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尋找二戰最後戰場特別報導之五——日輪兵舍的戰鬥

薩蘇撰稿, 郭小鳳編輯

▲ 考察隊員在天長山舊日軍要塞區跋涉前進

對天長山的考察初戰告捷, 進山不久便發現一處日軍陣地遺跡。

不過我們並沒有來得及對這座工事作進一步的發掘和檢驗, 原因是帶隊的曹立明館長告訴我們, 天長山太大, 這樣的工事到處都有, 不足為奇, 催促我們繼續前進。 我們這一次即將前往的第一個預定考察地點距這裡還有大約一公里的距離, 這第一個考察地點便是此前在預考之中他們曾經到過的日輪兵舍。

“日輪兵舍”

對考察進行實地準備的時候, 前方的考察隊員曾用航拍的方式拍下了天長山上的若干部分, 這個空中看來圓如太陽的建築, 便是日軍當年在天長山上的據點之一 -- “日輪兵舍”

之所以選擇這裡作為考察的第一站, 是因為上一次我們的前期考察人員曾經在此發現了一個特殊的餅乾桶, 這個餅乾桶當然已經空無一物, 但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士兵的遺物。

這個餅乾桶帶有日本森永公司的標記。

日軍的軍用食品不帶商標。 所以這應該是二戰期間森永公司向前線日軍贈送的慰問品, 而森永公司正是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夫人安倍昭惠家所開的。

當時有考察隊員幽默地說應該通知一下安倍首相, 你家有東西留在天長山上了。 由於這一發現, 我們推測在日輪兵舍的腐殖質之下, 還有一些日軍的物品遺存, 故此將它定成了考察的第一站。

約上午10點鐘, 我們抵達日輪兵舍。

這是一座直徑約15米, 基本呈環形結構的遺跡, 依然保留著高度約兩米有沙石和水泥混合構成的建築外牆。 據記載, 這裡是日軍的一個據點, 當年日占時期至少有一個班的日軍駐守在這裡。 在對該建築的外觀進行簡單的檢查之後, 考察隊員分散開來, 開始對此地進行勘查, 看是否還有當年戰爭期間留下的物品。 很快便有一些物品陸續被發現, 但都沒有太高的價值。

當大家分散開來以後, 我對這座建築的結構產生了興趣。 由於它的頂蓋已經不復存在, 所以我們很難確定它原來的外觀,

但是從它的窗子較大, 牆壁厚度只有三十釐米左右來看, 它應該不是作為碉堡和炮樓存在的。

兵舍的本來含義是宿舍, 但這所房子應該不是宿舍, 因為它的結構是圓形的, 如果作為宿舍來使用的話, 空間利用未免太不科學。 有人認為它可能是倉庫。 當站在這座建築殘缺的大門向外眺望的時候, 我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

這裡是一處坡地的頂端, 面對著浩瀚的次生林, 如果在這裡設置一個觀察哨的話, 控制範圍應該非常之大。而且,此處尚未進入天長山要塞的核心區,佈置倉庫有些不正常。所謂日輪兵舍其實最大的可能是一座環形的觀察哨,這座觀察哨第一層是圓形的,由磚砌成,頂上可能有一個木制的頂蓋兒,上面可能是一個如今已經不復存在的瞭望塔。

如果是這樣,當攻打天長山要塞的戰鬥打響,此處的日軍命運又是如何呢?

作為週邊陣地,迅速放棄並退回主陣地防禦是最好的選擇。

天長山要塞日軍監視哨(檜森曹長,長谷部少尉)

但是,素以頑強著稱且驕橫成性的日軍會選擇撤退嗎?

