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概述史:5000字概述司馬懿家族的崛起,以及西晉的興衰

【歷史深處】概述史, 用最簡短文字概述中外歷史!

如果說西晉, 只從司馬炎稱帝開始說, 大家一定覺得西晉的歷史缺了大半。 就像說三國, 如果是從曹丕代漢開始說, 那三國演義裡最精彩的故事十有七八都講不到。 三國開始于東漢的諸侯爭霸, 而西晉則開始于司馬懿的潛心經營。

圖1、司馬懿

有關於曹操在司馬懿當他主簿的時候, 就有除掉他的想法, 而且說法有好幾個, 結果曹操只是疑心而沒有付諸行動, 結果曹魏天下被司馬家拿走了。 最知名的就是曹操夢到“三馬食槽”, 結果被解釋成了西北的馬騰父子。 還有就是曹操看司馬懿有“狼顧之相”, 讓曹丕防著, 結果曹丕不聽。 這些說法, 多數都是後人附會。

圖2、狼顧之相

真實的歷史, 也許很簡單, 但也很直接, 那就是司馬懿太能活了。 他幾乎侍奉了曹家從曹操開始的每一輩人, 曹操、曹丕、曹睿、曹芳。 就像我們之間介紹西漢新朝歷史時介紹的一樣,

長壽的王政君熬死了西漢, 司馬懿也是因為他高夀才讓司馬家最終有了條件去取代曹魏。 歷史中的真相, 常常直接的讓我們錯愕。

圖3、曹丕

西晉開始于司馬懿, 取代曹魏用了整整三代人, 一直到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才取代曹操的子孫稱帝。

可惜好景也不長, 僅僅在晉武帝司馬炎時期還算穩定, 從他兒子即位開始就是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還沒結束, 就是五胡亂華, 讓人慘不忍睹的血腥歷史。 【歷史深處】概述史這一期和大家一起用三千字的篇幅回顧司馬懿家族的崛起, 以及西晉歷史。

(一)整體脈絡

魏晉如果從歷史時段上看基本上是一體的。 如果不是因為有司馬代魏的事情, 魏晉都可以看做一個朝代了。 不過因為有禪讓制的存在, 從漢到魏, 從魏到晉, 過渡的都相當平穩, 少有血腥的殺戮, 滅國的戰爭更談不上。 而且前一朝國君都受到了超常規的禮遇, 在自己的地盤上依然是皇帝禮儀, 就皇帝本人的生活品質來說, 被取代後反而更瀟灑快活了。

圖4、三國時期地圖

不過魏也好, 西晉也好, 都是一個強人整合豪族勢力形成的政權, 政權的地盤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 因此, 曹操也好、司馬三代也罷, 所建立最高權威, 相對于之前秦漢或之後隋唐的帝王, 相對還是處於弱勢的。

皇權之所以相對弱勢, 是因為世家大族的相對強勢。 通過“九品中正制”的實施, 世家大族將官員這個職業基本完成了壟斷。

圖5、魏晉的士人生活

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穩定的社會地位, 讓這一時期的士族有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風貌, 藐視皇權, 不迷戀做官, 魏晉這些才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從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賢,魏晉風骨成為歷代文人只能偶爾遙望遐想一下。魏晉如果從曹丕登基的220年開始,到301年八王之亂第二撥開始為止算的話,前前後後加起來也不過八十年的時間。而這八十年,正是司馬家族勢力崛起到鼎盛的時間段。

圖6、司馬防的子孫們

不聊那麼多魏晉風骨,畢竟歷史不是文人的遐想,文氣再盛的年代一樣有硬邦邦的政治。將司馬家族崛起和西晉歷史做一個簡單的切分,分成以下幾個時期:司馬懿時代(220-251);司馬師、司馬昭時代(251-265);晉武帝司馬炎時代(265-290);八王之亂以及西晉的滅亡(290-316)。

(二)司馬懿時代(220-251)

司馬懿有才是真,司馬懿能忍也是真,可司馬懿在曹操時代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不點。司馬懿出身的司馬家族幾代都是高官,曾祖父、祖父都當過郡守一級的高官,父親司馬防當過中兩千石的京兆尹。特別說一下司馬防,在漢靈帝時代,曹操剛步入仕途時,還舉薦過曹操,可以算是曹操的伯樂之一。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被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是老二。司馬防老頭子教子以嚴厲著稱,“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可以想見司馬懿是在怎麼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長大的。

