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晨練大爺大媽手中的劍居然是明朝人民被傳歪了的神器?

先說說大部分人常規印象中的中國“寶劍”吧, 形象多源自公園裡晨練大爺手中的玩意兒。 需要解釋的是, 這種元寶護手、輕薄、劍尖明顯收窄、撩刺為主的劍,

是清朝樣式, 主要被文人墨客用來把玩裝逼。

▲清劍, 可以明顯看到元寶劍格、迅速收窄的尖銳劍尖

而明朝民間劍的典型特徵則是:圓頭、劍身寬窄變化不大、闊刃而厚重;裝具以鐵質為主、使用與刀相同的盤狀護手(鐔)、劍首為碩大的葫蘆形。 這類劍的主人基本都是有防身需求的平民百姓、以及地主貴族家的私人武裝護衛, 在國內有大量出土, 被收藏圈人士戲稱為“農民劍”。

▲典型的明劍樣式

▲明劍, 可以清楚看到盤狀護手、碩大的葫蘆形劍首

“農民劍”其實很早以前就在影視作品中出現過。 當年胡金銓、徐克聯手打造的電影《笑傲江湖》、及續篇《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 華山派所用的劍便是完全符合明朝民間劍特徵, 老電影人態度之細膩嚴謹可見一斑。

▲《笑傲江湖》許冠傑版令狐沖手中的明劍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李連傑版令狐沖手中的明劍, 這一版為了體現獨孤九劍, 劍尖變尖銳善刺了

樸實簡潔、重心靠前的特徵, 顯然是實戰中以劈砍為主的思路所導致的。 同樣, 明朝官劍儘管裝具上要更加華麗、且樣式豐富, 但劍條本身並沒有脫離圓頭、闊身、厚重、以劈砍為主的特徵。

▲努爾哈赤佩劍, 早期時明朝政府賜予, 典型的官劍

那麼為什麼明劍要以劈砍為主呢?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它是單手腰刀的替代品。 眾所周知, 明代以雁翎刀、雁翅刀、仿倭式腰刀為主的三種腰刀, 是部隊主要裝備的近身格鬥兵器。 當時戰場長距離的戰陣擊刺由長槍來擔當(長槍才是最主要戰陣兵器), 而進入長槍以內的近身肉搏範圍時,軍隊則偏重於用腰刀做劈砍格鬥(還有少量總長度1米6左右的仿倭式長刀,用於北方對抗蒙古騎兵、以及御林軍裝逼)。在這種戰鬥思維的影響下,加上當時中國社會已經沒有了東周兩漢時那種濃郁的擊劍氛圍,所以百姓貼身械鬥以簡單易學的劈砍為主就毫不奇怪了。儘管《大明律》中並沒有禁止民間私造和私藏刀,但絕對禁止軍械刀買賣,因而將管制相對寬鬆的劍做寬做厚、儘量貼近腰刀的戰鬥功能,就是一種顯而易見的處理方式了。

▲明軍主要使用的三種腰刀

圖明代劍姿①元代佩劍武將石雕局部。佩劍寬大粗短,劍格似展翅蝴蝶。(北京石刻博物館藏;②明孝陵佩劍武將石雕局部。佩劍寬大,有巨大葫蘆形劍首。④明初短劍。劍身寬4。2釐米,厚0。9釐米,刃長6 3釐米,凹面脊,可砍可刺,實戰性強。《姜男先生藏)⑤明末清初中國南方造寬刃重劍。此劍刃長6 5.5釐米,劍刃最寬處6.8釐米,厚1釐米,重1.6千克。其雄壯之勢可通過上圖看出。⑥明清時期造型各異的劍格,做工精美,造型多樣。

①-④為福壽劍展示圖。福壽劍也產自浙江地區,與北方產的福壽裝具佩劍相比.其尺寸相對較短,裝具也普遍偏薄。①清中期北方產福壽劍。裝具厚實,劍身尺寸較長,有一定實戰性。(張彥先生藏)②③④為南方產福壽劍。裝具以衝壓及鏨刻工藝加工,紋飾較細膩。早期福壽劍劍身寬度均勻,後期則劍身寬度變化大,劍根至劍尖寬度呈銳減之勢,劍體厚度偏薄

