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南才是晉商的發源地 這裡有稱霸諸侯一個半世紀的晉都故絳

晉南才是晉商的發源地

作者:張奎勝

晉南史稱平陽, 地處黃河東岸, 汾水之畔,民風淳樸,人傑地靈, 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 晉南是堯舜禹古都, 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古以來社會經濟十分發達, 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晉南不僅有以文明始祖堯廟、黃河壺口瀑布、洪洞大槐樹等為代表的根祖文化, 而且還有著以關公文化為代表的晉商文化。

現在一說到晉商和晉商文化, 人們大都認為以晉中為代表, 人們印象中就會出現晉中幾個大院和平遙古城,晉中也自稱為“晉商故里”、“天下最富”。 但是, 歷史事實卻大相徑庭。

這種認識誤區的形成, 是因為一些影視劇熱播等人為的的誤導。 大量史料足以證明,晉南才是晉商的發源地,平陽商幫才是晉商的傑出代表, 晉商文化也是臨汾深厚文化底蘊的一大亮點。

晉南人自古善於經商, 這在史書中屢有記載。 日本學者宮崎市定在《歷史和鹽》中考證出,

商賈的“賈”字出自“盬”, 也就是今天的簡體字“鹵”。 《說文解字》說:“鹽, 鹵也, 天生曰鹵, 人生曰鹽”, 運城解州鹽池就出產自然結晶狀態的天然鹽。 他由此推斷出, 中國的商業起源於鹽, 最早的中國商人就是生活在運城解州鹽池周邊的鹽商。

鹽不僅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而且是封建社會最重要的利潤豐厚的商品, 因而也一直是由政府控制的專賣品。 據史料記載,到宋朝僅一個解州鹽池的收入, 竟占到宋王室總收入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

鹽商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拉開了晉商的序幕。 第一位出現的晉南鹽商叫膠鬲。 孟子在《孟子告子篇》論述:“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膠鬲是後來人們供奉的三位鹽宗之一,

另兩位是海鹽生產的創始人夙沙氏和食鹽專營的創始人管仲。 另, 《史記》中有“猗頓用鹽起”的記載。 猗頓是孔子的後裔, 師從陶朱公範蠡, 終成一代巨富。 猗頓的名字也作為晉南“猗氏”的縣名得以流傳。 後來猗氏與臨晉合併為臨猗。 目前臨猗縣還有猗頓的墓地和雕像, 以紀念這位晉商的遠祖。

據《易·繫辭》記載, 早在先秦時代,平陽就開始了“日中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貨,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的商業交易活動。 晉文公推行“輕關易道, 通商寬農”的經濟政策, 使關卡暢通, 經貿發達, 使晉都故絳(晉南翼城、絳縣一帶)成為“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天下儴儴, 皆為利往”的商貿中心, 當時的富商大賈, 其財足以“金玉其事, 文錯其服,

以至富比公室”, 從而導致晉國成為“國富兵強、財用不匱”的千乘國家, 曾稱霸諸侯一個半世紀。

絳縣晉文公幕

秦漢時代, 平陽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市場。 到了宋代, 平陽商人與徽州商人並稱, 成為當時中國商業的中堅力量。 據《馬可波羅行記》稱, 元代“從太原到平陽這一帶的商人遍及全國各地”。

明人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說:“平陽、澤潞富豪甲天下, 非數十萬不稱富”。 據明成化時《山西通志》言, “平陽府君子優深思, 遠小人”, “勤於耕織, 服勞商賈”。 崇禎時《山西通志》言, 明代的平陽商人, 規模越做越大, 範圍也越闖越大;他們“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 “曆吳越、游楚魏、泛江湖”;“每攜資走四方”, “雖海溉山阪, 皆有邑人”。 到了清代, 山西商人更是北上俄羅斯, 西去阿拉伯, 南下暹羅, 東渡日本, “遠賈安息”即今之伊朗, 終於成為堪與世界著名商幫一較高下、且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的商業勁旅, 被譽為“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晉商”。 當然, 凡是有晉商的地方也就必然有平陽商人。

晉商到明代開始“結夥成幫”, 已在全國享有盛譽。《清稗類鈔》:“亢氏為山西巨富,自明已然”。明代開中制後,晉商大多都是晉南鹽商,平陽的亢氏,蒲州的張氏、王氏、展氏積累起大量財富時,晉中的王家、范家、常家、喬家都還沒有起步。

