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先秦將相胭脂評之——戰國十大名將排行,主要戰績及歸宿

歡迎大家關注懶貓薦玄幻, 解讀精品美文, 解決書荒之癢, 揭秘作家故事, 盡在“懶貓薦玄幻”!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群雄紛爭、百家爭鳴的時代。 尤其是戰國時期, 湧現出一大片驚才豔豔的將領, 在七國相互征伐的舞臺上熠熠生輝。 下面, 小編列出心目中的十大名將排行, 歡迎來辯!

NO1:吳起

吳起一生曆仕魯、魏、楚三國, 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 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 盡得秦國河西之地, 成就魏文侯霸業, 魏武卒天下無敵;仕楚時主持改革, 史稱“吳起變法”, 前381年, 楚悼王去世, 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 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 《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NO2:白起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 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 攻陷楚國國都郢城, 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功勳赫赫, 後招秦國相範雎嫉妒, 被誣陷, 自殺。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NO3:李牧

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 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 抗擊匈奴, 滅匈奴十萬眾;後南下抵禦秦軍, 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 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秦國多次換將均不能敵, 直至王翦親自, 也只能落得個僵持不下的局面, 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後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

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 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趙王自毀長城, 失李牧而滅國。

NO4:王翦

王翦與其子王賁為秦滅了除弱韓之外的五國, 為秦統一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王翦滅的趙、楚是六國中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 可見其軍事才能,

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更為難得的是, 王翦沒有因為功高震主丟掉腦袋, 靠不斷要求封賞來打消秦王的猜疑, 得以善終。

NO5:樂毅

樂毅作為一個弱國的上將軍, 能夠統帥五國聯軍攻打齊國, 後單帥燕兵功齊, 連下70余城, 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僅留莒城、即墨兩城,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民俗,服人心,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若非燕國新君繼位,受反間計換帥,說不定齊國真的被徹底滅了。後投奔趙國,獲得優厚待遇,老死于趙。

NO6:廉頗

廉頗在歷史上素有賢名,負荊請罪傳為佳話,一直被譽為防守之王。從長平之戰到邯鄲之戰,廉頗的防守一直讓強大的秦軍一籌莫展,邯鄲之戰率領老弱病殘堅守3年才獲得魏楚的援軍。後燕國在趙國背後捅刀子,廉頗率領幾萬兵馬大破燕國幾十萬,逼燕國割地求和,可見其在進攻端也是有勇有謀。後年老不得新君重用,老死于楚。

NO7:田單

田單于齊國危亡之際,堅守即墨,以反間計使燕王換掉樂毅,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可謂複國之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後來趙王為與燕國打仗,用57座城與齊國換田單為將,可見其名聲之響。後在趙國雖未立大功,但也得以善終。

NO8:龐涓

龐涓在魏國拜上將軍時期,曾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差點將趙國南面領土納入魏國版圖,桂陵之後盡數收回河西失地,又南取楚地千里,促使魏國稱霸諸侯。在戰國初期的七國舞臺上,龐涓之名可謂響亮至極。龐涓的死也為魏國的霸權敲響了喪鐘,魏武卒也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NO9:趙奢

趙奢最出名的當屬閼與大戰,秦國十萬精兵圍住閼與,廉頗、樂乘曰不能救,唯有趙奢說能救,並帶領軍隊擊退秦軍,遏制了秦國進攻趙國的勢頭,也讓長平之戰延後了十幾年,最終趙奢死時未能趕上長平之戰。試想,倘若趙奢在世,即便替換廉頗,也不至於讓趙括先于他爹。用年輕的趙括代替廉頗其實也說明了在趙王心中趙奢的份量之重。

NO10:司馬錯

司馬錯雖然不完全算是個軍事家,但也曾帥兵滅國。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使巴蜀之地成為秦國的大後方,為秦國統一天下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後又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你認為戰國十大名將排行是否合理 (單選) 0人 0% 基本合理,與我心目中大體一致 0人 0% 不夠合理,與我心中相差較大 0人 0% 什麼玩意兒,不如我幫你排 投票

僅留莒城、即墨兩城,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民俗,服人心,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若非燕國新君繼位,受反間計換帥,說不定齊國真的被徹底滅了。後投奔趙國,獲得優厚待遇,老死于趙。

NO6:廉頗

廉頗在歷史上素有賢名,負荊請罪傳為佳話,一直被譽為防守之王。從長平之戰到邯鄲之戰,廉頗的防守一直讓強大的秦軍一籌莫展,邯鄲之戰率領老弱病殘堅守3年才獲得魏楚的援軍。後燕國在趙國背後捅刀子,廉頗率領幾萬兵馬大破燕國幾十萬,逼燕國割地求和,可見其在進攻端也是有勇有謀。後年老不得新君重用,老死于楚。

NO7:田單

田單于齊國危亡之際,堅守即墨,以反間計使燕王換掉樂毅,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可謂複國之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後來趙王為與燕國打仗,用57座城與齊國換田單為將,可見其名聲之響。後在趙國雖未立大功,但也得以善終。

NO8:龐涓

龐涓在魏國拜上將軍時期,曾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差點將趙國南面領土納入魏國版圖,桂陵之後盡數收回河西失地,又南取楚地千里,促使魏國稱霸諸侯。在戰國初期的七國舞臺上,龐涓之名可謂響亮至極。龐涓的死也為魏國的霸權敲響了喪鐘,魏武卒也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NO9:趙奢

趙奢最出名的當屬閼與大戰,秦國十萬精兵圍住閼與,廉頗、樂乘曰不能救,唯有趙奢說能救,並帶領軍隊擊退秦軍,遏制了秦國進攻趙國的勢頭,也讓長平之戰延後了十幾年,最終趙奢死時未能趕上長平之戰。試想,倘若趙奢在世,即便替換廉頗,也不至於讓趙括先于他爹。用年輕的趙括代替廉頗其實也說明了在趙王心中趙奢的份量之重。

NO10:司馬錯

司馬錯雖然不完全算是個軍事家,但也曾帥兵滅國。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使巴蜀之地成為秦國的大後方,為秦國統一天下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後又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你認為戰國十大名將排行是否合理 (單選) 0人 0% 基本合理,與我心目中大體一致 0人 0% 不夠合理,與我心中相差較大 0人 0% 什麼玩意兒,不如我幫你排 投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