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高宗對武則天到底是不是真愛?——權力之下的感情糾葛

【一二二三寫正史的工科碩士】

文:李彥

歡迎轉載分享盜文抄襲必究!

武則天(影視配圖)

武則天作為中國古代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建制稱帝的女性,

承接了初唐到盛唐的歷史發展,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男尊女卑”等傳統觀念極其嚴重的古代中國, 一位女性想挑戰甚至替代男性所霸佔的帝位時, 其艱辛苦楚不言而喻, 而武則天能夠登上天下人都覬覦的帝位, 與他的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李治對其權力的放縱密切相關。

當愛情遭遇政治, 人們總會下意識的認為這樣的愛情不過是政治利益交換下的成果, 唐高宗李治對武則天的感情自然也不出意外地常引起質疑。 而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二聖”, 二人之間的感情也隨著政治的發展有著明顯的變化, 但終高宗一世, 對於武后的感情之真從未改變。

1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病重之際,

武則天作為才人專門負責其起居飲食, 作為帝國未來的接班人此時身為太子的李治也常在病榻之前服侍其父皇。 這段苦悶的時日卻為二人提供了較長的獨處時間, 這般一來二去, 正直青春年貌多才的二人難免互生情愫。 史載李治“入侍太宗, 見才人武氏而悅之。 ”

唐高宗、武則天(影視配圖)

而後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 一代雄主唐太宗病逝, 武則天依制入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 永徽元年五月, 高宗在太宗忌日入感業寺祈福, 與武則天不期而遇。 分離長久的二人感業寺一別後更是相思難耐, 頗負詩情的武則天甚至留下一首題為《如意娘》的情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 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 開箱驗取石榴裙。

此詩文字真摯悽楚, 極賦相思之情, 可見武則天對高宗思念之切、用情之深。 感業寺一見之後, 李治便多次私會武則天, 熱戀之下兩人的關係迅速得到了突破。 可以說, 在這個階段, 李治、武則天二人情投意合, 感情之深不亞于常人。

2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

唐高宗服孝三年禮畢後便迫不及待的將已有身孕的武則天接回宮中, 誕下長子李弘。 三年五月, 武則天被李治冊封為二品昭儀, 母憑子貴的武昭儀正式開啟其爭權奪勢之路。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 已經完全陷入愛河的李治不顧大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強烈反對, 在王皇后殺害武則天之女的謠言下, 執意要“廢王立武”, 將心愛的武則天推向後位。

史載王皇后為唐太宗李世民所立, 太宗死前拉著諸遂良之手說到:“朕佳兒佳婦, 今以付卿”, 可見李世民對王皇后之肯定。 而且王皇后出自名門望族“太原王氏”, 生性溫順賢良, 極為賢淑, 但這般優點在活潑多才的武則天面前卻完全淪為劣勢。 此外王氏立後六年, 未產下一子,

在母憑子貴的封建時代無疑是致命的缺陷。

唐太宗畫像

逐步登上後位的武則天並不滿足于統率六宮的許可權, 將權臣長孫無忌等人扳倒之後, 初嘗權力的她便愈發不能自拔。 而此時的李治仍然深愛著武則天, 武后卻盤算著利用這份深愛獲得更多的權力, 政治的險惡為這份愛情蒙蔽了風塵。

3

顯慶五年(660)十月,唐高宗李治突發“風疾”,不能理政,便滿懷信任地將朝堂政務交由武后處置。然而武后乘機排斥異己,大力提拔武氏門人,在朝堂之上已成一手遮天之勢。

對此已有察覺的李治在宰相上官儀的勸說下,決定起詔廢黜武則天,熟料消息走漏被武后聽聞。大驚之下的武則天迅速求見李治為自己申辯,聲淚俱下,高宗見狀於心不忍,廢黜之事便就此停息。

由此可見,此時已經掌握朝堂政治的武則天仍然深得唐高宗李治信任和愛護,李治雖不願武則天權勢熏天,但又因感情至深,不願對其採取強硬舉措。李治用情不可謂不深。

唐高宗李治畫像

經過廢黜風波後的武則天意識到朝中仍以李治為尊,自己行為舉止不可過於放肆,因此此後十餘年武則天雖然仍然牢牢掌握國政大權,但對唐高宗更為尊崇。而李治雖知武后擅權之心,但一為情深、二見武后能力極佳、三來武后舉止有所收斂,所以此後十餘年病重的李治再無廢黜之意。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這對政治夫妻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便這份感情被戴上政治的枷鎖,但仍不可否認二人的愛情之真。

也許,當政治的醜陋和血腥都無法污染李治對武則天的愛情,這份感情的可貴才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 司海迪.武則天的人格與重要人際關係考論[D].

[2] 杜海軍.唐高宗“廢王立武”事件解析[D].

政治的險惡為這份愛情蒙蔽了風塵。

3

顯慶五年(660)十月,唐高宗李治突發“風疾”,不能理政,便滿懷信任地將朝堂政務交由武后處置。然而武后乘機排斥異己,大力提拔武氏門人,在朝堂之上已成一手遮天之勢。

對此已有察覺的李治在宰相上官儀的勸說下,決定起詔廢黜武則天,熟料消息走漏被武后聽聞。大驚之下的武則天迅速求見李治為自己申辯,聲淚俱下,高宗見狀於心不忍,廢黜之事便就此停息。

由此可見,此時已經掌握朝堂政治的武則天仍然深得唐高宗李治信任和愛護,李治雖不願武則天權勢熏天,但又因感情至深,不願對其採取強硬舉措。李治用情不可謂不深。

唐高宗李治畫像

經過廢黜風波後的武則天意識到朝中仍以李治為尊,自己行為舉止不可過於放肆,因此此後十餘年武則天雖然仍然牢牢掌握國政大權,但對唐高宗更為尊崇。而李治雖知武后擅權之心,但一為情深、二見武后能力極佳、三來武后舉止有所收斂,所以此後十餘年病重的李治再無廢黜之意。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這對政治夫妻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便這份感情被戴上政治的枷鎖,但仍不可否認二人的愛情之真。

也許,當政治的醜陋和血腥都無法污染李治對武則天的愛情,這份感情的可貴才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 司海迪.武則天的人格與重要人際關係考論[D].

[2] 杜海軍.唐高宗“廢王立武”事件解析[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