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滴滴呱呱”上海人的主要姓氏溯源,看看都從哪裡來的~

20世紀80年代以前, 上海未作過系統的姓氏調查和統計, 僅存有零星的文獻資料。 80年代中期, 部分郊縣因編修地方誌開展姓氏統計。

1994年6月上海市譜牒研究會進行首次全市居民姓氏總量調查, 全市在住人口中有姓氏1723個, 其中單姓1334個、複姓29個、多字姓2個, 還包括358個非傳統璧聯姓與外國姓氏。

1997年12月31日, 對全市在住人口進行姓氏調查, 共調查1295.77萬人。 上海市在住人口中有傳統姓氏1341個(實為1354個,

因漢字簡化, 部分姓氏被歸併, 有佈入布, 芶入苟、榖入穀、後入後、鑑入鑒、傑入傑、蔴入麻、甦入蘇、塗與凃入塗、肖入蕭、貟入員。 其中單姓1305個、複姓34個、多字姓2個。 另有為數甚多的外國姓氏和非傳統璧聯姓氏。 部分少數民族居民有名無姓。

部分姓氏始見錄

《後漢書》、《三國志》等史籍中見有陸、顧、張、朱、徐、王、黃、孫、沈、卞、許、呂、吾等姓氏。 兩晉南北朝時期,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及地方誌, 又見有袁、陶、李、孔、褚、蕭、裴、於、幹、佘等;宋葉夢得《崖下放言》記有晉升平四年(360年)周氏墓碑。 隋唐時期, 崇明墾殖, 青龍鎮夷番雜處, 華亭設縣, 上海地區人口迅速增長, 姓氏大增。 崇明舊志記有唐萬歲通天元年(696年), 首批墾殖崇明的居氏中新見有董、施、宋姓。 今存松江唐大中十三年(859年)、金山亭林唐鹹通三年(861年)和嘉定南翔鹹通八年3座經幢,

可辨姓氏中增見蔣、劉、江、姚、馬、樂、任、趙、陳、吳、樊、房、夏、史、賈、殷、郎、曹、唐、甘、安、盧、聞人、何、楊、胡、尹、管、平、俞、倪、葛、郁、湯、莫等。

地方誌所輯金石中有唐永泰年間景筠所刻滬瀆重玄寺石幢記、唐建中年間《華亭縣令延陵包公璧記》、唐中和三年(883年)《戴府君墓誌銘》、鹹通三年莊泰墓碑,

鹹通六年蔡贊所立柘林方廣寺石幢、鹹通八年《燕胄妻朱氏墓碑》、唐太和四年(831年)《故右內率府兵曹鄭君墓誌銘》、唐長慶元年(821年)章君暘立的金大娘壙磚, 以及葬年不詳的《唐隰州司倉支令問妻曹夫人墓誌銘》《唐溧陽令陸氏妻韋夫人墓》碑等。 據《吳地記》和舊志所記松江九峰有薛約道、查玉成、厙公(亢桑子)等隱居。 地方誌記有南匯卜將軍墓, 華亭諸葛氏墓、奉賢蕭塘衛氏入遷。

據上述資料, 上海地區增景、包、戴、莊、蔡、燕、鄭、章、金、支、韋、薛、查、厙、卜、諸葛、衛等姓氏。 五代至北宋, 上海地區人口又大增。 據《雲間志》及有關舊志、金石, 又增有邱、錢、柳、富、詹、傅、笪、仰、郭、龔、范、仲、潘、葉等姓氏。

部分姓氏人口遷入溯源

根據譜牒、地方誌、碑銘及其他資料, 簡錄部分上海土著居民中較早或較有影響的姓氏人口遷入情況。

陸姓, 東漢末, 陸遜率族自廬江遷華亭穀(今松江、青浦之交)。 萬歲通天元年, 句容陸氏遷崇明東西沙。 唐末, 長洲陸龜蒙遷華亭, 後人散遷今閔行馬橋、浦東洋涇、普陀真如等。 南宋初, 陸樂清自汴(今開封)遷今南匯富豐莊, 陸在安自臨安避隱槎溪(今南翔)。 宋末, 揚州陸文祥遷南匯坦直。

顧姓, 東漢末, 顧奉族人自吳郡遷婁縣, 分亭林、昆山等支。 唐萬歲通天元年, 句容顧氏遷崇明。 南宋初, 顧憲自汴遷崇明。

幹姓, 兩晉前, 由吳縣遷今松江、奉賢地。 元代, 自吳縣遷金山幹巷。

袁姓, 晉代, 袁山松歿于與孫恩戰事, 子孫自吳郡遷滬瀆守廬。元末,松江府椽、蜀人袁介留居白沙裡(今奉賢)。明中葉,安邱袁愷遷華亭,句容袁孟康兄弟遷崇明。清雍正、乾隆年間,袁希洛先人自寧波鳳崗遷吳淞。

褚姓,南齊,褚氏由金陵遷今奉賢褚涇。

蕭姓,南齊末,宗室蕭氏自金陵避難秦塘(今奉賢蕭塘)。

董姓,唐萬歲通天元年,句容董氏遷崇明東西沙。南宋初,董宜陽先人、董大理先人自汴南渡,分遷沙岡與海上。

黃姓,唐萬歲通天元年,自句容遷崇明東西沙。北宋末,多支自中原南渡,黃紳先人支遷清浦裡(今浦東高橋),後分遷嘉定;一支經句容遷崇明;黃彥支遷嘉定、分遷青浦。南宋中葉,黃東齋自吳郡遷疁城(今嘉定),後人布方泰、南翔、楊行;浦城黃端虛遊歷留居雲間(今松江);臨安黃學祿遷浦東高行,後分遷川沙。元代,新安黃文寬遷閔行北橋,休甯黃氏遷洙涇泖灣。

施姓,唐萬歲通天元年,自句容遷崇明東西沙。北宋末,施天瑞兄弟自汴南渡,或直遷崇明,或經句容後轉遷崇明,後人廣布崇明、寶山、浦東、嘉定;施維翰先人自汴遷松江,施起濱先人南渡經吳興遷浦東。

宋姓,唐萬歲通天元年,自句容遷崇明東西沙。明初,臨安宋仲傑遷南梁。

陶姓,唐開元年間,陶峴經昆山遷今松江。元末,長溪陶宗儀由天臺遷泗涇。

郁姓,唐永泰年間前,兗州郁楚榮遷華亭。明初,黎陽鬱天行遷上海縣。

朱姓,唐貞元年間,郯溪朱放遷雲間。五代,朱承進先人自汴遷華亭。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句容朱氏遷崇明三沙。南宋初,朱鶴先人自汴遷今華亭,繼遷嘉定;朱椿先人自汴遷周浦、沈莊。元代,波陽朱素為松江推官留居青龍鎮。明天啟四年(1624年),丹陽朱錫泉遷方泰。明末,桐廬朱邦治遷羅店,徽州朱元大自北京遷幹巷。

