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鋼七連”和他們守衛的27座界碑 20座位于雷場內

春季, 西南邊陲祥和寧靜, 山路兩旁隨處可見的“雷區”標示牌, 時刻提醒人們這裡曾經離戰爭那樣近……一代代駐雲南邊防某團“鋼七連”官兵駐守在這裡, 揮灑青春書寫戍邊強軍正能量——

一個連隊和27座界碑

■記者馬飛 特約記者歐陽治民

群山中的“邊防行”

清晨, 中越邊境, 八裡河東山下的八裡河村雲霧籠罩, 村口屹立著一塊“八裡河東山戰場原址”石碑。

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雲南邊防某團“鋼七連”在八裡河東山潛伏7晝夜, 激戰10晝夜, 擊退敵10多次進攻, 殲敵66人, 被中央軍委授予“邊防鋼七連”榮譽稱號。

當年,

子弟兵拼死守護一方國土和身後百姓;時至今日, “鋼七連”移防至八裡河東山, 繼續戍守著邊關寸土和山上的27座界碑。

2月底, 本報記者與“鋼七連”官兵一起用雙腳“丈量”巡邏路, 近距離聆聽他們的戍邊故事、感悟強軍正能量。

“鋼七連”官兵面對八裡河東山主峰碑石宣誓。

王永青攝

“見到界碑, 內心滿滿的榮譽感”

2月21日8時30分, 記者隨巡邏分隊官兵乘車上山。 車行僅2分鐘, 路邊一塊刻有“雷區禁止入內”的石碑赫然出現眼前, 令人毛骨悚然。

“山下的雷區已被掃雷隊清理完畢, 但山上的原始叢林中, 仍有幾處被永久封圍的雷場, 那便是我們今天的巡邏地域。 ”9時, 官兵下車步行, 指導員王永青說道。

說話間, 官兵們攀上一處高坎。 只見腳下的巡邏路僅半米寬, 道路兩旁便是雷區;步行不足百米, 天空已被密林遮蔽。

“踏著我的腳印走!雨水常把地雷沖到路邊。 ”“如果滑倒, 儘量減少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你身邊或許就有地雷。 ”路越走越窄, 天空陰雨連綿, 王永青不時提醒記者。 1小時後, 巡邏分隊抵達267號界碑,

官兵們拔除界碑周圍的雜草, 致以莊嚴軍禮。

10時30分, 巡邏分隊沿坡度近70°的“羊腸小徑”艱難前行。 在一處崖壁前, 上士謝鵬遠回憶, 去年連隊衛生員腳下一滑跌落山下, 雖然崖高只有4米, 戰友們“生拉硬拽”折騰了20分鐘才把他拉上來, “山下便是雷區, 那叫一個‘險’!”小謝心有餘悸。

11時, 巡邏分隊抵達268號界碑, 該界碑與上一個界碑相距不足200米, 但官兵們卻跋涉了30分鐘。 “馬上到26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