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禧之死丨一生三定誰承嗣,天命何能再垂簾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 光緒去世後第二天, 慈禧病逝於中南海的儀鸞殿。 這一年, 她入宮已58年, 離第一次垂簾聽政也過去了47年, 接近半個世紀, 她是這個龐大帝國的命運主宰者。

1

慈禧的套路:幼子承大統, 我的帝國我做主

根據宮廷檔案, 慈禧應該是死於痢疾引起的腹瀉, 一般來說痢疾不會引起生命危險, 但是這個時候慈禧年歲已高, 加上光緒去世消息的刺激, 以及要安排光緒後的人事, 這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 慈禧終於沒能挺住。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慈禧還頭腦清醒地做出了身後的政治安排, 將醇親王載灃3歲的兒子迎入宮中, 光緒很快就去世了, 慈禧將溥儀立為大清帝國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

溥儀

她硬撐著病體主持召開了帝國的又一次重大會議, 這次會議比二十多年前的西暖閣會議更加輕鬆, 慈禧的絕對權威已經牢固樹立。

參加會議的有慶親王、醇親王、袁世凱、鹿傳霖、世續等, 慈禧聲音洪亮, 異常自信, 她說, “現在應該為皇帝立嗣了, 應該遵照皇帝繼位時的承諾, 同時為同治皇帝立嗣。 你們意思如何?”

慶親王主張立溥倫或恭親王, 溥倫尤其合適, 因為他是道光皇帝的血脈。 袁世凱也主張立溥倫,

政治上十分敏感的他意識到如果立醇王之子的話對自己不利。 其他人則主張立醇王之子。

慈禧說:“以前我將榮祿之女說與醇親王為福晉, 就有立她的兒子為新君的意思。 榮祿一生忠誠, 庚子年極力維持大局, 國家不亡, 實在有他的功勞。 現在我決定立醇王之子, 醇王封為監國攝政王, 這個名號比以前的議政王要高一些。 ”

醇親王載灃則向慈禧連連叩頭, 說自己不堪重用。 袁世凱則極力主張立溥倫。 慈禧怒斥他道:“不要以為我老了, 不中用了, 我決定的事情是不可動搖的。 在帝國處於關鍵的時刻, 立一個年幼的皇帝無疑是危險的, 但是不要忘記, 我會給醇親王以支持。 ”

慈禧馬上頒佈了兩道上諭, 第一道立醇親王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第二道命將醇王之子溥儀入宮撫養。 慈禧在懿旨中說:“現值時事多艱, 嗣皇帝尚在沖齡, 正宜專心典學, 著攝政王載灃為監國, 所有軍國政事, 悉秉承予之訓示施行, 俟嗣皇帝年歲漸長, 學業有成, 再由嗣皇帝秉裁政事。 ”

這段話說明,

在光緒去世後的二十個小時內, 慈禧還神志清醒, 她鎮定自若地安排了後事。 與立光緒時的情景不同, 這個時候慈禧雖然病體孱弱, 但是獨一無二的地位則無可動搖, 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選定了帝國新的接班人——兼具愛新覺羅和葉赫那拉血統的溥儀。 此外, 異常自負的慈禧絕不相信生命即將到達終點, 因此她還夢想著繼續垂簾聽政若干年。 也正因為她的這種自負, 她才會選擇性格同樣柔弱的載灃來做監國攝政王。 這是慈禧政治生涯的又一次重大失誤, 因為在她逝世之後載灃根本不足以堪此大任。

2

家族的定律:當王爺已足, 治國大計總失誤

載灃

載灃,晚年自號“書癖”,改名“載靜雲”。生於清光緒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光緒十六年(1890年)襲王爵,成為第二代醇親王。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他於1901年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拒絕德皇跪拜要求,堅持大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軍機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儀入承大統,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因此,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宣統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

1928年,載灃遷往天津幽居,後又去東北,拒絕日本人勸降之要求,並怒斥其子溥儀投靠日本,之後返回關內居住。解放後,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病故。