歸姓,唐中葉,南遷蘇州。元末,吳縣歸墅支歸昊經昆山遷槎溪,繼分江橋、真如、江灣支。明初,昆山支分遷安亭、嘉定城。

莊姓,唐代,鳳翔莊氏遷今嘉定南翔。宋末,莊肅自臨安遷青龍鎮。元末,常州莊景陽經昆山遷黃姑灣,另支遷白沙裡。

鄭姓,晚唐,滎陽鄭氏因仕留居白沙裡。宋末,吳興鄭文舉入贅洙涇。

吳姓,唐末,武陵(今常德)吳氏遷張堰。南宋初,吳潛先人自甯國遷嘉定。宋末,常熟吳氏遷崇明。元至正中,吳良由閩遷張堰。明正德年間,吳縣東山吳太初遷今南匯,上虞吳氏遷華亭。

衛姓,唐末,衛涇先世由齊遷今奉賢蕭塘。五代末,衛公佐先人由汲縣遷華亭城。

李姓,唐末,華亭令、無錫李夔留居。南宋初,多支自中原南渡,荊州李邃為浙西漕司丞居竹岡(今奉賢),洛陽李澄川遷黃渡,分遷廠頭(今普陀桃浦)、江灣。宋末,句容李垂發遷崇明姚劉沙。

錢姓,多於五代兩宋遷自臨安。五代後樑開平元年(907年),錢定海遷前京(今大金山北海中),宋宣和年間避海坍遷秦望山西(今錢圩),明代分遷松江東門;錢卓遷華亭。宋代,錢宥遷南梁,錢福遷盤龍。明代,錢南澤遷上海徐家匯東(今徐匯、盧灣之交錢家塘)。

孫姓,宋初,原南唐昆山鎮防遏使、余杭孫漢英遷練祁(今嘉定鎮)。南宋,紹興孫心恭遷今奉賢金匯橋。宋末,句容孫氏遷崇明。元末,江陰孫作遷華亭。

龔姓,宋初,邵武龔識自吳郡遷昆山黃姑村(今婁塘)。元代,句容龔和生兄弟遷崇明。

林姓,宋初,林樂耕遷今浦東三林。清初,蘭溪林氏遷崇明。

劉姓,宋天聖三年(1025年),自句容遷崇明姚劉沙。南宋初,劉貴三先人自汴經海門遷練祁,後人布寶山、嘉定、浦東。南宋中,劉亨叔由汴遷華亭,繼遷上海。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東光劉世賢子孫守廬貞溪(今青浦小蒸)。

陳姓,宋建中靖國元年,自句容遷崇明三沙。宋熙甯年間,烏程陳舜俞遷楓涇。南宋初,陳子龍先人自中州遷廣富林,陳康肅由汴入白沙裡。宋末,青田陳宏遷浦東。元末,武林陳彥良遷浦東。明初,平湖陳祁年遷華亭倉基裡。明弘治、正德年間,陳榮自南京遷方泰。

張姓,宋建中靖國元年,自句容遷崇明三沙。南宋初,多支自汴南渡華亭,分遷青村、鳥泥涇、華涇等處;嚴陵張鐵一遷錦溪(今龍華)。宋末,多支自臨安遷華亭通波塘、七裡亭及嘉定;常熟張萬九、萬十兄弟分遷雲間、崇明。明代中葉,天津張家灣張氏遷浦東。

姚姓,宋天聖三年(1025年),自句容遷崇明姚劉沙。南宋初,姚世榮自汴遷華亭橫雲山,姚塤先人自汴經臨安遷周浦。元代,句容姚氏遷崇明。明初,桐城姚氏遷真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休甯姚氏遷周浦。

曹姓,宋宣和年間,永嘉曹景修遷貞溪。南宋初,多支南渡入滬,分居錦溪、青龍鎮等,其中宋初名將曹彬後人分遷廣富林(今松江辰山)、嘉定、上海範家浜西等。明中葉,嘉定支曹孟春遷上海,范家浜支遷浦東。元至正年間和明宣德年間,常熟和吳縣東山兩支先後遷崇明。

楊姓,宋宣和末,楊敏求自汴遷昆山崖岡(今嘉定外岡)。南宋初,楊垕由汴遷昆山白沙(今寶山楊行)。宋末,上虞楊榮遷滬瀆,句容楊廷玉遷崇明。元初,濱州楊乘經臨安遷青浦,天臺楊仁壽避亂華亭陶溪(今奉賢陶宅)。元末,諸暨楊維楨遷華亭天馬山,句容楊孟春兄弟遷崇明。

過姓,北宋末,由汴遷松江橫泖。明初,平湖過遴入贅華亭顧氏。

翟姓,北宋末,隨黃紳先人遷清浦裡,為黃紳守廬留居。宋末,臨安翟勝甫遷嘉定封溪。

米姓,北宋末,長陽米芾為青龍鎮監,留居。

萬姓,北宋末,豫章萬氏遷黃渡。

范姓,多來自吳郡,有北宋末遷崇明,有元末遷泗涇,有明初經常熟遷羅店等。

章姓,北宋末,浦城章楶為華亭稅監,留居青龍鎮。

王姓,南宋初,大名王氏合族自汴南渡,經金陵遷華亭,王迪居鶴沙,王鎮居張堰、王元居昆山。明初起,昆山支分遷介山墩(今嘉定戩浜)等地。同期,宿遷王垂裕遷青龍鎮。

唐姓,南宋初,唐貴自汴遷白沙裡,元末遷上海;荊州唐氏自汴遷鶴灘,數遷後居漕河涇。元貞元年間,成都唐永卿由紹興遷嘉定。

金姓,南宋初,自汴遷黃渡,分遷羅店。元代,秀水(今嘉興)、吳縣東山兩支遷上海。

謝姓,南宋初,謝國光六世祖由江右隱入華亭。

沈姓,南宋初,揚州太守、鳳陽沈都遠遷清浦裡,後分遷浦東、寶山、嘉定、崇明;嚴陵沈氏遷錦溪。宋末,句容沈節隱遷崇明。元初,吳興沈居仁先人遷楓涇,繼遷上海、浦東。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昆山沈懷玉遷大場。明代,多支吳興沈氏分遷上海、華亭天馬山、楓涇等地。

何姓,南宋初,許州長社何氏南渡,何中立居浦東餘河潭,何滄分遷青龍鎮,後人廣布奉賢、松江、青浦、嘉定。

杜姓,南宋初,杜國珍先人南渡攜李(今嘉興),轉遷華亭。

徐姓,南宋初,許州(今許昌)徐勔南遷浦東,分遷江東(今浦東高橋)、嘉定;長葛徐劍川遷茸城(今松江縣城),後遷張澤;徐時勉先人自汴遷華亭,繼遷嘉定;徐擒先人自隴右遷蒲溪(今七寶);句容徐公正兄弟遷崇明。明初,徐光啟先人自姑蘇遷滬瀆。正德年間,明初名將徐達後人徐飛自句容遷崇明。