平陽商幫在明代就有“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之譽,是晉商中率先發展、居於首位、實力最為雄厚的代表性商幫。北京創建于明代的商人會館共12個,屬於今臨汾市範圍的就有臨襄會館、臨汾東館、臨汾西館、晉翼會館、洪洞會館、浮山會館、襄陵會館等7個。由此可見,明代在北京的平陽商人勢力之大。

明清時期,平陽府亢氏人稱“亢百萬”,是“富可敵國”的全國首富,與襄汾縣師莊尉家、北柴王家、南趙楊家、南高劉家並稱晉商五大豪富。據《清稗類鈔》記載,“山西富室,多以經商起家。平陽亢氏號稱數千萬兩,實為最巨”。《山西通史》(明清卷)記載:臨汾亢家,“蓄資以七八千萬計”;“襄汾的尉、王、劉、楊等家族資產也達到數千萬兩白銀,尤其是尉家在鼎盛時期日進鬥金”。而晉中的侯、曹、喬、渠、常、劉諸姓人家鼎盛時期資產僅在七八百萬兩到百萬兩,與平陽商幫不在同一檔次。況且晉中的幾大家族主要興盛於清朝中葉以後的一百多年間,而平陽幫則稱雄明清兩個朝代及民國時期長達500年之久。

晉南還是晉商興起的精神之源,晉商成功的精神起點。這個精神源泉和起點就是關公精神和關公文化。關公關雲長的老家就在平陽府運城解州鹽池附近的常平村。關公崇拜是晉商一個獨有的現象。關公成為晉商心目中誠信忠義的化身,尊為武財神。晉商所到之處,以會館為載體,到處建關帝廟。全國多達30余萬座,幾乎百里一座。晉商以關公作為精神支柱,以關公的義氣來教育和約束同鄉、團結同行,借助關公的神武保護財產安全和經營昌隆。關公是晉商商業人格昇華的催化劑,關公是晉商商幫團結的粘合劑,關公是晉商文化的載體或符號,關公就是晉商在商戰中的道德信用卡。

通過對已收集到的晉商史料總體分析,為了更加直觀地說明問題,我把晉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年的漫長歷史,特意劃分為以下三個時段:

第一時段:自明初至清朝中葉300多年間,是平陽商幫一枝獨秀的時代。明朝是晉商崛起的早期階段,率先衝鋒陷陣的主力軍就是平陽商幫。

明代隆慶、萬曆年間,運城蒲州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馬自強家族,均是大商人家族,三家聯姻為親戚,結成了鹽商團夥,控制了河東、長蘆兩處鹽利,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明代平陽府還有許多著名商人,如滄州鹽商展玉泉,長蘆鹽商王海峰,專門在甘肅一帶經營糧草、輸糧換引的範世逵,一直在西北經營的曲沃富商李明性,在遼東經商的安邑人王璽,活躍在吳越冀豫間的席銘,另外還有洪洞李家、劉家、董家,襄陵的喬家、高家等。臨汾趙家兄弟創自明朝正統年間元年(西元1436年)的著名老字型大小“六必居”,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老字型大小“都一處”、“樂仁堂”、“紅星二鍋頭”等都是臨汾、浮山等地的晉商首創和經營的。

這一時期平陽商幫的傑出代表是臨汾亢家。亢家既是大鹽商,又是大錢商、大糧商和大地主,在華北佔有良田百萬畝,其生意壟斷華北,輻射全國。《中國經濟全書》稱:“亢氏……,凡二百餘年,其家運之隆盛,可謂極矣。”許指嚴所撰的《象牙焚身錄》記載,乾隆皇帝曾說:“朕向以為天下之富,無過鹺商;今聞亢氏,則猶小巫之見大巫也!”