圖明清時期,劍多用於道士作法或祛邪避災之用,劍身也多刻有與道教相關的銘文和符咒,其中不乏精品,,①明代道教用劍,劍身有錯金連線七星圖案,劍根兩側有錯金“紫氣光華、”抑邪匡正”銘文,道教氣息濃。(劉潤生先生藏)②劍柄裝具精美獨特,柄環為龍吞造型,在龍口兩側刻有“造劍人鄭維深”銘文,極為少見。③清代佩劍劍根刻有道符。道符由篆體字和多字重疊而成,諸家認為符為神明所授,具有權力的象徵意義,可以“錄召萬靈,役使百鬼,無所不通也”。將道符刻於劍上,能使劍更具神力。④南宋《摹本梁令瓚星宿圖卷》之持劍星宿。二十八星宿被道教作為護衛神敬奉,常以持劍人物形象出現。(故宮博物院藏)⑤清代《玉匣記》中的道符及含義。

下面兩幅圖很好的反映了明代劍的樣式。①北宋木函彩畫中所繪劍柄嵌滿了大顆寶石珍珠。《蘇州瑞光寺塔發現)②③明初魯王朱檀墓出土的手捧巨劍的儀仗木俑。木俑所持劍可能源自“榀具劍“《漢書·雋不疑傳》有“不疑進賢冠,帶榀臭劍”的記載,即木柄上有蓓蕾形玉飾的劍,晉灼注:“古長劍首以玉作井鹿盧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時。今大劍木首,其狀似此。”(山東省博物館藏)④明代龍吞長劍劍柄局部。劍首上的凸起造型可能源自宋劍上的寶石裝。

與刀樣式相同的盤狀護手也是同理,相對傳統劍格,這種結構可以更好的保護持刀的手不被傷害;而葫蘆形的碩大劍首,在具備平衡配重作用的同時、貼身搏鬥還可以做柄頭砸擊直接把對方腦殼開瓢兒;護手和劍首都是鐵質為主,純粹出於戰鬥實用考量,可以說“農民劍”完全就是大明朝的人民械鬥神器,妥妥的為戰而生。

並且不要覺得這種武器看似技術含量低、拿起來猛掄狂剁就可以。越是看似簡單粗暴的動作,越是易學難精。這種重心點置前的重劍非常適合以沉穩的進擊來搶佔中線,“磕開”對方武器給自己創造劈砍機會。如果是身體素質卓越、刀劍手感出眾的高手使用,完全可以類似《神雕俠侶》裡玄鐵劍那樣“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方式擊潰看似招式華麗複雜的對手(金庸先生雖然不練武,但他對玄鐵劍法的設定與現代搏擊特別是站立技術的精髓是完全不謀而合的)。

此外明劍普遍不會很長,大多集中在70~90釐米,單手使用為主。應該也是考慮了日常攜帶和易用的問題。畢竟太長容易引起官府注意、也不利於在室內等複雜環境裡揮舞,失去了貼身保命的意義。

最後一點,“農民劍”儘管樸素,但做工其實並不馬虎。畢竟都是私人定制為主,所以它們往往經過精細的鍛造,普遍採用了當時風行的夾鋼法(在鋼的上下兩面夾熟鐵)、嵌鋼法(熟鐵身,刃部嵌一條鋼)。其中更不乏使用了旋焊(不同的鋼鐵混合鍛造,可以得到極具藝術價值的花紋、更富韌性的刀身)、馬齒嵌鋼(一種高難度的嵌鋼技術,可以得到美麗的馬齒形刃面紋)等複雜鍛造技術者。和同時期的日本刀比不遑多讓,不是隨便哪個村口的趙鐵匠就能捯飭出來的。

煮酒論劍 策馬揚鞭

而進入長槍以內的近身肉搏範圍時,軍隊則偏重於用腰刀做劈砍格鬥(還有少量總長度1米6左右的仿倭式長刀,用於北方對抗蒙古騎兵、以及御林軍裝逼)。在這種戰鬥思維的影響下,加上當時中國社會已經沒有了東周兩漢時那種濃郁的擊劍氛圍,所以百姓貼身械鬥以簡單易學的劈砍為主就毫不奇怪了。儘管《大明律》中並沒有禁止民間私造和私藏刀,但絕對禁止軍械刀買賣,因而將管制相對寬鬆的劍做寬做厚、儘量貼近腰刀的戰鬥功能,就是一種顯而易見的處理方式了。

▲明軍主要使用的三種腰刀

圖明代劍姿①元代佩劍武將石雕局部。佩劍寬大粗短,劍格似展翅蝴蝶。(北京石刻博物館藏;②明孝陵佩劍武將石雕局部。佩劍寬大,有巨大葫蘆形劍首。④明初短劍。劍身寬4。2釐米,厚0。9釐米,刃長6 3釐米,凹面脊,可砍可刺,實戰性強。《姜男先生藏)⑤明末清初中國南方造寬刃重劍。此劍刃長6 5.5釐米,劍刃最寬處6.8釐米,厚1釐米,重1.6千克。其雄壯之勢可通過上圖看出。⑥明清時期造型各異的劍格,做工精美,造型多樣。