而且,他們有機會撤退嗎?根據綏芬河黨史辦的資料,在進攻的蘇軍發起攻擊之前,抗聯有一個精悍的小分隊已經在前方擔任開路先鋒,他們的任務便是盡可能破除日軍的防禦設施,消滅日軍的監視哨,以使整個戰鬥打得順利。

前期考察中,曾經發現這裡的牆壁上有疑似蘇制波波莎衝鋒槍掃射造成的彈痕,顯示這裡似乎有過戰鬥

我找到了這片彈痕,但是,卻覺得並不能說明這裡曾經發生過戰鬥。這是因為該片彈痕正對已經不復存在的大門。如此,假如日軍逃走,蘇軍打到這座建築後,為了試探,仍會踢開房門朝其內部射擊一排子彈,或許便是此彈痕的成因。

然而……仔細在牆上尋找,這個推論馬上被證明是靠不住的。

這裡還有一片彈痕,有的還酷似重機槍

這裡也有

數了數,至少二十三個彈孔。這便顯示在“日輪兵舍”內部的確發生過戰鬥……

就在這時,執行發掘任務的考察隊員中有人驚叫起來。急忙趕去一看 –

發現手雷

來自司法系統的考察隊員林萬年感到手中的鍬似乎碰到了一樣硬物,撥開浮土一看,頓時驚呼起來 – 手雷!

在考察中發現這種東西是頗煩人的,大家紛紛準備後撤。幸而對這種事情我們早有預案,隨行者中有爆炸物處理的專門機構和人士,這個古怪的東西便交給了他們

這顆雷可能本在地下,從發現地來看,應該是被樹木拱出地面的

實地檢查證明這是一枚已經失效了的手榴彈

原因是這枚手雷可能被使用過而未炸,甚至可能雷管曾發生爆炸,但沒有破壞彈體。

看著這枚手榴彈的形制,我們推測,它是一枚日軍的“四十八瓣甜瓜手榴彈”

不過在場的沈克尼先生看到後便反駁,認為這是一枚蘇制1式防禦手榴彈,昨日剛剛提過,只是炸藥和引信都不見了,只能算是一個使用過的殘體。

使用過為何還會保留得如此完好?

沈先生推測是外面的蘇軍丟進去的,但沒有爆炸,形成啞彈,於是一直保留了下來。

這可以算是一個旁證了 – 在“敲門槍”對日輪兵舍內部進行掃射的時候,日軍就隱藏在裡面,當即還擊。雙方發生戰鬥,戰鬥中,蘇軍投了一枚手雷進入兵舍,但沒有爆炸……最終,日軍遭到全殲或被俘的命運。

起風了,抬眼望去,窗外風景如畫

而我們身邊便是戰爭,流血與死亡的地域,怎能不讓我們浮想聯翩?[完]

編者按:本次活動由中央電視臺,環球網,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季我努學社,騰訊歷史頻道、騰訊新聞用戶端文化頻道、東北抗日聯軍第88旅研究會、一點資訊,國防大學藝術中心,綏芬河文史辦,鳳凰歷史頻道、中華網軍事頻道聯合主辦。

薩蘇老師給讀者朋友的話:

這處二戰最後戰場,也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回家之路。我們說,東北抗日聯軍在這件事情上也在冥冥之中幫助著我們呢,這也使我們對於考察的結果有了更多的期待。還沒有出發,我們已經想對東北抗日聯軍的那些前輩們說,我們等著看你們最後的戰場。

後續報導請朋友們繼續關注軍官團一點號及各家聯合主辦方平臺。薩蘇先生系著名抗戰史專家,文字編輯系季我努學社後方報導組成員、延安大學歷史學專業本科生郭小鳳。

控制範圍應該非常之大。而且,此處尚未進入天長山要塞的核心區,佈置倉庫有些不正常。所謂日輪兵舍其實最大的可能是一座環形的觀察哨,這座觀察哨第一層是圓形的,由磚砌成,頂上可能有一個木制的頂蓋兒,上面可能是一個如今已經不復存在的瞭望塔。

如果是這樣,當攻打天長山要塞的戰鬥打響,此處的日軍命運又是如何呢?

