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余永定VS白重恩:經濟現好轉跡象,維持積極財政還是減稅降負?

【財新網】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財政政策取向是否過緊?過多依靠財政支出, 對中國的製造業成本和升級有怎樣的負面作用?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從不同角度出發, 在3月8日舉行的“2017全國兩會財新圓桌, 改革快車道”上, 表達了頗為不同的政策建議。

餘永定認為, 今年與去年保持一致、3%的赤字率, 且強調減稅而非增支的財政政策取向, 很難說是更積極的。 增支與減稅相比, 對經濟的刺激結果更為直接, 減100塊錢的稅有可能被全存起來未用於消費和投資,

不產生對經濟的刺激作用。

由於強調的是減稅, 且赤字率沒有增加, 今年會不會出現財政政策偏緊的情況?餘永定提出疑問。

中國在目前的階段, 貨幣政策確實已經比較寬鬆, 宏觀調控的壓力不能進一步壓在貨幣政策上。 餘永定認為, 政府應該在財政政策方面有更多的考慮。

雖然目前已經看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跡象, 特別是PPI由負轉正, 但是不要忘了在亞洲經濟危機後, 2000年前後中國PPI變正了, 但是幾個季度後又轉負了, 直到2002年底、2003年初, PPI才真正從負區間走出來。 所以當前應當考慮PPI會不會重新掉下去, 不應輕易撤出擴張性財政政策。 餘永定提醒。

白重恩對這一建議則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不贊成政府增加過多支出。 他指出,

當前大環境下成本攀升非常快, 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快于勞動生產率(增加), 而這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過度支出造成的。

他分析稱, 觀察不同層次的勞動力, 低端勞動力成本增速高於大學畢業生勞動力成本增速, 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創造了大量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

這帶來的一個潛在問題是, 中國的製造業是否能保得住?他說, 中國製造業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是依賴勞動力優勢的, 但未來長期靠勞動力成本支撐製造業競爭力是不可能的。 從依賴低端勞動力的低成本製造業向高附加值製造業的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 如果調整實現之前國內的製造業都搬到海外去了, 中國製造業就保不住了。

在他看來, 中國目前還不具備類似蘋果手機背面寫的“在加利福尼亞設計”那樣的真正高端製造;有一些, 但還不是中國的比較優勢。 當前中國製造業的創新、競爭力更多是在生產流程上的創新, 比如富士康, 比如福耀玻璃。

福耀玻璃最近在美國設立了工廠, 還計畫在德國、俄羅斯開設廠。 其福建總部目前還有生產線, 雇了約2000個工程師, 專門做生產流程的改善。 如果其在國內的生產線都搬走了, 這兩千個中國目前的高端、優勢勞動力崗位也就沒有了。

只有減慢生產線從中國搬走的速度, 中國製造業向中高端的轉型、競爭力的保持才有可能。 這就要求讓成本增加慢一點。 如果財政支出大量、過度地用於修公路、修鐵路,

就會增加勞動力成本。 如果積極財政政策更多用來減稅費, 這則可以反過來降低企業成本。

需求端管理當然也是需要的。 白重恩表示, 很高興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寫到需求管理時, 很大篇幅是寫如何改善消費環境, 而不是政府花錢來創造需求。 讓消費者能把錢花得出去, 改善信用、信貸、產品品質等是必要之舉。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