曹聚仁先生在他的散文集《萬里行記》中曾講:“百年以前,揚州是中國最熱鬧的大城市,與西 安、北京、洛陽齊名,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與巴黎、倫敦、羅馬、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並列,可見其繁榮程度。”而鹽是當時最重要的商品,明清兩淮鹽商的總數,當以千百計。關於明清揚州鹽商中的巨富,歷來有“北安西亢”或“南季北亢”之說。北安是指當時的鹽務總商安氏,是兩淮鹽商中的頭面人物,亢氏與安氏齊名,亢氏在兩淮鹽商中的資本和權勢可想而知。“南季”指江蘇泰興季氏。“西亢”“北亢”均指山西平陽(今臨汾)亢其宗及其家族。孫靜安《棲霞閣野乘》卷下有《季亢二家之富》條,說:“江南泰興季氏,與山西平陽亢氏,俱以富聞於天下。”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卷三“富室”稱:“康熙時,平陽亢氏,泰興季氏,皆富可敵國,享用奢靡,埒(lie)于王侯。”《揚州畫舫錄》卷九對鹽商亢氏在揚州的龐大家業,有這樣一段記敘:“亢園(揚州瘦西湖前身)在小秦淮。初,亢氏業鹽,與安氏齊名,謂之‘北安西亢’。亢氏構園城陰,長裡許,自頭敵臺起,至四敵臺止。臨河造屋一百間,土人呼為‘百間房’”。當時民間流傳著‘上有老蒼天,下有亢百萬;三年不下雨,陳糧有萬石’!”

第二時段:自清朝中葉至清末一百多年間,是“北號南莊”,或者叫平(遙)祁(縣)太(穀)介(休)商幫與平陽商幫兩大商業勁旅竟輝並存的年代。晉商票號大多集中在晉中,晉商錢莊則大多集中在晉南,而且比票號產生要早得多。錢莊與票號金融匯兌功能類同,但是錢莊無論在資金規模之大、總體數量之多,還是運營時間之長,都是票號無法比擬的。據《中國實業志·山西卷》記載:“今襄汾縣汾城鎮永德泰錢莊,創建于明萬曆44年(1616年)”,也就是說,南高劉家最早經營金融資本的商號,比平遙日升昌票號(創建于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要早208年。當時平祁太介商幫主要從事北方、東北、內外蒙古、俄羅斯一帶的生意,而平陽商幫則稱雄于京師、河北、中原、江浙、西南、西北及東南亞一帶。

晉商設立的錢莊和票號,被專家學者稱為中國銀行業的“鄉下鼻祖”。正象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胡平所說:“北方有票號,南方有錢莊,這預示著近代文明進入中國。這個東西呢,是土生土長的,我們的票號、錢莊還開到國外去呢,這些土生土長的東西,有它歷史上的功勞,在中國是首創的。”

這一時期平陽幫的代表人物除臨汾亢家外,還有襄汾尉家和王家。雍乾時期,尉家代表人物尉佳瞄準江、淮、山、陝“民稍寬厚”的有利環境和兩湖、安徽絲綢豐收的有利機會,從山、陝收購鐵、鹽、皮、羊、煙葉、木材等轉運兩湖、江淮,又由江淮販運絲、茶轉銷內地,由單一經營變為多種經營,由商業投資逐步變為金融投資,逐步擴大了銀號、錢莊的經營業務。並將所獲利潤投入新商號,擴大經營範圍、由坐莊轉為長途販運,號鋪由山西、河南發展到安徽、湖北、四川和揚州、蘇州、杭州富庶地區,遍佈大江南北全國18個省市。由雜貨、布匹發展為絲品、綢緞、錢莊、當鋪、鹽店等,鼎盛時期可“日進萬金”。尉家興旺的另一原因,是重視精神價值,對待店徒,平等寬厚,薄利厚薪,實行人股三七或四六分紅。為安定號員思家心理,每年派出尉家戲班,按每天一號巡迴慰問演戲。尉佳還按時到揚、蘇等地親自主持店號。雍正時尉家延聘在揚州賣畫度生的鄭板橋為家塾教師,資助他應考科舉,直至乾隆丙辰中第進士。鄭板橋為感激尉家的知遇之恩,為尉家留下“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和“難得糊塗”等石刻墨寶.至今傳為佳話;襄汾王家王協在承辦運城鹽務時,用鉅資買得鹽池股權,從河東鹽池到淮北、淮南以至揚州、蘇杭等地,都開設有王家鹽號,承辦鹽業運銷,每年獲取鹽利1000萬兩,成為晉商中僅次於亢家、尉家的富商大賈,名列乾嘉時期全國巨富之列。而王協經營的河東鹽業運銷,抵制了“洋商”染指山西鹽務的企圖,維護了河東鹽業產權和稅賦收入,因功獲得乾隆的封賞。