圖7、曹操

在曹操時代,司馬懿的官職並不險要,而且曹操有意將司馬懿安排到自己的接班人曹丕門下。217年曹丕正式被封為魏王太子之後的兩年,司馬懿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在太子府太子中庶子並不是一個什麼高官階的官位,但成了未來太子的屬下,只要太子即位,前途不可限量。220年曹操就去世了,可以看到那時候司馬懿只不過買了一手升值空間很大的期權而已,至於未來如何,誰能說的准呢?要讓曹操去滅此時的司馬懿,是不是你也覺得是多此一舉呢?要是此時曹操殺司馬懿,最好將曹丕身邊所有人都殺掉。在曹丕身邊,司馬懿因為“每與大謀,輒有奇策”,很被重用,與曹丕重用的其他三個人陳群、吳質、朱鑠並稱“四友”。

圖8、陳群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一當上魏王就提攜自己的門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司馬懿被任命為丞相長史,並被封為河津亭侯。同年十一月,曹丕取代漢獻帝登基稱帝,司馬懿也跟著更進一步成為尚書。曹丕對司馬懿是足夠信任的,在曹丕當皇帝六年的六年裡,司馬懿步步高升。在曹丕駕崩的226年,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可以看到雖然曹丕時代,司馬懿已經位極人臣,可是他也不過是四個人中的一個。這個時候的司馬懿依然沒有獨霸朝綱的實力。

圖9、曹睿

魏明帝曹睿時期,司馬懿被外放,先是督荊、豫二州諸軍事,之後又對抗一直不安分,出祁山的諸葛亮。如果說司馬家族的基本盤是什麼時候有的,應該就是在對抗諸葛亮帶領的蜀漢軍隊開始的。雖然在三國演義裡,司馬懿一直被諸葛亮戲弄,可是最後死在五丈原的是諸葛亮,最後獲勝的是司馬懿。司馬懿不但成功阻擊了諸葛亮,而且還滅掉了從東漢割據開始就一直獨立的遼東公孫政權,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北方統一。

司馬懿不僅熬死了諸葛亮,而且熬死了和他一起被任命為顧命大臣的其他四位,熬死了魏明帝曹睿。等到239年他再次被任命為顧命大臣時,曹丕任命的其他三位顧命大臣都已先後去世,這次和司馬懿搭班的是比他晚一輩的曹爽,輔助只有八歲的新任皇帝曹芳。

圖10、曹爽

在曹芳時期,奠定司馬家一統天下局面的那場決戰最終還是來了。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曹魏的朝政上。一開始同為輔政大臣、又是宗室、年輕氣盛的曹爽占盡優勢,年邁的司馬懿看似敗局已定,司馬家族眼看就要被掃進歷史垃圾堆裡去了。可是薑還是老的辣,249年趁著曹爽和皇帝曹芳一起去高平陵掃墓,司馬懿發動政變,曹爽的勢力被盡誅,從此曹魏朝堂上再也沒有和司馬家一爭高下的勢力。

和曹操把控的東漢朝廷不一樣,曹操是迎奉的漢獻帝,從一開始漢獻帝就只有任由曹操擺佈的份。而司馬家族一直要到249年這場高平陵政變之後,才在曹魏朝堂上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司馬家族雖然獲勝了,但司馬懿的壽數也快到了。251年9月,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想一想,如果曹爽能夠不那麼得意就倡狂,和司馬懿慢慢鬥,只要再忍兩年,天下就只有你曹爽一位顧命大臣了。可惜歷史沒那麼多如果。

(三)司馬師、司馬昭時代(251-265)

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司馬師已經開始掌兵。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接替司馬懿繼續掌控曹魏朝政大權。司馬師做曹魏當家人的時間不長,只有四年左右的時間(251-255)。在他當家的時間段裡除了打仗,就是在254年廢掉了已經當了15年皇帝的曹芳、廢除曹芳不是司馬師想做皇帝,而是因為曹芳模糊打到專權的司馬家。

圖11、司馬師

不過最後沒有扳過司馬師,曹芳被廢之後被封為齊王,當了十五年皇帝曹芳最後連一個帝號都沒有。不過曹芳倒是挺能活,被廢之後又活了二十年。西晉建國都十年了,曹芳才去世。接替曹芳是高貴鄉公曹髦。

