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LIGO第三次捕獲引力波事件:迄今最遠引力波

▲產生GW170104引力波的雙黑洞併合藝術畫(圖:LSC)

【導讀】2017年6月1日, 美國LIGO合作組織通過官網宣佈, 他們剛剛確認發現第三次引力波事件, 這次是來自遙遠的30億光年以外的兩個恒星級黑洞併合。

自從宣佈了2014年9月14日和2015年12月26日的兩次引力波之後, 天文學界幾乎毫不懷疑還能發現更多的引力波事件, 所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 2016年9月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開啟了第二階段, 靈敏度進一步提升, 果然沒過多久, 引力波又進入了它的視線。

▲LIGO兩台儀器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圖:LSC)

這次的引力波事件編號為GW170104,

意思是世界協調時2017年1月4日發現的, 更確切的時間是10:11:58.6UTC(北京時間1月4日18:11:58)。 跟前兩次一樣, 兩台巨大的探測器前後探測到在不到0.3秒的時間裡, 震動猛然提升到將近200Hz, 儀器發出預警, 天文學家相信我們又一次發現了引力波。 雖然探測臂的變化範圍依然在極其微弱的5×10^-22, 但置信度高達99.997%, 相當於7萬年一次的誤警率, 從概率上可以將是確認無誤的。

根據電腦類比, 天文學家推測這次事件依然來自於兩個恒星級黑洞的合併, 一個約為31.2個太陽品質, 另一個約為19.4個太陽品質, 併合後形成總品質約為48.7個太陽品質的黑洞, 釋放出相當於2個太陽的能量, 以引力波的方式向外輻射。 這個品質正好介於前兩次引力波事件中間(第一次雙黑洞總品質為62M⊙,

第二次總品質為21M⊙), 有力地證明20個太陽品質以上大品質恒星形成的黑洞確實存在。

▲三次引力波確認事件(藍色實線GW150914、GW151226、GW170104)和一次引力波疑似事件(藍色虛線LVT151012)中雙黑洞系統的品質即併合後的黑洞品質對比(圖:LSC)

同時, 天文學家還推算出GW170104事件的距離遠在28億光年以外!這是迄今發現的最遠的引力波(第一次13億光年, 第二次14億光年)。 28億年前, 想想那時候的地球, 生命形態才剛剛開始從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演化。 兩顆大品質恒星僅僅幾百萬年就走完了短暫一生, 成為了黑洞, 然而它們不知要經歷多少億年才能碰撞到一起, 由此推測這兩顆恒星可能是在幾十億甚至將近一百億年前形成的!

這次還獲得了一項新的觀測發現——這兩個黑洞似乎有著相反的自旋方向(至少是不同的)。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雙黑洞系統中單個黑洞的自旋方向如果與兩者相互繞轉的方向一致, 這種想像叫平行自旋。 通常認為, 一對雙星如果是同時形成的, 那麼它們就應該符合平行自旋的特點。 而黑洞的自旋方向會從其前身恒星那兒繼承下來, 也就是說原來的大品質恒星是往哪個方向旋轉, 它死亡後形成的黑洞也是往哪個方向旋轉。 那麼如果這對雙黑洞自選方向相反的話, 就說明它們可能不是同時形成的雙星, 而且來自一個稠密的星團。 引力波的這項發現對星團的演化模型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GW170104藝術想像畫, 與前兩次不同, 圖中考慮了兩個黑洞自旋角度之間的差異。

(圖:LSC)

第一次引力波事件和第二次引力波事件之間相隔了468天, 第二次與第三次相隔了375天, 一方面表明宇宙中的恒星級雙黑洞系統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另一方面, 讓我們對未來LIGO的工作效率充滿期待。 LIGO合作組織推算, 在每立方32.62億光年的空間內, 雙黑洞合併的發生率為每年12-213次。

版權:LIGO/Caltech/MIT/Sonoma State (Aurore Simonnet)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