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清紫禁城的幾場大火

紫禁城占地72萬平方米, 包括宮殿樓閣在內的建築共786種, 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 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 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 另外由於皇宮戒備森嚴, 又是禁地, 所以稱做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 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紫禁城的房屋傳說有9999間半, 只比天帝的10000間少半間。 據現代古建築專家的科學統計, 故宮大小宮殿、堂、樓、閣等共有房屋8700多間。 然而, 由於我國古建築絕大多數是木結構, 它最大的災難便是火災。 因此紫禁城在明、清兩代, 曾有過幾次毀滅性的火災記錄。

第一次“天火”

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初步建成, 明永樂皇帝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 次年正月, 朱棣在奉天殿接受朝賀。 不料剛過了4個月, 這座金鑾寶殿便發生火災, 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被燒光了。 這件事引起全國震動, 朱棣非常狼狽, 只好下詔“求直言”。 當時的禦史鄒緝在《奉天殿災疏》中,

也流露出對這場火災的恐懼, 他說:“民以百萬之眾, 終歲在宮服役。 ”結果一旦化為焦土, 重建不知要花費多大代價(明《經世文編》;甚至還有一些臣子主張把首都遷回南京。 這個意見使朱棣勃然大怒, 為此殺了一個主事肖議, 說是當初決定在北京建都, 本來是“群臣合議”商量好了的, 為什麼又要遷都?由此看來, 詔求直言只是個形式, 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出皇宮損失之慘重了。

這次火災後, 隔了20多年, 到正統六(1441年)冬10月才重新建成三大殿。

二、第二次大火

第二次皇宮大火發生在嘉靖三十六年夏(1557年),“奉天、謹身、華蓋三殿災”, 延燒奉天門、左右順門、午門外左右廊。 這次大火後, 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才重新建成, 改名皇極、中極、建極3殿

嘉靖號稱“盛明”, 營建也最多。 但這次火災在明史上卻是最厲害的一次。 這位皇帝崇信道教, 在宮廷內營建了大高玄殿、雷壇等道教廟宇, 可是他所供奉的玄天大帝和雷神並沒有幫他什麼忙, 這次火災反而把外朝的主要部分都燒光了,

使這位皇帝只好在文華殿坐朝。

這次火災損失之大, 也是前所未有的, 僅打掃火焦就動用了3 萬人, 每天“寅入酉出”(晨3時到下午7時)並徵用了民間小車5000輛作運載工具。

在失火的當年, 嘉靖帝決定先把午門重建起來, 第一件事是籌款:“議准戶、兵、工三部各予處銀三十萬兩,

以備興作。 差禦史四員, 查解節年拖欠工部料銀:仍准開例行各撫、按取贓罰款及缺官柴薪解用;決敕兩京料道官清查各監、局、庫、廠, 收貯各省年例物料解用。 ”(《明會典》)。

除此而外, 還徵集了大量軍工和民工, “停止各處工作, 其工役照先年營造乾清等宮例, 用各營軍及班軍、錦衣衛等空閒軍士, 如不敷用, 則北直隸及河南府近州縣, 量縣大小, 簽派大役, 差府佐官押送在役……”

嘉靖一朝的頻繁營建, 是最殘酷的擾民項目之一。 由於政治上的腐敗, 貪官污吏無限制地營私舞弊, 連官僚的奏章都說民間百姓“死亡枕藉之狀, 呻吟號歎之聲, 陛下不得而見聞”。 那麼真實情況就更嚴重了。 因此, 皇宮的一場火災, 無異造成了全國性的災害。

三、第三場和第四場“天火”

第三場“天火”是在萬曆二十四年(1597年)三月,後延乾清宮、坤甯宮焚毀。次年旋即起了第四次“天火”,前三殿也被焚毀:“夏六月,皇極、中極、建極三殿災”。這時明朝已經到了走下坡路的階段。直到天啟六年(1626年)才建成皇極殿,次年,中極、建極殿才竣工。看來,這項工程陸續進行了三十四五年。萬歷朝的火災,同樣造成全國性的災難,“三殿工興,採摘諸大木於湖廣、四川、貴州,費銀九百三十余萬兩”(《明史·食貨志》)

此後,在清代200多年間,紫禁城裡也曾發生過不少次火災,卻沒有重大的損失。光緒末年,天壇祈年殿遭雷擊而焚毀,由於祈年殿是用香楠木造成,著火時香聞數裡。現在的祈年殿是那次火災後所重建,是清代最後的一個主要皇家建築。

辛亥革命後,紫禁城裡出現了一次人為的縱火。當時溥儀仍居留在紫禁城後半部(舊稱“內廷”)由於清皇室支出日絀,溥儀決定清查倉庫。1923年6月26日夜間,西宮敬勝齋突然發生火災,燒毀建福宮花園範圍內一大片建築,所陳設和貯存的文物,統統燒毀無存。原因據說是為掩蓋監守自盜的罪行,太監們縱火所致。

三、第三場和第四場“天火”

第三場“天火”是在萬曆二十四年(1597年)三月,後延乾清宮、坤甯宮焚毀。次年旋即起了第四次“天火”,前三殿也被焚毀:“夏六月,皇極、中極、建極三殿災”。這時明朝已經到了走下坡路的階段。直到天啟六年(1626年)才建成皇極殿,次年,中極、建極殿才竣工。看來,這項工程陸續進行了三十四五年。萬歷朝的火災,同樣造成全國性的災難,“三殿工興,採摘諸大木於湖廣、四川、貴州,費銀九百三十余萬兩”(《明史·食貨志》)

此後,在清代200多年間,紫禁城裡也曾發生過不少次火災,卻沒有重大的損失。光緒末年,天壇祈年殿遭雷擊而焚毀,由於祈年殿是用香楠木造成,著火時香聞數裡。現在的祈年殿是那次火災後所重建,是清代最後的一個主要皇家建築。

辛亥革命後,紫禁城裡出現了一次人為的縱火。當時溥儀仍居留在紫禁城後半部(舊稱“內廷”)由於清皇室支出日絀,溥儀決定清查倉庫。1923年6月26日夜間,西宮敬勝齋突然發生火災,燒毀建福宮花園範圍內一大片建築,所陳設和貯存的文物,統統燒毀無存。原因據說是為掩蓋監守自盜的罪行,太監們縱火所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