作為週邊陣地,迅速放棄並退回主陣地防禦是最好的選擇。

天長山要塞日軍監視哨(檜森曹長,長谷部少尉)

但是,素以頑強著稱且驕橫成性的日軍會選擇撤退嗎?

而且,他們有機會撤退嗎?根據綏芬河黨史辦的資料,在進攻的蘇軍發起攻擊之前,抗聯有一個精悍的小分隊已經在前方擔任開路先鋒,他們的任務便是盡可能破除日軍的防禦設施,消滅日軍的監視哨,以使整個戰鬥打得順利。

前期考察中,曾經發現這裡的牆壁上有疑似蘇制波波莎衝鋒槍掃射造成的彈痕,顯示這裡似乎有過戰鬥

我找到了這片彈痕,但是,卻覺得並不能說明這裡曾經發生過戰鬥。這是因為該片彈痕正對已經不復存在的大門。如此,假如日軍逃走,蘇軍打到這座建築後,為了試探,仍會踢開房門朝其內部射擊一排子彈,或許便是此彈痕的成因。

然而……仔細在牆上尋找,這個推論馬上被證明是靠不住的。

這裡還有一片彈痕,有的還酷似重機槍

這裡也有

數了數,至少二十三個彈孔。這便顯示在“日輪兵舍”內部的確發生過戰鬥……

就在這時,執行發掘任務的考察隊員中有人驚叫起來。急忙趕去一看 –

發現手雷

來自司法系統的考察隊員林萬年感到手中的鍬似乎碰到了一樣硬物,撥開浮土一看,頓時驚呼起來 – 手雷!

在考察中發現這種東西是頗煩人的,大家紛紛準備後撤。幸而對這種事情我們早有預案,隨行者中有爆炸物處理的專門機構和人士,這個古怪的東西便交給了他們

這顆雷可能本在地下,從發現地來看,應該是被樹木拱出地面的

實地檢查證明這是一枚已經失效了的手榴彈

原因是這枚手雷可能被使用過而未炸,甚至可能雷管曾發生爆炸,但沒有破壞彈體。

看著這枚手榴彈的形制,我們推測,它是一枚日軍的“四十八瓣甜瓜手榴彈”

不過在場的沈克尼先生看到後便反駁,認為這是一枚蘇制1式防禦手榴彈,昨日剛剛提過,只是炸藥和引信都不見了,只能算是一個使用過的殘體。

使用過為何還會保留得如此完好?

沈先生推測是外面的蘇軍丟進去的,但沒有爆炸,形成啞彈,於是一直保留了下來。

這可以算是一個旁證了 – 在“敲門槍”對日輪兵舍內部進行掃射的時候,日軍就隱藏在裡面,當即還擊。雙方發生戰鬥,戰鬥中,蘇軍投了一枚手雷進入兵舍,但沒有爆炸……最終,日軍遭到全殲或被俘的命運。

起風了,抬眼望去,窗外風景如畫

而我們身邊便是戰爭,流血與死亡的地域,怎能不讓我們浮想聯翩?[完]

編者按:本次活動由中央電視臺,環球網,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季我努學社,騰訊歷史頻道、騰訊新聞用戶端文化頻道、東北抗日聯軍第88旅研究會、一點資訊,國防大學藝術中心,綏芬河文史辦,鳳凰歷史頻道、中華網軍事頻道聯合主辦。

薩蘇老師給讀者朋友的話:

這處二戰最後戰場,也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回家之路。我們說,東北抗日聯軍在這件事情上也在冥冥之中幫助著我們呢,這也使我們對於考察的結果有了更多的期待。還沒有出發,我們已經想對東北抗日聯軍的那些前輩們說,我們等著看你們最後的戰場。

後續報導請朋友們繼續關注軍官團一點號及各家聯合主辦方平臺。薩蘇先生系著名抗戰史專家,文字編輯系季我努學社後方報導組成員、延安大學歷史學專業本科生郭小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