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被賀龍稱為“鐵匠”的開國少將張秀龍部蝗蟲病防治工作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 是由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和濱海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

1947年2月, 山東野戰軍第8師與濱海警備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 何以祥任司令員, 丁秋生任政治委員。

1949年2月, 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

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 屬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建制, 孫繼先任軍長, 丁秋生任政治委員。

1958年2月, 22軍所轄的第64師, 第65師, 第66師中, 第64師、第65師1958年改編為舟嵊要塞區部隊。 第66師1951年撤銷, 組建空10師和空12師。 1958年2月22軍被撤銷。

張秀龍人, 1914年出生,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了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百團大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戰鬥。 曾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湖北省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武漢武昌小洪山北麓, 松青竹翠, 格外寧靜, 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的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張秀龍將軍便居住于此。

賀龍稱讚他為鐵匠

張秀龍是從洪湖蘇區走出來的開國將軍。 其家境貧寒, 家鄉沔陽過去曾流傳“沙湖沔陽洲, 十年九不收”的民謠。 他少年離家進入鐵匠鋪當學徒, 參與為紅軍遊擊隊打造刀槍兵器和散發傳單、張貼標語等革命活動。 15歲參加紅軍, 征戰幾十年, 至今身上還留有戰爭年代的彈片。

1932年, 張秀龍在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川漢獨立團任警衛班長。 一次戰鬥中, 他帶人一舉擊退敵人, 還為紅軍搞回幾百擔糧食。 賀龍誇獎他能幹, “像個鐵匠”。 從此, “鐵匠”之名越叫越響。

此後, 在一次戰鬥中, 部隊傷亡慘重。 臨陣指揮的賀龍來到已任營長的張秀龍面前說道:“鐵匠, 這次戰鬥就看你的了, 你帶人沖上去!”張秀龍率隊英勇拼殺, 將敵人打得潰不成軍。

長征時期, 張秀龍任二軍團9師17團參謀長, 曾3次負傷。 一次, 部隊行至貴州畢節境內, 與敵人交火。 情況危急, 師長郭鵬、政委廖漢生命令張秀龍帶傷出征。 他帶領部隊, 硬是將氣勢洶洶的敵人打得鬼哭狼嚎。 此戰中, 張秀龍的腿部受了重傷, 部隊撤離時, 張秀龍不見了。 師長郭鵬下令去找, 才將受重傷的張秀龍找回。

部隊過了金沙江後。張秀龍問賀龍:“前面高高的是什麼山?”賀龍答道:“雪山。”隨後,賀龍令戰士找來防寒的衣服給他,牽來一匹騾子,把張秀龍扶上騾子。就這樣,渾身是傷的張秀龍跟隨部隊爬過了雪山。

那一仗打得真痛快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秀龍隨部隊轉戰山西。

談到山西靜樂康家會戰鬥時,老人神采飛揚。他起身從書桌抽屜取出地圖,準確地指出康家會在哪、婁煩在哪:“我們在山西打日軍據點,是在打了婁煩後打康家會的。康家會那一仗打得真痛快,整整消滅了日軍1個中隊。戰後一名日軍軍官向我敬禮,說是被我這個長官捉了才活下來的。”

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張秀龍對當時戰鬥的激烈尤難忘懷。“日軍以鐵路、公路為鏈,碉堡為鎖,企圖困死我根據地軍民。我軍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戰士向鐵路、公路沿線的敵軍發起攻擊,一個一個地拔除敵偽據點。戰鬥從頭年8月一直打到第二年5月。經過浴血奮戰,我們成功地粉碎了敵軍的‘囚籠政策’。”戰鬥中,張秀龍親眼看到並肩作戰的連長被敵軍子彈擊傷,兩個排長和幾個戰士犧牲。

“有成千上萬的戰友犧牲,他們是共和國的功臣,應該為他們樹碑立傳!”老人越說越激動,禁不住滿眼噙淚。

中原突圍生死對決

1946年,中原解放軍約5萬部隊吸引了國民黨30萬大軍,這使得解放戰爭初期解放軍其他部隊的壓力大大減輕,爭取了發展的寶貴時間。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包圍,中原解放軍分路突圍。張秀龍時任江漢軍區副司令員,隨部隊向四川方向突圍,準備去找陳賡部會合。他的部隊越打越少,包括兄弟部隊在內打到宜昌時只剩一個營的兵力。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打,有一天在麻城附近,遭遇了麻城保安團。附近活動的遊擊隊聽到槍聲,聞聲趕來支援。