醇親王家族的成員似乎都缺乏雄才大略,做個王爺還湊合,要是當一把手則手忙腳亂,奕譞、載湉和載灃都是如此。

由此可見,慈禧挑選的這個接班人的人品還是不錯的,但是載灃卻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他缺乏政治手腕,駕馭不了複雜的政治形勢,最後導致大清帝國的徹底崩盤。

影視劇中的光緒

慈禧命慶親王將這個意思轉達給光緒。光緒聽到後長歎一聲說,立一個年長一點的君主豈不更好,事已至此,就聽太后的安排吧。光緒雖然感到不妥,然而自己的生命也快走到終點,只好聽之任之了。接下來又聽到任命自己的三弟為監國攝政王的消息,顯得非常高興,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江山交給自己人還是比較放心的。

3

臨終的反思:以己為鑒誡後世,富貴功罪終黃土

第二天早晨,慈禧照例六點鐘起床,召見了軍機大臣、皇后、監國攝政王載灃以及載灃的福晉,商討新君繼位後的各種事宜。到了中午時分,慈禧突然暈倒,自感時日不多,又再次召見皇后、監國攝政王和軍機大臣,安排自己的後事。軍機大臣將遺詔擬定好後呈給慈禧看,慈禧還相當清醒。到了下午三點鐘,她留下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段話:

“以後不能再讓女人干政,這與本朝家法不符,須嚴加限制。也不能令太監擅權,明末的事情可以作為教訓。”然後就去世了。

影視劇中的慈禧

她最後說的這句話頗令人回味。作為一個女性,慈禧操縱朝政達47年之久,僅次於康熙、乾隆這兩位皇帝,然而她在臨終之時卻對女人干政做了深刻的反思,嚴禁身後女人干政。此外,她還特別交代要防止宦官干政,這說明慈禧當時一點也不糊塗。

慈禧的徽號是孝欽顯皇后,全稱共有22個字,這也是歷史之最。

慈禧去世後葬在東陵,與咸豐帝的定陵相鄰,花費約為800萬兩銀子,最早由榮祿督辦,榮祿去世後由慶親王奕劻接手。東陵的西側是慈安太后的陵墓,東側為咸豐第一個皇后的陵墓。慈禧對陵墓的經營非常重視,先是派榮祿,後派慶親王奕劻做監工,這都是她最信任的寵臣。1897年,陵墓完工,慈禧親自視察後嫌柱子不大,下令更換。慈禧的葬禮準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花了120多萬兩白銀。

慈禧一生積攢了很多財富。作為女性,她非常喜歡奢華的生活,雖然國家多難,但是慈禧還是不斷聚斂。她的第一桶金來自肅順,肅順倒臺後,慈禧特命人抄家,然後將肅順的家產都據為己有。庚子年間,慈禧倉皇西逃,沒有時間將聚斂的財寶帶走,就埋在了皇宮之內。等回到京師,居然發現這些財寶都在,令慈禧欣喜若狂。

慈禧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她死之後三年,她所苦苦支撐的龐大帝國便轟然倒塌。

慈禧更沒有想到,沒有多少年,她的陵墓會被人盜挖,墓穴內數不勝數的珍寶會被人搶劫一空。

慈禧畫像與陪葬寶物

結語:

統治大清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權力,似乎隨著她的逝世,清帝國的命數也走到了盡頭。這個王朝的簾幕也像西太后面前那道明黃的簾子,再也沒有拉開。城頭變幻大王旗,一個新的時代正孕育而生,蓄勢待發。作為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久的女性政治家,她的一生功罪難定,眾說紛紜。對於這樣一位傳奇女性,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下期近代人物傳奇為您揭秘慈禧的正確打開方式——多面慈禧,敬請期待。

載灃

載灃,晚年自號“書癖”,改名“載靜雲”。生於清光緒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光緒十六年(1890年)襲王爵,成為第二代醇親王。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他於1901年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拒絕德皇跪拜要求,堅持大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軍機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儀入承大統,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因此,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宣統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

