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史專家央視主講嘉賓王曉華細說歷史:豫西悍匪雙槍張寡婦傳奇

豫西慣匪張寡婦

▓ 央視主講嘉賓王曉華撰文

作者簡介

王曉華,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 民國史學者, 央視、鳳凰衛視、北京衛視、深圳衛視、湖北衛視等等多個欄目組主講嘉賓。

主要著作有《民國十大悍將》《臺灣光復紀實》《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檔案全紀錄》《民國標識》《民國對聯中的人與事兒》《黃埔恩怨》《蔣介石的家事與國事》《吃在民國》《遠征頌》《漢奸大審判》《塞外雄風——西北軍傳奇》《百年風俗變遷》《百年演藝變遷》《百年證券變遷》《決勝神州》《京華名士袁寒雲》《民國子午線》《抗戰海報》《杏花煙雨——江蘇舊影》《民國軍服圖志》《模範南昌——新生活運動》《抗戰中的國際友人》等。

先看個豫西人氣質

以下為原文:

豫西慣匪張寡婦

1933年秋, 一位50多歲的小腳農婦, 挎著個柳條筐, 坐著大車進許昌城。 在城門口, 被兩個國民黨兵攔住檢查, 老婦放下蓋著土布的柳條筐, 其中一個兵用刺刀挑開柳條筐上的蓋布, 突然大叫起來, 原來裡面放著兩把盒子槍。 說時遲那時快, 農婦抓起雙槍, 縱身躍下大車, 一扣扳機, 將一個兵手中的大槍打落, 另一個士兵指著城牆上的通緝令, 大喊:“張寡婦!”

於是, 兩個士兵嚇得磕頭如搗蒜, 大喊“饒命!”老婦說:“以後把‘招子’放亮一些!”然後扔下一包槍傷藥酒走了。

那麼誰是張寡婦呢?當年在土匪林立的豫西, 張寡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著名巨匪。 她原名叫張賀貞, 出身于河南洛寧的貧苦人家。 賢慧和氣, 通情達理。 18歲嫁給貧農張有為, 孝敬公婆、體貼丈夫, 生有三個兒子。 26歲那年, 公婆、丈夫相繼死了, 人稱“張寡婦”。 她獨自帶著3個孩子, 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她公公的大哥張更山是個為富不仁的地主, 有地閑著也不租給張寡婦家種。 張寡婦的大兒子與其大伯理論, 被打得皮開肉綻;於是他一咬牙上山當土匪, 一心報仇, 成為有名的刀客。 他帶杆子回來找仇家報仇, 但並不禍害鄉親。 後在他在土匪火拼中被打死。 為了給大兒子報仇, 張寡婦帶二兒子上山落草。

由於她有勇有謀, 很快被土匪推為“總杆架”。 張寡婦提出“殺富濟貧”“綁票不傷人, 不許傷害女票”的口號, 並與女票睡在一個炕上。

一次, 有一匪首對一綁來的女票不懷好意, 予以強姦, 被張寡婦撞上, 一槍將其打死。 由於張寡婦“盜亦有道”, 其隊伍發展為3000多人, 成為豫西最大的土匪。

洛陽的吳佩孚部派人前往山寨進行招安, 張寡婦的二兒子和部下被編了一個團, 她一個女人無法做官, 獨自回山重新拉杆子。

1931年她二兒子被頭峪的一士紳以“請客”為名, 打死在酒席上。 張寡婦聞訊, 帶人血洗了頭峪, 全村死傷慘重, 所剩無幾, 血債累累, 震驚豫西各縣。

1933年, 張寡婦帶土匪找其大伯來報仇, 但她坐轎子跟在後隊, 而前隊的“二架杆”誤把鄰村當張寡婦原來的村子,

一下子殺了該村男人33人。 張寡婦趕來後捶胸頓足, 對濫殺無辜悔恨不已。 國民政府下令在河南全省通緝捉拿張寡婦。

是年秋, 張寡婦帶著幾百兩鴉片, 匹馬單槍到許昌購買槍支, 便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張寡婦買了槍, 從許昌回洛陽時, 在火車上被一便衣認了出來, 跟至其在洛陽城一落腳的旅社, 於是向警備司令部報告, 警備司令部派出一個連的士兵, 拖著機關槍包圍了旅社, 張寡婦被抓獲。 當軍法官審問她時, 她說:“張寡婦就是我, 我就是殺人放火的大刀客頭子。 好漢做事好漢當!”軍法官說:“你罪大惡極, 死有餘辜!”

兩天后, 洛陽城裡貼滿了警備司令部槍斃張寡婦的告示, 觀刑者人山人海, 張寡婦臨死前大喊:“再過53年還是這粗這長,死了也要報仇!”

此時,槍聲響了……

張寡婦臨死前大喊:“再過53年還是這粗這長,死了也要報仇!”

此時,槍聲響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