第三時段:清末、民國至建國初期公私合營之前,是平陽幫依舊輝煌的年代。

晉中票號在清末民初先後倒閉,而晉南許多錢莊、商號卻一直延續到民國直至解放後公私合營之前。史稱“京師大賈數晉人”----北京資本最多、規模最大的糧店,就是臨汾亢家在正陽門外開設的糧店;北京的油鹽酒店,多為襄陵人經營;北京的布行多為翼城人經營,鮮魚口往西有布巷,全為翼城人;襄汾人薑贊堂在前門外興隆街開的“敬記紙莊”,是北京最早經銷平陽麻紙和西洋紙張的店鋪,業務聯通海外諸國,一度佔領全國紙業半壁江山。

這一時期平陽幫的傑出代表是襄汾南高劉家。劉家的代表人物乙亥舉人劉篤敬,從1905年到1916年之間,執掌山西工商界牛耳達十一年,擔任山西商務局總辦、山西商會會長、保晉公司總經理,山西諮議局副議長、山西議會副議長、中華礦業聯合會副會長、同蒲鐵路總辦等職。其業績已收入《山西電力工業志》、民國八年《太平縣誌》和1991年出版的《襄汾縣誌》等史志版本。

劉篤敬他積極領導爭回山西礦權運動,在與英商福公司談判中,據理力爭,挫敗英商,1908年1月代表山西商務局與英國福公司簽約贖回山西礦權,遂以275萬兩白銀將平定、盂縣、潞安、澤州、平陽各礦產贖回自辦。

劉篤敬還大膽投資現代工業,於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興辦起山西第一座發電廠,即太原電燈公司,以山西第一個辦電人的光輝稱號,載入桑梓史志;他還通過好友同盟會黃興暗中大力資助辛亥革命,1912年9月孫中山到山西考察時,曾約劉篤敬長談,同盟會山西支部歡迎孫中山與山西各界名流拍照合影時,在孫中山的右側是閻錫山,而左側就是劉篤敬。由此可知劉家在山西當時各界中的地位是何等顯赫。《山西通史》卷六《人物志》稱讚劉篤敬“不愧為近代山西民族資產階級的楷模”。

這一時期晉商代表還有襄汾楊家。歷史進入清末民初,國事日非,外受列強侵略,洋貨氾濫。二三十年代,晉南各地洋布、洋面、洋煙、洋煤油、洋火柴、洋絲線、洋紙張、洋鹹鹽以至洋畫、洋書(新約全書)等洋貨,幾乎充斥市面。太平南趙楊家在此時刻,以振興民族工商業,抵制洋貨為己任,挺身而出。此時已是西北商界巨魁的楊世堂,將投資轉向現代民族工商業,並將投資地點由外地轉回報晉南家鄉。他在新絳開辦了世德永當號、世德和錢莊,在汾城開設藥鋪、古城糧店,作為迴旋門面。還在運城購買鹽池一處,在晉南十幾個縣鎮開設鹽號。以數萬銀開辦新絳火柴廠,又以巨額資金投入新絳大益紡紗廠,建立起晉南第一家股份制現代企業。太平楊家以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精神,經兩代人奮鬥,一躍成為擁有數十座商號和兩個現代工廠的巨富,估計至少也有千萬銀元家產。

對於晉商所鑄就的五百年商業輝煌,我們不僅需要抬頭仰視,更需要低頭思考。學習重溫明清晉商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山西人並不一向就是那麼封閉落後,因循保守。明清時代,敢於遠離家鄉,開拓致富的山西商人,並不比沿海一帶的商人遜色,尤其是晉南平陽商幫更是晉商的傑出代表。

主要參考文獻:

1.孔祥毅《 近代史上的山西商人和商業資本》

2.張正明《晉商興衰史》

3.李希曾《晉商史料與研究》

4.乾隆《臨汾縣誌》

5.光緒《山西通志》

6.山西出版社《晉商史料研究》

(2014.5.2修訂於臨汾)

張奎勝,男,漢族,原籍山西省翼城縣西閆鎮張峪村人,現任山西臨汾企業聯合會·臨汾企業家協會會長。博士,企業高級培訓師,山西師大兼職教授,教授級高級經濟師。

已在全國享有盛譽。《清稗類鈔》:“亢氏為山西巨富,自明已然”。明代開中制後,晉商大多都是晉南鹽商,平陽的亢氏,蒲州的張氏、王氏、展氏積累起大量財富時,晉中的王家、范家、常家、喬家都還沒有起步。