與遊擊隊會合後,暫時沒有了被包圍的危險,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儘快與黨中央取得聯繫,以便明確下一步的行動方向。開會的結果是大家推舉張秀龍化裝出去聯絡。

遊擊隊的同志送給張秀龍一個金戒指,上面刻有“曹金山”三個字,可能是哪個地主老財的名字。張秀龍順勢化名為曹金山,戴著禮帽,坐著轎子,帶了3個人“做起了綢緞生意”。一路上他們多次看到“捉李先念懸賞五百萬大洋,皮定均和張秀龍三百萬大洋”的告示,但是整個過程出奇的順利,沒有受到任何盤查。

將軍告訴記者,戰爭年代他6次掛彩,均死裡逃生,但是他的好多戰友卻犧牲了,沒有能夠看到勝利的這一天。

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老將軍叮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作為軍人,任何時候都要有憂患意識,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如此,我們的軍隊才能無愧於祖國的鋼鐵長城的稱號。

102歲開國少將張秀龍逝世 被俘日軍官曾向其敬禮

才將受重傷的張秀龍找回。

部隊過了金沙江後。張秀龍問賀龍:“前面高高的是什麼山?”賀龍答道:“雪山。”隨後,賀龍令戰士找來防寒的衣服給他,牽來一匹騾子,把張秀龍扶上騾子。就這樣,渾身是傷的張秀龍跟隨部隊爬過了雪山。

那一仗打得真痛快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秀龍隨部隊轉戰山西。

談到山西靜樂康家會戰鬥時,老人神采飛揚。他起身從書桌抽屜取出地圖,準確地指出康家會在哪、婁煩在哪:“我們在山西打日軍據點,是在打了婁煩後打康家會的。康家會那一仗打得真痛快,整整消滅了日軍1個中隊。戰後一名日軍軍官向我敬禮,說是被我這個長官捉了才活下來的。”

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張秀龍對當時戰鬥的激烈尤難忘懷。“日軍以鐵路、公路為鏈,碉堡為鎖,企圖困死我根據地軍民。我軍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戰士向鐵路、公路沿線的敵軍發起攻擊,一個一個地拔除敵偽據點。戰鬥從頭年8月一直打到第二年5月。經過浴血奮戰,我們成功地粉碎了敵軍的‘囚籠政策’。”戰鬥中,張秀龍親眼看到並肩作戰的連長被敵軍子彈擊傷,兩個排長和幾個戰士犧牲。

“有成千上萬的戰友犧牲,他們是共和國的功臣,應該為他們樹碑立傳!”老人越說越激動,禁不住滿眼噙淚。

中原突圍生死對決

1946年,中原解放軍約5萬部隊吸引了國民黨30萬大軍,這使得解放戰爭初期解放軍其他部隊的壓力大大減輕,爭取了發展的寶貴時間。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包圍,中原解放軍分路突圍。張秀龍時任江漢軍區副司令員,隨部隊向四川方向突圍,準備去找陳賡部會合。他的部隊越打越少,包括兄弟部隊在內打到宜昌時只剩一個營的兵力。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打,有一天在麻城附近,遭遇了麻城保安團。附近活動的遊擊隊聽到槍聲,聞聲趕來支援。

與遊擊隊會合後,暫時沒有了被包圍的危險,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儘快與黨中央取得聯繫,以便明確下一步的行動方向。開會的結果是大家推舉張秀龍化裝出去聯絡。

遊擊隊的同志送給張秀龍一個金戒指,上面刻有“曹金山”三個字,可能是哪個地主老財的名字。張秀龍順勢化名為曹金山,戴著禮帽,坐著轎子,帶了3個人“做起了綢緞生意”。一路上他們多次看到“捉李先念懸賞五百萬大洋,皮定均和張秀龍三百萬大洋”的告示,但是整個過程出奇的順利,沒有受到任何盤查。

將軍告訴記者,戰爭年代他6次掛彩,均死裡逃生,但是他的好多戰友卻犧牲了,沒有能夠看到勝利的這一天。

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老將軍叮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作為軍人,任何時候都要有憂患意識,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如此,我們的軍隊才能無愧於祖國的鋼鐵長城的稱號。

102歲開國少將張秀龍逝世 被俘日軍官曾向其敬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