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探尋天長山,追尋二戰歷史遺跡

探尋天長山, 追尋二戰歷史遺跡

歷史章

2017年5月30日, 我們正式開始“尋找二戰最後戰場”的工作。 本次考察由騰訊歷史、鳳凰歷史頻道等多家媒體聯合提供支援, 薩蘇和沈克尼大校帶隊, 安然老師進行考察指導, 並且得到了中國國防大學的攝影支持。

八點我們準時出發, 驅車前往大本營進行了簡單地調整後開始攀登天長山去追逐戰爭的遺跡, 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勝利的得之不易。 雖然戰爭已經過去七十年, 但是殘留仍舊很多, 在登山的幾分鐘後我們就發現了一處日軍的工事殘餘, 並在其中發現了一枚手榴彈(圖-1)。

經過沈克尼大校的辨認, 得知它是一枚蘇式的並且未引爆還帶有一定的危險性。

圖-1

圖-2

隨後我們還發現了一處疑似日本部隊的宿舍, 其牆壁上帶有多個彈孔, 推測此處曾經發生過戰鬥, 決定在此處進行挖掘期待找出更多的證據, 經過搜索在樹下找到了一顆手雷(圖-2啞彈, 已無火藥)。 這給我們此次考察增添了很多信心, 相信我們在天長山中能夠探尋到更多的東西, 更生動的感受到當年戰爭的殘酷。

在隨後的考察中, 我們不斷找尋到當年日軍殘留下的物品。 比如帶孔洞的罐頭盒(圖-3), 經過解釋我們得知這是一種簡易的警報裝置, 多個罐頭盒經過繩子串聯在一起埋在草叢中, 如果有偵察兵潛伏會發出響聲從而及時發現情況;戰爭遺骨和工事橫樑等一些物品的發現使我們更加瞭解戰爭;日軍防禦工事的殘垣(圖-4),

經過人的身高對比感受到堡壘的堅固性。

圖-3

圖-4

隨著考察的不斷推進, 我們還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同時薩蘇老師和沈克尼大校不斷地進行辨認與講解, 得到了很多有用的資訊, 並為我們今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從歷史的發生地切身的去體會, 用事實發聲, 努力還原歷史場景。

考察隨筆

5月30日早8:00, 一行隊員便從住地出發前往本日的主要探尋地點——天長山。 進山前有一小段山路可以驅車, 不過山路略有些顛簸和曲折。 此外, 為了不受山裡蚊蟲的“侵襲”, 隊員們儘管在炎炎夏日也都穿上了厚厚的防護服,

並帶著必需的工具設備滿懷信心的開始了探索之旅。

整裝待發的隊員們

山上多為碎石和少有人踏足的山體, 登爬起來本來已頗為不便, 加之遍山的掩體坑洞很多, 很多殘存的掩體坑如今浮上一層厚厚的落葉, 不加留神話很難發現是一個坑, 故而為本來已不便的行程更伏下了“危機”, 很多隊員一腳踏進填滿浮草的掩體坑裡險些崴到腳。

鋪滿樹葉的掩體坑

不過, 總體而言今天的探尋進展尚屬順利, 在當地隊員的配合下小隊很快便有所收穫, 發現了一枚日軍戰爭殘留的手雷。 經隨行的沈老師鑒定, 認為發現的這枚手雷遺物保存相當完整。 隨後安然老師又在不遠處一座建築廢墟內的樹根下發現了一枚“啞雷”。

兩次發現對於隨行的隊員來說可謂欣喜不已, 但亦不免對這些戰爭殘留武器的危險性多少有些忐忑。

發現戰爭遺留手雷處

在臨近天長山山頂處, 隊員一行又有了一個頗為振奮的發現。 隊員們在一處坑中發現了一塊隱約刻有“天”字的石塊, 據薩蘇老師分析, 此塊刻有“天”字的石頭, 極有可能為昔日日軍在天長山所立要塞石碑的一部分, 後由於石碑毀壞, 而使這一部分石塊從臨近山頂的碑座上滑落。 在下山時又發現三處昔日日軍的炮陣地, 遺址保存狀況尚較為完好。 從遺址的規模而論, 足以使人們想見當年攻克天長山日軍防禦工事的艱難以及戰爭的慘烈。

歷史章、劉宇梁系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

作為季我努學社前方報導組成員參加考察。 文字編輯季我努學社後方報導組成員李夢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