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修長城是暴政?無稽之談

秦始皇, 千古一帝, 作為華夏民族第一個實現大一統的皇帝, 其功績自然是無人能比, 然而歷史上對其評價卻隱隱有著貶斥之意, 暴君, 苛政等詞似乎都是在形容始皇帝的, 就連始皇帝修長城這件事也被說成是無用之舉。 但我不這麼認為。

首先, 要承認, 修長城確實勞民傷財, 百姓叫苦連天也是在當時很普遍的現象, 但是, 始皇帝修長城的目的就是為防止匈奴入侵, 其實解決匈奴入侵的辦法除了修長城, 還有就是深入大漠與匈奴決一死戰。 那為什麼始皇帝沒有出兵匈奴呢?

秦始皇不僅是我國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他還是一位卓越的經濟學家, 他肯定算過一筆經濟賬。 首先, 秦始皇統治的民眾基本上都是農民, 而如果要深入大漠與匈奴作戰, 就需要相當數量的騎兵。

而要把平時基本不騎馬的農夫轉變成強大的騎兵, 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訓練,

同時由於這些農民當了兵, 不能再從事農耕了, 還要遭受生產上的勞動力損失。 況且即使有了強大的騎兵, 要送他們到北方草原深處作戰, 糧草的運輸和損耗也是一筆很可怕的開銷。

這是一場持久的消耗戰, 以當時秦國的國力怕是經不起這種消耗的。

當時沒有高速公路, 沒有貨車, 糧食的運輸就是給一個很大的問題, 從中原地區運送一石糧食抵達北方的前線, 路上運輸隊消耗的糧食竟達到了192石, 而匈奴騎兵的作戰成本卻很低, 遊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 既是放牧者, 也是戰士, 角色轉換很容易, 甚至可以一邊放牧, 一邊作戰, 後勤保障比農耕民族好多了。

像後世的漢武帝, 曾經在對匈奴的戰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可是勞民傷財, 大大削弱了國家的經濟實力, 直接導致了漢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軍五出漠北, 苦戰多年, 把蒙古各部趕得四處奔逃, 但仗打到最後, 先吃不消的卻是明朝。

所以, 為了抵擋匈奴來犯, 始皇帝義無反顧地修了長城, 儘管勞民傷財, 卻也要比匈奴破國要好得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