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帝國時代—“漠北之戰”之匈奴單于逃出生天

戰國時期中國已經開始與匈奴人交鋒, 秦朝蒙恬多次打敗匈奴, 到了漢代, 漢武帝發動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 在近20年的時間裡, 殺死匈奴人近20萬, 基本將匈奴趕到漠北。 是由於漢族人對匈奴的打擊, 使匈奴內部分裂, 並向西遷徙。 這些被漢朝打敗的殘兵敗將極其後代, 卻最終改寫了歐洲的歷史。 當時強大的羅馬帝國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匈奴人導致了羅馬屠城, 基本上掃蕩了一次歐洲。 歐洲的歷史學家自我安慰到, 漢朝和羅馬都對匈奴人屈服, 但漢朝取得的對匈奴的決定性勝利是歐洲人無法比擬的,

當年漢朝在正面戰場與匈奴的戰爭規模也是歐洲人不能想像的。

秦漢時北方最大的遊牧族莫過於匈奴, 而且匈奴族具有極強的破壞性, 專以擄掠略為戰爭目的, 不以占地為目的, 遊動性很大, 他打你快馬一程, 你打他窮追難成, 就象居家的人對付小偷,

看上去吃虧的總是居家的, 其實小偷縱然掠得些財富, 就整個群體而言不可能比居家的日子過得更紅火, 其理相通。

匈奴的擄掠使中原秦漢兩朝不得安寧, 主要原因是沒有好馬和好鋼, 而且在漢武帝之前基本不具備戰勝匈奴的戰爭物資與軍事思想, 採用的是必敗戰法, 因此不可能取得勝利。

要明瞭漠北之戰是漢匈戰爭最成功的戰役, 得從軍事基礎與說起。 遊牧民族多駿馬, 這一點中原無法攀比。 秦王朝已經認識到這個不足之處, 在西北邊郡設立牧馬苑專門飼養軍馬。 經過秦漢之交的大規模戰爭, 中原馬匹銳減, 漢初時皇帝都找不到四區純一色的馬拉車, 許多將相甚至只能坐牛車。 呂後頒佈法令, 禁止母馬外流;文帝頒行“馬複令”, 民間有車騎馬一匹, 可免三個人的徭役賦稅;景帝設立中央馬政機構, 又在秦邊郡牧馬苑的基礎上大力擴大範圍, 共設三十六所牧馬苑, 每苑養軍馬萬匹;京城設“天子六廄”, 每廄也養軍馬萬匹。 至武帝時, 鼓勵民間大量養馬,

阡陌間馬匹成群, 隨時可動員幾十萬匹戰馬和更多的輜重馬匹。 這就為贏得戰爭打下了基礎。

漠北之戰發生于中國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 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最艱巨的戰役。 下面一起和小編看看歷史故事《漠北之戰》吧!

中國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漢王朝以強大騎兵部隊深入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 擊敗匈奴襲擾勢力的一次遠程奔襲戰。

河南、漠南之戰後, 匈奴單于雖率部遠徙漠北, 仍不斷攻掠漢朝北部邊郡, 企圖誘漢軍越過大漠, 以逸待勞, 擊滅漢軍。

四年春, 漢武帝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分兩路深入漠北, 尋殲匈奴主力。 並組織步兵數十萬、馬數萬匹以保障作戰。 單于聞訊, 轉移輜重, 部署精兵於大漠北緣, 迎擊漢軍。

漢武帝原擬以霍去病部由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北進, 聞單于東去, 乃改令其出代(今河北蔚縣東北), 命衛青部出定襄。 衛青率前將軍李廣、左將軍公孫賀、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等出塞後, 得知單于並未東去,遂自領精兵疾進,令李廣、趙食其從東路迂回策應。衛青行千餘裡,穿過大漠,與早已佈陣的單于本部接戰,衛青先以武剛車(兵車)環繞為營,穩住陣腳,隨即遣5000騎出戰。至日暮,大風驟起,沙石撲面,衛青乘勢指揮騎兵從兩翼包圍單于。單于見漢軍兵強馬壯,自料難以取勝,率精騎數百,突圍向西北逃走,匈奴軍潰散。衛青急派輕騎追擊,自率主力跟進。直至顏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南面的一支)趙信城,殲近2萬人,燒其積粟還師。李廣、趙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與衛青會師漠北。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後,同右北平郡(治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路博多部會師,穿過大漠,與匈奴左賢王部遭遇。漢軍力戰,奪左賢王指揮旗鼓。匈奴兵潰逃。霍去病率部窮追,轉戰漠北,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一說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等地,深入2000餘裡,殲7萬餘人而還。

