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人才培養若欠帳,靠誰撐起中軍帳

眼下, 北部戰區正在籌備首批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訓。 這次培訓, 旨在打牢聯合作戰指揮業務基礎, 提升戰區籌畫和指揮戰爭能力。 更加重視作戰指揮和參謀人才培養, 已成為我軍戰鬥力建設的一個顯著趨勢。

千軍萬馬看指揮。 一支部隊, 兵怎麼練、仗怎麼打, 品質如何、效果怎樣, 關鍵取決於“中軍帳”。 作戰指揮和參謀人才是“中軍帳”的核心支撐。 這支隊伍過得硬、靠得住, 能很好地掌握機理、輔助決策、計畫組織、督導協調, “中軍帳”就靈敏高效, 備戰打仗就底氣足、效果好。 如果這個“能力不夠”, 那個“諸多不會”,

“中軍帳”就撐不起來、強不起來。

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 是適應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深刻變化的必然要求。 現代戰爭是體系和體系的對抗, 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 然而, 我軍真正懂打仗、會指揮特別是精通聯合作戰指揮的人才還比較匱乏, 這是制約我軍能打仗、打勝仗的一個突出短板。 隨著軍事鬥爭準備特別是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 這方面人才不足、人崗不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現在, 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這個“中軍帳”建起來了, 只有切實把各級指揮員和參謀人員指揮能力提上去, 才能充分釋能、顯著增效。

客觀地講, 為了建強“中軍帳”, 我們這些年下的功夫不少, 但欠的賬也存在。 部分作戰指揮和參謀人員已有的知識舊、時新的東西少、聯合的素養缺,

知識結構與現代戰爭不相適應;功底不厚、視野不寬、經歷單一、後勁不足, 能力素質與聯合作戰不相適應。 戰區完成組建後, 曾對幹部進行考核摸底。 結果發現, 一些陸軍來的同志分不清空軍機型, 空軍來的不掌握火箭軍知識, 火箭軍來的不熟悉步兵戰法, 還有少數幹部一體化指揮平臺操作等素質不過關, 等等。

過去, 我們在作戰指揮和參謀人才培養上欠帳, 有舊體制的局限性, 也與一些單位目光短視、思維僵化有關。 比如:只顧眼前使用, 不重長遠設計, 導致有能力、有潛力的同志被綁在崗位上, 而有些人卻成了學習專業戶;按部就班、論資排輩, 導致千里馬原地歇步,

不能邁開腿跑起來;軍兵種內“一條線”培養, 導致知識結構單一、能力素質瘸腿。 這些做法、這種思維的危害人人皆知, 決不能再帶入新體制。

“人造革制不出牛皮鞋。 ”當前, 我國安全和發展環境更加複雜, 面臨的戰爭危險現實存在, 備戰打仗的任務艱巨繁重。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對作戰指揮和參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還要看到, 人才培養具有週期性, 平時欠了賬, 甚至賬摞賬, 短時、戰時就還不過來。 可以想見, 沒有最新最強的“大腦”, 練兵備戰就會慢速低效、跑偏走樣;讓“戈爾洛夫”來指揮現代戰爭, 根本談不上運籌帷幄、決戰決勝。

我們常說:“寧可讓人才等戰爭, 不能到戰時缺人才。 ”培養作戰指揮和參謀人才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它不是哪一個崗位、哪一支部隊、哪一個軍種、哪一所院校能夠單獨完成的。 只有將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作為戰略問題來抓, 深入研究和把握規律, 投入更大精力、集中更多資源、採取超常措施、創新培養模式, 才能打通聯合素養培育通道, 把人才匱乏的問題真正解決好。 當前, 健全“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打造沒有圍牆的“聯合作戰學院”, 是必須抓緊抓好的重要任務。

劉伯承曾指出:“軍官培養, 是最艱巨的戰爭準備。 ”這是久經沙場的老帥對戰爭規律的深刻洞見。 作戰指揮和參謀人才培養更是等不得、慢不得。 只要保持使命感、憂患感, 堅持面向部隊、面向戰場、面向未來, 讓“中軍帳”優秀人才的活水汩汩不竭,

就一定能為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