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五旬漢子跨越千里演繹“最美親家”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韓 波

一個是江西鷹潭, 一個是山東菏澤, 兩個城市相距千里, 卻因為鄄城的邵新運、邵魯現這對父子結下“姻緣”。 50歲的邵新運, 一個普通的農村漢子, 在得知僅有一面之緣的親家吉蘇華患癌症晚期需要有人在床前照顧時, 毅然辭掉煙臺的工作, 趕到江西鷹潭, 當起了吉蘇華的特護, 端屎端尿, 送水餵飯, 被譽為“最美親家”。

兒子分身乏術, 他挑起照顧親家的重擔

3月16日上午, 江西鷹潭市委、菏澤市委與中鐵十一局相關領導以及來自國家、省、市的30餘家媒體齊聚鄄城, 就“最美親家”邵新運替兒子邵魯現照顧病重親家的事蹟召開座談會。

今年28歲的邵魯現出生在鄄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 上有一個姐姐, 父親邵新運平時都是在工地上“紮鋼筋”打工。 而邵魯現姐弟倆自小很爭氣, 都大學畢業。 邵魯現更是憑藉自己的努力畢業後便進入了中鐵十一局橋樑公司工作, 2016年11月份, 與江西鷹潭的吉予儂結婚, 完成了父母的期盼。

“我的岳父吉蘇華身患癌症晚期已經兩年, 並且癌症三次腦轉移, 先後輾轉各大醫院, 多次進行手術, 卻沒有好轉。 ”邵魯現說, 後來, 他岳父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而當時, 剛完婚不久的吉予儂懷孕, 邵魯現則在河南的工地上無法抽身, 家中只有岳母照料。 但是, 邵魯現的岳母一直都有腰傷,

體力精力遠遠不夠, 分身乏術的邵魯現心中很是焦急。

“經過一番考慮, 我想到了在煙臺打工的父親。 ”邵魯現說, 2016年11月25日下午, 他撥通了父親邵新運的電話, 還未等他將自己的難處說完, 邵新運就說了句“行, 我來”。

端屎端尿, 他護理得無微不至

“孩子打電話的時候, 我正在工地上‘紮鋼筋’。 ”邵新運說, 邵魯現一般很少在工作時間打電話, 而此時打來電話, 一定有什麼要緊事。 而得知兒子的難處後, 邵新運沒多想便答應了。

隨後, 邵新運辭去一天兩三百元的工作, 並訂了當天晚上的火車票。 為了省錢, 他買的是硬座, 輾轉24個小時, 連夜趕到了鷹潭市人民醫院。 “我在孩子婚禮時見過親家一次, 也得知他患了癌症, 但不知道會這麼重。

”邵新運說。

到了鷹潭後, 邵新運對親家母說:“你做飯, 照顧家裡懷有身孕的孩子就成, 老吉以後由我負責了。 ”對於邵新運的安排, 邵魯現的岳母很感激。

每天, 邵新運都要回家帶飯, 一趟需要30分鐘, 一天要走6趟。 為了更好照顧親家, 邵新運將“家”安在了病房, 睡在親家旁邊。 吉蘇華一度大小便失禁, 邵新運就不停地給他換洗衣服床單, 擦洗身體, 每天還給他做按摩, 照顧得無微不至。 這一住, 就是近4個月。

為了開導吉蘇華, 邵新運便找話題跟他聊天談心。 起初, 因語言障礙, 兩人在交流上有些困難, 但隨著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 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老朋友。 兩人約定:等吉蘇華身體好些了, 邵新運便帶他來菏澤看牡丹。

因照顧親家,

他成了村中“名人”

3月16日上午, 牡丹晚報記者來到了邵新運的老家鄄城縣紅船鎮邵莊村。 村子北邊的一處普通院落, 便是邵新運一家四口住了30多年的老屋。 老屋雖然只有3間房, 卻乾淨整潔, 滿院都堆滿了黃橙橙的玉米, 一片豐收的景象。

在院子一旁, 從江西鷹潭趕回老家的邵新運正與妻子魏小敏忙著玉米脫粒。 邵新運皮膚黝黑, 兩鬢斑白, 一臉的憨厚笑容, 站在人群中是一點也不起眼的農民模樣。 “回來兩天了, 等忙完家裡的農活就回鷹潭。 ”邵新運說。

在邵新運家西南不足百米的地方, 便是他父母所居住的地方。 目前, 兩位老人均已年過八旬, 但身體還算硬朗, 平時有邵新運的幾個兄弟照顧。 而邵新運81歲的老父親邵衍力對於照顧親家一事,

也很贊同。 因此, 邵新運才放心地前往江西鷹潭。

如今, 邵新運走在村裡, 村民離老遠便跟他打招呼, 向他豎起大拇哥。 邵新運總是不好意思地說“沒啥了不起的, 都是該做的”。 在村民的印象裡, 邵新運是個熱心人, 誰家遇到難處, 常常會看到他忙裡忙外。 因此, 邵新運在村中有很好的聲譽。 如今有了邵新運替兒子照顧病重親家一事, 村民並不吃驚。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更何況是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但邵新運做到了, 而且照顧得無微不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