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厲害了我的娃!小孩和小孩簽合同咋回事?-果媽陳玲玲總是有辦法

果果經常帶書到學校, 把書借給愛讀書的同學, 但也因此發生了很多小插曲:有借書上課時間看, 被老師沒收了的;有不按時歸還的, 有借出後就沒影兒了的, 有損壞弄破, 不成樣子的……

愛讀書也愛分享的果果有點犯愁了, 怎麼辦呢?

圖片來自《果媽總是有辦法》原創動畫

於是, 果果就開始思考, 決定制訂一個“讀書合同”, 來規範管理這件事。 具體的條款包括閱讀書目, 參與人是誰, 什麼時間能借, 一次能借幾本, 什麼時間歸還, 等等。 有意思的是, 他還在條約的最後寫上了“願你們讀書快樂, 知識就是力量”。 在借書的過程中, 不斷有新狀況出現, 我們會鼓勵果果參與調整合同內容, 增加新的條款, 不斷優化合同, 這個讀書合同充分體現了果果的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

其實, 在果果很小的時候, 我們就開始培養他的規則意識和對合同的概念, 養成“契約精神”。

我們家有“馬桶約定”, 有學習合同、借書合同、購物清單, 所有的東西, 都是有合同範本, 有規則可循的。 就某個事情, 我們約定甲方乙方是誰, 約定細則, 最後雙方簽字。 所有這些約定和規則的制訂, 果果都會參與其中, 而且他會在制訂合同的過程中, 不斷優化細則。

圖片來自《果媽總是有辦法》原創動畫

很多家長困惑該怎麼給孩子定規矩, 經常是家長一言堂, “你要這樣你要那樣, 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 結果呢?孩子跟父母頂著幹, 或者是有家長盯著就好好幹, 沒人盯著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都不是孩子自主自發的結果!

所以,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 我們不僅要告訴他錯了, 還要告訴他為什麼錯了, 錯在哪裡了。 然後, 和孩子平等協商, 引導他找到自己願意接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並制訂獎懲措施。 最後根據協商的結果, 監督和約束孩子的行為, 直到養成習慣——孩子對於規則感內化成為了習慣。

果媽說:給孩子建立規則, 應做到“五千萬”:一.千萬要協商, 二.千萬要可執行,
三.千萬要有儀式, 四.千萬要有獎懲, 五.千萬要檢查。

作者果媽陳玲玲, 以果媽親子原創案例為核心, 提供專業育兒知識和親子指導, 培養孩子獨立、信念與自由, 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