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只是為了蠻夷之爭,楚國公然和天下諸侯對著幹

周滅商是在各個部族的配合下完成的, 平定天下後, 就要排座位分勝利果實了。 周的實力不足以直接統治如此廣闊的疆土, 身後還有很多小弟眼巴巴地看著。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和照顧小弟, 就需要實行分封制。 比如給王室成員和立功的臣子分封, 給商朝的舊民分封。 反正天子也管不了這麼多地方, 乾脆都分封了。 但是地可以給你, 你必須承認天子是天下的共主。 天子號召你的時候, 你就要率領自己的武士和軍隊, 接受周天子的調遣。 如果不聽從天子的詔令, 那麼天下的諸侯都會群起而攻之。

楚國自認為是華夏的一支, 開始的時候被商人趕到南邊蠻荒的地方。 周人伐商的時候, 楚人主動幫助周人伐商。 成功後, 周天子不但覺得楚人是蠻夷, 還只給楚國分封了一個子爵, 屬於比較低的一種。 這下楚人很受傷了, 負氣自立向南方發展。 楚國的夢想就是獲得中原各個諸侯的認可,

認同自己是華夏人。 而其他諸侯國還是一致認為楚國為蠻夷。 什麼周天子的重要活動, 會盟之類。 連通知也不通知楚國, 楚國不是沒有話語權, 而是連話都不讓說。 標準不把楚國當自己人看。

隨著實力越來越強,

楚國不服開始公開和周天子唱反調。 比如, 我楚國就是不納貢, 有本事你來打我呀!結果, 齊恒公率領諸侯聯軍真的來討伐楚國了, 大軍一壓境, 楚國慫了, 還是巴拉巴拉地解釋自己不是不願意進貢, 而是由於種種不可抗力的影響。 於是楚國繼續納貢。 不過那裡有壓迫, 那裡就有防抗。 楚國為了獲得認可, 臥薪嚐膽地增強自己的實力, 然後一步步試探諸侯們的底線。 春秋的歷史一半就是晉楚兩國的稱霸。 楚國想要取代周天子, 晉國在一邊打壓他。

到了戰國, 楚國徹底放開手腳了, 楚伐隨。 隨曰:“我無罪。 ”楚曰:“我蠻夷也。 隨國說, 我沒有什麼罪過為什麼打我。 楚國說, 你們說我是蠻夷, 那我就是是蠻夷, 就是打你, 咋地, 不服你叫周天子來打我。 楚國從想要擺脫蠻夷的稱號, 到最後破罐子破摔, 自稱蠻夷。 這一路走來, 多少辛酸淚啊!楚國:“都是你們逼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