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陣前罵死王朗的原因是什麼?只因諸葛亮道德問題?

諸葛亮帶兵出祁山, 兩軍對壘。 七十多歲的王朗誇下海口, 要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 說得諸葛亮心服口服來降, 再不濟也要他乖乖退兵。

兩軍陣前, 王朗對諸葛亮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分析天下大勢, 擺明曹魏必定奪得天下的事實, 勸說諸葛亮識時務者為俊傑, 棄暗投明。

言下之意:“諸葛亮, 你這麼聰明的一個老頭兒, 自然該懂得何去何從吧”。

有道理嗎?

太有道理了。 後來的歷史發展就能證明, 沒有比這更有道理的了。

諸葛亮先是指明王朗端著劉家的碗, 卻要砸劉家的鍋, 這太無恥了。 既然對面是個無恥之徒, 自然不用顧及斯文, 接下來就豬狗牛羊一通亂罵。 將個年逾古稀的王朗氣得口吐鮮血, 撞下馬來, 死了。

與其說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不如說是被自己蠢死的。 王朗說的是利益抉擇;諸葛亮說的是道德審判。

就相當於王朗在告訴諸葛亮要放飛自我, 去尋找浪漫而美妙的愛情;但是諸葛亮回頭就罵王朗不遵從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是個不孝的子孫。

一個是信奉的自由戀愛, 一個堅持的是包辦婚姻。 怎麼可能說到一塊兒?

兩個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起辯論, 爭也就爭了, 偏偏王朗還氣量狹小,

血壓偏高, 年紀偏大, 嗚呼哀哉, 賠了自己一條老命。

這就有些蠢了。

辯論, 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分出個輸贏, 證明“我是對的, 你是錯的”。

然而, 兩個認知層面不同, 價值取向迥異的人爭論, 無非是各執一詞, 就如雞同鴨講, 連對錯都沒辦法分出來, 哪裡還有什麼輸贏評判。

王朗被氣死了, 諸葛亮就贏了嗎?後來的事實發展分明是王朗說得才對。

諸葛亮和王朗, 誰也沒有贏, 誰也沒有對。

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辯論, 一開始辯論的時候就輸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