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建成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在李淵起兵反隋、奪得天下初期, 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率兵東征西討, 都建有軍功。 武德元年(618年),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後, 便很少統兵出戰。 在文才武略上他確實不如李世民, 所以建唐之後李世民擔當了平定天下的重任。 這樣就使李世民建立了極高的威望, 把握了軍權, 還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覬覦太子之位。 太子建成本來就對李世民非常嫉妒, 在感到威脅後, 擔心太子之位不保, 於是就聯合四弟齊王李元吉, 共同對付李世民。 他們多次密謀, 想殺害李世民, 但沒有成功。 最後, 李世民經過周密準備, 在玄武門發動軍事政變,

李建成死于弟弟李世民的箭下。

李建成

分析李建成失敗的原因, 除了自身才力不如李世民外, 李世民潛在的軍事實力也是李建成集團所不能比擬的。 但是就京城內的軍事力量來說, 李建成一方還是佔有優勢的, 除了太子東宮本身的軍事力量外,

還有齊王府的軍事力量支持, 而李世民一方只有秦王府的兵力可以動用。 這就是當政變爆發以後, 秦王府的軍隊在戰鬥中節節敗退的根本原因。

李建成

李世民深知自己的弱點, 因此搶先發動政變, 奪取鬥爭的主動權。 這種先發制人的策略,

使得李建成缺乏準備, 事出倉促, 因而在玄武門授首。 李建成、李元吉被殺後, 群龍無首, 雖然兵力佔優勢, 但當這些士卒知道自己首領已經被殺後, 馬上作鳥獸散, 完全喪失了繼續戰鬥的勇氣。

李世民

李建成之所以失敗, 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即聽不進去正確的意見。 事後, 魏征曾經對李世民說過, 如果先太子早聽我的話, 就不會有今日之禍了。 可見, 魏征在政變前曾向李建成提出具體建議, 但被李建成所拒絕。 此外, 在政變前夕, 宮中的張婕妤也向李建成通報了李世民將要發動政變的消息, 也沒有引起重視。 同時, 李元吉也建議在這關鍵時刻 , 應該勒兵不出, 以觀局勢的變化, 但李建成自以為兵力雄厚, 加之玄武門守將也是他的人, 所以拒絕了這些正確的建議。 所以說李建成個人素質不然李世民, 也是其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世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