1928年,載灃遷往天津幽居,後又去東北,拒絕日本人勸降之要求,並怒斥其子溥儀投靠日本,之後返回關內居住。解放後,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病故。

醇親王家族的成員似乎都缺乏雄才大略,做個王爺還湊合,要是當一把手則手忙腳亂,奕譞、載湉和載灃都是如此。

由此可見,慈禧挑選的這個接班人的人品還是不錯的,但是載灃卻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他缺乏政治手腕,駕馭不了複雜的政治形勢,最後導致大清帝國的徹底崩盤。

影視劇中的光緒

慈禧命慶親王將這個意思轉達給光緒。光緒聽到後長歎一聲說,立一個年長一點的君主豈不更好,事已至此,就聽太后的安排吧。光緒雖然感到不妥,然而自己的生命也快走到終點,只好聽之任之了。接下來又聽到任命自己的三弟為監國攝政王的消息,顯得非常高興,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江山交給自己人還是比較放心的。

3

臨終的反思:以己為鑒誡後世,富貴功罪終黃土

第二天早晨,慈禧照例六點鐘起床,召見了軍機大臣、皇后、監國攝政王載灃以及載灃的福晉,商討新君繼位後的各種事宜。到了中午時分,慈禧突然暈倒,自感時日不多,又再次召見皇后、監國攝政王和軍機大臣,安排自己的後事。軍機大臣將遺詔擬定好後呈給慈禧看,慈禧還相當清醒。到了下午三點鐘,她留下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段話:

“以後不能再讓女人干政,這與本朝家法不符,須嚴加限制。也不能令太監擅權,明末的事情可以作為教訓。”然後就去世了。

影視劇中的慈禧

她最後說的這句話頗令人回味。作為一個女性,慈禧操縱朝政達47年之久,僅次於康熙、乾隆這兩位皇帝,然而她在臨終之時卻對女人干政做了深刻的反思,嚴禁身後女人干政。此外,她還特別交代要防止宦官干政,這說明慈禧當時一點也不糊塗。

慈禧的徽號是孝欽顯皇后,全稱共有22個字,這也是歷史之最。

慈禧去世後葬在東陵,與咸豐帝的定陵相鄰,花費約為800萬兩銀子,最早由榮祿督辦,榮祿去世後由慶親王奕劻接手。東陵的西側是慈安太后的陵墓,東側為咸豐第一個皇后的陵墓。慈禧對陵墓的經營非常重視,先是派榮祿,後派慶親王奕劻做監工,這都是她最信任的寵臣。1897年,陵墓完工,慈禧親自視察後嫌柱子不大,下令更換。慈禧的葬禮準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花了120多萬兩白銀。

慈禧一生積攢了很多財富。作為女性,她非常喜歡奢華的生活,雖然國家多難,但是慈禧還是不斷聚斂。她的第一桶金來自肅順,肅順倒臺後,慈禧特命人抄家,然後將肅順的家產都據為己有。庚子年間,慈禧倉皇西逃,沒有時間將聚斂的財寶帶走,就埋在了皇宮之內。等回到京師,居然發現這些財寶都在,令慈禧欣喜若狂。

慈禧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她死之後三年,她所苦苦支撐的龐大帝國便轟然倒塌。

慈禧更沒有想到,沒有多少年,她的陵墓會被人盜挖,墓穴內數不勝數的珍寶會被人搶劫一空。

慈禧畫像與陪葬寶物

結語:

統治大清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權力,似乎隨著她的逝世,清帝國的命數也走到了盡頭。這個王朝的簾幕也像西太后面前那道明黃的簾子,再也沒有拉開。城頭變幻大王旗,一個新的時代正孕育而生,蓄勢待發。作為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久的女性政治家,她的一生功罪難定,眾說紛紜。對於這樣一位傳奇女性,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下期近代人物傳奇為您揭秘慈禧的正確打開方式——多面慈禧,敬請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