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被豐臣秀吉稱作日本第一、古今獨步之勇士,假如遇上李如松呢?

本多忠勝是日本戰國時期至江戶初期的武將, 大名。 他是德川家康的重臣, 忠義驍勇、功勳彪炳, 被織田信長稱作“花實兼備之將”, 又被豐臣秀吉稱作“日本第一、古今獨步之勇士”。 有著“日本張飛”之稱。

本多忠勝素以勇猛無敵而聞名, 每次出陣都使敵人聞風喪膽。 每當敵人看到他標誌性的鹿角兜、蜻蛉切和鍾馗馬印的出現就未戰氣先衰。 他天生仿佛自帶防護光環, 生平經歷大小五十七戰卻從未曾受傷, 故有人稱其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

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後, 正式稱霸天下, 本多忠勝以有眼疾及身體不安為由, 要求回桑名養老, 六年後正式隱居, 于慶長十五年(1610年)10月18日于桑名城病死, 得年六十三歲。

與他同時代的中國, 也有一個隻比他小一歲的名將, 他就是在朝鮮痛擊豐臣秀吉遠征軍的李如松。 李如松出身將門世家, 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長子, 師從當時三大才子之一的著名軍事家、歷史學家徐渭。

萬曆二十年四月, 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 妄圖以朝鮮為跳板, 征服中國。 此次出征豐臣秀吉共出動了9軍共15萬大軍攻擊朝鮮。 日軍登陸後, 一路攻勢淩厲, 勢如破竹,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 朝鮮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 日軍一直挺進到鴨綠江南岸。

消息傳來, 大明朝野一片譁然, 最終萬曆皇帝決定出兵朝鮮。 但是第一次出兵卻因太過輕敵, 被日軍大敗。 於是在十二月, 萬曆皇帝任命剛剛結束寧夏戰鬥的李如松為東征提督, 開始了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

李如松帶領3萬明軍, 一戰克復平壤, 此戰明軍陣亡七百九十六人, 傷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殲滅日軍一萬餘人。 隨後, 李如松帶領的3000明軍前鋒在碧蹄館遭遇3萬6千日軍包圍, 3000明軍(到戰鬥即將結束時增至5000)與十幾倍的日軍激戰一晝夜, 大明軍旗始終屹立不倒, 高高飄揚在碧蹄館上空。 此戰, 明軍雖傷亡2500餘人, 但日軍傷亡則超過8000人。 隨後李如松在短短四個月時間裡, 掠地千里, 橫掃半島, 相繼收復開城、漢城, 將野心勃勃的日軍徹底趕出了半島, 打出了中華天朝的赫赫聲威。

可惜的是,豐臣秀吉沒有派本多忠勝出征朝鮮,因此,中日同時代的兩個最優秀的將領沒能夠交手。否則的話,歷史就能告訴我們到底是日本的不敗戰神厲害,還是我們的抗日英雄更厲害了。

可惜的是,豐臣秀吉沒有派本多忠勝出征朝鮮,因此,中日同時代的兩個最優秀的將領沒能夠交手。否則的話,歷史就能告訴我們到底是日本的不敗戰神厲害,還是我們的抗日英雄更厲害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