①-④為福壽劍展示圖。福壽劍也產自浙江地區,與北方產的福壽裝具佩劍相比.其尺寸相對較短,裝具也普遍偏薄。①清中期北方產福壽劍。裝具厚實,劍身尺寸較長,有一定實戰性。(張彥先生藏)②③④為南方產福壽劍。裝具以衝壓及鏨刻工藝加工,紋飾較細膩。早期福壽劍劍身寬度均勻,後期則劍身寬度變化大,劍根至劍尖寬度呈銳減之勢,劍體厚度偏薄

圖明清時期,劍多用於道士作法或祛邪避災之用,劍身也多刻有與道教相關的銘文和符咒,其中不乏精品,,①明代道教用劍,劍身有錯金連線七星圖案,劍根兩側有錯金“紫氣光華、”抑邪匡正”銘文,道教氣息濃。(劉潤生先生藏)②劍柄裝具精美獨特,柄環為龍吞造型,在龍口兩側刻有“造劍人鄭維深”銘文,極為少見。③清代佩劍劍根刻有道符。道符由篆體字和多字重疊而成,諸家認為符為神明所授,具有權力的象徵意義,可以“錄召萬靈,役使百鬼,無所不通也”。將道符刻於劍上,能使劍更具神力。④南宋《摹本梁令瓚星宿圖卷》之持劍星宿。二十八星宿被道教作為護衛神敬奉,常以持劍人物形象出現。(故宮博物院藏)⑤清代《玉匣記》中的道符及含義。

下面兩幅圖很好的反映了明代劍的樣式。①北宋木函彩畫中所繪劍柄嵌滿了大顆寶石珍珠。《蘇州瑞光寺塔發現)②③明初魯王朱檀墓出土的手捧巨劍的儀仗木俑。木俑所持劍可能源自“榀具劍“《漢書·雋不疑傳》有“不疑進賢冠,帶榀臭劍”的記載,即木柄上有蓓蕾形玉飾的劍,晉灼注:“古長劍首以玉作井鹿盧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時。今大劍木首,其狀似此。”(山東省博物館藏)④明代龍吞長劍劍柄局部。劍首上的凸起造型可能源自宋劍上的寶石裝。

與刀樣式相同的盤狀護手也是同理,相對傳統劍格,這種結構可以更好的保護持刀的手不被傷害;而葫蘆形的碩大劍首,在具備平衡配重作用的同時、貼身搏鬥還可以做柄頭砸擊直接把對方腦殼開瓢兒;護手和劍首都是鐵質為主,純粹出於戰鬥實用考量,可以說“農民劍”完全就是大明朝的人民械鬥神器,妥妥的為戰而生。

並且不要覺得這種武器看似技術含量低、拿起來猛掄狂剁就可以。越是看似簡單粗暴的動作,越是易學難精。這種重心點置前的重劍非常適合以沉穩的進擊來搶佔中線,“磕開”對方武器給自己創造劈砍機會。如果是身體素質卓越、刀劍手感出眾的高手使用,完全可以類似《神雕俠侶》裡玄鐵劍那樣“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方式擊潰看似招式華麗複雜的對手(金庸先生雖然不練武,但他對玄鐵劍法的設定與現代搏擊特別是站立技術的精髓是完全不謀而合的)。

此外明劍普遍不會很長,大多集中在70~90釐米,單手使用為主。應該也是考慮了日常攜帶和易用的問題。畢竟太長容易引起官府注意、也不利於在室內等複雜環境裡揮舞,失去了貼身保命的意義。

最後一點,“農民劍”儘管樸素,但做工其實並不馬虎。畢竟都是私人定制為主,所以它們往往經過精細的鍛造,普遍採用了當時風行的夾鋼法(在鋼的上下兩面夾熟鐵)、嵌鋼法(熟鐵身,刃部嵌一條鋼)。其中更不乏使用了旋焊(不同的鋼鐵混合鍛造,可以得到極具藝術價值的花紋、更富韌性的刀身)、馬齒嵌鋼(一種高難度的嵌鋼技術,可以得到美麗的馬齒形刃面紋)等複雜鍛造技術者。和同時期的日本刀比不遑多讓,不是隨便哪個村口的趙鐵匠就能捯飭出來的。

煮酒論劍 策馬揚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