平陽商幫在明代就有“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之譽,是晉商中率先發展、居於首位、實力最為雄厚的代表性商幫。北京創建于明代的商人會館共12個,屬於今臨汾市範圍的就有臨襄會館、臨汾東館、臨汾西館、晉翼會館、洪洞會館、浮山會館、襄陵會館等7個。由此可見,明代在北京的平陽商人勢力之大。

明清時期,平陽府亢氏人稱“亢百萬”,是“富可敵國”的全國首富,與襄汾縣師莊尉家、北柴王家、南趙楊家、南高劉家並稱晉商五大豪富。據《清稗類鈔》記載,“山西富室,多以經商起家。平陽亢氏號稱數千萬兩,實為最巨”。《山西通史》(明清卷)記載:臨汾亢家,“蓄資以七八千萬計”;“襄汾的尉、王、劉、楊等家族資產也達到數千萬兩白銀,尤其是尉家在鼎盛時期日進鬥金”。而晉中的侯、曹、喬、渠、常、劉諸姓人家鼎盛時期資產僅在七八百萬兩到百萬兩,與平陽商幫不在同一檔次。況且晉中的幾大家族主要興盛於清朝中葉以後的一百多年間,而平陽幫則稱雄明清兩個朝代及民國時期長達500年之久。

晉南還是晉商興起的精神之源,晉商成功的精神起點。這個精神源泉和起點就是關公精神和關公文化。關公關雲長的老家就在平陽府運城解州鹽池附近的常平村。關公崇拜是晉商一個獨有的現象。關公成為晉商心目中誠信忠義的化身,尊為武財神。晉商所到之處,以會館為載體,到處建關帝廟。全國多達30余萬座,幾乎百里一座。晉商以關公作為精神支柱,以關公的義氣來教育和約束同鄉、團結同行,借助關公的神武保護財產安全和經營昌隆。關公是晉商商業人格昇華的催化劑,關公是晉商商幫團結的粘合劑,關公是晉商文化的載體或符號,關公就是晉商在商戰中的道德信用卡。

通過對已收集到的晉商史料總體分析,為了更加直觀地說明問題,我把晉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年的漫長歷史,特意劃分為以下三個時段:

第一時段:自明初至清朝中葉300多年間,是平陽商幫一枝獨秀的時代。明朝是晉商崛起的早期階段,率先衝鋒陷陣的主力軍就是平陽商幫。

明代隆慶、萬曆年間,運城蒲州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馬自強家族,均是大商人家族,三家聯姻為親戚,結成了鹽商團夥,控制了河東、長蘆兩處鹽利,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明代平陽府還有許多著名商人,如滄州鹽商展玉泉,長蘆鹽商王海峰,專門在甘肅一帶經營糧草、輸糧換引的範世逵,一直在西北經營的曲沃富商李明性,在遼東經商的安邑人王璽,活躍在吳越冀豫間的席銘,另外還有洪洞李家、劉家、董家,襄陵的喬家、高家等。臨汾趙家兄弟創自明朝正統年間元年(西元1436年)的著名老字型大小“六必居”,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老字型大小“都一處”、“樂仁堂”、“紅星二鍋頭”等都是臨汾、浮山等地的晉商首創和經營的。

這一時期平陽商幫的傑出代表是臨汾亢家。亢家既是大鹽商,又是大錢商、大糧商和大地主,在華北佔有良田百萬畝,其生意壟斷華北,輻射全國。《中國經濟全書》稱:“亢氏……,凡二百餘年,其家運之隆盛,可謂極矣。”許指嚴所撰的《象牙焚身錄》記載,乾隆皇帝曾說:“朕向以為天下之富,無過鹺商;今聞亢氏,則猶小巫之見大巫也!”