圖12、曹芳

司馬師在平定淮南毌丘儉、文欽叛亂的時候受傷,之後病死,死的時間是255年。司馬師沒有兒子,司馬家當家人的位置由弟弟司馬昭接任。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讓沒有篡奪皇位的司馬昭名聲比真正當了皇帝的兒子司馬炎還要臭。歷史名聲是非常奇怪的東西,一輩子沒有篡權的曹操被罵為漢賊,可是真正取代漢獻帝當了皇帝的曹丕卻沒人說他什麼,司馬家也是一樣的情況。

圖13、司馬昭

說來司馬昭和之後被他殺掉的那個皇帝曹髦一開始關係還不錯。他255年開始執掌朝政之後,他們是一直平安相處了五年的。在這五年來,對外、對內他們配合的一直不錯。他們還一起東征過。260年,曹髦打算廢掉司馬昭,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成語,可卻被手下人告發,結果皇帝只能帶著皇宮的衛隊親自去征討司馬昭,可最後卻是自己被殺。皇帝這樣慘烈的、光天化日之下被專政大臣殺害,在歷史上可算是獨一份。曹髦被殺之後,曹璜被立為皇帝,但一樣只是個傀儡而已。

圖14、曹髦

在司馬昭時期,三國變成兩國,魏國在263年滅掉了蜀國。魏滅蜀的經過就不介紹了,鄧艾、鐘會、衛瓘、薑維幾個人之間的廝殺異常精彩,最後最為得利的只有司馬家。在264年的時候,魏元帝曹奐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加九錫說明司馬昭已經動了當皇帝的心思,可他還沒來得及登基就病逝。他沒完成的事,他兒子司馬炎很快就幫他幹了。

(四)晉武帝司馬炎時代(265-290)

司馬昭265年八月去世,司馬炎當年十二月就逼迫當時曹魏在位的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對於當皇帝這件事,都是父親不急兒子急。曹操的兒子曹丕這樣,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也一個樣。

圖15、司馬炎

和魏一樣,西晉面臨的局面同樣是世家大族在地方和中央的巨大影響力,讓當上皇帝的司馬炎不得不想辦法對付。司馬炎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分封同姓宗室為王,改郡為國。如果從整個歷史進程的角度看,司馬炎明顯是在開倒車,為了去分封西漢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分封國的地盤一步步縮小。而司馬炎一下子又回去了,這種“拆西牆補東牆”的行為,為之後的八王之亂埋下了隱患。

圖16、西晉全圖

在司馬炎即位的十五年之後,西晉將一直割據在東南的孫吳政權滅掉,在280年完成了亂世裡難得的一次統一,三家最終歸晉,可惜這樣的統一維持的時間並不長。司馬炎除了搞分封制、滅吳之外,別的方面整體做的還是不錯的。在他無為而寬鬆的制度治理下,西晉初年出現了亂世難得的繁榮,被稱為太康之治。正是因為有繁榮的經濟、統一穩定天下、相對寬鬆的政治局面,才讓竹林七賢有了一個可以癲狂放肆的時代。

圖17、竹林七賢

不過司馬炎犯下的最大錯誤是在自己接班人的選擇上,而這個選擇或許只是一個觸發點。累積在西晉內部的矛盾已經足夠多,但正是這個觸發點足夠結實,也讓天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亂局之中。

(五)八王之亂以及西晉的滅亡(290-316)

司馬炎死後的西晉歷史可以分為兩段,兩段亂的讓人眼花繚亂的歷史:先是八王之亂290年至306年;再之後就是永嘉之亂、洛陽陷落、長安陷落,絕望到不能絕望的亡國史。

圖18、晉惠帝司馬衷

八王之亂要從司馬炎的傻子兒子晉惠帝司馬衷說起,這個“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如果以完全智商論絕對不會是我們常識意義上的傻子,但對朝政絕對是一竅不通,好在他娶了一個還算精明的妻子賈南風。傳統上八王之亂時分為兩段的,第一段就是晉惠帝的皇后怎麼從楊太后的哥哥楊駿手上奪權,時間是晉惠帝即位不久的291年,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在291年之後,西晉實際上在賈南風的掌管之下治理的還算不錯,穩定了有將近十年的時間。而八王之亂的第二階段,起源于賈南風和非嫡生太子司馬遹之間的矛盾。賈南風想廢司馬遹,不想趙王司馬倫黃雀在後。而接下來司馬炎的兒子們、分封的諸王們都參與了進來,一直亂了有七年,最後以東越王司馬越的勝利而告終。八王之亂的稱呼是值得商榷的,首先這兩個時間段相隔這麼遠,而且互相之間關聯並不大,而且性質完全不同。