趙姓,南宋初,宗室趙不玷遷三林;嚴陵趙氏遷錦溪,後遷上海縣城,稱亭前趙。宋末,有趙氏自臨安遷羅店。元初,平江(今蘇州)趙良仁遷松江辰山。明初,趙紃遷浦東趙家灘。

高姓,南宋初,高存善先人和高進義自汴南遷滬瀆、月浦。宋嘉定年間,四明高衍孫首任嘉定知縣後留居。宋鹹淳年間,通州高晞遠遷華亭。明末清初,渤海高氏遷張堰。

潘姓,南宋初,潘塏先人自汴經無錫遷華亭,又一支自中州(今開封)遷嘉定。元末明初,宜興潘彥章遷上海縣。

胡姓,南宋初,胡琬先人自汴遷華亭秋涇港。宋末,金華胡氏遷今奉賢胡家橋。元末,清忠書院儒學教授、台州胡儂留居青龍鎮。明末,多支胡氏自皖南遷滬,僅績溪即有胡少剛遷陳行、胡鎔遷新場,僅胡兆孔族人遷滬經商達數百人。

葉姓,南宋初,葉夢得後人遍佈吳中,陸續分遷滬地。有自吳縣東山入滬瀆,有自昆山遷安亭、重固,有自蘇州遷華亭。宋末,京口葉懋遷華亭。清初,吳縣東山葉氏經平湖遷呂巷、新浜,後分遷楓涇、蒸澱。

蔡姓,南宋初,蔡連先人自汴遷新場。宋理宗時,吳縣西山蔡子旺主天賜鹽場,遷崇明。元至正年間,建陽蔡光祖遷唐行。

瞿姓,南宋初,瞿檜自滬遷鶴沙(今南匯下沙),後分遷浦東、奉賢、松江、嘉定;嚴陵瞿氏遷錦溪。元至正年間,昆山瞿信遷青龍江。

呂姓,南宋初,萊州呂氏經壽州遷嘉定川沙裡。明代,常熟呂氏遷嘉定。明末,祥符呂氏由皖遷浦東張江。

談姓,南宋初,青城談怡由汴遷華亭鶴坡,後人布南匯、閔行。

管姓,南宋初,自汴遷吳中,元明際散遷松江、嘉定。

淩姓,南宋初,淩哲自汴遷華亭。

封姓,南宋初,由渤海遷浦江畔(今松江張澤),後分遷嘉定馬陸。

柏姓,南宋初,柏萬春族人自汴(今開封)南遷京口,宋末柏應科轉入崇明。

周姓,宋紹興年間,周文達自汴遷天馬山,周寀自三衢遷嘉定。元末,周臨自汴遷洙涇。句容周百愚遷崇明。明嘉靖年間,余姚周謹遷浦東。

侯姓,宋紹興年間,河東侯細自臨安遷真如。明永樂四年(1406年),盱眙侯端戌金山衛,子弟兵千余人廣布今金山、松江、奉賢、南匯、川沙。

韓姓,南宋中,韓侂胄設別業崇明。清咸豐年間,蕭山韓氏遷三墩。

邵姓,南宋中,洛陽邵宗穆經丹徒遷胥浦。宋末,處州教授邵桂子由淳安遷貞溪。

餘姓,南宋中,嘉興余昇入贅華亭。

夏姓,宋景定年間,長興夏杞為華亭吏,與弟夏椿遷泗涇。

費姓,宋德祐年間,長興費經嘉興遷上海。

包姓,宋末,包汴先人自嘉興入贅華亭。

鄒姓,宋末,常州鄒時昌遷滬瀆。

儲姓,宋末,魏人儲昱南渡三林。

任姓,宋末,兩浙鹽運照磨、奉化任子良留居華亭。元大德年間,綿竹任士林,由奉化遷華亭。

婁姓,宋末,由淮遷華亭。明初,長州婁鋼遷江東。

秦姓,南宋末,秦約先人自鹽城、秦中立自高郵分別遷崇明,秦君端遷盤龍,高郵秦知柔兄弟自淮揚南遷,分居滬瀆、九團、趙屯。元代,無錫秦輔之遷嘉定。

茅姓,宋末元初,句容茅氏遷崇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茅紀卿由南通遷奉賢三團。

許姓,元初,由中州遷松江張莊。

嚴姓,元初,杞縣嚴介遷黃姚,後人廣布寶山、青浦、嘉定、浦東、崇明。

孔姓,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通州稅監、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安之子孔希文,由通州遷崇明。

殷姓,元至元年間,殷鴻自句客遷崇明。

盛姓,元至元年間,余杭盛伯珪遷石筍裡(今南匯新場)。

邱姓,元至元年間,邱貴自長洲龍墩遷嘉定茭門涇。

雷姓,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江西雷氏三兄弟舟行東下,卜居唐行,後人布松江、青浦。

薛姓,元至正十四年,廣西橫州薛文虎知崇明州後留居。

浦姓,元代,自蘇州遷嘉定、松江龍華,龍華浦氏於明末因奴變遷真如。

湯姓,元代,句容湯吞遷崇明。

昝姓,元代,昝璚為黃渡河泊所大使後留居。

羅姓,元代,羅昇自中州南渡,遷今羅店。元末,鎮江羅璧為上海參軍總管留居。

馬姓,元末,太倉馬麐遷松江。明末,馬晟先人自吳縣東山遷廣富林。

貝姓,元末,崇德貝瓊從楊維楨學,遷胥浦。

石姓,元末,宿州石國英遷華亭。

喬姓,元末,松江知府喬杞留居,後人遷上海法華、浦東六團。

倪姓,元末,多支自無錫遷滬,倪瓚遷華亭,一支遷上海陸家浜,倪淶、倪洽兄弟經句容遷崇明。明萬曆年間,紹興倪敘惇遷青浦西岑。

汪姓,元末,婺源汪從善為松江知府後留居。明清際,皖南汪氏多經商遷滬,休甯有汪明標先人遷嘉定,汪文明遷紫隄(今閔行區);新安有汪聯芳先人遷華亭,另支遷羅店;歙縣有汪啟淑先人遷華亭,汪廣林遷高行等。此外,桐廬汪百祿遷周浦。

