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趙魏三家分晉,魏國最開始強盛,最後為何不能統一六國?

在戰國時期, 魏國不僅率先展開變法, 更是成為戰國前中期的霸主。 在對外戰績上, 魏國在輝煌時期連續擊敗秦國、齊國、楚國等大國, 一躍成為三晉的中堅力量。 當然, 魏國的強大, 也因為繼承了春秋時期晉國的衣缽和豐富資源。 雖然魏國的衰落是被齊、秦、楚的共同打擊而導致的, 但是, 魏國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 也是關鍵性的影響因素。

那麼, 強大的魏國, 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首先, 在戰國時期, 一個國家能不能留住人才和發揮人才的潛能, 和君主也是存在很大的關係。 對於魏國來說, 早起的魏文侯注重招納天下賢人, 開創了魏國的霸業。 但是, 等到魏國走向強大後, 往後的君主在識人用人上就差了檔次, 再加上朝中小人奸臣的陷害, 更是導致了吳起、孫臏、范睢乃至信陵君魏無忌等人的出走。 與此相對應的秦國,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 幾乎個個是對人才禮賢下士,

如同曹操一樣, 保持著對能人的渴求態度。

其次, 回望整個戰國時期, 人才的走向往往對歷史進程產生重要影響。 其中, 雖然很多人才的出生地不是魏國, 但至少來到了魏國這個地方, 並且希望在這裡建功立業。 比如商鞅和孫臏, 而這兩個人從魏國離開,

分別來到了秦國和齊國, 並促進了這兩個國家的強大。 由此, 在筆者看來, 很多人才從魏國流失出去, 恰恰說明這個國家的精英太多了。 但是, 一個國家的重要崗位, 也即留給這些戰國精英發揮的空間是有限的。 龐涓統領了魏國的軍馬, 自然不希望孫臏也來插一腳。 所以, 既然魏國沒有施展的空間, 那就去秦國、齊國、楚國等大國吧。

再者, 魏國國君敬賢卻不能用賢, 比如對孟子這樣的人, 很尊敬你, 但是絕對不會用你。 而秦國之所以強大起來, 這與秦國國君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存在直接關係, 商鞅一個外來戶, 秦王竟然完完全全放權給他放心改革, 太子犯法真的與庶民同罪, 如果沒有秦王的鼎力支持, 商鞅的變法顯然難以成功。

最後,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 魏國是當時天下的中央和交通中樞, 並且魏國所處的黃河流域, 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早期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由此, 不管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才, 還是百家爭鳴時代下人才的流動, 基本都要從魏國走一下。

但是, 不好的一面是, 身為四戰之地的魏國, 經常要和齊國、秦國、楚國等國家打仗。 而稍微具有戰略眼光的人或許會明白, 四戰之地的國家難以保持長期強盛。 特別是在東臨強齊, 西臨暴秦, 北趙南韓, 隔韓拒楚的戰略形勢下, 魏國的對外擴張受到限制, 也會限制魏國人才的發展。

秦統一六國

因此,魏國從建立之初,就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事實告訴人們一個國家的強大是永遠離不開人才的。

秦統一六國

因此,魏國從建立之初,就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事實告訴人們一個國家的強大是永遠離不開人才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