圖19、司馬越

八王之亂進行的同時,蘊藏很近的民族矛盾也開始爆發。在司馬家的王爺們殺來殺去的時候,蜀地被氐人佔據建立了成漢,並州的南匈奴領袖劉淵也獨立。五胡亂華進入到四世紀開始亂的一發不可收拾。從劉秀內遷匈奴人開始,一直都沒處理好的民族矛盾在這個時期開始了最後的大爆發。

圖20、劉淵

八王之亂的勝利者司馬越並沒有能享受到群王爭霸勝利的果實。他要面對的是正在崛起以劉淵為首的南匈奴政權——漢。308年劉淵稱帝,309年劉淵的軍隊已經三次進攻西晉的都城洛陽。緊接著311年發生了永嘉之亂,西晉的世家大族在這一個亂局中被屠滅的不剩多少。同年7月,洛陽陷落,晉懷帝被俘。之後西晉在長安又擁立了一個皇帝,但也沒堅持太久,316年長安失守,晉湣帝被俘,西晉滅亡。

【概述史】這一期關於司馬家族及西晉歷史的概述就到這裡,下一期我們關注以門閥政治著稱的東晉,歡迎關注!

關注【歷史深處】,看概述史用最簡短文字瞭解中外歷史,各大媒體平臺搜索【歷史深處】關注即可!

魏晉這些才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從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賢,魏晉風骨成為歷代文人只能偶爾遙望遐想一下。魏晉如果從曹丕登基的220年開始,到301年八王之亂第二撥開始為止算的話,前前後後加起來也不過八十年的時間。而這八十年,正是司馬家族勢力崛起到鼎盛的時間段。

圖6、司馬防的子孫們

不聊那麼多魏晉風骨,畢竟歷史不是文人的遐想,文氣再盛的年代一樣有硬邦邦的政治。將司馬家族崛起和西晉歷史做一個簡單的切分,分成以下幾個時期:司馬懿時代(220-251);司馬師、司馬昭時代(251-265);晉武帝司馬炎時代(265-290);八王之亂以及西晉的滅亡(290-316)。

(二)司馬懿時代(220-251)

司馬懿有才是真,司馬懿能忍也是真,可司馬懿在曹操時代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不點。司馬懿出身的司馬家族幾代都是高官,曾祖父、祖父都當過郡守一級的高官,父親司馬防當過中兩千石的京兆尹。特別說一下司馬防,在漢靈帝時代,曹操剛步入仕途時,還舉薦過曹操,可以算是曹操的伯樂之一。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被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是老二。司馬防老頭子教子以嚴厲著稱,“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可以想見司馬懿是在怎麼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長大的。

圖7、曹操

在曹操時代,司馬懿的官職並不險要,而且曹操有意將司馬懿安排到自己的接班人曹丕門下。217年曹丕正式被封為魏王太子之後的兩年,司馬懿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在太子府太子中庶子並不是一個什麼高官階的官位,但成了未來太子的屬下,只要太子即位,前途不可限量。220年曹操就去世了,可以看到那時候司馬懿只不過買了一手升值空間很大的期權而已,至於未來如何,誰能說的准呢?要讓曹操去滅此時的司馬懿,是不是你也覺得是多此一舉呢?要是此時曹操殺司馬懿,最好將曹丕身邊所有人都殺掉。在曹丕身邊,司馬懿因為“每與大謀,輒有奇策”,很被重用,與曹丕重用的其他三個人陳群、吳質、朱鑠並稱“四友”。

圖8、陳群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一當上魏王就提攜自己的門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司馬懿被任命為丞相長史,並被封為河津亭侯。同年十一月,曹丕取代漢獻帝登基稱帝,司馬懿也跟著更進一步成為尚書。曹丕對司馬懿是足夠信任的,在曹丕當皇帝六年的六年裡,司馬懿步步高升。在曹丕駕崩的226年,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可以看到雖然曹丕時代,司馬懿已經位極人臣,可是他也不過是四個人中的一個。這個時候的司馬懿依然沒有獨霸朝綱的實力。