漠北之戰,漢軍作戰指導明確,準備充分,以騎兵實施突擊,步兵擔任保障,分路進擊,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區進行的一次成功作戰,在中國戰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但不容忽視的是漢朝為這次勝利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漢武帝反擊匈奴三大戰之最後一戰漠北大決戰,衛、霍兩人戰果累累。不過付出的代價亦是慘重的。大漢14萬匹官馬及私馬出塞,回來的不到3萬匹。出去的10萬騎兵、數十萬步兵最後回國的人數沒有記錄,但從丟馬的資料中,士兵損失之慘重已可見一斑。

漢朝中央政府在戰後為了彌補戰爭損失而增稅,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迫於重稅和徭役而逃亡,很多人成為流民,使官府直接掌握的編戶齊民大為減少。

另一方面,匈奴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匈奴人在戰爭和瘟疫中損失了大量人力,與此同時,家畜的大量損失造成了食物的短缺。

而影響更為深遠的是,由於失去了南部的大量肥沃草原,匈奴部落被迫北遷至貧瘠而寒冷的北部戈壁沙漠和西伯利亞地區,面對更大的生存壓力。因此,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實質性停火只維持了短短七年,匈奴人就在前112年南下侵擾五原。而匈奴帝國在此戰後再也沒有恢復到往日的強大,數十年後就分裂為多個小部落。

武帝戰勝匈奴,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亞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歸屬于漢朝。從此,在從中原到中亞的絲綢之路上,西漢的外交使節和商人往來不斷,絲綢之路逐漸成為中西交流的一座橋樑。

得知單于並未東去,遂自領精兵疾進,令李廣、趙食其從東路迂回策應。衛青行千餘裡,穿過大漠,與早已佈陣的單于本部接戰,衛青先以武剛車(兵車)環繞為營,穩住陣腳,隨即遣5000騎出戰。至日暮,大風驟起,沙石撲面,衛青乘勢指揮騎兵從兩翼包圍單于。單于見漢軍兵強馬壯,自料難以取勝,率精騎數百,突圍向西北逃走,匈奴軍潰散。衛青急派輕騎追擊,自率主力跟進。直至顏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南面的一支)趙信城,殲近2萬人,燒其積粟還師。李廣、趙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與衛青會師漠北。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後,同右北平郡(治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路博多部會師,穿過大漠,與匈奴左賢王部遭遇。漢軍力戰,奪左賢王指揮旗鼓。匈奴兵潰逃。霍去病率部窮追,轉戰漠北,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一說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等地,深入2000餘裡,殲7萬餘人而還。

漠北之戰,漢軍作戰指導明確,準備充分,以騎兵實施突擊,步兵擔任保障,分路進擊,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區進行的一次成功作戰,在中國戰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但不容忽視的是漢朝為這次勝利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漢武帝反擊匈奴三大戰之最後一戰漠北大決戰,衛、霍兩人戰果累累。不過付出的代價亦是慘重的。大漢14萬匹官馬及私馬出塞,回來的不到3萬匹。出去的10萬騎兵、數十萬步兵最後回國的人數沒有記錄,但從丟馬的資料中,士兵損失之慘重已可見一斑。

漢朝中央政府在戰後為了彌補戰爭損失而增稅,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迫於重稅和徭役而逃亡,很多人成為流民,使官府直接掌握的編戶齊民大為減少。

另一方面,匈奴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匈奴人在戰爭和瘟疫中損失了大量人力,與此同時,家畜的大量損失造成了食物的短缺。

而影響更為深遠的是,由於失去了南部的大量肥沃草原,匈奴部落被迫北遷至貧瘠而寒冷的北部戈壁沙漠和西伯利亞地區,面對更大的生存壓力。因此,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實質性停火只維持了短短七年,匈奴人就在前112年南下侵擾五原。而匈奴帝國在此戰後再也沒有恢復到往日的強大,數十年後就分裂為多個小部落。

武帝戰勝匈奴,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亞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歸屬于漢朝。從此,在從中原到中亞的絲綢之路上,西漢的外交使節和商人往來不斷,絲綢之路逐漸成為中西交流的一座橋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