成姓,元末,揚州成廷珪遷上海。

洪姓,元末,金華洪恕遷松江。

華姓,元末,無錫華文瑾遷松江。

薑姓,元明際,姜雲龍先人自永康遷華亭。

艾姓,明初,撫州艾舟悝由南京遷松江,後人分遷三林、上海城、浦東孫橋。

傅姓,明初,傅友德後人由南京避難白沙裡。

沙姓,明初,沙玉相自太倉遷崇明。

練姓,明建文六年(1402年),新淦練達知嘉定,靖難之變中子裔改侯姓匿居江東、封溪,清乾隆年間複姓。

戴姓,明弘治年間,休甯戴冠入贅嘉定廣福。

西姓,明弘治年間,盱眙西賢戌金山衛,留居。

葛姓,明中葉,丹徒葛氏遷上海。明末,句容葛氏經昆山遷嘉定雞鳴塘。

蘇姓,明嘉靖年間,眉山蘇氏由常熟遷周浦。

火姓,明嘉靖年間,慈溪火耕樂遷浦東南匯。

席姓,多遷自吳縣東山。明萬曆年間,分遷至閔行、珠裡(今青浦朱家角)。清咸豐、同治年間,遷上海縣城。

熊姓,明代,南昌熊曰蘭流寓金山,留居。

祝姓,明末,海甯祝錦遷龍華,繼遷浦東,廣布南匯坦直、六團、川沙城廂。晚清,常州祝氏遷上海,繼遷朱家角。

程姓,明末,程玉溪由休寧遷金山。

闞姓,明末,昆山遷嘉定。

仇姓,明清際,仇炳台先人自歙縣遷松江。

印姓,明末清初,河北安平印氏經公安遷浦東。

魯姓,清初,魯之嶼抗清陣亡蘇州,後人避遷崇明。

穆姓,清初,穆藕初先人自吳縣東山遷上海縣。

童姓,清初,自石門遷嘉定錢門塘。

屠姓,清初,屠王畿自蘇州遷青浦珠裡。

廖姓,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汀州廖冀亨知吳縣後遷嘉定。

毛姓,清康熙年間,常熟毛氏經太倉瀏河分遷寶山、嘉定。

郭姓,清乾隆年間,龍溪郭夢鬥遷上海縣城設洋船行。

鈕姓,清中葉,吳興華林鈕氏遷上海縣馬橋俞塘。

關姓,晚清,漢陽關棠遷上海。

部分姓氏的嬗變

嬗變,是現存姓氏的一種特殊來歷,原因有過繼、收養、入贅、賜姓、示警、少數民族漢化以及避禍、國變之類的非常情勢。

入贅、過繼、收養 清代華亭文學家閔萃祥,系出繆姓。萃祥父文藻,本紹興繆氏子。松江閔氏無子,兩家友好,以文藻過繼,遂為閔姓。又明末嘉定抗清領導人侯峒曾,系出楊姓。明初,紫隄侯氏無嗣,繼以姻親楊氏子。上海小南門唐氏始祖本崇明陳氏棄嬰,為唐氏婦收養,綿延上海唐氏一族。

避禍 宋末,一支趙氏宗室自臨安遷華亭浦南,改宋姓以不忘故國,為今奉賢虹橋宋氏。元末,錢鶴皋起事,為朱元璋鎮壓後滅族,其弟鶴軒第三子匿入莊家,避遷浦東,為浦東莊氏始祖。建文四年,方孝孺於靖難之役中被夷族,族人避遁崇明,改當地大姓為施氏,並取“方人也”之義,建國初崇明部分施氏猶家祭方孝孺。

少數民族漢化 元明鼎革,上海地區頗多蒙古族和西域諸族人(時稱色目人)留居漢化。今南匯、浦東三林部分金姓,原撥賜莊蒙古族人所改。松江顏氏,本蒙古族伯顏氏,天馬山李氏,本蒙古族木華黎氏;松江賽氏,原西域人納速剌丁氏;青浦小蒸魯氏,原西域康裡人火魯忽達氏。元末入遷金山的著名畫家高克恭,本西域維吾爾族。嘉靖年間,由慈溪遷入南匯的火氏,原維吾爾族火密思氏。余如華亭馬文郁、謝毅均本西域人,顧仁本蒙古族,都是漢化所改。

紀念先人 崇明有姓,本鬱氏。乾隆四年,貢生郁瑚上書衍聖公與朝廷,稱本孔門高足有子後裔,獲准改姓,並于蟠龍鎮東建有子祠。今地名有家橋,亦多有姓。鄂姓,多仁和遷入。本岳姓,雲岳飛後裔,明代為紀念先人,取王號(岳飛追封鄂王)為姓。

示警 辜姓,多以平湖、嘉興、海寧遷入,亦有福建、四川籍。先為林姓,因犯罪改姓,以示痛改決心。

上海十大姓氏尋根

第一大姓張

——幫劉邦打天下的張良,後來跟赤松子走了,據說來到了金山張堰;上海是因港而興,莫忘了海運奠基人之一的張蠧,他的後人,從甘肅前來尋根;張聾,真名反倒不彰。他的六世祖瞻源和五世祖武在的墓葬正在哈同所圈園址中,面對哈同的各種威脅,他堅決抗爭,一直訴諸公共租界會審公廨和英國駐滬總領事館。訴訟期間,社會輿論極為高漲,會審公廨與英國總領事館被迫判決哈同敗訴。自此,“張聾是清末民國初老少皆知的新聞人物,因為他鬥贏了地產大王哈同;張元濟當上海文史研究館館長,是毛澤東主席親自提的名;城隍廟五香豆,勾起許多旅台上海同胞思鄉波瀾;去世後,寓所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上海只有兩位,一是孫中山,再就是張聞天;1911年11月15日張園剪辮大會,震撼了全國。

第二大姓王

——王姓的人數,在全市雖居第二,在市區卻坐著頭把交椅;市郊王姓大多是三槐堂後人;晚清時,上海傳統支柱產業沙船業的八大家中,王姓占了三家;上海的著名酒店與王姓特別有緣,王寶和是最有名的一家;王一亭是推進上海近代化的功臣,於今卻不大被提起;王東陽創造的“牡丹亭”樂隊,正亟待搶救;王孝和依舊活在人們的心中,他的犧牲處今為紀念地;你走在復興中路上,知不知道這條路曾與法華王家有關?

第三大姓陳

——1915年上海發生了三件影響深遠的事,都與陳姓有關;如果鄭和真的到了美洲,那麼參加者中還有上海的陳常、陳以誠;只被看作文學家的陳子龍,其實還是位貫通中西的科學家;金山歷史上有家油坊開了714年,你信不信?身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陳雲,特別平易近人,一位老太太會請他調查被偷的老母雞;兩位布衣,以個人之力纂撰了為歷史負責的兩部方志;“蝴蝶”的牙齒咬碎了“金剛石”,卻不是童話或傳說。

第四大姓朱

——相傳三國朱治的俸邑就在金山洙涇;朱清開闢了海運航線、朱其昂籌建了輪船招商局、出身沙船世家的朱志堯要造最大的“火輪船”,朱姓為上海海運實行了一條龍式的實踐與努力;華亭緙絲和嘉定竹刻,是上海朱姓培育的兩株藝壇奇葩,如果您沒見過,不妨去上海博物館鑒賞一下;當今,生命科學正方興未艾,朱冼在30年代就研究單性繁殖,稱得上是生命科學的先驅;北京故宮有許多朱寅的墨蹟,他是上海金山人。

第五大姓徐

———徐家匯是徐光啟留下的人文印記,他是我國最早接受西方科技的古代科學家;與徐光啟一樣,徐階、徐 也是宰相級的大官;為捍衛共和,徐企文發動了反袁世凱起義,是二次革命真正首義者;徐重道靠分店開創“收方代煎,送藥上門”,成功實施了網路式經營;蘇聯元帥布瓊尼對徐悲鴻說:“你筆下的奔馬,比我的戰馬更加奔放、更加健美”;位於老閘鎮的徐園,放映了中國第一場電影。

第六大姓李

———“李”是北方特大姓氏,主要集中在市中心;李平書是推進上海近代化的第一號實幹家和功臣,現在幾乎把他遺忘了;李達與李漢俊是中共一大的具體籌組者;戰友的軍號即將響起,李白卻犧牲了;寧波幫的小港李家,于營建大上海功不可沒;風骨錚錚、無私無畏的學者李平心,那“十論生產力”的系列論文,衝擊了僵化的理論研究環境,他自備鬧鐘上課,還是個幽默而風趣的人;松江有座李塔,您去過嗎?