圖9、曹睿

魏明帝曹睿時期,司馬懿被外放,先是督荊、豫二州諸軍事,之後又對抗一直不安分,出祁山的諸葛亮。如果說司馬家族的基本盤是什麼時候有的,應該就是在對抗諸葛亮帶領的蜀漢軍隊開始的。雖然在三國演義裡,司馬懿一直被諸葛亮戲弄,可是最後死在五丈原的是諸葛亮,最後獲勝的是司馬懿。司馬懿不但成功阻擊了諸葛亮,而且還滅掉了從東漢割據開始就一直獨立的遼東公孫政權,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北方統一。

司馬懿不僅熬死了諸葛亮,而且熬死了和他一起被任命為顧命大臣的其他四位,熬死了魏明帝曹睿。等到239年他再次被任命為顧命大臣時,曹丕任命的其他三位顧命大臣都已先後去世,這次和司馬懿搭班的是比他晚一輩的曹爽,輔助只有八歲的新任皇帝曹芳。

圖10、曹爽

在曹芳時期,奠定司馬家一統天下局面的那場決戰最終還是來了。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曹魏的朝政上。一開始同為輔政大臣、又是宗室、年輕氣盛的曹爽占盡優勢,年邁的司馬懿看似敗局已定,司馬家族眼看就要被掃進歷史垃圾堆裡去了。可是薑還是老的辣,249年趁著曹爽和皇帝曹芳一起去高平陵掃墓,司馬懿發動政變,曹爽的勢力被盡誅,從此曹魏朝堂上再也沒有和司馬家一爭高下的勢力。

和曹操把控的東漢朝廷不一樣,曹操是迎奉的漢獻帝,從一開始漢獻帝就只有任由曹操擺佈的份。而司馬家族一直要到249年這場高平陵政變之後,才在曹魏朝堂上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司馬家族雖然獲勝了,但司馬懿的壽數也快到了。251年9月,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想一想,如果曹爽能夠不那麼得意就倡狂,和司馬懿慢慢鬥,只要再忍兩年,天下就只有你曹爽一位顧命大臣了。可惜歷史沒那麼多如果。

(三)司馬師、司馬昭時代(251-265)

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司馬師已經開始掌兵。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接替司馬懿繼續掌控曹魏朝政大權。司馬師做曹魏當家人的時間不長,只有四年左右的時間(251-255)。在他當家的時間段裡除了打仗,就是在254年廢掉了已經當了15年皇帝的曹芳、廢除曹芳不是司馬師想做皇帝,而是因為曹芳模糊打到專權的司馬家。

圖11、司馬師

不過最後沒有扳過司馬師,曹芳被廢之後被封為齊王,當了十五年皇帝曹芳最後連一個帝號都沒有。不過曹芳倒是挺能活,被廢之後又活了二十年。西晉建國都十年了,曹芳才去世。接替曹芳是高貴鄉公曹髦。

圖12、曹芳

司馬師在平定淮南毌丘儉、文欽叛亂的時候受傷,之後病死,死的時間是255年。司馬師沒有兒子,司馬家當家人的位置由弟弟司馬昭接任。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讓沒有篡奪皇位的司馬昭名聲比真正當了皇帝的兒子司馬炎還要臭。歷史名聲是非常奇怪的東西,一輩子沒有篡權的曹操被罵為漢賊,可是真正取代漢獻帝當了皇帝的曹丕卻沒人說他什麼,司馬家也是一樣的情況。

圖13、司馬昭

說來司馬昭和之後被他殺掉的那個皇帝曹髦一開始關係還不錯。他255年開始執掌朝政之後,他們是一直平安相處了五年的。在這五年來,對外、對內他們配合的一直不錯。他們還一起東征過。260年,曹髦打算廢掉司馬昭,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成語,可卻被手下人告發,結果皇帝只能帶著皇宮的衛隊親自去征討司馬昭,可最後卻是自己被殺。皇帝這樣慘烈的、光天化日之下被專政大臣殺害,在歷史上可算是獨一份。曹髦被殺之後,曹璜被立為皇帝,但一樣只是個傀儡而已。

圖14、曹髦

在司馬昭時期,三國變成兩國,魏國在263年滅掉了蜀國。魏滅蜀的經過就不介紹了,鄧艾、鐘會、衛瓘、薑維幾個人之間的廝殺異常精彩,最後最為得利的只有司馬家。在264年的時候,魏元帝曹奐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加九錫說明司馬昭已經動了當皇帝的心思,可他還沒來得及登基就病逝。他沒完成的事,他兒子司馬炎很快就幫他幹了。

