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想當皇帝的狀元不是好狀元

狀元是古代文人夢寐以求的頭銜, 中了狀元也意味著進了官場, 擺脫了之前的身份。 但是狀元只是名聲好, 具體授職還是很低, 不管多有能耐的人都得從基層幹起。

有這麼一個人, 身為貴族子弟卻只要讀書, 並且考上了狀元, 當了狀元以後竟然還想著當皇帝!

1203年3月, 在中國西北的土地上, 西夏正舉行科舉考試。 這時候有個四十歲的中年人也在考場之中, 參加了多次考試的他對於這種場景再熟悉不過了, 他並不感覺到一絲緊張, 或許說他根本不會緊張。 因為此人是西夏齊王李彥宗之子李遵頊,

即使科舉不中, 自己也是一生富貴, 啥也不愁。 來這裡考試, 也只是玩玩而已。

科舉

考試結果出來以後, 李遵頊獲得了廷試的資格。 在大殿之上, 皇帝與其一問一答, 簡直就像是故友重逢, 李遵頊毫無疑問地摘得桂冠, 成了當年的狀元。 雖然狀元的名頭並沒有給他帶來實際性的官職,

但是從此他成為了西夏皇室中最有名的人物。

老齊王死後, 他自然承繼齊王之位, 皇帝不久還加封他為大都督府主, 統領全國大軍。 但是這樣一來, 李遵頊就猶如脫韁的野馬, 一發不可收拾。 他秘密聯合朝中大臣, 發動了政變, 廢黜夏襄宗李安全, 自己當上了皇帝。

李遵頊

當時蒙古與金交惡, 而夏襄宗李安全選擇依附蒙古攻打金國, 以至於西夏處於三方勢力的交鋒之處, 日子相當難過。 本以為李遵頊當上皇帝以後會改變這種情況, 聯合金國抵禦蒙古的侵略, 3.jpg

但是並沒有。 李遵頊雖說是狀元出身, 但這是李安全選出來的狀元, 思想上完全和李安全保持一致, 繼續依附於蒙古, 妄圖在這亂世之中抱著最粗的大腿苟活於世。

然而蒙古人並不看重西夏的作用, 在征服中亞地區以後, 蒙古就立即轉向南方的西夏, 將其消滅了。 而後來忽必烈就將這塊地方改名為寧夏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