第七大姓沈

———上海沈姓大多來自湖州;上海最早的沈姓是位神童,他最早注了《孫子兵法》;沈萬三究竟有幾個兄弟,有說四個,有說六個,眾說紛紜,看來很多人想沾他一點富氣;中日甲午戰爭的第一位烈士叫沈壽昌,他是上海洋涇人;不是中共一大代表的沈雁冰,為一大的召開曾準備過參考文件;至今滿天飛的禮券,發明的專利權應當歸屬沈大成的老闆;半淞園是一所名園,毛澤東第一次來上海,就去過那裡。

第八大姓周

——一個大多為周天子正宗子裔的姓;明代最後一位皇后是嘉定婁塘人;;計程車大王周祥生最富傳奇色彩,地產大王周湘雲是上海第二號富翁;從大世界等近代優秀建築到地鐵一、二號線,都與周惠南一家有關,他是打破洋人壟斷建築設計的第一人;天馬山有座斜塔,藏過周家的五色舍利子,它的傾斜度超過了世界聞名的比薩斜塔。

第九大姓陸

———一個最有上海特色的姓氏;馳名世界的陸家嘴,因明代陸深而得名,他是著作輯入《四庫全書》最多的上海學者;火燒劉備的陸遜,他家就在小昆山旁;“雲間”,這個上海最有名的古稱,竟是陸雲在隨口應對中製造的;配祀孔廟的陸隴其,是歷史上少有的清官與學者,紀念他的當湖書院,近年被拆,真可惜!陸廷燦寫了本《續茶經》,實用價值比陸羽的《茶經》更高;陸儼少的畫冊拍出了近7000萬元的天價。

第十大姓吳

——這是一個包括上海在內的吳郡地區土生土長的姓;上海出現的最早地名叫“華亭”,就是吳姓先人起的;不是吳梁、吳潮兄弟冒死上書,今天的地圖上就不會有張堰與漕涇;少年英雄夏完淳千古傳頌,共產黨人吳志喜犧牲時也是17歲,卻鮮有人知;畫壇大師吳昌碩曾說:其實我的書法比畫好,金石更比書法好;吳朴堂曾為毛澤東主席連夜趕刻藏書章;吳蘊初憑知識與技術,當上了天字型大小化工企業集團的掌印人。

來源丨上觀新聞、《上海姓氏尋根》

編輯丨長寧區新聞宣傳中心 孔建宏

子孫自吳郡遷滬瀆守廬。元末,松江府椽、蜀人袁介留居白沙裡(今奉賢)。明中葉,安邱袁愷遷華亭,句容袁孟康兄弟遷崇明。清雍正、乾隆年間,袁希洛先人自寧波鳳崗遷吳淞。

褚姓,南齊,褚氏由金陵遷今奉賢褚涇。

蕭姓,南齊末,宗室蕭氏自金陵避難秦塘(今奉賢蕭塘)。

董姓,唐萬歲通天元年,句容董氏遷崇明東西沙。南宋初,董宜陽先人、董大理先人自汴南渡,分遷沙岡與海上。

黃姓,唐萬歲通天元年,自句容遷崇明東西沙。北宋末,多支自中原南渡,黃紳先人支遷清浦裡(今浦東高橋),後分遷嘉定;一支經句容遷崇明;黃彥支遷嘉定、分遷青浦。南宋中葉,黃東齋自吳郡遷疁城(今嘉定),後人布方泰、南翔、楊行;浦城黃端虛遊歷留居雲間(今松江);臨安黃學祿遷浦東高行,後分遷川沙。元代,新安黃文寬遷閔行北橋,休甯黃氏遷洙涇泖灣。

施姓,唐萬歲通天元年,自句容遷崇明東西沙。北宋末,施天瑞兄弟自汴南渡,或直遷崇明,或經句容後轉遷崇明,後人廣布崇明、寶山、浦東、嘉定;施維翰先人自汴遷松江,施起濱先人南渡經吳興遷浦東。

宋姓,唐萬歲通天元年,自句容遷崇明東西沙。明初,臨安宋仲傑遷南梁。

陶姓,唐開元年間,陶峴經昆山遷今松江。元末,長溪陶宗儀由天臺遷泗涇。

郁姓,唐永泰年間前,兗州郁楚榮遷華亭。明初,黎陽鬱天行遷上海縣。

朱姓,唐貞元年間,郯溪朱放遷雲間。五代,朱承進先人自汴遷華亭。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句容朱氏遷崇明三沙。南宋初,朱鶴先人自汴遷今華亭,繼遷嘉定;朱椿先人自汴遷周浦、沈莊。元代,波陽朱素為松江推官留居青龍鎮。明天啟四年(1624年),丹陽朱錫泉遷方泰。明末,桐廬朱邦治遷羅店,徽州朱元大自北京遷幹巷。

歸姓,唐中葉,南遷蘇州。元末,吳縣歸墅支歸昊經昆山遷槎溪,繼分江橋、真如、江灣支。明初,昆山支分遷安亭、嘉定城。

莊姓,唐代,鳳翔莊氏遷今嘉定南翔。宋末,莊肅自臨安遷青龍鎮。元末,常州莊景陽經昆山遷黃姑灣,另支遷白沙裡。

鄭姓,晚唐,滎陽鄭氏因仕留居白沙裡。宋末,吳興鄭文舉入贅洙涇。

吳姓,唐末,武陵(今常德)吳氏遷張堰。南宋初,吳潛先人自甯國遷嘉定。宋末,常熟吳氏遷崇明。元至正中,吳良由閩遷張堰。明正德年間,吳縣東山吳太初遷今南匯,上虞吳氏遷華亭。

衛姓,唐末,衛涇先世由齊遷今奉賢蕭塘。五代末,衛公佐先人由汲縣遷華亭城。

李姓,唐末,華亭令、無錫李夔留居。南宋初,多支自中原南渡,荊州李邃為浙西漕司丞居竹岡(今奉賢),洛陽李澄川遷黃渡,分遷廠頭(今普陀桃浦)、江灣。宋末,句容李垂發遷崇明姚劉沙。

錢姓,多於五代兩宋遷自臨安。五代後樑開平元年(907年),錢定海遷前京(今大金山北海中),宋宣和年間避海坍遷秦望山西(今錢圩),明代分遷松江東門;錢卓遷華亭。宋代,錢宥遷南梁,錢福遷盤龍。明代,錢南澤遷上海徐家匯東(今徐匯、盧灣之交錢家塘)。

孫姓,宋初,原南唐昆山鎮防遏使、余杭孫漢英遷練祁(今嘉定鎮)。南宋,紹興孫心恭遷今奉賢金匯橋。宋末,句容孫氏遷崇明。元末,江陰孫作遷華亭。

龔姓,宋初,邵武龔識自吳郡遷昆山黃姑村(今婁塘)。元代,句容龔和生兄弟遷崇明。

林姓,宋初,林樂耕遷今浦東三林。清初,蘭溪林氏遷崇明。

劉姓,宋天聖三年(1025年),自句容遷崇明姚劉沙。南宋初,劉貴三先人自汴經海門遷練祁,後人布寶山、嘉定、浦東。南宋中,劉亨叔由汴遷華亭,繼遷上海。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東光劉世賢子孫守廬貞溪(今青浦小蒸)。