曹聚仁先生在他的散文集《萬里行記》中曾講:“百年以前,揚州是中國最熱鬧的大城市,與西 安、北京、洛陽齊名,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與巴黎、倫敦、羅馬、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並列,可見其繁榮程度。”而鹽是當時最重要的商品,明清兩淮鹽商的總數,當以千百計。關於明清揚州鹽商中的巨富,歷來有“北安西亢”或“南季北亢”之說。北安是指當時的鹽務總商安氏,是兩淮鹽商中的頭面人物,亢氏與安氏齊名,亢氏在兩淮鹽商中的資本和權勢可想而知。“南季”指江蘇泰興季氏。“西亢”“北亢”均指山西平陽(今臨汾)亢其宗及其家族。孫靜安《棲霞閣野乘》卷下有《季亢二家之富》條,說:“江南泰興季氏,與山西平陽亢氏,俱以富聞於天下。”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卷三“富室”稱:“康熙時,平陽亢氏,泰興季氏,皆富可敵國,享用奢靡,埒(lie)于王侯。”《揚州畫舫錄》卷九對鹽商亢氏在揚州的龐大家業,有這樣一段記敘:“亢園(揚州瘦西湖前身)在小秦淮。初,亢氏業鹽,與安氏齊名,謂之‘北安西亢’。亢氏構園城陰,長裡許,自頭敵臺起,至四敵臺止。臨河造屋一百間,土人呼為‘百間房’”。當時民間流傳著‘上有老蒼天,下有亢百萬;三年不下雨,陳糧有萬石’!”

第二時段:自清朝中葉至清末一百多年間,是“北號南莊”,或者叫平(遙)祁(縣)太(穀)介(休)商幫與平陽商幫兩大商業勁旅竟輝並存的年代。晉商票號大多集中在晉中,晉商錢莊則大多集中在晉南,而且比票號產生要早得多。錢莊與票號金融匯兌功能類同,但是錢莊無論在資金規模之大、總體數量之多,還是運營時間之長,都是票號無法比擬的。據《中國實業志·山西卷》記載:“今襄汾縣汾城鎮永德泰錢莊,創建于明萬曆44年(1616年)”,也就是說,南高劉家最早經營金融資本的商號,比平遙日升昌票號(創建于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要早208年。當時平祁太介商幫主要從事北方、東北、內外蒙古、俄羅斯一帶的生意,而平陽商幫則稱雄于京師、河北、中原、江浙、西南、西北及東南亞一帶。

晉商設立的錢莊和票號,被專家學者稱為中國銀行業的“鄉下鼻祖”。正象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胡平所說:“北方有票號,南方有錢莊,這預示著近代文明進入中國。這個東西呢,是土生土長的,我們的票號、錢莊還開到國外去呢,這些土生土長的東西,有它歷史上的功勞,在中國是首創的。”

這一時期平陽幫的代表人物除臨汾亢家外,還有襄汾尉家和王家。雍乾時期,尉家代表人物尉佳瞄準江、淮、山、陝“民稍寬厚”的有利環境和兩湖、安徽絲綢豐收的有利機會,從山、陝收購鐵、鹽、皮、羊、煙葉、木材等轉運兩湖、江淮,又由江淮販運絲、茶轉銷內地,由單一經營變為多種經營,由商業投資逐步變為金融投資,逐步擴大了銀號、錢莊的經營業務。並將所獲利潤投入新商號,擴大經營範圍、由坐莊轉為長途販運,號鋪由山西、河南發展到安徽、湖北、四川和揚州、蘇州、杭州富庶地區,遍佈大江南北全國18個省市。由雜貨、布匹發展為絲品、綢緞、錢莊、當鋪、鹽店等,鼎盛時期可“日進萬金”。尉家興旺的另一原因,是重視精神價值,對待店徒,平等寬厚,薄利厚薪,實行人股三七或四六分紅。為安定號員思家心理,每年派出尉家戲班,按每天一號巡迴慰問演戲。尉佳還按時到揚、蘇等地親自主持店號。雍正時尉家延聘在揚州賣畫度生的鄭板橋為家塾教師,資助他應考科舉,直至乾隆丙辰中第進士。鄭板橋為感激尉家的知遇之恩,為尉家留下“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和“難得糊塗”等石刻墨寶.至今傳為佳話;襄汾王家王協在承辦運城鹽務時,用鉅資買得鹽池股權,從河東鹽池到淮北、淮南以至揚州、蘇杭等地,都開設有王家鹽號,承辦鹽業運銷,每年獲取鹽利1000萬兩,成為晉商中僅次於亢家、尉家的富商大賈,名列乾嘉時期全國巨富之列。而王協經營的河東鹽業運銷,抵制了“洋商”染指山西鹽務的企圖,維護了河東鹽業產權和稅賦收入,因功獲得乾隆的封賞。

