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一丹出席《泰晤士高等教育》創新與影響高峰會

(6月1日) 全球頂尖教育時報《泰晤士高等教育》及香港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創新與影響高峰會在香港唯港薈隆重舉行。 本次高峰會以「創新研究與教學對強化大學在經濟及社會方面的影響」為主題, 探討全球化、經濟架構轉型及社會融合的挑戰下, 高等教育機構該如何創新, 以達致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騰訊主要創始人、全球最具規模教育獎項「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為大會發表主題演講。 陳一丹結合騰訊的創業和成長經歷與他本人創建「一丹獎」的心路歷程, 分享了他對當代高等教育必須擔當的開創性領導力的真知灼見。

以「如何利用創新思維拓展全球教育變革」為題, 陳一丹向席上的領先學者、研究員、政府官員和商家展現他對創新教育的宏願: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 人類得以繼續繁榮進步的最大希望, 就是大膽創新, 與時並進的教育方針與項目。

陳一丹指出, 每一項發明本身是無分好壞的, 但真正的創新必以解決人類當今面對的難題為目的。 他曾走訪各國親身體會到全球各地的教育專案, 如何以科技和突破性的實踐, 將教育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讓教育更有針對性、更切合個人和社會未來的發展。

但創新絕對不是外國的專利。 陳一丹的老家深圳就是國內高科技轉型的典型成功例子。

由以前的「世界工廠」到現在的「中國矽谷」, 深圳不是單純的奇跡, 而是整個生產鏈多年累積下來的豐富經驗、效率、人才網路和投資者的群聚效應。 以深圳為家的騰訊就是一個不斷打破框框的好例子。

陳一丹認為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應付未來的需要,

為還沒有出現的工作做好準備, 就要看教育界是否有這樣的遠見、探索力和把新點子應用在新領域的膽色。 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作被機器和人工智慧取替, 部分工種將會被淘汰。 研究顯示, 在中國, 77%的工作將受到自動化運作系統的威脅, 印度及美國也受到同樣問題的困擾。 但新科技的發展也將產生新的工作崗位, 所以說教育變革有極大的迫切性。 我們的教育必須切合未來的需要, 否則年輕人將面對龐大的就業挑戰。 這個挑戰並非中國獨有, 而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

科技正不斷轉化教育。 電腦和流動網路的普及讓不同年代、經濟背景、地域的人透過新穎的管道更便宜地隨時隨地學習。

我們見證了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的普及:曾經要面對面教學的內容, 現在可以在互聯網上傳授。 這實在為對缺乏教師人才及資源的地方提供了進步的希望。

騰訊課程就是一個好例子。 以騰訊的音視頻通信能力和QQ用戶端作骨幹, 騰訊課堂已成為全中國最大的線上即時互動職業教學平臺, 改善了中國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的情況, 打破地域限制, 讓有志學習的人能接受優秀老師的指導。

陳一丹也分享了自己的網上學習經驗。 他一直努力進修英文, 以往主要上面對面、一對一的課堂, 但現在他也是一個網上學習英文的學生, 可以自選上課時間、主題之外, 因為網路上匿名的特性, 他上課時不用做陳一丹, 無論是他自己或是老師都可以暢所欲言,

更瀟灑地學習。 雖然他仍然有上老師親身授課的課堂, 但次數減少了, 令學習更豐富, 靈活。

然而, 創新必須線上離線同時推進。 設立「一丹獎」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掘教育界破格的領路人, 成為全球的明燈, 為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燃點出新的路向。

「一丹獎」非常重視研究, 因為往往是鮮為人知、默默耕宏的研究專案最終為人類帶來重大突破。 陳一丹舉例說發明電力的人最初也不知道怎麼應用電力, 以鼓勵在場的學者, 研究人員和學生努力不懈, 鎖定目標, 不輕言放棄。 同時, 「一丹獎」亦很重視實踐及推行, 所以旗下設有兩個獎項:一丹教育研究獎、一丹教育發展獎。

陳一丹強調「一丹獎」除了是獎項, 更加是全球教育界的互動平臺,透過交流切磋,擴大具開創性和建設性的專案的影響力,共同探索教育新模式。陳一丹期待九月份公佈的第一屆「一丹獎」得獎名單,以及十二月在香港舉行的「一丹獎」高峰會。

更加是全球教育界的互動平臺,透過交流切磋,擴大具開創性和建設性的專案的影響力,共同探索教育新模式。陳一丹期待九月份公佈的第一屆「一丹獎」得獎名單,以及十二月在香港舉行的「一丹獎」高峰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