陳姓,宋建中靖國元年,自句容遷崇明三沙。宋熙甯年間,烏程陳舜俞遷楓涇。南宋初,陳子龍先人自中州遷廣富林,陳康肅由汴入白沙裡。宋末,青田陳宏遷浦東。元末,武林陳彥良遷浦東。明初,平湖陳祁年遷華亭倉基裡。明弘治、正德年間,陳榮自南京遷方泰。

張姓,宋建中靖國元年,自句容遷崇明三沙。南宋初,多支自汴南渡華亭,分遷青村、鳥泥涇、華涇等處;嚴陵張鐵一遷錦溪(今龍華)。宋末,多支自臨安遷華亭通波塘、七裡亭及嘉定;常熟張萬九、萬十兄弟分遷雲間、崇明。明代中葉,天津張家灣張氏遷浦東。

姚姓,宋天聖三年(1025年),自句容遷崇明姚劉沙。南宋初,姚世榮自汴遷華亭橫雲山,姚塤先人自汴經臨安遷周浦。元代,句容姚氏遷崇明。明初,桐城姚氏遷真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休甯姚氏遷周浦。

曹姓,宋宣和年間,永嘉曹景修遷貞溪。南宋初,多支南渡入滬,分居錦溪、青龍鎮等,其中宋初名將曹彬後人分遷廣富林(今松江辰山)、嘉定、上海範家浜西等。明中葉,嘉定支曹孟春遷上海,范家浜支遷浦東。元至正年間和明宣德年間,常熟和吳縣東山兩支先後遷崇明。

楊姓,宋宣和末,楊敏求自汴遷昆山崖岡(今嘉定外岡)。南宋初,楊垕由汴遷昆山白沙(今寶山楊行)。宋末,上虞楊榮遷滬瀆,句容楊廷玉遷崇明。元初,濱州楊乘經臨安遷青浦,天臺楊仁壽避亂華亭陶溪(今奉賢陶宅)。元末,諸暨楊維楨遷華亭天馬山,句容楊孟春兄弟遷崇明。

過姓,北宋末,由汴遷松江橫泖。明初,平湖過遴入贅華亭顧氏。

翟姓,北宋末,隨黃紳先人遷清浦裡,為黃紳守廬留居。宋末,臨安翟勝甫遷嘉定封溪。

米姓,北宋末,長陽米芾為青龍鎮監,留居。

萬姓,北宋末,豫章萬氏遷黃渡。

范姓,多來自吳郡,有北宋末遷崇明,有元末遷泗涇,有明初經常熟遷羅店等。

章姓,北宋末,浦城章楶為華亭稅監,留居青龍鎮。

王姓,南宋初,大名王氏合族自汴南渡,經金陵遷華亭,王迪居鶴沙,王鎮居張堰、王元居昆山。明初起,昆山支分遷介山墩(今嘉定戩浜)等地。同期,宿遷王垂裕遷青龍鎮。

唐姓,南宋初,唐貴自汴遷白沙裡,元末遷上海;荊州唐氏自汴遷鶴灘,數遷後居漕河涇。元貞元年間,成都唐永卿由紹興遷嘉定。

金姓,南宋初,自汴遷黃渡,分遷羅店。元代,秀水(今嘉興)、吳縣東山兩支遷上海。

謝姓,南宋初,謝國光六世祖由江右隱入華亭。

沈姓,南宋初,揚州太守、鳳陽沈都遠遷清浦裡,後分遷浦東、寶山、嘉定、崇明;嚴陵沈氏遷錦溪。宋末,句容沈節隱遷崇明。元初,吳興沈居仁先人遷楓涇,繼遷上海、浦東。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昆山沈懷玉遷大場。明代,多支吳興沈氏分遷上海、華亭天馬山、楓涇等地。

何姓,南宋初,許州長社何氏南渡,何中立居浦東餘河潭,何滄分遷青龍鎮,後人廣布奉賢、松江、青浦、嘉定。

杜姓,南宋初,杜國珍先人南渡攜李(今嘉興),轉遷華亭。

徐姓,南宋初,許州(今許昌)徐勔南遷浦東,分遷江東(今浦東高橋)、嘉定;長葛徐劍川遷茸城(今松江縣城),後遷張澤;徐時勉先人自汴遷華亭,繼遷嘉定;徐擒先人自隴右遷蒲溪(今七寶);句容徐公正兄弟遷崇明。明初,徐光啟先人自姑蘇遷滬瀆。正德年間,明初名將徐達後人徐飛自句容遷崇明。

趙姓,南宋初,宗室趙不玷遷三林;嚴陵趙氏遷錦溪,後遷上海縣城,稱亭前趙。宋末,有趙氏自臨安遷羅店。元初,平江(今蘇州)趙良仁遷松江辰山。明初,趙紃遷浦東趙家灘。

高姓,南宋初,高存善先人和高進義自汴南遷滬瀆、月浦。宋嘉定年間,四明高衍孫首任嘉定知縣後留居。宋鹹淳年間,通州高晞遠遷華亭。明末清初,渤海高氏遷張堰。

潘姓,南宋初,潘塏先人自汴經無錫遷華亭,又一支自中州(今開封)遷嘉定。元末明初,宜興潘彥章遷上海縣。

胡姓,南宋初,胡琬先人自汴遷華亭秋涇港。宋末,金華胡氏遷今奉賢胡家橋。元末,清忠書院儒學教授、台州胡儂留居青龍鎮。明末,多支胡氏自皖南遷滬,僅績溪即有胡少剛遷陳行、胡鎔遷新場,僅胡兆孔族人遷滬經商達數百人。

葉姓,南宋初,葉夢得後人遍佈吳中,陸續分遷滬地。有自吳縣東山入滬瀆,有自昆山遷安亭、重固,有自蘇州遷華亭。宋末,京口葉懋遷華亭。清初,吳縣東山葉氏經平湖遷呂巷、新浜,後分遷楓涇、蒸澱。