第三時段:清末、民國至建國初期公私合營之前,是平陽幫依舊輝煌的年代。

晉中票號在清末民初先後倒閉,而晉南許多錢莊、商號卻一直延續到民國直至解放後公私合營之前。史稱“京師大賈數晉人”----北京資本最多、規模最大的糧店,就是臨汾亢家在正陽門外開設的糧店;北京的油鹽酒店,多為襄陵人經營;北京的布行多為翼城人經營,鮮魚口往西有布巷,全為翼城人;襄汾人薑贊堂在前門外興隆街開的“敬記紙莊”,是北京最早經銷平陽麻紙和西洋紙張的店鋪,業務聯通海外諸國,一度佔領全國紙業半壁江山。

這一時期平陽幫的傑出代表是襄汾南高劉家。劉家的代表人物乙亥舉人劉篤敬,從1905年到1916年之間,執掌山西工商界牛耳達十一年,擔任山西商務局總辦、山西商會會長、保晉公司總經理,山西諮議局副議長、山西議會副議長、中華礦業聯合會副會長、同蒲鐵路總辦等職。其業績已收入《山西電力工業志》、民國八年《太平縣誌》和1991年出版的《襄汾縣誌》等史志版本。

劉篤敬他積極領導爭回山西礦權運動,在與英商福公司談判中,據理力爭,挫敗英商,1908年1月代表山西商務局與英國福公司簽約贖回山西礦權,遂以275萬兩白銀將平定、盂縣、潞安、澤州、平陽各礦產贖回自辦。

劉篤敬還大膽投資現代工業,於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興辦起山西第一座發電廠,即太原電燈公司,以山西第一個辦電人的光輝稱號,載入桑梓史志;他還通過好友同盟會黃興暗中大力資助辛亥革命,1912年9月孫中山到山西考察時,曾約劉篤敬長談,同盟會山西支部歡迎孫中山與山西各界名流拍照合影時,在孫中山的右側是閻錫山,而左側就是劉篤敬。由此可知劉家在山西當時各界中的地位是何等顯赫。《山西通史》卷六《人物志》稱讚劉篤敬“不愧為近代山西民族資產階級的楷模”。

這一時期晉商代表還有襄汾楊家。歷史進入清末民初,國事日非,外受列強侵略,洋貨氾濫。二三十年代,晉南各地洋布、洋面、洋煙、洋煤油、洋火柴、洋絲線、洋紙張、洋鹹鹽以至洋畫、洋書(新約全書)等洋貨,幾乎充斥市面。太平南趙楊家在此時刻,以振興民族工商業,抵制洋貨為己任,挺身而出。此時已是西北商界巨魁的楊世堂,將投資轉向現代民族工商業,並將投資地點由外地轉回報晉南家鄉。他在新絳開辦了世德永當號、世德和錢莊,在汾城開設藥鋪、古城糧店,作為迴旋門面。還在運城購買鹽池一處,在晉南十幾個縣鎮開設鹽號。以數萬銀開辦新絳火柴廠,又以巨額資金投入新絳大益紡紗廠,建立起晉南第一家股份制現代企業。太平楊家以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精神,經兩代人奮鬥,一躍成為擁有數十座商號和兩個現代工廠的巨富,估計至少也有千萬銀元家產。

對於晉商所鑄就的五百年商業輝煌,我們不僅需要抬頭仰視,更需要低頭思考。學習重溫明清晉商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山西人並不一向就是那麼封閉落後,因循保守。明清時代,敢於遠離家鄉,開拓致富的山西商人,並不比沿海一帶的商人遜色,尤其是晉南平陽商幫更是晉商的傑出代表。

主要參考文獻:

1.孔祥毅《 近代史上的山西商人和商業資本》

2.張正明《晉商興衰史》

3.李希曾《晉商史料與研究》

4.乾隆《臨汾縣誌》

5.光緒《山西通志》

6.山西出版社《晉商史料研究》

(2014.5.2修訂於臨汾)

張奎勝,男,漢族,原籍山西省翼城縣西閆鎮張峪村人,現任山西臨汾企業聯合會·臨汾企業家協會會長。博士,企業高級培訓師,山西師大兼職教授,教授級高級經濟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