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1.5T 贏了 2.0T?江淮 S7 真做到了!

淮 S7 是今年上海車展首秀的品牌旗艦 SUV。 作為品牌全新旗艦, 江淮肯定拿出了所有看家本領來武裝這款新車。 在其正式上市前, 17 輛江淮 S7 兵分三路進藏, 並成功會師拉薩, 所有進藏車輛均無大小毛病。 而負責此次進藏活動的領航團隊更是對江淮 S7 充滿興趣, 決定在活動後把 17 輛試駕車全部買下 ……

江淮 S7 的正式上市日期已確定為 6 月 16 日, 而其官方預售價為 10.98 萬 -15.18 萬元。 江淮 S7 是一款三圍尺碼達到 4790/1900/1760mm, 軸距為 2750mm 的中型 SUV, 尺寸上不輸大眾途觀及豐田 RAV4 等一眾日系 SUV, 更重要的是, S7 還提供了 7 座版本, 更能迎合大家庭的需求。

本次江淮 S7 的試駕路線是合肥與黃山的往返, 總試駕里程超 600 公里。 兩天的試駕分別能駕駛 1.5T 及 2.0T 兩款不同的動力, 從而更好地瞭解江淮 S7 所具備的旗艦底氣。

內飾造工不俗, 配置水準越級

在出發前, 我們大概有半小時的賞車時間, 就是讓我們真正坐到車內, 親身感受 S7 的內飾造工及各項功能。 試駕車採用了紅黑雙色搭配的內飾, 相當具有視覺衝擊力。 中控台採用紅色的皮質包裹, 輕按能感受到彈性, 而黑色部分也採用了搪塑工藝, 觸感相當不錯。 細心觀察覆蓋件間的接縫, 也做得相當細密, 整體做工不輸同價位的合資品牌車型。

而在配置水準上, S7 的豐富程度也讓人很驚喜。 我舉幾個例子:10.2 英寸的中央觸控式螢幕, 畫面顯示細膩, 反應快速;搭載 J-Con Net 智慧車聯網功能, 支持 4G, 能實現車輛的遠端控制;12.3 英寸全彩液晶儀錶, 提供經典、時尚和數位三種主題風格;電動調節座椅具備通風 / 加熱功能, 而且還提供了腰部支撐調節及電動按摩, 座椅按摩功能在 20 萬以下級別車型是相當罕見的。 至於 HUD 抬頭顯示、盲點監測、車道偏離警示、360 全景泊車、陡坡緩降、胎壓監測、電子駐車、無鑰匙啟動等實用且有逼格的配置, S7 也都配備了。

實用的 5+2 佈局

江淮 S7 的 2.0T 車型提供了 5+2 的 7 座椅設計,最後的兩個可折疊座椅相對單薄,腿部及頭部空間很有限,乘坐舒適性一般,只適合短途乘坐之用。將第三排座椅放倒,能形成完全平整的行李箱空間,用來擺放同車 4 人的行李也卓卓有餘。當把第二排座椅也放倒後,能形成 1358L 的超大儲物空間,在旅途中進行平躺休息也是可以的。

第二排座椅的可調功能相當豐富,除 6:4 按比例折疊,座椅的靠背也可進行多角度調節。在縱向空間上,二排座椅還提供了超 10cm 的可調空間,而當座椅調節至最靠後時,腿部空間足夠讓我輕鬆翹起 " 二郎腿 "。而且 S7 還提供了後排出風口,地台也設計得接近全平,就連頭枕的角度及大小也相當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因此在兩天的試駕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在後排昏睡過去,可見其乘坐舒適性相當不俗。

1.5T 更勝 2.0T?

相信大家對於標題所提及的 "1.5T 贏了 2.0T" 都撓有興趣,但這絕對不是標題黨,而是我及同車媒體的一致感受 ……

試駕的第一天,我們被安排試駕 2.0T 的頂配車型。這輛車據說是直接從江淮工廠拉過來的商品車,里程表顯示僅行駛了不到 50 公里,而且車內的螢幕膠紙及撥杆的封套都沒撕開,絕對是 100% 的新車。這裡必須為 S7 點贊一個,因為我們在車內並沒有聞到不愉快的氣味,這說明 S7 的選材用料還是比較考究的。

在合肥市內駕駛,車輛經常走走停停,較長的懸架行程使得 " 點頭 " 與 " 抬頭 " 動作相當明顯,這或許是考慮到在 Off Road 時車輛的通過性問題。但大幅度的車身晃動的確不利於乘坐舒適性的體驗,也不能給予駕駛者充足的控制信心。

