愛

當孩子調皮時, 媽媽說:“媽媽帶你很辛苦, 你一定要聽話, 不然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其實這就是一種有條件的愛, 愛的前提是你要聽話, 媽媽才會愛你。 目的是讓孩子明白,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

不能做出格的事, 不能讓媽媽生氣, 如果自己做錯了事, 媽媽就不愛我了。

有條件的愛往往會把對人和對事混為一談。 媽媽是愛孩子的, 但是媽媽不喜歡孩子的某種行為。 如果父母總是以愛作為條件, 會使孩子在做了錯事後產生恐懼心理, 認為媽媽從此就不愛自己了。 因此, 有條件的愛會因為孩子的某種行為否定孩子的全部, 這是不對的。

極端的愛

許多父母喜歡用愛來綁架孩子。 當孩子不聽話時, 有些父母會說:“你想氣死我呀!”“我們的臉都讓你丟光了!”我們知道, 再頑劣的孩子都是愛父母的, 當父母用愛來綁架孩子時, 孩子的內心會產生愧疚感。 這種愛用另外一種解釋也可以說成是用愛對孩子進行威脅。 孩子當然受不了這種威脅, 只能屈從于父母的意見。

妥協的愛

當孩子在吃午餐的時間因為吃不到零食而哭鬧時, 有些父母一開始很強硬:“不許哭, 再哭媽媽就打你了!”然而在實際執行上卻是軟弱的。 當孩子繼續哭時, 媽媽可能會說:“好了,

不要再哭了, 媽媽給你拿零食。 這次吃完下次再不能吃了。 ”這樣的妥協只能解決哭鬧的問題, 卻沒有解決該不該吃零食的問題。 這種妥協只會滋生孩子以哭鬧來威脅父母的習慣, 孩子以後聽到父母的威脅根本不會在意。 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溺愛。

以取悅孩子為目的的愛

這種愛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是無條件的。 有些家長把以孩子快樂作為養育的終極目標, 這很容易滋生“溺愛”的溫床。 父母為了維繫與子女的情感, 讓孩子在任何時候都幸福和快樂, 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 這種愛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滋生孩子的任性和不講理。 只要孩子一哭一鬧, 這個世界都是孩子的。 孩子就會漸漸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心理。 這樣的孩子走向社會後怎麼可能不吃苦頭?

溫柔的愛

同樣是吃零食,當媽媽不想讓孩子吃零食而孩子哭鬧時,媽媽可以一邊讓孩子哭一會,一邊說:“媽媽知道你吃不到零食很難過,但是我們定好的規則是吃飯時間不能吃零食。因此,你想哭就哭一會吧,哭完了我們再吃飯。”媽媽既沒有對孩子發火,又堅持了原則。相信孩子經過這樣的經歷,下次就會明白,媽媽雖然愛我,但是也不會允許我不守規則,那下次只好按照規則的要求去做嘍。

愛的行為特徵

愛本身是無條件的。但是對孩子的行為是有條件、有約束、有規則的。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用愛作為交換條件,而是要帶著愛去教育和培養孩子。所以,愛的態度應該是無條件的,愛的方法卻要有策略。因此,無條件的溺愛不可取,有條件的不分人和事的愛也不可取,至於用愛來綁架孩子,或者對孩子始終無法堅持原則也都是不可取的。其實愛孩子很簡單,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用愛來呵護孩子,一切就都OK了。所以,愛與堅持原則一定要分清,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不能把無條件的愛變成溺愛。

健康生活,快樂育兒,心貝網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優親子育兒品牌,想獲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兒資訊,敬請關注心貝親子網。

這樣的孩子走向社會後怎麼可能不吃苦頭?

溫柔的愛

同樣是吃零食,當媽媽不想讓孩子吃零食而孩子哭鬧時,媽媽可以一邊讓孩子哭一會,一邊說:“媽媽知道你吃不到零食很難過,但是我們定好的規則是吃飯時間不能吃零食。因此,你想哭就哭一會吧,哭完了我們再吃飯。”媽媽既沒有對孩子發火,又堅持了原則。相信孩子經過這樣的經歷,下次就會明白,媽媽雖然愛我,但是也不會允許我不守規則,那下次只好按照規則的要求去做嘍。

愛的行為特徵

愛本身是無條件的。但是對孩子的行為是有條件、有約束、有規則的。任何時候,父母都不應該用愛作為交換條件,而是要帶著愛去教育和培養孩子。所以,愛的態度應該是無條件的,愛的方法卻要有策略。因此,無條件的溺愛不可取,有條件的不分人和事的愛也不可取,至於用愛來綁架孩子,或者對孩子始終無法堅持原則也都是不可取的。其實愛孩子很簡單,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用愛來呵護孩子,一切就都OK了。所以,愛與堅持原則一定要分清,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不能把無條件的愛變成溺愛。

健康生活,快樂育兒,心貝網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優親子育兒品牌,想獲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兒資訊,敬請關注心貝親子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