(四)晉武帝司馬炎時代(265-290)

司馬昭265年八月去世,司馬炎當年十二月就逼迫當時曹魏在位的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對於當皇帝這件事,都是父親不急兒子急。曹操的兒子曹丕這樣,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也一個樣。

圖15、司馬炎

和魏一樣,西晉面臨的局面同樣是世家大族在地方和中央的巨大影響力,讓當上皇帝的司馬炎不得不想辦法對付。司馬炎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分封同姓宗室為王,改郡為國。如果從整個歷史進程的角度看,司馬炎明顯是在開倒車,為了去分封西漢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分封國的地盤一步步縮小。而司馬炎一下子又回去了,這種“拆西牆補東牆”的行為,為之後的八王之亂埋下了隱患。

圖16、西晉全圖

在司馬炎即位的十五年之後,西晉將一直割據在東南的孫吳政權滅掉,在280年完成了亂世裡難得的一次統一,三家最終歸晉,可惜這樣的統一維持的時間並不長。司馬炎除了搞分封制、滅吳之外,別的方面整體做的還是不錯的。在他無為而寬鬆的制度治理下,西晉初年出現了亂世難得的繁榮,被稱為太康之治。正是因為有繁榮的經濟、統一穩定天下、相對寬鬆的政治局面,才讓竹林七賢有了一個可以癲狂放肆的時代。

圖17、竹林七賢

不過司馬炎犯下的最大錯誤是在自己接班人的選擇上,而這個選擇或許只是一個觸發點。累積在西晉內部的矛盾已經足夠多,但正是這個觸發點足夠結實,也讓天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亂局之中。

(五)八王之亂以及西晉的滅亡(290-316)

司馬炎死後的西晉歷史可以分為兩段,兩段亂的讓人眼花繚亂的歷史:先是八王之亂290年至306年;再之後就是永嘉之亂、洛陽陷落、長安陷落,絕望到不能絕望的亡國史。

圖18、晉惠帝司馬衷

八王之亂要從司馬炎的傻子兒子晉惠帝司馬衷說起,這個“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如果以完全智商論絕對不會是我們常識意義上的傻子,但對朝政絕對是一竅不通,好在他娶了一個還算精明的妻子賈南風。傳統上八王之亂時分為兩段的,第一段就是晉惠帝的皇后怎麼從楊太后的哥哥楊駿手上奪權,時間是晉惠帝即位不久的291年,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在291年之後,西晉實際上在賈南風的掌管之下治理的還算不錯,穩定了有將近十年的時間。而八王之亂的第二階段,起源于賈南風和非嫡生太子司馬遹之間的矛盾。賈南風想廢司馬遹,不想趙王司馬倫黃雀在後。而接下來司馬炎的兒子們、分封的諸王們都參與了進來,一直亂了有七年,最後以東越王司馬越的勝利而告終。八王之亂的稱呼是值得商榷的,首先這兩個時間段相隔這麼遠,而且互相之間關聯並不大,而且性質完全不同。

圖19、司馬越

八王之亂進行的同時,蘊藏很近的民族矛盾也開始爆發。在司馬家的王爺們殺來殺去的時候,蜀地被氐人佔據建立了成漢,並州的南匈奴領袖劉淵也獨立。五胡亂華進入到四世紀開始亂的一發不可收拾。從劉秀內遷匈奴人開始,一直都沒處理好的民族矛盾在這個時期開始了最後的大爆發。

圖20、劉淵

八王之亂的勝利者司馬越並沒有能享受到群王爭霸勝利的果實。他要面對的是正在崛起以劉淵為首的南匈奴政權——漢。308年劉淵稱帝,309年劉淵的軍隊已經三次進攻西晉的都城洛陽。緊接著311年發生了永嘉之亂,西晉的世家大族在這一個亂局中被屠滅的不剩多少。同年7月,洛陽陷落,晉懷帝被俘。之後西晉在長安又擁立了一個皇帝,但也沒堅持太久,316年長安失守,晉湣帝被俘,西晉滅亡。

【概述史】這一期關於司馬家族及西晉歷史的概述就到這裡,下一期我們關注以門閥政治著稱的東晉,歡迎關注!

關注【歷史深處】,看概述史用最簡短文字瞭解中外歷史,各大媒體平臺搜索【歷史深處】關注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