江淮 S7 的 2.0T 發動機的參數為 140kW 及 300N.m,資料顯然並不出色。所以當車輛進入高速公路後,我嘗試著提升車速,能感覺發動機的爆發力表現比較一般,特別是當轉速超過 3500rpm 後,加速的推背感減弱了不少,而且發動機的聲噪會相當明顯。當我希望車輛再加速時,我需要把油門踩得很深,但雙離合變速箱的跟進降擋動作卻來得比較遲,往往會出現轉速拉高了 2000 轉但擋位元依然沒降的情況。也許是變速箱的配合不夠默契,從而導致車輛在再加速表現上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對於 S7 這具 2.0T 的表現,坦白說我略帶失望。幸虧在第二天的回程中,我遇到了 1.5T 車型。雖然從理論上說,1.5T 的動力表現肯定不如 2.0T,而官方給出的資料也顯示這具 1.5T 相比於 2.0T 在最大功率及最大扭矩上分別相差了 12kW 和 49N.m。

但在實際駕駛體驗中,兩者的差距其實並不明顯,特別是在低速時,1.5T 車型的發力甚至比 2.0T 來得更早,因為其最大扭矩在 1500rpm 即可湧現,其調校顯然更適合城市路況。

在車少路寬的高速上,我以接近於前一天 2.0T 車型的駕駛方式去試探這輛 1.5T 的底細,卻驚喜地發現這具 1.5T 的加速力度並不輸 2.0T,在 120km/h 以下的再加速表現能做到 " 隨心 ",即雙離合變速箱的配合相當到位,降擋反應完全線上,因此頗有駕駛樂趣。

於是問題來了,兩車的變速箱均為 6 速雙離合,為何在 1.5T 與 2.0T 兩款車型間的表現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由於現場並沒有工程師可以解答,我只能猜測 S7 在調校過程中是以 1.5T 作為藍本的,因此其機械匹配度做得更好。因為預售價更低的 1.5T 車型應該是未來 S7 的銷售主力車型,因此這樣的取捨也並無不妥!

除了加速反應,1.5T 發動機的運轉聲浪也比 2.0T 更低,在轉速同為 4000rpm 的情況下,我在 1.5T 車內的談話溝通並沒有受到影響,但在 2.0T 車內則必須提高聲線才能讓後排的小夥伴注意到我的說話。這內裡除了是發動機技術的差異,個人感覺還有車輛隔音問題的存在。因為在試駕 2.0T 車型時,車內的風雜訊是相當大的,但以相同的車速試駕 1.5T 車型時,風噪卻相當小。按理說,同款車型的隔音設計應該是相同的,但因為發動機不同而出現隔音性能上的差異,這的確相當罕見。由於我並沒有機會駕駛其他的 1.5T 或 2.0T 試駕車,所以也不太確定這是否個別車輛的問題。

最後,我覺得江淮 S7 的 1.5T 車型更勝 2.0T 車型的原因還在於配置。我所試駕的均為各自排量車型的頂配版本,但 2.0T 車型並沒有因為售價更高而提供更豐富的配置,經過很詳細的對比,兩車的配置是完全一樣的。

小結:通讀全文我並沒有詳細介紹江淮 S7 的外觀設計,但相信通過照片,大家都能感受到其設計的成功。這裡我著重談談我對這款車的看法——以 10 萬元售價為基礎審視江淮 S7,其內部空間的大、配置水準的高以及選料做工的好,均值得認可!至於在車型選擇上,我 100% 支持消費者選擇 1.5T 車型。借用另一媒體對 S7 的評價——最強的 1.5T 與最差的 2.0T。用 " 最差 " 來形容這款 2.0T 車型可能有些不當,但我也的確想不到任何原因來推薦朋友去購買這具 2.0T 的發動機。

實用的 5+2 佈局

江淮 S7 的 2.0T 車型提供了 5+2 的 7 座椅設計,最後的兩個可折疊座椅相對單薄,腿部及頭部空間很有限,乘坐舒適性一般,只適合短途乘坐之用。將第三排座椅放倒,能形成完全平整的行李箱空間,用來擺放同車 4 人的行李也卓卓有餘。當把第二排座椅也放倒後,能形成 1358L 的超大儲物空間,在旅途中進行平躺休息也是可以的。

第二排座椅的可調功能相當豐富,除 6:4 按比例折疊,座椅的靠背也可進行多角度調節。在縱向空間上,二排座椅還提供了超 10cm 的可調空間,而當座椅調節至最靠後時,腿部空間足夠讓我輕鬆翹起 " 二郎腿 "。而且 S7 還提供了後排出風口,地台也設計得接近全平,就連頭枕的角度及大小也相當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因此在兩天的試駕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在後排昏睡過去,可見其乘坐舒適性相當不俗。

1.5T 更勝 2.0T?