蔡姓,南宋初,蔡連先人自汴遷新場。宋理宗時,吳縣西山蔡子旺主天賜鹽場,遷崇明。元至正年間,建陽蔡光祖遷唐行。

瞿姓,南宋初,瞿檜自滬遷鶴沙(今南匯下沙),後分遷浦東、奉賢、松江、嘉定;嚴陵瞿氏遷錦溪。元至正年間,昆山瞿信遷青龍江。

呂姓,南宋初,萊州呂氏經壽州遷嘉定川沙裡。明代,常熟呂氏遷嘉定。明末,祥符呂氏由皖遷浦東張江。

談姓,南宋初,青城談怡由汴遷華亭鶴坡,後人布南匯、閔行。

管姓,南宋初,自汴遷吳中,元明際散遷松江、嘉定。

淩姓,南宋初,淩哲自汴遷華亭。

封姓,南宋初,由渤海遷浦江畔(今松江張澤),後分遷嘉定馬陸。

柏姓,南宋初,柏萬春族人自汴(今開封)南遷京口,宋末柏應科轉入崇明。

周姓,宋紹興年間,周文達自汴遷天馬山,周寀自三衢遷嘉定。元末,周臨自汴遷洙涇。句容周百愚遷崇明。明嘉靖年間,余姚周謹遷浦東。

侯姓,宋紹興年間,河東侯細自臨安遷真如。明永樂四年(1406年),盱眙侯端戌金山衛,子弟兵千余人廣布今金山、松江、奉賢、南匯、川沙。

韓姓,南宋中,韓侂胄設別業崇明。清咸豐年間,蕭山韓氏遷三墩。

邵姓,南宋中,洛陽邵宗穆經丹徒遷胥浦。宋末,處州教授邵桂子由淳安遷貞溪。

餘姓,南宋中,嘉興余昇入贅華亭。

夏姓,宋景定年間,長興夏杞為華亭吏,與弟夏椿遷泗涇。

費姓,宋德祐年間,長興費經嘉興遷上海。

包姓,宋末,包汴先人自嘉興入贅華亭。

鄒姓,宋末,常州鄒時昌遷滬瀆。

儲姓,宋末,魏人儲昱南渡三林。

任姓,宋末,兩浙鹽運照磨、奉化任子良留居華亭。元大德年間,綿竹任士林,由奉化遷華亭。

婁姓,宋末,由淮遷華亭。明初,長州婁鋼遷江東。

秦姓,南宋末,秦約先人自鹽城、秦中立自高郵分別遷崇明,秦君端遷盤龍,高郵秦知柔兄弟自淮揚南遷,分居滬瀆、九團、趙屯。元代,無錫秦輔之遷嘉定。

茅姓,宋末元初,句容茅氏遷崇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茅紀卿由南通遷奉賢三團。

許姓,元初,由中州遷松江張莊。

嚴姓,元初,杞縣嚴介遷黃姚,後人廣布寶山、青浦、嘉定、浦東、崇明。

孔姓,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通州稅監、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安之子孔希文,由通州遷崇明。

殷姓,元至元年間,殷鴻自句客遷崇明。

盛姓,元至元年間,余杭盛伯珪遷石筍裡(今南匯新場)。

邱姓,元至元年間,邱貴自長洲龍墩遷嘉定茭門涇。

雷姓,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江西雷氏三兄弟舟行東下,卜居唐行,後人布松江、青浦。

薛姓,元至正十四年,廣西橫州薛文虎知崇明州後留居。

浦姓,元代,自蘇州遷嘉定、松江龍華,龍華浦氏於明末因奴變遷真如。

湯姓,元代,句容湯吞遷崇明。

昝姓,元代,昝璚為黃渡河泊所大使後留居。

羅姓,元代,羅昇自中州南渡,遷今羅店。元末,鎮江羅璧為上海參軍總管留居。

馬姓,元末,太倉馬麐遷松江。明末,馬晟先人自吳縣東山遷廣富林。

貝姓,元末,崇德貝瓊從楊維楨學,遷胥浦。

石姓,元末,宿州石國英遷華亭。

喬姓,元末,松江知府喬杞留居,後人遷上海法華、浦東六團。

倪姓,元末,多支自無錫遷滬,倪瓚遷華亭,一支遷上海陸家浜,倪淶、倪洽兄弟經句容遷崇明。明萬曆年間,紹興倪敘惇遷青浦西岑。

汪姓,元末,婺源汪從善為松江知府後留居。明清際,皖南汪氏多經商遷滬,休甯有汪明標先人遷嘉定,汪文明遷紫隄(今閔行區);新安有汪聯芳先人遷華亭,另支遷羅店;歙縣有汪啟淑先人遷華亭,汪廣林遷高行等。此外,桐廬汪百祿遷周浦。

成姓,元末,揚州成廷珪遷上海。

洪姓,元末,金華洪恕遷松江。

華姓,元末,無錫華文瑾遷松江。

薑姓,元明際,姜雲龍先人自永康遷華亭。

艾姓,明初,撫州艾舟悝由南京遷松江,後人分遷三林、上海城、浦東孫橋。

傅姓,明初,傅友德後人由南京避難白沙裡。

沙姓,明初,沙玉相自太倉遷崇明。

練姓,明建文六年(1402年),新淦練達知嘉定,靖難之變中子裔改侯姓匿居江東、封溪,清乾隆年間複姓。

戴姓,明弘治年間,休甯戴冠入贅嘉定廣福。

西姓,明弘治年間,盱眙西賢戌金山衛,留居。

葛姓,明中葉,丹徒葛氏遷上海。明末,句容葛氏經昆山遷嘉定雞鳴塘。

蘇姓,明嘉靖年間,眉山蘇氏由常熟遷周浦。

火姓,明嘉靖年間,慈溪火耕樂遷浦東南匯。

席姓,多遷自吳縣東山。明萬曆年間,分遷至閔行、珠裡(今青浦朱家角)。清咸豐、同治年間,遷上海縣城。

熊姓,明代,南昌熊曰蘭流寓金山,留居。

祝姓,明末,海甯祝錦遷龍華,繼遷浦東,廣布南匯坦直、六團、川沙城廂。晚清,常州祝氏遷上海,繼遷朱家角。

程姓,明末,程玉溪由休寧遷金山。

闞姓,明末,昆山遷嘉定。

仇姓,明清際,仇炳台先人自歙縣遷松江。

印姓,明末清初,河北安平印氏經公安遷浦東。

魯姓,清初,魯之嶼抗清陣亡蘇州,後人避遷崇明。

穆姓,清初,穆藕初先人自吳縣東山遷上海縣。

童姓,清初,自石門遷嘉定錢門塘。

屠姓,清初,屠王畿自蘇州遷青浦珠裡。

廖姓,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汀州廖冀亨知吳縣後遷嘉定。

毛姓,清康熙年間,常熟毛氏經太倉瀏河分遷寶山、嘉定。

郭姓,清乾隆年間,龍溪郭夢鬥遷上海縣城設洋船行。

鈕姓,清中葉,吳興華林鈕氏遷上海縣馬橋俞塘。

關姓,晚清,漢陽關棠遷上海。

部分姓氏的嬗變

嬗變,是現存姓氏的一種特殊來歷,原因有過繼、收養、入贅、賜姓、示警、少數民族漢化以及避禍、國變之類的非常情勢。

入贅、過繼、收養 清代華亭文學家閔萃祥,系出繆姓。萃祥父文藻,本紹興繆氏子。松江閔氏無子,兩家友好,以文藻過繼,遂為閔姓。又明末嘉定抗清領導人侯峒曾,系出楊姓。明初,紫隄侯氏無嗣,繼以姻親楊氏子。上海小南門唐氏始祖本崇明陳氏棄嬰,為唐氏婦收養,綿延上海唐氏一族。

避禍 宋末,一支趙氏宗室自臨安遷華亭浦南,改宋姓以不忘故國,為今奉賢虹橋宋氏。元末,錢鶴皋起事,為朱元璋鎮壓後滅族,其弟鶴軒第三子匿入莊家,避遷浦東,為浦東莊氏始祖。建文四年,方孝孺於靖難之役中被夷族,族人避遁崇明,改當地大姓為施氏,並取“方人也”之義,建國初崇明部分施氏猶家祭方孝孺。