相信大家對於標題所提及的 "1.5T 贏了 2.0T" 都撓有興趣,但這絕對不是標題黨,而是我及同車媒體的一致感受 ……

試駕的第一天,我們被安排試駕 2.0T 的頂配車型。這輛車據說是直接從江淮工廠拉過來的商品車,里程表顯示僅行駛了不到 50 公里,而且車內的螢幕膠紙及撥杆的封套都沒撕開,絕對是 100% 的新車。這裡必須為 S7 點贊一個,因為我們在車內並沒有聞到不愉快的氣味,這說明 S7 的選材用料還是比較考究的。

在合肥市內駕駛,車輛經常走走停停,較長的懸架行程使得 " 點頭 " 與 " 抬頭 " 動作相當明顯,這或許是考慮到在 Off Road 時車輛的通過性問題。但大幅度的車身晃動的確不利於乘坐舒適性的體驗,也不能給予駕駛者充足的控制信心。

江淮 S7 的 2.0T 發動機的參數為 140kW 及 300N.m,資料顯然並不出色。所以當車輛進入高速公路後,我嘗試著提升車速,能感覺發動機的爆發力表現比較一般,特別是當轉速超過 3500rpm 後,加速的推背感減弱了不少,而且發動機的聲噪會相當明顯。當我希望車輛再加速時,我需要把油門踩得很深,但雙離合變速箱的跟進降擋動作卻來得比較遲,往往會出現轉速拉高了 2000 轉但擋位元依然沒降的情況。也許是變速箱的配合不夠默契,從而導致車輛在再加速表現上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對於 S7 這具 2.0T 的表現,坦白說我略帶失望。幸虧在第二天的回程中,我遇到了 1.5T 車型。雖然從理論上說,1.5T 的動力表現肯定不如 2.0T,而官方給出的資料也顯示這具 1.5T 相比於 2.0T 在最大功率及最大扭矩上分別相差了 12kW 和 49N.m。

但在實際駕駛體驗中,兩者的差距其實並不明顯,特別是在低速時,1.5T 車型的發力甚至比 2.0T 來得更早,因為其最大扭矩在 1500rpm 即可湧現,其調校顯然更適合城市路況。

在車少路寬的高速上,我以接近於前一天 2.0T 車型的駕駛方式去試探這輛 1.5T 的底細,卻驚喜地發現這具 1.5T 的加速力度並不輸 2.0T,在 120km/h 以下的再加速表現能做到 " 隨心 ",即雙離合變速箱的配合相當到位,降擋反應完全線上,因此頗有駕駛樂趣。

於是問題來了,兩車的變速箱均為 6 速雙離合,為何在 1.5T 與 2.0T 兩款車型間的表現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由於現場並沒有工程師可以解答,我只能猜測 S7 在調校過程中是以 1.5T 作為藍本的,因此其機械匹配度做得更好。因為預售價更低的 1.5T 車型應該是未來 S7 的銷售主力車型,因此這樣的取捨也並無不妥!

除了加速反應,1.5T 發動機的運轉聲浪也比 2.0T 更低,在轉速同為 4000rpm 的情況下,我在 1.5T 車內的談話溝通並沒有受到影響,但在 2.0T 車內則必須提高聲線才能讓後排的小夥伴注意到我的說話。這內裡除了是發動機技術的差異,個人感覺還有車輛隔音問題的存在。因為在試駕 2.0T 車型時,車內的風雜訊是相當大的,但以相同的車速試駕 1.5T 車型時,風噪卻相當小。按理說,同款車型的隔音設計應該是相同的,但因為發動機不同而出現隔音性能上的差異,這的確相當罕見。由於我並沒有機會駕駛其他的 1.5T 或 2.0T 試駕車,所以也不太確定這是否個別車輛的問題。

最後,我覺得江淮 S7 的 1.5T 車型更勝 2.0T 車型的原因還在於配置。我所試駕的均為各自排量車型的頂配版本,但 2.0T 車型並沒有因為售價更高而提供更豐富的配置,經過很詳細的對比,兩車的配置是完全一樣的。

小結:通讀全文我並沒有詳細介紹江淮 S7 的外觀設計,但相信通過照片,大家都能感受到其設計的成功。這裡我著重談談我對這款車的看法——以 10 萬元售價為基礎審視江淮 S7,其內部空間的大、配置水準的高以及選料做工的好,均值得認可!至於在車型選擇上,我 100% 支持消費者選擇 1.5T 車型。借用另一媒體對 S7 的評價——最強的 1.5T 與最差的 2.0T。用 " 最差 " 來形容這款 2.0T 車型可能有些不當,但我也的確想不到任何原因來推薦朋友去購買這具 2.0T 的發動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