少數民族漢化 元明鼎革,上海地區頗多蒙古族和西域諸族人(時稱色目人)留居漢化。今南匯、浦東三林部分金姓,原撥賜莊蒙古族人所改。松江顏氏,本蒙古族伯顏氏,天馬山李氏,本蒙古族木華黎氏;松江賽氏,原西域人納速剌丁氏;青浦小蒸魯氏,原西域康裡人火魯忽達氏。元末入遷金山的著名畫家高克恭,本西域維吾爾族。嘉靖年間,由慈溪遷入南匯的火氏,原維吾爾族火密思氏。余如華亭馬文郁、謝毅均本西域人,顧仁本蒙古族,都是漢化所改。

紀念先人 崇明有姓,本鬱氏。乾隆四年,貢生郁瑚上書衍聖公與朝廷,稱本孔門高足有子後裔,獲准改姓,並于蟠龍鎮東建有子祠。今地名有家橋,亦多有姓。鄂姓,多仁和遷入。本岳姓,雲岳飛後裔,明代為紀念先人,取王號(岳飛追封鄂王)為姓。

示警 辜姓,多以平湖、嘉興、海寧遷入,亦有福建、四川籍。先為林姓,因犯罪改姓,以示痛改決心。

上海十大姓氏尋根

第一大姓張

——幫劉邦打天下的張良,後來跟赤松子走了,據說來到了金山張堰;上海是因港而興,莫忘了海運奠基人之一的張蠧,他的後人,從甘肅前來尋根;張聾,真名反倒不彰。他的六世祖瞻源和五世祖武在的墓葬正在哈同所圈園址中,面對哈同的各種威脅,他堅決抗爭,一直訴諸公共租界會審公廨和英國駐滬總領事館。訴訟期間,社會輿論極為高漲,會審公廨與英國總領事館被迫判決哈同敗訴。自此,“張聾是清末民國初老少皆知的新聞人物,因為他鬥贏了地產大王哈同;張元濟當上海文史研究館館長,是毛澤東主席親自提的名;城隍廟五香豆,勾起許多旅台上海同胞思鄉波瀾;去世後,寓所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上海只有兩位,一是孫中山,再就是張聞天;1911年11月15日張園剪辮大會,震撼了全國。

第二大姓王

——王姓的人數,在全市雖居第二,在市區卻坐著頭把交椅;市郊王姓大多是三槐堂後人;晚清時,上海傳統支柱產業沙船業的八大家中,王姓占了三家;上海的著名酒店與王姓特別有緣,王寶和是最有名的一家;王一亭是推進上海近代化的功臣,於今卻不大被提起;王東陽創造的“牡丹亭”樂隊,正亟待搶救;王孝和依舊活在人們的心中,他的犧牲處今為紀念地;你走在復興中路上,知不知道這條路曾與法華王家有關?

第三大姓陳

——1915年上海發生了三件影響深遠的事,都與陳姓有關;如果鄭和真的到了美洲,那麼參加者中還有上海的陳常、陳以誠;只被看作文學家的陳子龍,其實還是位貫通中西的科學家;金山歷史上有家油坊開了714年,你信不信?身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陳雲,特別平易近人,一位老太太會請他調查被偷的老母雞;兩位布衣,以個人之力纂撰了為歷史負責的兩部方志;“蝴蝶”的牙齒咬碎了“金剛石”,卻不是童話或傳說。

第四大姓朱

——相傳三國朱治的俸邑就在金山洙涇;朱清開闢了海運航線、朱其昂籌建了輪船招商局、出身沙船世家的朱志堯要造最大的“火輪船”,朱姓為上海海運實行了一條龍式的實踐與努力;華亭緙絲和嘉定竹刻,是上海朱姓培育的兩株藝壇奇葩,如果您沒見過,不妨去上海博物館鑒賞一下;當今,生命科學正方興未艾,朱冼在30年代就研究單性繁殖,稱得上是生命科學的先驅;北京故宮有許多朱寅的墨蹟,他是上海金山人。

第五大姓徐

———徐家匯是徐光啟留下的人文印記,他是我國最早接受西方科技的古代科學家;與徐光啟一樣,徐階、徐 也是宰相級的大官;為捍衛共和,徐企文發動了反袁世凱起義,是二次革命真正首義者;徐重道靠分店開創“收方代煎,送藥上門”,成功實施了網路式經營;蘇聯元帥布瓊尼對徐悲鴻說:“你筆下的奔馬,比我的戰馬更加奔放、更加健美”;位於老閘鎮的徐園,放映了中國第一場電影。

第六大姓李

———“李”是北方特大姓氏,主要集中在市中心;李平書是推進上海近代化的第一號實幹家和功臣,現在幾乎把他遺忘了;李達與李漢俊是中共一大的具體籌組者;戰友的軍號即將響起,李白卻犧牲了;寧波幫的小港李家,于營建大上海功不可沒;風骨錚錚、無私無畏的學者李平心,那“十論生產力”的系列論文,衝擊了僵化的理論研究環境,他自備鬧鐘上課,還是個幽默而風趣的人;松江有座李塔,您去過嗎?

第七大姓沈

———上海沈姓大多來自湖州;上海最早的沈姓是位神童,他最早注了《孫子兵法》;沈萬三究竟有幾個兄弟,有說四個,有說六個,眾說紛紜,看來很多人想沾他一點富氣;中日甲午戰爭的第一位烈士叫沈壽昌,他是上海洋涇人;不是中共一大代表的沈雁冰,為一大的召開曾準備過參考文件;至今滿天飛的禮券,發明的專利權應當歸屬沈大成的老闆;半淞園是一所名園,毛澤東第一次來上海,就去過那裡。

第八大姓周

——一個大多為周天子正宗子裔的姓;明代最後一位皇后是嘉定婁塘人;;計程車大王周祥生最富傳奇色彩,地產大王周湘雲是上海第二號富翁;從大世界等近代優秀建築到地鐵一、二號線,都與周惠南一家有關,他是打破洋人壟斷建築設計的第一人;天馬山有座斜塔,藏過周家的五色舍利子,它的傾斜度超過了世界聞名的比薩斜塔。

第九大姓陸

———一個最有上海特色的姓氏;馳名世界的陸家嘴,因明代陸深而得名,他是著作輯入《四庫全書》最多的上海學者;火燒劉備的陸遜,他家就在小昆山旁;“雲間”,這個上海最有名的古稱,竟是陸雲在隨口應對中製造的;配祀孔廟的陸隴其,是歷史上少有的清官與學者,紀念他的當湖書院,近年被拆,真可惜!陸廷燦寫了本《續茶經》,實用價值比陸羽的《茶經》更高;陸儼少的畫冊拍出了近7000萬元的天價。

第十大姓吳

——這是一個包括上海在內的吳郡地區土生土長的姓;上海出現的最早地名叫“華亭”,就是吳姓先人起的;不是吳梁、吳潮兄弟冒死上書,今天的地圖上就不會有張堰與漕涇;少年英雄夏完淳千古傳頌,共產黨人吳志喜犧牲時也是17歲,卻鮮有人知;畫壇大師吳昌碩曾說:其實我的書法比畫好,金石更比書法好;吳朴堂曾為毛澤東主席連夜趕刻藏書章;吳蘊初憑知識與技術,當上了天字型大小化工企業集團的掌印人。

來源丨上觀新聞、《上海姓氏尋根》

編輯丨長寧區新聞宣傳中心 孔建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